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红军队伍中涌现出了许多稚嫩的脸庞,其中年龄最小竟然只有9岁。
小战士名叫向轩,来自一个著名的革命家族,舅舅是贺龙元帅,表姐夫是廖汉生中将,姨妈“双枪女英雄”贺英。
小向轩2岁坐牢,7岁加入革命队伍,9岁跟随大部队走上长征之路。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传奇般的红军战士,最终行政等级竟然才16级,就连廖汉生中将都感叹其职级实在太低。
那么,身份如此特殊的向轩,为什么行政等级却不高呢?又是怎样的原因,才会让一个年幼的孩子走上从军之路?
(一)义无反顾干革命
前几年网络上出现了一个名为“长征路上年龄最小红军”的热搜词条,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大家热议的对象就是老红军向轩,1935年走上长征路时,他才9岁。
9岁参加长征,这在和平年代几乎是难以想象的事,大多数人9岁的时候还在玩泥巴,年纪再小一点的,9岁时候的记忆,大概都是被零食和玩具包围着。
而出生于战火年代的孩子,人生境遇却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向轩出生在一个著名的革命家族,舅舅是贺龙,母亲贺满姑是贺龙的亲妹妹,大姨贺英是有名的“双枪女英雄”,“兵家儿女早知刀枪”,这句话仿佛是专为向轩而生的。
1924年,贺英带领妹妹贺满姑、贺戎姑以及廖汉生等二三十人组成的游击队,在家乡湖南桑植县一带打游击战。
1928年,因叛徒的出卖,贺满姑被捕入狱,她的三个孩子也没能幸免于难,当时还不到两岁的向轩和哥哥向楚才、妹妹金枝跟着母亲一起被关进国民党的大牢。
贺满姑在狱中受尽酷刑,却始终不肯就范,最后敌人恼羞成怒,残忍将其杀害。
贺满姑牺牲后,国民党并不打算就此放过向轩兄妹,眼看三个孩子危在旦夕,向家人和贺家人决定拼死也要救出三个孩子。
两家人用东拼西凑的钱买通了监狱的看守,终于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抢出了向轩三兄妹。
面对三个惊魂未定的孩子,众人又犯了难,特殊年代各有各的难处,最后还是贺龙发了话,他对大姐贺英说:大姐,你没孩子,小孩没娘也可怜,向轩就托付给你吧!
年幼的向轩调皮又胆大,四五岁时就敢玩枪,舅舅和姨妈明令他不许玩枪,他就趁大人不注意将手枪偷走,将光滑的树干射得跟马蜂窝一样。
平静的生活并没有维持多久,1933年5月的一天夜里,游击队驻地被国民党军队重兵包围,贺英一马当先提枪冲了出去,激战中身中数枪,在生命的最后关头,贺英叫来向轩,交给他一把手枪,嘱咐向轩赶紧离开,去找舅舅和红军,为他们报仇。
年仅7岁的向轩,带着妈妈的嘱托,在小腿中弹的情况下疯狂向后山跑去,最后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才逃过一劫,找到藏身之地的向轩这时才发现自己的腿上流了很多血,后知后觉感到了疼痛,终于忍不住哭了起来,直到前来接应的廖汉生等人找到他,才将他背下了山。
这一次负伤在向轩身上留下了一块鸡蛋大小的疤痕,终生难以消除,肉体上的疼痛尚能忍受,亲眼目睹母亲牺牲的痛苦却无法忘怀。
贺英牺牲后,向轩一路辗转找到了舅舅,得知又一个家人牺牲噩耗的贺龙心情非常沉重,他问向轩:“大姐牺牲了,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
眼前瘦小的男孩握紧了拳头,头一扬,大声答道:我要干革命,跟敌人抗争到底!
就这样,年仅7岁的向轩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正式开启了他传奇的革命生涯。
(二)最小的红军战士
1933年,年仅7岁的向轩加入红军队伍,正式成为一名“红小鬼”
1935年11月,继已经长征一年的中央红军之后,向轩所在的红二、六军团也踏上了漫漫征途。
向轩被安排进通信班担任副班长一职,通信班里还有其他十几个“红小鬼”,最小的是9岁的向轩,最大的也不过14岁。
长征路上环境险恶,物资奇缺,许多年长的战士都倒下了,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更是一项艰巨的挑战,考虑到孩子们年龄实在太小,组织腾出一匹骡子,让包括向轩在内的三个年纪最小的孩子轮番骑着。
虽然年纪小,但是向轩一直以一名战士的标准要求自己,他很少去骑那匹骡子,总将机会让给另外两个小伙伴,轮到通信班站岗放哨,向轩也总是主动要求多站一会,只为了让其他同志有更多休息的机会。
部队行军时,向轩习惯跟在贺龙的妻子蹇先任身边,那时贺龙的女儿贺捷还不会走路,蹇先任背上背着女儿,手中牵着小外甥,艰难地走过了雪山草地。
就这样,一个年仅9岁的孩子竟然走过了以艰苦卓绝著称的长征,他的事迹在当时鼓舞了许多战士,试问,一个9岁的孩子都能走过长征,那么红军还有什么无法战胜的敌人呢?
1936年10月,长征结束,向轩留在延安一边学习文化课,一边等待上阵杀敌的机会。
四年后,14岁的向轩终于如愿前往抗日一线,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次战役,数次死里逃生。
1948年的荔北战役中,向轩担任西北野战军358旅工兵连连长,那场战役中部队因为缺少重型机器吃了不小的亏,还是心思活络的向轩研制出改装的大威力土炮才炸开了敌人的碉堡。
那场战役中,向轩经历了参加战斗以来最严重的伤情——右眼几乎被炸瞎,全身20多处负伤,身体里还残存了几枚无法取出的弹片。
几十年后的一次采访中,向轩回忆起当年的往事,直言自己当时完全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上的战场,“打仗不要怕死,越怕死越要死”,当时还十分年轻的向轩从炮火硝烟中悟出了这个道理。
顺利挺过战火年代,1960年向轩被授予上校军衔。
上世纪60年代,向轩被派往成都军区工作,担任成都市龙泉驿区人民武装部的副部长,在任上兢兢业业工作了十几年。
1979年,向轩从部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同年与廖汉生再度相逢,当时已经是中将的廖汉生到成都视察工作,得知向轩也在此处,特地百忙之中抽空见了一面。
向轩和廖汉生是同乡,是亲戚,也是战友,故人重逢,总是有许多说不完的话,两人情绪十分愉快,廖汉生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他十分纳闷,按照向轩的军衔和资历,完全不该是这个待遇呀?其中到底有何内情?
(三)红星照耀终身
1979年,廖汉生中将和红军最小战士重逢,却意外得知对方行政等级仅有16级
新中国成立后,如何界定向轩的军龄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解放军政治部和成都军区商议决定,向轩的军龄应该从1933年5月6日算起,由此一来,向轩不仅是长征路上年龄最小的“红小鬼”,还是中国年龄最小的红军战士。
那一天,一个7岁的孩子从母亲手中接过一把染血的手枪,在本该无忧无虑的年纪坚定地扛起了保家卫国的责任。
因此,当听到向轩的行政等级竟然只有16级时,廖汉生的心情不仅是纳闷,还很不满,因为这仅仅是少校的待遇。
看出了老战友的疑惑不满,向轩解释道:我这是属于历史遗留的“政策亏损”问题。
原来,那段特殊时期里,向轩在牛棚里一蹲就是四年多,出来后又过了两年“三无生活”,没人管,没人问,甚至连工作都没有,待遇自然也就无从提起。
廖汉生又问向轩,16级也太低了,这不是你应有的职级,为什么不向有关部门反映,争取提高自己的待遇呢?
向轩的回答是,全军像我这样的情况并不在少数,我可以头顶“贺龙外甥”的身份,要求提高自己的级别待遇,可是其他人又能怎么办呢?这对别人是不公平的。
事实上,除了级别待遇问题,从长征到战场,从抗日前线到基层工作,向轩从未主动提起自己的身世,谁也不知道,眼前这位会是贺龙元帅的亲外甥。
除了向轩,家族里的其他人同样“默默无闻”,比如向轩的二姨,贺五姑的儿子肖庆云,同样是一名红军战士,不仅没有“青云直上”,每次提拔还总是慢人一步,还有向轩的堂舅贺文玳,同样没有享受过任何特殊待遇。
在向轩心里,参军打仗从来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自己能为革命出一份力,又比其他同志都幸运,有幸看到了新中国诞生,其他身外之物又何必计较呢?
听完向轩的话,廖汉生感慨万千,当初军队里那个调皮的“小萝卜头”,如今可真是成熟了。
1982年,向轩彻底卸下了身上的担子,晚年生活过得平静且充实,这位老红军战士最大乐趣就是分享当年的战斗故事,他曾对前来采访的记者吐露心声,自己之所以愿意出镜,是想让现在的孩子们记住那段历史,记住牺牲的先辈们。
2023年2月10日,97岁的向轩与世长辞,老兵归队,只留给世人无尽的想念。
本文由“青史浩然”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