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为什么要无情批判斯大林?

易文爱历史 2024-06-06 22:00:43

1956年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为什么要无情批判斯大林?

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对斯大林唱了多年的赞歌,到1956年召开的苏共二十大上,突然调转枪口,大肆谩骂、无情批判被认为是他“生身父亲”的斯大林,赫鲁晓夫的谩骂和批判被认为是对斯大林的别有用心的诋毁,造成了社会主义阵营极大的思想混乱,引发了社会主义国家广大群众严重的信仰危机。在不少人看来,赫鲁晓夫的这一举动是忘恩负义的可耻行为。

很多人由此得出一个结论:赫鲁晓夫人品有问题。但实际上,赫鲁晓夫起初对斯大林的狂热崇拜也好,后来对斯大林无情批判也好,都是他内心感情的真实流露,从起初的狂热崇拜到最后的无情批判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轨迹,不可否认其中夹杂着极为重要的政治因素,但也必须看到,这本身就反映了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一个真实的认知过程。

赫鲁晓夫1894年4月17日在库尔斯克州卡利诺夫卡村出生,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农民,外祖父曾是农奴,母亲也是农民。出生于这样的家庭,注定了赫鲁晓夫从小的生活是异常清苦的,从他懂事起就开始参加劳动,主要是给人家放牧。只有到了冬季,庄稼都收割好了,他才有机会跟着同村的女教师读书识字,老师是无神论者,给他灌输了初步的政治意识。

1908年,赫鲁晓夫父亲来到乌克兰巴斯地区煤矿当矿工,一家人也跟着来到这里安家。母亲靠给人家洗衣服谋生,赫鲁晓夫每天要步行4公里上学,放学后和休息日就要去洗刷矿井的锅炉赚点小钱。第二年,赫鲁晓夫辍学,在一家德国人开办的工厂学钳工手艺。在这里,他不仅也会了钳工技术,也受到了声势浩大的工人运动的洗礼。

赫鲁晓夫生性活泼好动,又有不错的天赋,善于与人交际,非常活跃,积极参加政治活动,阅读了大量的文学和政治书籍,其中就包括《共产党宣言》。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爆发,沙皇封建专制统治被推翻,赫鲁晓夫所在的尤索夫卡也建立了苏维埃,他积极投身于党的工作,在布尔什维克鼓动成立的一个军事委员会任职。

12月,赫鲁晓夫在促成尤索夫卡苏维埃政权转到布尔什维克手中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被选为矿业五金工人联合会主席。不久,乌克兰成为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的战场,赫鲁晓夫参加了尤索夫卡无产阶级赤卫队第一团。1918年,赫鲁晓夫在战争中加入了布尔什维克,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春季,德军在乌克兰建立了傀儡政权,也占领了顿巴斯。

赫鲁晓夫成为当地反革命政权的通缉对象,他只好逃回故乡库尔斯克州。当时,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遭受国内外敌人的联合进攻,列宁号召工农拿起武器开赴前线,保卫祖国。赫鲁晓夫响应号召抛妻弃子应征入伍。赫鲁晓夫在战斗中身先士卒,1920年3月27日,赫鲁晓夫和兄弟部队联手解放了诺沃罗西斯科。1921年夏,乌克兰遭受严重旱灾,甚至出现人吃人现象。

赫鲁晓夫的妻子死于这场饥荒,给他留下了一个5岁的儿子和一个3岁的女儿。赫鲁晓夫回到了顿巴斯,一方面接受党委托的重任,负责不熟悉的经济管理工作;一方面他既当爹又当妈,抚养年幼的一双儿女。赫鲁晓夫精力充沛,干事生机勃勃,他被任命为鲁钦科夫矿副矿长,他以出色的业绩获得重用,很快被任命为一个更大矿的矿长,但被他拒绝了。

赫鲁晓夫决心补习文化,于1923年进入顿巴斯矿业技术学校附设的一所工农速成中学学习。当时,学校党员少、干部短缺,赫鲁晓夫被选为学校的党委书记,在这里,他没能专心学习,却认识了在区委党校教授政治经济学的教员妮娜。1924年,赫鲁晓夫和妮娜结为夫妇。妮娜颇有素养,工作能力强,办事有条理。

婚后,妮娜给赫鲁晓夫生了2个女儿和1个儿子,她独自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让赫鲁晓夫有足够的精力做好工作。1925年,赫鲁晓夫从速成中学毕业,被任命为顿巴斯彼得罗夫斯克马林斯基区的区委书记。这时正是苏联国家工业化时期,人们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建设当中,赫鲁晓夫也以身体力行的务实工作作风为人们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斯大林

赫鲁晓夫做区委书记的当年,彼得罗夫斯克矿的煤产量增产1000万普特,达到3600万普特,农业也获得大丰收。由于政绩突出,第二年,赫鲁晓夫调到了尤索夫卡担任区委副书记,成为乌克兰最有作为的年轻干部。赫鲁晓夫的快速升迁既得益于他是工农出身的干部,也因为他出色的才能和业绩,更因为卡冈诺维奇对他的提携和重用。

1928年初,赫鲁晓夫在卡冈诺维奇的关怀和帮助下来到当时乌克兰首府哈尔科夫担任乌克兰共和国组织部副部长。1929年,莫斯科工业学院招收100名学员,这一学院是苏共中央和苏联政府为培养大企业领导、共和国和中央一级的经济及工业领域高级领导干部而设立的,招生对象是十月革命前入党的工业企业领导,而主管该院的正是中央书记处书记卡冈诺维奇。

在卡冈诺维奇的帮助下,并不符合条件的赫鲁晓夫于1929年9月顺利入学并再次当上了学员的兼职党委书记。赫鲁晓夫一入学就成为崭露头角的反“右倾路线”的积极分子,这让他迅速声名显赫,一下子就成为全党反右倾的典型,也迅速得到斯大林的关注。在苏联人民经受“大转变”所带来的痛苦的时候,赫鲁晓夫却开始飞黄腾达了。

赫鲁晓夫踏上了仕途的快车道,1931年7月,赫鲁晓夫在卡冈诺维奇的推荐和斯大林的批准下,出任莫斯科最大的一个区红色普列斯尼亚区的区委书记。6个月后,赫鲁晓夫出任莫斯科市委第二书记,开始作为卡冈诺维奇的得力助手而活跃于苏联的政治中心。1934年,在联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39岁的赫鲁晓夫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1938年1月,在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上,赫鲁晓夫被选进了主席团。随后,赫鲁晓夫又被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由此,他进入苏联党和国家的最高决策层,成为苏联10位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赫鲁晓夫成为胜利者。1938年初,深得斯大林信任的赫鲁晓夫出任乌克兰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乌克兰是欧洲粮仓,也是苏联重要的工业基地。

在乌克兰当政之初,赫鲁晓夫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乌克兰的工农业上面,他赞成给集体农庄庄员多一点宅旁园地,鼓励他们多养自留畜、种自留树,他的这些措施深受乌克兰人欢迎。在卫国战争中,赫鲁晓夫是活跃在前线的少有的政治局委员,他参加了许多重要战斗,成为一名中将。1944年4月17日生日那天,他被党内称为“斯大林的真正战友”。

但1946年到1947年间,赫鲁晓夫有几件事情让斯大林对他非常不满,斯大林甚至称赫鲁晓夫是个靠不住的人物。虽然赫鲁晓夫仍然是政治局委员,但斯大林已经不那么信任他了。直到1949年12月,斯大林再次把赫鲁晓夫召到身边,让他出任莫斯科州委书记。赫鲁晓夫被调离乌克兰,许多乌克兰人对他恋恋不舍,有人在他面前痛哭失声,问他怎么能离开乌克兰?

在当时苏联高级领导人中,很少有像赫鲁晓夫这样深得一方民众发自内心爱戴的领导人,这或许也是他后来能战胜其他竞争对手而成为斯大林继承人的主要原因之一。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领导了反对贝利亚的斗争,12月,贝利亚被以叛国罪处死。除掉贝利亚既提高了苏共中央的威信,也提高了赫鲁晓夫的个人威信。

1953年9月,赫鲁晓夫正式成为苏共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随即,赫鲁晓夫顺应民意,为斯大林时期的受害者平反,到年底,共有1000余人恢复了名誉,此举使赫鲁晓夫声望大增。同时,他还做了两件大受人民欢迎的事情:一是结束斯大林时期“夜间工作”的生活方式,规定从早上9点至下午6点为工作时间;二是对群众开放克里姆林宫,群众可以在此游览和集会。

1954年11月,赫鲁晓夫成立苏共中央总部取代了马林科夫掌管的苏共中央办公厅,他终于完全掌握了党的机关,也越来越多地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苏共二十大后,赫鲁晓夫在党内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他开始在国内实行一系列改革。1957年6月底,赫鲁晓夫把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和莫洛托夫等竞争对手清除出中央主席团和中央委员会,进一步巩固了权力。

卡冈诺维奇(左一)

1958年3月,赫鲁晓夫当选为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并出任最高国防委员会主席,终于像斯大林一样,把党政军大权集于自己一身,达到了权力的顶峰。赫鲁晓夫于1925年第一次见斯大林,初次见面,赫鲁晓夫认为斯大林是党的正确路线的代表,由此开始,在此后复杂的党内斗争中他始终紧跟斯大林。从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赫鲁晓夫就能参加斯大林的家宴。

斯大林在这些家宴中表现得非常有人情味,赫鲁晓夫对斯大林充满敬意,认为斯大林是无出其右的政治活动家,赫鲁晓夫也成为对斯大林个人崇拜推波助澜的重要人物。俄罗斯人具有很强的皇权思想,习惯于把功绩归功于最高领导人。从1929年斯大林50大寿开始,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就逐渐发展起来,在十七大召开前夕,赫鲁晓夫甚至称斯大林是“天才的领袖”。

卫国战争初期的失利和斯大林的萎靡不振,让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天才开始有了怀疑。但1948年1月24日,乌克兰苏维埃政权成立30周年纪念日的大会上,赫鲁晓夫在讲话中还是突出地颂扬了斯大林,并带头高呼“我们的英明领袖、敬爱和伟大的斯大林万岁”!很显然,赫鲁晓夫此举虽然也有对斯大林的崇敬之情,但更多是出于巩固自己政治地位的需要。

1949年12月21日,斯大林70大寿庆典上,毛主席坐在斯大林右边,赫鲁晓夫坐在斯大林左边,由此也足见赫鲁晓夫在斯大林心中的地位。当天,赫鲁晓夫在《真理报》上发表文章歌颂斯大林,声称“光荣属于生身父亲、英明导师、党和苏联人民以及世界劳动者的天才领袖斯大林同志”!在当时个人崇拜盛行的大环境下,赫鲁晓夫此举无疑也是生存的需要。

但到了斯大林晚年,赫鲁晓夫作为斯大林小圈子中的核心人物之一,近距离看到斯大林的生活和为人,他时常感到不安全,很害怕哪天斯大林一不高兴也把他送进集中营。此时,斯大林在他心中的光环已经开始退去,尤其是审查贝利亚案和了解了大清洗的内幕后,赫鲁晓夫了解了斯大林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他对斯大林的崇拜开始动摇了。

在调查贝利亚案时,赫鲁晓夫发现,斯大林才是苏联大清洗、大恐怖的核心人物,是无数冤案的始作俑者。赫鲁晓夫深感自己受骗了,被斯大林愚弄了。而且,被迫害者及其家属要求恢复名誉、全国人民对大清洗的谴责、全体党员对恢复党内正常民主生活的要求的呼声非常强烈。他内心产生一个强烈的想法:他要揭露斯大林,要为自己树立一个维护正义的形象。

这种形势促使赫鲁晓夫决定向斯大林发起冲击,与此同时,1955年5月,苏联和南斯拉夫关系的恢复,也对赫鲁晓夫反对斯大林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尤其是斯大林去世后,以赫鲁晓夫为代表的一派希望改变斯大林的内外政策,走改革之路。但他这一派在最高领导层并不占优势,为了提高自己的威信并扫除改革障碍,他必须拿斯大林开刀。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赫鲁晓夫并不像党内其他高级领导人那样,在斯大林的错误泥潭中陷得很深。在这种形势下,1955年7月,苏共中央全会决定1956年2月召开第二十次党代表大会。在这次大会的准备过程中,围绕要不要反对个人崇拜,要不要向全党通报斯大林的问题,苏共党内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赫鲁晓夫提议,彻底调查斯大林时期发生的事。

老政治局委员中的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卡冈诺维奇和米高扬等人都不支持赫鲁晓夫,马林科夫更是反对赫鲁晓夫。只有布尔加宁、萨布罗夫、别尔乌辛等年轻的主席团成员支持赫鲁晓夫。显然,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无情批判斯大林,主要根源是大量的以往赫鲁晓夫所不知晓多事情真相的披露,让赫鲁晓夫改变了对斯大林的看法,动摇了对斯大林的崇敬。

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既是当时苏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得到了苏共中央的赞同,并不是赫鲁晓夫的个人行为。虽然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有他想借此捞取政治资本的因素,但他此举打开了监狱和集中营的大门,恢复了人们被践踏的荣誉与尊严,人们不能不感激他。赫鲁晓夫揭露了斯大林统治的残暴性,但他不能容忍因此而对斯大林所建立的社会主义体制产生怀疑。

参考资料:

《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陆南泉、黄宗良、郑异凡著 新华出版社2010年出版

0 阅读:97

易文爱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