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白嫖”中国盾构机无果,转而给德国设套,德国不做冤大头

李宗修说 2024-11-25 10:56:24

印度最近的“骚操作”,又一次震惊了国际社会。

这次的主角是中国、德国和印度,而核心话题围绕着一个“大块头”——盾构机。

这种被称为“地下巨龙”的工程利器,凭借高精尖的技术和复杂的制造工艺,成为各国基建的香饽饽。

而印度在尝试“免费拿技术”失败后,又试图给德国下套,却被德国直接识破,场面可以说是相当尴尬。

中国盾构机凭实力说话,占据全球三分之二市场

先说盾构机到底有多重要。

这种重型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地铁隧道、高速公路、地下掩体甚至国防工程的建设。

而在这个领域,中国的技术可以说是全球顶尖。

截至2023年底,中国盾构机的市场份额占到了全球的三分之二,4500台设备从中国工厂下线,订单更是突破了5000台,被40多个国家采购。

比如印度班加罗尔地铁项目,2023年3月,中国铁建重工提供的第四台盾构机成功助力隧道全线贯通。

这种技术实力,绝不是靠耍小聪明能轻松学走的。

但问题是,印度并没有重视合作伙伴的诚信。

之前中国答应了印度采购18台盾构机的订单,并提供部分技术支持,可在第一台交付后,印度就开始拖欠尾款,甚至拒绝给中国技术人员发放签证,导致合作中断。

这波操作直接让中国企业吃了大亏,也让印度“白嫖”计划彻底翻车。

对德国设套,印度又一次自讨没趣

最近,德国总理朔尔茨带着经济部长哈贝尔访问印度,原本是一次友好的经济交流。

结果,印度商业部长戈亚尔却在德里地铁上当着众人面抱怨:中国不卖盾构机给我们。

更让人无语的是,他直接把锅甩到德国头上,质问德国经济部长:为什么你们卖给我们的盾构机是中国产的?

这话把哈贝尔整得一脸尴尬,只能用调侃的语气回应:“我想我该听你的。”

毕竟,德国的确有不少企业在中国设厂,比如博世在重庆的生产线,既服务中国市场,也满足出口需求。

印度进口的盾构机虽然打着德国品牌,却是从中国发货。

这种供应链上的合作模式,印度显然没搞清楚。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盾构机技术已经完全实现了国产化,无需再依赖外方协助。

所以当印度试图呼吁德国转让盾构机核心技术时,德国的态度非常明确:这可是价值3.5亿美元的精密设备,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就放弃技术壁垒?

印度的“白嫖”套路为何屡屡失灵?

其实,印度的“白嫖”大计并不局限于盾构机。

无论是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技术,还是英国的战机座椅弹射系统,甚至中国的电动车产业链技术,印度都曾试图通过“技术换市场”的方式拿下,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归根结底,问题在于印度的信用早已让国际伙伴失去耐心。

不少跨国企业都对印度的营商环境有很深的“阴影”。

像福特、三菱这些大牌,已经相继撤出印度市场,原因无非是政府频繁检查罚款、承诺的项目一拖再拖,甚至还有工会组织罢工等问题。

小米的遭遇更是让外企心寒,仅仅因为“危害国家安全”这种模糊的理由,几亿美元的账户存款说冻结就冻结。

德国不做冤大头,印度的基建梦恐难圆

说到底,德国人可不是那么好忽悠的。

虽然朔尔茨此行的确看重了印度14亿人的消费市场和低廉的人口红利,但在技术输出和合作上,德国企业对印度保持了高度戒备。

盾构机这种大国重器,不仅是技术的结晶,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岂能随便转让?

更何况,印度的基建工程需求虽大,但对合作伙伴的态度却不够真诚。

比如在采购盾构机时,印度企业常常只支付20%的定金,甚至在货物到港后直接失踪。

这种近乎“白嫖”的行为,只会让国际企业越来越远离印度市场。

改善营商环境,才是印度的出路

印度如果真的想成为制造业大国,就必须学会脚踏实地。

像中国那样,通过自主技术突破和诚实守信的合作,赢得国际市场的认可。

靠套路和小聪明,换不来真正的技术,也无法实现基建梦想。

另外,印度还需要警惕即将到来的碳排放税新规。

2026年起,美国和欧盟将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高能耗产品征收额外税费,这无疑会进一步压缩印度的出口利润,对其发展目标形成严峻挑战。

总之,在国际合作中,信誉和实力才是硬道理。

印度这次试图从德国身上找到突破口,但德国人显然不吃这一套。

未来,印度若不改变现状,只怕还会在国际舞台上继续“碰灰”。

0 阅读:1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