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M-52“长矛”战术地对地导弹,性能太好把“队友”也刷下去了

丹书战史 2023-07-17 22:47:12

上世纪50年代末,美国陆军计划研制新一代弹道导弹,根据导弹用途不同,这批导弹被初步定为A、B、C、D四种,其中B型导弹计划用来替代MGR-1“诚实约翰”地对地火箭,MGR-1的最大射程不到30千米,因此对B型导弹的射程要求也不高,计划为50千米,Ling-Temco-Vought(简称LTV)在1962年被选定作为B型导弹的项目承包商,该公司设计的产品就是MGM-52“长矛”地对地导弹。

第一款设计被称为XMGM-51A,该导弹使用了一台新型可变推力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并且液体燃料可储存在导弹内运输,这是一项在当时很先进的技术,不过开发也很繁琐。导弹中段位置安装了另外4台小型发动机,它们在导弹升空后即点火,让导弹自旋稳定以及调整导弹飞行姿态,这4台发动机会喷出大量黑烟。

导弹计划安装常规的高爆弹头、化学弹头以及核弹头,导弹采用AN/DJW-48惯性制导系统,飞行中有加速度计持续监测,让发动机提供精准的推力,保证导弹在预定轨道上飞行。

尽管导弹在60年代中期进行了很多飞行测试,不过公司在1965年取得了重要进展,设计师发现如果给导弹更换更强的发动机、安装更大的尾翼,以及取消导弹头的压载物,就能有效的提高导弹有效射程,最大射程增加到大约140千米,新的设计被称为XMGM-52B,60年代后期对它进行了一些修改,重新命名为XMGM-52C。

最终XMGM-52C设计获得量产机会,也就是正式的MGM-52导弹,在1972年正式服役,它可以搭载W70可变当量核弹头,爆炸威力在1000吨~10万吨TNT之间,70年代后期开发的W70-3有“增强辐射”的能力, 可以发挥出与中子弹类似的效果。MGM-52还能安装用于破坏掩体的大型聚能装药弹头或者集束弹头,以应对不同的目标物,不过这些非核弹头是后来才开发的,军方一度取消了非核弹头。

MGM-52导弹重约1.5吨(弹头不同会导致重量有些差异),长6.1米,弹体直径0.56米,有效射程在72~121千米之间。因为性能比设计预期好太多,它替代了同时期研发的C导弹,而C导弹原本计划用来替代最大射程为140千米的MGM-29“中士”导弹。

MGM-52安装在用M113装甲车改装的M752导弹发射车上,每车携带一发导弹,使用M688弹药补给车补给弹药,导弹发射车可以在15分钟内做好发射准备,这反应速度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还算不错。

MGM-52主要在美国本土和欧洲部分国家服役,中东的以色列也曾装备过,这些导弹服役到上世纪90年代。美国曾在上世纪80年代改进这款导弹,将其射程提升约3倍,不过这款导弹并没有服役。

3 阅读:1195

评论列表

巴伦支海手术刀

巴伦支海手术刀

3
2023-07-18 09:20

蛙-7的水平,还不如飞毛腿[汗]

波波沙 回复 老输 07-21 06:09
[点赞]

老输 回复 07-20 23:44
大哥,平方值是初一才学的知识,上初一,起码得12岁,它这玩意还有十四五年才能上。你和一单细胞的细胞核谈脑组织的事情,太超前了

丹书战史

丹书战史

简单讲点不太热的军武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