一个对芯片一无所知的官二代,却变成了我国公认的芯片领军人

小阿西 2024-12-25 15:08:00

人们经常用“外行人领导内行人”来讽刺那些不懂行的“行家”。但我国半导体芯片行业的领军人物江上舟,却是一名“半路出家”进入芯片行业的官二代。

江上舟的父亲江一真,是1927年就已经加入革命队伍的老革命,在历次反围剿、长征、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运动中,都对党和队伍有过突出的贡献。1947年江上舟出生时,江一真正担任晋察冀军区卫生部部长,建国之后江一真还担任过福建省委书记。

所以,江上舟身上“官二代”的标签是“粘的牢牢地”,不过江上舟并不是纨绔子弟,而是一名妥妥的学霸。

1965年,18岁的江上舟从北京四中考进了清华大学无线电专业。当时的无线电专业是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提出的重点发展的研究领域,所以能够考进这个专业的人都是人才中的人才。

与当时那一批遭遇文革动荡的“官二代”一样,江上舟的学业也被迫中止,开始了一段在工厂工作的经历。不过,也正是因为在工厂中的经历,才让江上舟重新认识到了先进的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恢复高考之后,江上舟重新回到了清华大学,在考取硕士学位之后又在瑞士留学时考取了通讯专业博士学位,也是在那时,江上舟接触到了许多国际上先进的通讯科技,这也成为了他日后进入半导体行业的一个引子。

1987年,江上舟从国外学成归国。当时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初期的迅速发展时期,各行各业都急需人才,但江上舟所学习的通讯专业却并没有太多可应用的地方,所以他只能“被迫”选择从政,进入到国家经贸委的外资企业管理局工作。

江上舟的从政之路是相对稳定的,在刚刚设立的三亚市担任过副市长、开发过洋浦经济特区,又在上海担任过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和副秘书长。在从事这些地方领导工作的过程中,他一面在努力发展地方经济,同样也一直都在留意有关通讯行业发展的动态,因为他知道,经济的发展不仅要靠交通和产业,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同样也是重中之重。

我国同样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在国家的牵头下开展了无锡华晶电子的908工程和七家集成电路企业共同发展的909工程。不过,因为过于依赖外资企业,虽然为我国的半导体通讯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最后还是要靠持续投资和转型才能勉强维持,也可以说是一场“败仗”。

江上舟在上海任职时,上海这座工业城市处于企业改革的阵痛期。面对数百万被迫下岗的工人大军,他曾经不止一次考虑到上海应该怎样发展自己的产业经济,而他的目光,自然就放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产业。

经过审慎地考察,江上舟向上海市政府提出了建设集成电路和芯片产业的建议,并且联合多名相关专家针对以上海牵头的产业以及地区发展做出了研究以及战略性的布局建议。

当年6月,随着国务院发出的18号令落地,江上舟也喊出了“要在上海建设十条芯片生产线”的口号,当时几乎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而江上舟不仅敢喊出来,并且还是不遗余力地推进整体进度。

与此同时,江上舟还动用自己的资源,到处网罗相关人才,甚至亲自跑到美国硅谷去“挖人”。在原定100人参加的上海信息产业洽谈会上,涌进了300多名华人科学家,而这些心中仍然想着祖国的科学家们,被江上舟充满感情的激情讲述所感染,当场就有人表态将会卖掉美国的房子跟着江上舟回国。

在江上舟的努力下,15位爱国科学家纷纷选择回国,同时也有一部分半导体行业的企业家选择将企业落户在上海。

曾经担任国家科技部部长的万钢在回忆起江上舟当时下决心推进芯片产业时,对江上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如果没有当年他在上海下决心搞芯片产业,可能我们今天的芯片仍然要依靠进口”“他是个具有战略性眼光的人。战略性科学家的眼光通常要看到20年甚至更远的时间,政府同样也需要这样的人才,在这一点上来说江上舟是足够称职的,他的决定甚至能够直接影响到2030年。”

或许是科学家和企业老板们也看到了江上舟身上的这个特质,所以才会相信他的判断,最终促成了上海芯片产业线的落成。

在江上舟的建议和努力下,上海开始了我国集成电路行业从零到一的突破,并且一路高歌猛进接连建设6条8英寸200毫米芯片的生产线。在这些芯片生产线中,就有被迫从台湾“出走”,又在香港铩羽而归将投资目标转向内地的张汝京。

张汝京对于上海的诚意所打动,同样对于江上舟的眼光十分认同,更是对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市场抱着很大的希望。

张汝京的父亲,是我国民国时期著名的炼钢专家张希纶,曾经在抗战时期为我国的抗日武装生产了大量的重机枪。这样的一位具有国家情结的老人经常问儿子,“你什么时候回到大陆建一家工厂?”

或许是因为心里一直有着父亲的问题,又遇到了有着类似出身的江上舟,张汝京最终决定在上海建立了“中芯国际”,中芯国际也成为了我国芯片行业实际上的领头企业。

不过,因为张汝京在建立中芯国际时有大部分工程师都是来自台湾的台积电,在一些数据的使用上也是有所相同,以至于中芯国际在香港上市前不久遭到了台积电的“国际诉讼”,并且接连多年对中芯国际进行所谓的“追偿”。

2009年,张汝京被迫离开中芯国际,并且根据“竞业承诺”要求三年之内不允许再从事与芯片行业相关的工作。

中芯国际群龙无首,原本相对平衡的内部平衡也因为张汝京的离开而被打破,正当这个当时国内芯片行业龙头企业即将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时,全力促成芯片企业落地上海的江上舟站了出来,接下了这个龙头,而这时候的江上舟,并且还已经身患癌症。

这名已经62岁的老将,在这时才算真正“入行”,但却宝刀不老,不仅很快就稳定了集团内部的局势,而且还拉来了中投集团继续为中芯国际“注血”,让中芯国际延续了以往的冲劲。

江上舟很想继续看着中芯国际以及我国的芯片行业继续发展下去,但是他的身体和病情却已经不允许。

当时我国虽然能够制造芯片,但是却仍然不能制造光刻机,江上舟也一直都在致力于造出我国自己的光刻机,即便他已经在病床上昏迷时,能够唤醒他的声音,也只有光刻机。

2011年,在“入行”两年之后,江上舟还是抱着遗憾离去。

如今,我国在半导体芯片产业已经能够独立运营,不仅能够造出芯片,而且也已经处于该领域的顶尖行列,人们在为我们的芯片行业鼓掌时,也不会忘记江上舟为这个行业做出的贡献。

参考资料

《他是一个战略型科学家——科技部部长追忆江上舟》中央科技部

《28→14→5,国产芯片之光?》上观新闻

3 阅读:269
小阿西

小阿西

愿音乐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