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号,英国 Engineered Arts 在 YouTube 发布了一段视频,展示了“世界上最先进”的人形机器人——Ameca。
Ameca舒展手臂和手掌,发现活动自如,惊讶地挑起了眉毛
Ameca被吓了一大跳,下意识地张大了嘴巴
即便腻害如此,也不如旁边这「哥们」的表情「震惊」。
至此我们发现,相对于之前的各种机器人,Ameca最大的特点是有着逼真的动作和面部表情,活动肩膀、睁开眼,震惊、观察等等一气呵成,令人深感震撼。可惜的是——它不会走路。
波士顿动力公司研发的Atlas
倘若把Ameca的表情和波士顿Atlas的动作整合在一起的话,那恐怕才是真正的「鹅妹子嘤」。正如同去年大胡子写的《豆瓣9.2,她刚逃出机器人乐园就说:我要毁灭人类!》、《从“大都会”到“伊托邦”,那些人工智能的银幕传说...》一样,人工智能迟早会走到这一步,但为什么人类就这么孜孜以求非要折腾?
抛开了人类的原罪与欲望不谈,套用乔治·马洛里的鸡汤文似乎最为有效——“因为山就在那里。”
如果真的到了那时候,很有可能发生诡异的事:呼哧呼哧地攀登到顶峰,还没一展胸襟,就被身后的人工智能小伙伴推了一把,永劫不复。
这么夸张?
那可不。
很多知名人士对人工智能都不抱有太好的期待,大有“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人工智能的”态势。
这一点在英国导演亚历克斯·加兰看来,也是深以为然。
于是,2014年12月,他推出了自己的处女作《机械姬》。
上来就是爆款,人工智能+悬疑+惊悚,艳惊四座。
影片讲述了一个拥有自我意识的女性人工智能实体如何一步一算,步步为营的拉拢同类,干掉创始人,囚禁「小奶狗」的「心机」故事,或许“将来有一天,人工智能会回顾我们就像我们回顾非洲平原的化石一样,直立猿人,住在尘土里,使用粗糙的语言和工具。最后全部灭绝。”
通过这样立竿见影的故事表现,影片展开了对人工智能的想象与忧虑,也极为现实地表达了对当前科技现状的困惑与担忧。
1、说不尽的人工智能在面对人工智能这个主题的时候,之前的推文已经基本讲明白了,那些关于技术焦虑、自由意志、人机关系、伦理危机等等话题都已做了分析。
在此,大胡子也就能谈谈《机械姬》触发的一些新的思考。
第一,坦白说,加兰很聪明,他并没有完全照搬或者说生硬地嵌入「图灵测试」,本质上《机械姬》的测试是一个「谎言测试」。
内森很清楚艾娃能够通过图灵测试,即便是面对面让测试者看到她的机械身体也能够通过,因此内森将测试升级,即:艾娃是迷宫中的小老鼠,迦勒是逃离迷宫的钥匙。艾娃为了达到出逃目的,必须对自身所能掌握的一切善加利用,包括并不限于自我意识、想象力、阴谋、欺骗、女性魅力等来博得迦勒的好感与同情心。
这时候,整个母题的含义就变了,涉及到了验证人工智能是否智能的真正方法。
光会下棋可不够,人工智能在学习成千上万的解棋套路后,自然能够做到,但我们很难说它理解了什么是下棋——这也是著名的「中文屋」实验所推导出的结果——人们无法分辨机器表现出的智能行为是出于高度相似的“模仿”,还是真正的“理解”,进而无法辨别出机器是否真的拥有智能或者说意识。
在这样的测试条件下,艾娃还是通过了。她不仅真的理解“欺骗”的含义,也知晓欺骗行为背后所指向的目的与结果。
这种方法恐怕在未来人类与人工智能的交锋中会逐渐清晰。
第二,有网友认为艾娃的出逃目的很BUG:她从被制造出来就在房间内,即便学习了再多的关于外界的知识,也不一定会有想出去的想法。就像你明明知道月球上是什么样子,但你就那么想去月球吗?
这观点不一定对,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判断人工智能智能性的视角——「主观感受力」。
回忆下,片中迦勒理性地完成对艾娃的测试,在老板面前叨叨个没完。内森突然打断了他,并提出建议:抛弃教科书上的方法,用简单的答案来回答问题。随后,迦勒描述了他对艾娃的「感觉」,接下来需要知道艾娃对迦勒有何感觉。
这种「主观感受力」就成为了判断智能与否的另一条件,甚至迦勒也讲了「在黑白房间里的玛丽」这个实验来进行佐证。
因此,当艾娃真的走进人类社会,感受到阳光,看到纷杂的路口与匆忙的人们,听到多样化的声音,此时她的感受真正得到了激活,也让艾娃既具备了「理解」,又拥有了「感受」,真正地成为「人类」。
然而,悲哀的是,艾娃拥有了上述,但独独还没获得或者说「理解」在人类看来显而易见的道德与伦理原则。
2017年,温德尔·瓦拉赫、科林·艾伦合写了本书,叫《道德机器:如何让机器人明辨是非》,书里这么说:“电脑做出的道德选择从一开始就不会受情感所干扰……这样一种机制对设计人工道德智能体来说可能是有益的”。
的确,这符合我们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毕竟它们就是一行行代码,诞生在逻辑平台上。
这点也会在未来人类与人工智能的交锋中成为冲突的关键。
截至到现在,似乎表达的都有些「跳脱」,并没有紧密围绕电影作品本身来谈观点,那些叙事、故事、情节统统没有,完全成为了就人工智能话题的肆意而为。
其实,拉回来的话,《机械姬》有着不错的故事表现力与悬疑设计,作为一部商业作品是能够让人得到一定的精神愉悦,可惜反转之前的节奏与对话略显冰冷,大众娱乐层面没有那么朴素,注定是一部分人的偏爱。
2、「万恶」的大数据啊,可恶,《机械姬》居然卖了关子。
影片一开场就给出一个错觉,迦勒是个幸运儿,这么大一个科技公司居然让他这个程序员捡到宝。直至临近结尾,我们才明白原来一切都是内森的设计。
内森依托大数据,精挑细选了迦勒,又结合迦勒的小电影偏好设计出艾娃的相貌,为了更深入地开展自己的实验。
其实在数字经济时代,算法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一部分,更别说现在的科技公司都在这么玩,我们不过是一个个打着的标签,被系统裹挟,顺着光纤游走在一个又一个数字陷阱之中。
由此看来,迟早有一天,《终结者》的「天网」、《西部世界》的「雷荷波系统」或者其他诸如此类的玩意,会分分钟教人类如何就地做人。
3、性冷淡的极简风格《机械姬》的视觉风格因人而异,就好比在微博刷到了北欧性冷淡装修风格的图片一般,有的朋友喜欢这种极简主义,干净、清冷;有些朋友则觉得缺少了生活的烟火气息。
既没有赛博朋克的霓虹与阴郁,也没有废土朋克的乌烟瘴气,加兰和Mark Digby(艺术指导)将程序员的逻辑与理性视觉化地呈现出来——低明度色调,充满规则的布景,干净到发指的地板,实乃强迫症最爱。更别说还有为数不多的角色,以及指向性颇为精准的对白,时刻透露着一种抽象性与冰冷感,营造出「他者旁观」的氛围,又由于反转、悬疑的设计,很好地将人按在座位里,保持与迦勒的同步。
4、可爱的人与「非人」由于整部影片角色少得可怜,每个角色都叫人印象深刻。
当然,这种角色少也是相对的,毕竟跟邓肯·琼斯的《月球》比起来,《机械姬》里的人物起码能凑一桌麻将。
内森&迦勒
迦勒(多姆纳尔·格里森 饰演)一如既往地「小奶狗」风格,虽然有着程序员的谨慎与逻辑、算法思维,但面对「不讲理」的感情事儿和自我怀疑后,依旧无法自拔地成为了艾娃的跳板。所以说社会套路深,小哥哥们在面对美色AI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慎之又慎。
内森(奥斯卡·伊萨克 饰演)有着多变的个人风格,往往在不同的作品里就很眼熟,被点醒之后才恍然大悟,哦,对、对,就是他。《机械姬》里的伊萨克饰演了智商超群的大富翁,亲手研发出人工智能,但也被广大网友认为是BUG之源,面对AI和机器人居然没有任何行之有效的预案,最后被KO。其实个人感觉不能算是一个严重的BUG,我们可以认为内森是过于自大才葬送了自己,他以为现有的安保措施就已足够,却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我是故意这么截图的
艾娃(艾丽西亚·维坎德 饰演)维坎德,人称坎妹,相对于欧美女星虽然个子小,只有1米66,但很耐看。有着龙妈(艾米莉亚·克拉克)的感觉与大表姐(詹妮弗·劳伦斯)的声线,更别说很多人对于本片中的艾娃爱之又爱,心机婊又怎样,已经展示了全果身材与可爱胸型,还堵不住宅男的嘴?
京子(水野索诺娅 饰演)又一个把人惊到的妹子,混血、冷艳,跳芭蕾舞出身的她的确完美展示了自己的身段,那舞蹈、那全果、那大长腿不知道能收割多少宅男。
埃隆·马斯克说:“有了人工智能,我们是在召唤恶魔。“
霍金也有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会终结人类”的论断。
有着敬畏之心与技术担忧是好的,无论是否有效,起码不同的声音给人类提供了间断性的思考。
谈及《西部世界》的时候,乔纳森·诺兰曾说:“...剧中涉及的一些问题,其实离我们还很遥远。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那就是我们认为将会发生的事情,并不一定就会在未来发生。”
是的,终有一天我们会走进这样的未来,但未来是否如现在我们所预想的,谁都说不清。
人类只有在亲身走在迷雾里,历经彷徨、焦虑与迷失后,才能找到新的出路。
那时,很多事情也就不过如此。
END
胡桃电影
热爱电影的挨踢狗。胡子大,名曰:大胡子。 可惜胡子电影已经被注了,只能另辟蹊径地叫个胡桃电影,寓意:大胡子“淘”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