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小泽︱门外弹乐

长江日报 2024-02-20 16:20:28

■ 梅明蕾

小泽征尔走了,享年88岁。我是在除夕年夜饭餐桌上得知的这一消息。虽然爱他的乐迷们早就知道大师患上癌症已有年头,这一天的到来只是迟早的事,一丝伤感还是隐隐袭上心头。

如果没有记错,西方古典音乐在国内的风行缘起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几个标志性事件,分别为小泽征尔、卡拉扬和美国费城交响乐团的到访。在刚刚经历了一个闭关锁国的特殊年代后,有幸的国人聆听到这些国际重量级指挥和乐团的献演,无异于开了一个大大的“洋荤”;当然,这更是几次重要的音乐启蒙,随后成千上万的乐迷源源不断涌现出来,变得顺理成章。

大咖莅临,爱乐者不免有崇仰之心。卡拉扬帝王般的存在,令人敬畏交加;伴随着小泽的却是一种难得的亲近感,这大概首先得益于他是东方人,更与中国有些关系。日本血脉的小泽出生在中国的沈阳,且在中国住了6年后才回到祖国。他也是最早访问中国的指挥大师,早在1976年就拿出一周时间到访过北京、上海。在此后的职业生涯中,小泽竟有十多次访华记录,每一次到访,无不倾心竭力地指导乐队、排练演出、提携后进、做力所能及的音乐普及,还不忘重游旧地,深情忆及他在北京的童年时光。

国内但凡与音乐沾点边的人,无不熟悉小泽聆听央音学生姜建华用二胡演奏《二泉映月》时下跪的故事。这不是作秀。据在场者描述,小泽一脸虔诚地说:“这种音乐应当跪下去听。坐着和站着听,都是极不恭敬的。”他就这样一直跪着直到曲终。对于小泽其人,这个故事自然有极大的解读空间,最起码,他对艺术的敬畏之情及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显而易见。

艺术大家都是独特的。说到小泽的指挥,据我有限的观察,他似乎从未使用过指挥棒——这也让我想到俄罗斯指挥家捷杰耶夫,他演出时右手每每捏着一根如牙签般的细棍,来调制音乐中的千般滋味。一般而言,指挥的右手负责节奏,左手则承担对情绪的把握。所以,作为右手的延伸,细长的指挥棒看来可使节奏更加精准,而空出的左手,似更方便做出握拳、伸掌、击打、抚摸、提升、压抑等复杂的形态,以掌控音乐情感的即时变幻。小泽不用指挥棒,是否有意让右手同时承担节奏和情绪的双重功能,辅以其他肢体动作,让手下的音乐展示得更加淋漓尽致呢?

我无缘现场领略大师的风采,却无数次通过各种媒介细细聆赏小泽的音乐会。小泽曾师承明希、伯恩斯坦、卡拉扬和斋藤秀雄等大师,然而从表面看,似难看出他更多受惠于谁,而是最终将众大师的教诲“化”为风格独特的自己。小泽指挥的曲目是丰富的,德奥、苏俄、英法、东欧等等不一而足,自然也包括中华在内的东方经典。音乐不分国界,经典属于全人类。作为世界级的指挥大师,小泽的心胸是博大的,视野是宏阔的,所有这一切均以“爱”为基调。

小泽的指挥风格,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其澎湃的热情和对细节极致追求的高度统一。记得一段时间里,我所在的乐队曾经排练老柴的C大调弦乐小夜曲,遍寻经典版本学习借鉴,最后感觉小泽的演绎最得我心。

也许在各路英雄尽显其能的当下乐坛,小泽身上的光环已远不及当年耀眼,但其在国际乐坛的地位已然奠定且不可动摇。他披散着的花白头发,他显得夸张的手势,他丰富的面部表情,更有他培育的乐团和执棒的音乐,终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作者:梅明蕾 媒体人,爱乐者,读写驳杂)

【编辑:商佩】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