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150页的绝版书,我读了三遍

华韦海 2024-10-12 19:18:32

保罗·瓦茨拉维克的这本《改变: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原则》,我在几年前读过一遍,2022年在读书社群中又共读过一遍,还写了11篇共读作业,今年又读了一遍,前后共读了三遍,收获非常大。

不过这本只有150页的小书已经绝版了,也不那么容易读,算是比较冷门的书。不过当你逐字逐句地读完,我相信它一定可以改变你的某些思维方式。

本书的作者保罗·瓦茨拉维克,出生于奥地利,是一位美籍家庭治疗师、心理学家、传播理论学家和哲学家,他还是传播理论的领军人物,可谓是跨界的大师。

在家庭治疗和心理治疗上,保罗·瓦茨拉维克有很高的成就,他认为人们在试图解决自己情感问题的过程中,自己制造了痛苦。

保罗·瓦茨拉维克写了22本书,被翻译成80种语言,还有150多篇科学论文。其中这本《改变》被译成中文,才被中国读者熟知。

那么这本书到底讲了什么呢?它重点讲到了第一序改变和第二序改变。

什么是第一序改变?用书里的话来解释,是一种改变发生在某一系统之内,而系统本身维持不变。

用比较直白的话来说,是内部不管怎么改变,那个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不会变成另外一样东西,它没有引起质变。

比如做噩梦,你在梦中遇到了恐怖的事,要么选择逃跑,要么选择大声喊叫,要么跟它对抗,不管你怎么选择,都是在梦中,并没有改变噩梦。

再举一个例子。你有一个100人的微信群,不管是加进去10个人还是退出10个人,这个微信群都存在,它还是一个微信群,尽管人数变化了,但没有变成另外一个东西。

这,就是第一序改变。

什么是第二序改变?即当改变发生时,就改变了系统本身,系统已经不是原来的系统了。

比如开手动挡汽车,一档是比较慢的,不管你怎么踩油门,它的速度都在一定的码速范围内。可是当你切换到五档的时候,整个驾驶的系统就不一样了,这种情况可以称之为第二序改变。

生活中类似的例子有很多。比如你平时接送孩子上学放学,都要拉着他的手。突然有一天,你放手不拉着他了,甚至不用接送了,他也能安全回家,这也是第二序改变。

道理是知道了,可是让你用上第二序改变去解决问题,你知道怎样去解决吗?我就以下图中的9个黑点为例,如果你不看书里的答案,能笔不离纸地以4条直线把它连起来吗?

书里提供了正确的画法。刚好凑巧,我手机的开机手势图和答案的画法非常相似,在读第一遍时,我还是能把它画出来了。

当然,你在网上搜索也看到不同的画法,方法都是差不多的,只是方向不一样而已。我就找来其中的一张,供你参考:

其实重点不在于画法对不对,而是看你能不能跳出问题之外看问题,正如要解这道题,就必须跳出九个点之外一样,也就是站在外围去看。

这让我想起了人类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角,叫他者的目光,我在《这是我逢人就推荐的一本书》里介绍过。

简单来说,就是当你想去了解自身的文化时,要以他人(另一种文化的人)的视角去审视自我,并反观自身所处的社会,这样就能保持客观,也更容易发现了问题的本质。

用这本《改变》中的第一序改变和第二序改变来解释,也行得通。

比如你被困在这九个点之中,不管你怎么画线,都只能在原地打转,你根本改变不了问题本身,也就是你的尝试,都在第一序改变的范围内。

可是当你想到了还有第二序改变的存在,就不在于纠结于图形的内部,而是大胆地跳出来,用各种可能与当前的九个点图形组合起来,打破之前被圈定的范围。

这时候你就会发现,能够产生第二序改变的,不光靠自身的变化,还要依赖其他的组合,才能解决问题。

如此一来,你不是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吗?不要固守既定的思维,你想要突破自我,想要质变,就要用到第二序改变。一旦你用好了这种思考方式,以后你遇到的难题会越来越少。

其他的内容我就不多说了,都是解释和例证这两种思考方式。有兴趣的话,你可以找这本书来读,我相信你不会失望的。

0 阅读:58
华韦海

华韦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