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想不到,班长明华提干的消息传到家乡,交往多年的女朋友王萍提出了分手,媒人接二连三找到他家里,怎么回事?
明华班长来自老区一个贫困乡村,高考前突然而至的一场大病,让成绩一贯优异的他懊丧不已,老师和同学们为他遗憾,一直对他满怀期待的王萍,更是在暗地里为他惋惜,也鼓励他别泄气。
王萍和明华是同村同学,两家离得近,长辈关系也好,两个人幼年时常在一起玩耍,后来明华上了学,王萍缠着父母,要和哥哥一起读书,后来两人上学一起走,放学回到家一起写作业。
明华兄弟两个,父母亲一直想要个女儿,只是天不作美。
王萍是个乖巧可爱的女孩,让明华的父母亲特别喜欢。
一次王萍妈妈来明华家喊女儿。喜不自胜的明华妈妈,指着王萍说:“这闺女给俺了”;王萍妈妈笑了:“养大了给你。”
一起写作业的明华和王萍,懵懵懂懂的,抬头望望旁边的两个妈妈,又彼此望望笑笑。
大人说话可能半真半假,让人半信半疑,孩子听到了,可就信以为真了,更何况两个孩子彼此喜欢,又值情窦初开的年龄。
读高中需要去县城,碍于家庭困难,王萍初中后就辍学了,父母亲想着女孩子初中文化够用了,也就没有再坚持。
起初去县城读高中的明华,明显感到不适应,因为不能天天见到王萍了,只能在回家取生活用品时,才能见到她。
王萍呢,也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但还像以前一样,有事没事地到明华家里来,陪明华父母亲说说话,帮忙干干家务活,也偷偷打听打听明华啥时候回来。
明华从学校回到家的日子,是那几年两个人最开心的时候。
明华会用千方百计节省下来的生活费,给王萍带来村里很少见到的那种糕点。
有时候,明华还会带给她抹脸的胭脂,王萍说买胭脂浪费,只在明华回来时悄悄使用。
王萍的父母亲,当然知道女儿的心思。
他们觉得,明华这孩子,不仅人长得俊,又有文化,还有礼貌,以后一准会有出息。
他们支持女儿和明华的交往,但也有些担心,怕明华以后有出息了,变成了“陈世美”。
高考落榜后的明华,的确心灰意冷了一阵子,但在王萍的陪伴和鼓励下,很快又振作了起来。
天无绝人之路,征兵的消息传来后,明华毫不犹豫的报了名,最终如愿以偿当了兵。
明华离开家乡赶往部队时,在众目睽睽下和王萍那个深情的拥抱,让彼此已经心照不宣。
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登上部队这个舞台的明华,新兵连时就展示出了自己文字方面的才华。
他以新兵的口吻写的几篇文章,相继在军区报刊上发表,一下子就吸引了部队领导、特别是政治部门的注意。
新兵连后,他便被安排去了政治部电影组,学习放电影,同时跟着新闻干事学习写报道。
三年下来,他发表的新闻和文学作品剪贴了厚厚的一大本,被记了个三等功。
在他的一再要求下,也是部队想全面培养他,政治部又把他安排到基层连队当班长。
他发挥自己的特长,协助指导员把连里的宣传文化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春种秋收,春华秋实;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连里一排排长晋升副连长时,他被提拔为一排排长。
消息传到家乡,村子里沸腾了!好多年了,村里人没听到谁家孩子当了兵后提了干。
那两天,明华的家里门庭若市,父母亲以明华为傲,乡亲们以明华为荣。
有人悄悄打听:明华订婚了没有?
有人听说明华有个还没有正式订婚的女朋友,便开始给明华父母亲出起了鬼注意。
还有人,要将村支书的女儿介绍给明华……
兴奋得有些不知所措的明华爸妈,不知道察觉到没有,明华入伍后,三天两头到家里问寒问暖、帮着干这干那的王萍,此刻似乎有意地躲起来了。
此刻的王萍,当然在为明华的成功高兴,有几个晚上甚至高兴的睡不着觉。
刚知道消息的那几天,她几次走到去明华家的路口,听到有说话的声音,就赶紧折回去了,她觉得自己是个大姑娘了,应该知道羞臊。
听到有人要帮明华介绍对象的消息后,她变得沉默寡言起来,常常心事重重的躲到一边黯然神伤。
一连收到明华两封信后,她想着应该回封信了,她没有像以前那样,好奇地询问部队的情况,关切地叮嘱明华的生活。
出乎意料的是,她在信中,表示明华应该找个般配的女孩,应该有更幸福的生活,并明确地向明华提出了分手。
收到信后的明华急了!
父母亲也是一封接一封地写信,催着当兵后未曾休假的他回家看看。
班长回到家的当天,就去了王萍家里,王萍的不冷不热,反而让他坚定了决心。
他清楚,嘴上说要和他分手的王萍,心里又何尝愿意与他分手!
面对那些好心人的张罗,他没有丝毫的犹豫,让父母转达了自己的谢意,自己已经心有所属。
第二天,明华骑了辆自行车,带着忸忸怩怩的王萍去了乡政府。
幸福来得太突然了!
看到手中贴着照片、盖着大红钢印的结婚证书,王萍眼中泪花闪闪,这是幸福的泪!
明华班长、应该是明华排长了,用自行车带着她的女朋友、应该称呼妻子了,绕着村庄转了一圈又一圈。
王萍一手挽着明华的腰,一手捂着已经笑成一朵花的脸,眼睛偷偷地从指缝中往外看……
后来,明华自旅政治部副主任的岗位上转业,回了家乡的宣传部门工作。
老班长明华和嫂子王萍,日子幸福得很呢,真为他们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