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昨晚回到福州的。
躺在床上的那一刻,突然觉得整具肉身连灵魂,都归了位。
从来没有一个时刻,像现在这样,安稳妥帖舒适。
这床垫,这床单被套,这枕头,虽然都没有酒店的品质好,但却胜在温柔和软,有家的味道。
是皮肤与嗅觉都熟悉的,缱绻缠绵。
老苏写,我心安处是吾乡,想来便是有这一层深意吧。
洗洗刷刷之后,睡了个好觉。
只在半夜,醒来过一次,满室漆黑中,唯听觉异常灵敏,只闻室外淅哗雨声,急促又宏大。
呆了一会儿,想起老陆,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转身又睡去了。
早晨起来才看到老S凌晨三点发来的语音——彼时他正起来调节萎凋房的温度——顺便看了看天气。
他激动的说,下雪米粒啦,不知道明天会不会有雪。
镜头里黑乎乎,什么都看不见。
只有他大半夜亢奋的声音,在嘹绕。
那时候的户外温度只有3度,距离达到下雪的“零下”,只一步之遥。
《2》
九点钟的时候,老S打电话来了。
说,雨下很大,但还是雪米粒,没有变成雪,今天就采不了茶了,采茶工们在厂里挑茶。
有一种气象,叫做雨夹雪。
今天的太姥山应该就是这样一种天气。
老S还投诉说,铺天盖地的大雨,人根本出不了门,没办法下山采购,只能吃泡面。
我想象了一下那样的画面,其实无数个春茶季,在山上遇到过类似的天气。
从天空到地面,远远望去就是白茫茫一片,仿佛天与地,被雨幕相连。
直令人觉得天地鸿蒙,混沌未开。
那一刻会感觉人类很渺小,而自然的力量,无穷无尽。
只想躲在室内,有了片瓦保护,才顿生安全之感,可以自如地活动,行动。
老S肯定是不让采茶阿姨们闲着的。
雨夹雪,不能采茶,就在厂里挑茶。
这道工序在白茶国标里,叫做捡剔。是白茶制作过程中,必经的一道工序。
在采摘下来茶青鲜叶之后,在萎凋完成之后,把半成品白茶,放到桌子上,手动挑捡。
把采摘的时候不小心带进来的竹叶,松枝,杂草们拣出来扔掉。
再把个头太大的、个头太小的捡出来,归置到另一筐里。
余下的,个头均匀的,放在一起,封存起来,等着时间到了,再炭火烘干。
这个过程十分繁琐,费时费力费眼费钱,所以,不是正规的白茶厂,是不会进行这道工序的。
反正挑与不挑,也没有检验的标准,能偷懒的地方,逐利的人自是偷了去。
反正有人来问,一律说挑了。
查证都无从查证。
只能选择相信人品。
《3》
其实今天,除了太姥山雨夹雪之外,闽北南平的北部山区,是下雪的了。
位于福建,浙江与江西交界处的浦城,就积上了小雪。
薄薄的一层,压在乡村小径的田埂上。
小朋友们高兴地出去玩雪,成年人也在心里默念着,瑞雪兆丰年。
其实,在3月底,春耕的高潮时分,来这样一场雪,于普通的农作物们。并不是特别好的事。
比如竹笋,刚刚才萌芽不久,这样一冷一冻,说不定就冻死了一大片新芽。
从3月27号开始的降温,自北而南袭卷而来,冻住了狮峰的龙井,冻住了武夷山的岩茶,也冻住了福鼎的白茶。
福州昨天降温16度,母上大人早晨出门穿的是呢大衣,傍晚回家的时候立马换了上羽绒服——原本已经在前几天的35度高温里收进真空收纳袋,存进了最顶上的衣柜里——现在拿出来全是褶子。
这种急剧冷下来的天气,于人而言,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影响,气温高高低低波动了几千年,人类的细胞已经进化得非常能适应这些气候的变化。
但植物们可不行。
比如院子里刚发芽的蕃茄苗,就冻坏了,叶片黑黑的,像被开水烫熟了。
还有刚种的玫瑰花,也冻红了。枝梢变黑了一小截,不知道还能不能继续生长。
幸好山上的茶树们,它们不是草本植物,它们是木本。
木本植物的特性就是,耐寒,耐旱。
可以扛过无数个严冬与酷暑。
《4》
从昨天开始,我们的茶园大采牡丹王,也就是国标里的特级白牡丹——白牡丹这个品类里的最高等级。
但今天这场大型的降温,铺天盖地的雨夹雪,让特级白牡丹的采摘暂歇,也让特级白牡丹的生长发育,暂停。
一辆快速行驶的列车,突然停下来,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
车厢里的旅客肯定是颠来倒去,不停晃动,叠成了罗汉。
是的,茶树的生长也是这样。
当2925年3月25号左右的高温,催生着太姥山上的白茶树们快速生长,从白毫银针生成了特级白牡丹的时候,27号突然而来的降温,30号突然来临的雨夹雪,给白茶树们的生长,叫停了。
这个暂停键按得,正当时。
给我们的特级白牡丹的生长,提供了缓慢积累的时间。
原本从白毫银针到特级白牡丹,这个过程快速得,就像300以上的高铁。
但降温与雨夹雪的突袭,让茶树们的快速疯狂,停滞了。
茶树们身体内部的养分们,就像是列车里的乘客,一下子被摔得动倒西歪,乱成一团。
这些养分们需要等车子停下好一会儿,才能安静下来,重新归位,并且,恢复生长。
这个降温的过程,就是茶树们恢复生长,恢复养分积累的过程。
快速的生长就像在透支体内的养分,而雨夹雪之后的停滞,是让生长变慢,让养分积蓄得更多,更饱满,更丰沛。
今年的倒春寒,大降温,雨夹雪,正好发生在特级白牡丹生长采摘的季节,这仿佛是给2025年的特级白牡丹,开了个光。
它们在低温的督促下,会生成更多的有机物,更从的胶质物,更馥郁的幽香。
过几天之后的升温采摘,采到的特级白牡丹,一定是睡饱了,喝足了,长壮实了的,肥芽嫩叶。
清雅幽香,是必须的。
柔馥甜汤,是一定的。
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2025年的特级白牡丹,感谢这一场雨夹雪的倒春寒。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牡丹扑鼻香?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