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战争”,王可然导演央华大戏《你好吗》强力共鸣深度共情
看多了影视剧中的合家欢大结局,自然对央华戏剧打造的话剧《你好吗》的收尾是不太能够理解的。不过,在经过导演王可然的解读、解析后,不难发现《你好吗》对结局的处理不仅合情合理,而且非常现实。
由万方编剧,王可然、张瑞执导,陶慧、李宗雷、凡银山主演的话剧《你好吗》,聚焦的是两代人、一家三口的日常情感和生活往事。剧中,父亲、女儿、女婿三个角色特色鲜明,个性十足,在父女、夫妻、翁婿三组关系中,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火花四溅的情感牵绊、家庭纠葛。“你好吗”这一看似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问候语,对于这一家三者而言,却成了稀缺品,而背后的成因,却令人不胜唏嘘。
老贺贺卫平是一名军人,有着钢铁般的意志,这种意志不仅体现在他的日常工作——科研开发中,也呈现在他对女儿的教育、培养上。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父亲,女儿贺卓才在方方面面都表现得十分突出和优秀,情深似海的父女关系温暖且感人。不过父女间的温馨、和谐、幸福,却随着大余余隆麒的出现被打破了。大余是一位明星,与贺卓爱得死去活来。但他们这段热情似火的恋情却遭到了老贺的反对。尽管贺卓绞尽脑汁地想缝合老贺与大余之间的沟壑,却收效甚微。当亲情与爱情产生矛盾冲突时,贺卓在纠结和矛盾中选择了爱情,并因此与父亲断绝了关系。而这一断,就是18年。
老贺对女儿的爱是无私的,但无论怎样爱女儿,他都拒绝接受大余成为自己的女婿,这也让老贺和贺卓这对父女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其实,面对亲情危机,老贺也不是无坚不摧的。他也有自己的软肋,他也想做出妥协,但不管他怎么样妥协,他都不愿放弃自己坚守的底线——拒绝接受大余。老贺对底线的执着坚守从年轻时期一直延续到老迈时刻,爱屋却不能及乌的两面性在老贺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大余同样有着自己不肯轻易放弃的底线和壁垒,那就是对贺卓的爱。无论是年轻时期对贺卓爱的纯粹,爱的执着,还是后来那些他自认为的所谓的爱。老贺不想失去女儿贺卓,大余同样不想失去爱人贺卓,观念认知千差万别的老贺和大余这对翁婿CP,自然会因此产生纠葛,甚至上演“战争”。残酷的是,这场战争并没有赢家。而更值得令人深思的是,不管是老贺还是大余,他们对贺卓,究竟是真爱,还是“以爱之名”行父权之威,彰大男子主义。
之于小编而言,王可然导演的这部央华大剧《你好吗》的最大意义就是代入感很强,共情力很深。观剧的同时,小编会情不自禁带入自己,如果我是老贺或者大余,我会不会妥协。如果我是贺卓,我又该如何抉择。与此同时,通过老贺、贺卓、大余两代人一家三口所经历的情感危机,小编也会自动带入到自己所身处的家庭关系、情感关系甚至社会关系中。
每个人都不是独立的,都会依附于各种各样的家庭关系、情感关系、社会关系中。所以,如何处理这种关系,如何平衡这种矛盾,如何化解这些危机都显得尤为重要。关键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场合,即便是同样的矛盾与纠葛,也应该使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这就好像剧中的老贺、大余、贺卓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