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年一位青年送给毛泽东四册书,朱光从毛泽东手中夺过:这些归我

岁月浅唱者 2024-12-11 15:32:51

朱光从毛泽东手里抢书,还吵赢了,这人胆子未免太大了吧。

1937年,延安。那是个烽火连天的年代,而延安成了革命者的精神家园。一位年轻作家千里迢迢带着从战火中捡到的四册莎士比亚名著和两卷珍贵字帖来到延安,献给毛泽东。毛泽东爱书如命,正高兴得眉开眼笑,朱光却一把把书抢过去,硬生生说:“这些归我!”两人当场吵起来,闹得不可开交。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朱光性格泼辣,和毛泽东有“特殊关系”

平心而论,朱光敢这么干,换个人试试?真敢抢毛泽东的东西,那不是找死吗?但朱光不一样,他和毛泽东的关系很特殊,两人早年在苏区就认识,朱光是出了名的“直来直去”,甚至有点“没大没小”。毛泽东欣赏他的才气,也喜欢他的洒脱劲儿。正因如此,朱光敢在毛泽东面前“放肆”,毛泽东也不是真的生气。某种程度上,这种“抢书”行为,还体现了两人之间那种朋友式的亲密关系。

二、朱光对莎士比亚的书是真爱

毛泽东爱莎士比亚,朱光也爱莎士比亚,这俩人抢书,其实是“同道中人”的较劲。朱光是搞文艺的,早年就对莎士比亚剧本痴迷,甚至自诩是“南国社的老”,把莎士比亚剧本当成自己的“专业领域”。他一见到这四本书,直接眼睛发亮,估计当时脑袋一热,抢就抢了。抢完后,他还振振有词:“见面分一半,剧本归我!”这份厚脸皮,说是抢书,不如说是抢“专业权”。朱光的行为其实暴露了他对莎士比亚的执着,甚至有些“文人偏执”。

三、毛泽东的“大气”让这事有了台阶

毛泽东真正生气了吗?没有。他和朱光争得面红耳赤,最后却大笔一挥,书帖分一半,彼此相安无事。这说明什么?毛泽东这个人虽然威严,但在私人关系上却很随和。换句话说,他把朱光当朋友,而不是下属。毛泽东对书的爱固然深,但对朋友的情谊更深。甚至可以说,毛泽东在这场争执中“输了”,但他输了书,却赢了友情。这份“大气”,是毛泽东的人格魅力所在。

这场“抢书风波”表面上是朱光胆大妄为,其实却折射出两人深厚的友情和对文艺的共同热爱。毛泽东的随和,朱光的倔强,莎士比亚的经典,这三者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延安岁月中一段生动的历史小插曲。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