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肥!
玉米高产秘诀?
说起种玉米,村里老李头总爱跟你争论几句:“现在的年轻人,就知道撒化肥!
以前咱们啥肥都不用,照样能吃饱!
” 你要是跟他较真,他能跟你唠叨半天过去的老黄历。
但老话说得好,“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想要玉米高产,追肥这事儿,可真马虎不得。
东北VS华北,谁更强?
中国的玉米,那是遍地开花。
从东北黑土地到华北平原,都能看到它挺拔的身影。
要说这玉米,还真是个“国际友人”。
明朝那会儿,它就从拉丁美洲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几百年下来,早就适应了咱们这边的水土。
不过,东北和华北,种玉米的方式还真不太一样。
东北那嘎达,土地金贵,化肥用得勤。
你想啊,那地方冬天冷得早,土地也比较贫瘠,不靠化肥“撑腰”,玉米可长不好。
但好处是,东北的土质比较“瓷实”,水分不容易流失,所以玉米喝足了水,就能蹭蹭往上蹿。
华北就不一样了,地势平坦,黄土多,还靠着海,温度也适中,土壤肥沃,雨水也充足,主要种植小麦等旱地作物。
就算是种玉米,也是在夏季小麦收割后,赶紧种上一茬。
农民伯伯们心里门儿清,宁愿牺牲点小麦的产量,也要保证秋天的玉米能长得饱满。
施肥占比才30%?
说起来,玉米也是个“硬汉”,耐旱得很。
就算缺水,也能靠着自己的本事继续生长。
但养分这东西,可就没法“自给自足”了。
土壤里的养分少了,玉米可就蔫了。
更要命的是,如果在关键的生长期缺水,那玉米棒子可能就长成“半拉子”了。
所以,给玉米追肥,那可是个精细活儿。
记得以前听老农说过一句:“三分种,七分管”。
这句话啥意思呢?
就是说,施肥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只占30%的比重,而田间管理占70%。
这么一说,好像追肥也没那么重要?
其实不然!
这句话的意思是,深耕细作的重要性远远大于施肥,并不是说施肥不重要,而是说,在保证田间管理的前提下,施肥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尿素PK复合肥,选哪个?
那么问题来了,追肥时,是用尿素好,还是用复合肥更好呢?
这就要看玉米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什么样的养分了。
玉米的整个生长过程,可以分为早期和一个中后期,以及四个关键时期,才需要较多的养分。
具体来说,玉米的发芽期3天(需要氮含量25kg/hm2、磷5.5kg/hm2、钾35/kg/hm2包埋量)。
苗期7天(氮11kg/hm2、磷3kg/hm2、钾15kg/hm2);拔节期(氮21kg/hm2、磷7kg/hm2、钾25kg/hm2);抽穗期(氮31kg/hm2、磷8kg/hm2、钾35kg/hm2);灌浆期(氮23kg/hm2、磷7kg/hm2、钾25/kg/hm2)以及成熟期,按照一开始的5-0-0比例按62:14:24这比例进行包埋,将氮含量改为60kg/hm2、磷10kg/hm2、钾85kg).
从这些数字就能看出来,不同时期,玉米对氮、磷、钾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要想科学合理地施肥,还得根据玉米的“胃口”和肥料的价格来选择最合适的追肥方式。
因为玉米在中后期对氮的需求比较大,前期需求较少,所以我们可以选择尿素来代替一部分肥料。
尿素这种氮肥,有几个优点:
当然,复合肥也有它的优势。
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朋友选择用复合肥来代替尿素,因为复合肥含有其它营养成分,比单纯使用尿素效果更好。
复合肥的优点在于:
所以,选择尿素还是复合肥,需要根据不同作物需求和土壤状况,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来决定。
另外,追施这些作物施加相关注意事项。
还要考虑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
不同土壤类型(沙土、粘土等)和气候条件(温度、降雨等)会影响彩彩票析和生长速率,因此需根据环境特点调整使用方法及数量,提高作物生长效果。
施加历史和累积效应也要考虑。
要考虑之前使用过化学肥料的历史以及可能对土壤产生的累积效应,以便在今后施用时作出更好的决策过程。
话说回来,种地这事儿,还真是门大学问。
不是光靠一把化肥就能解决的。
就像老李头说的,以前啥肥都不用,也能吃饱饭。
这说明啥?
说明土壤本身的肥力也很重要,也说明了田间管理的重要性。
所以,咱们在追求高产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土壤,不能光想着“竭泽而渔”。
其实,种地和做人一样,都要讲究一个“度”。
肥料用多了,就像人吃得太饱一样,反而会适得其反。
只有掌握好这个“度”,才能让玉米长得好,让咱们的土地也越来越肥沃。
这才是真正的种地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