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2024年中科院预警期刊名单正式发布后,很多人发现一区老牌TOP期刊 Fuel 竟然出现在预警名单,很多怀疑这和1月其主编美国纽约康奈尔大学化学工程副教授吉莉安-戈德法布辞职有关。
一、辞职爆料大量丑闻
Elsevier旗下的一本中科院工程技术1区 Top期刊 Fuel 的主编,来自美国纽约康奈尔大学化学工程副教授吉莉安-戈德法布(Jillian Goldfarb)宣布辞职,辞职原因以信件形式发表在LinkedIn上。
辞职信原文如下(引自网络)
恐怕这就是中科院将该刊物以引用操纵为由列入预警名单的原因所在吧。
不过很多人质疑,如果真的仅凭一份辞职信就把一本TOP期刊列入预警,是否有失偏颇,是否对相关作者不公平。
二、并不透明的预警名单评选机制
虽说中科院发布预警名单时给出了理由,但这些理由都过于“言简意赅”,只告知了一句“论文工厂”“引用操纵”甚至是极容易让人误读的“中国作者占比畸高”。
我们前两天在解读“中国作者占比畸高”这条原因时,其实还是把中科院作为权威来看待,抱着理解的心态解读这条原因。
但当我想具体看看中国作者占比到底有多畸高时,发现中科院并没有提供相关的数据。其实我很是好奇,到底占比多少,到底具体是什么原因才会因“中国作者占比畸高”被列入预警期刊名单,但中科院的目录对此什么都没告诉我。
就像 Fuel 被列入预警名单时因为“引用操纵"一样,到底具体是什么情况,是否原因是之前其主编的辞职加曝光内幕,我认为中科院需要对此有一个解释。
三、预警和分区理由应更透明、详细和合理
虽然中科院在发布预警期刊名单时,重点强调:”期刊预警不是论文评价,更不是否定预警期刊发表的每项成果。预警期刊旨在提醒科研人员审慎选择成果发表平台、提示出版机构强化期刊质量管理。“
但事实上,预警名单就会被大家普遍认为是一种论文和期刊评价机制,就可能会导致单位拒绝承认作者在预警期刊上刊发的文章。特别是对 Fuel 这种TOP级别的刊物,很难避免部分单位会因为其被列入了预警名单,而拒绝认可相关发表成果。
事实上我认为预警机制目前确实存在很多备受争议的点,如果不解决这些争议之处,可能会影响预警的权威性。
”期刊预警不是论文评价,更不是否定预警期刊发表的每项成果“
既然中科院自己都这么说,他应该是明白期刊预警确实已经被大家视为了论文的评价标准,毕竟每年预警期刊一出,就意味着一堆人的论文白发了,即便这些论文并不涉及到预警的原因,都是作者实打实写出来的。
即使中科院强调期刊预警不是论文评价,但你作为发布预警名单的权威机构,你的分区和预警很难不会影响现实中的论文评价,事实上可能在一定情况下导致一部分人在预警期刊上发表的成果被否定。
就像 Fuel 被列入预警,如果你没有给出更加透明详细和合理的理由,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预警名单的权威性。我并不是反对期刊预警机制,而是希望这个预警机制能更为透明、详细和合理,同时也不觉得应该把预警机制完全和期刊评价紧密挂钩,而是仅仅应该作为一种评价的参考,更重要的还是要看作者文章的真实情况,如果作者并未涉及到一些学术问题,那是否有必要仅仅因为发表的期刊被预警而不承认作者的成果?
三、小结
当然,这里还再次建议大家远离论文工厂,甚至建议你在投SCI的时候,还是要自己投。我们目前能提供SCI论文的写作纯辅导,也可以提供SCI的选刊辅导,但你大可放心,我们不会让你触及学术不端,具体来说
1)我们的SCI论文的写作辅导是纯辅导,老师上课,论文是学生自己写出来的,实验也需要学生自己来完成。老师只负责指导实验和论文写作。
2)选刊辅导老师会根据学生能力和论文方向并评估学生的论文水平,结合自己的投稿经验进行选刊指导,提高投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