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材料一:
郭崇韬以材干见称。庄宗即位,拜为兵部尚书、枢密使。时唐军东保杨刘,王彦章围之。庄宗引短兵出战,大败而归,崇韬因曰:“彦章围我于此,其志在取郓州也。臣愿得兵数千,据河下流,筑垒于必争之地,以应郓州为名,彦章必来争,既分其兵,可以图也。”庄宗以为然,崇韬渡河筑垒,六日垒成。彦章果引兵急攻之,不克,庄宗迎击,遂败之。后擒王彦章,诛梁氏,皆崇韬赞成其谋也。
崇韬素廉,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遗,故人子弟或以为言,崇韬曰:“今藩镇诸侯,多梁旧将。今一切拒之,岂无反侧?且藏于私家,何异公帑?”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献其所藏,以佐赏给。三年夏,庄宗思得高楼避暑,问崇韬,崇韬对曰:“愿陛下无忘创业之难,则可使繁暑坐变清凉。”庄宗默然,终起楼,宦官曰:“崇韬之第,无异皇居,安知陛下之热!”由是谗间愈入。
明年征蜀,以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崇韬为招讨使,军政皆决崇韬。崇韬素嫉宦官,尝谓继岌曰: “王有破蜀功,师旋,必为太子,俟主上千秋万岁后,当尽去宦官。”监军李从袭等闻此言皆切齿,思有以图之。庄宗闻破蜀,遣宦官向延嗣劳军,崇韬不郊迎,延嗣大怒,因与从袭等共构之,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庄宗怒,遣宦官马彦珪至蜀,视崇韬去就。彦珪以告刘皇后,刘皇后教彦珪矫诏杀之。其破蜀所得,皆籍没。
(节选自《新五代史·郭崇韬传》)
材料二:
后唐庄宗有二臣焉:嗣源居不赏之功,挟震主之威,得国兵之权,执之而不释也。庄宗无以夺之,而稍忌其逼。崇韬常有大功于国,忠而可倚,而嗣源之所畏者也。庄宗苟能挟所可倚而制所可忌,则嗣源虽怀不自安,而有顾惮,非敢辄发也。庄宗知其所忌,而不知其倚,故崇韬以忠见疏,谗疾日急。庄宗知得蜀足以资其盛强,而不知崇韬之死已去嗣源之畏。故邺下之变,嗣源以一旅之众,西趋洛阳,如蹈无人之境,其迁大器易若反掌。且内有权臣窥伺间隙,乃空国之师勤于远役,固已大失计矣而又去我之所与与彼之所畏者则大祸之集可胜救哉?虽得百蜀,无救其失国也。
(节选自何去非《郭崇韬论》)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固已大失A计矣B而又去我C之所与D与彼之所畏者E则大祸之集F可胜G救哉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克,攻克,与《谏太宗十思疏》中“能克终者盖寡”的“克”意思不同。
B.赞,辅佐,与成语“赞不绝口”中的“赞”字意思不同。
C.间,离间,与《屈原列传》中“谗人间之,可谓穷矣”的“间”用法相同。
D.趋,奔赴,与《送东阳马生序》中“尝趋百里外”的“趋”用法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崇韬善于分析战争局势,能预判敌方军事行动的真实意图,在对抗王彦章的战役中及时进言,发挥了重要作用。
B.郭崇韬面对藩镇诸侯的贿赂没有拒绝,而是将财物妥善保管并在国家需要时悉数献出,这一做法具有灵活性,顾全了大局。
C.庄宗有意建造高楼以避暑,郭崇韬进言提醒庄宗应铭记创业艰辛,不宜奢华,然而庄宗未采纳其建议,仍建造了高楼。
D.何去非认为郭崇韬忠诚可信却遭到庄宗的猜忌,所以,他即使攻占了一百个蜀国,也不能挽回被处死的命运。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
(2)庄宗知其所忌,而不知其倚,故崇韬以忠见疏,谗疾日急。
5.对于庄宗李存勖失去天下的原因,材料二中何去非与欧阳修《伶官传序》中的观点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6~7题。
武昌松风阁① (节选)
黄庭坚
依山筑阁见平川,夜阑箕斗插屋椽。
老松魁梧数百年,斧斤所赦今参天。
风鸣娲皇五十弦,洗耳不须菩萨泉。
嘉二三子甚好贤,力贫买酒醉此筵。
夜雨鸣廊到晓悬,相看不归卧僧毡。
东坡道人已沉泉,张侯②何时到眼前。
安得此身脱拘孪,舟载诸友长周旋。
[注]①本诗写于黄庭坚晚年。诗人此前屡遭贬谪,途经鄂州写下此诗。②张侯:指张耒,“苏门四学士”之一,此时被贬房州(今湖北房县)。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开篇以阔大的视野描绘了松风阁的地理位置,“夜阑箕斗插屋椽”用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夜色将 尽、星空低垂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B.“风鸣娲皇五十弦”与《李凭箜篌引》中“二十三丝动紫皇”异曲同工,前者写松风吹动琴弦,后者写箜篌之音撼动天庭,二者都表现了音乐超越自然尘世的力量。
C.“嘉二三子甚好贤,力贫买酒醉此筵”刻画了诗人与志趣相投的朋友们欢聚一堂的情景。尽管物质条件有限,他们仍不吝于以微薄之力置办酒席,体现了情谊的深厚。
D.本诗不用僻典,不作拗语,笔势自然有力。作者善于从“老松”“夜雨”等自然景物中汲取灵感,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于一体,体现了宋诗特有的韵味与深度。
7.本诗与《登快阁》都表达了归隐之志,但触发归隐之思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家长会上,班主任倡议家长们要用《种树郭橐驼传》中主人公尊重天性的方式教育孩子,不可像文中他植者那样,“ , ”通过伤害树木的方式来监控其成长。
(2)一个宁静的夜晚,月色如洗,小慧漫步在花树繁茂的江畔,眼前的美景使她不由得想起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 , ”。
(3)古代诗人咏史怀古,常借三国风云,寓情于史,或抒发对历史沧桑的深切感悟,或表达对个人命运的无限感慨,如“ , ”。

参考答案:
1.(3分)BEF(固已大失计矣,而又去我之所与与彼之所畏者,则大祸之集,可胜救哉)
(“我之所与”与“彼之所畏者”作为“去”的并列宾语,D 处不应断开,E 处断开;“则”连接前后分句,“则大祸之集”意为“这样一旦大祸降临”,与前文形成因果关系,应独立成句;“可胜救哉”用反问语气,意为“怎么能够挽救呢”,F处应断开。)
2.(3分)C(间,这里指“离间的话”,是名词,“谗人间之”的“间”是动词。)
3.(3分)D(原文“虽得百蜀,无救其失国也”是评价后唐庄宗的话,不是说郭崇韬。)
4.(8分)(1)(向延嗣)趁机说蜀地的宝物都进了郭崇韬的腰包,而且诬告郭崇韬有异心,将会危及魏王。
[4分。大意2分,“因”“异志”各1分。]
(2)庄宗只知道自己忌恨的人是谁,而没有认识到自己应当倚赖的人是谁,所以郭崇韬由于忠贞直言而被疏远,遭到的谗言诋毁和忌恨也一天甚过一天。
[4分。大意2分,“倚”“日”各1分。]
5.(5分)①何去非认为李存勖抛弃了忠心耿耿的郭崇韬,让大权在握的李嗣源无所忌惮,又调动全国军队远征作战,给李嗣源以可乘之机;②《伶官传序》认为李存勖失去天下的原因,在于其“逸豫亡身”,得到了天下便恣意享乐、亲近优伶,以至于众叛亲离。
[第①点3分,第②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郭崇韬,因有才干受到称颂。唐庄宗即位,拜郭崇韬为兵部尚书、枢密使。当时唐军向东退守杨刘,王彦章包围了他们。庄宗率领手持短剑的士兵出战,大败而回。郭崇韬于是说:“王彦章把我们围困在这里,他的目的是要夺取郓州。我愿意带领几千士兵,占据黄河下游,在他必会争夺的地方修筑营垒,以策应郓州为名,王彦章一定会赶来争夺,在分散了他的兵力后,就可以算计他了。”唐庄宗认为可行,郭崇韬渡过黄河修筑营垒,六天营垒就修成了。王彦章果然率兵迅速进攻他们,未能攻克,唐庄宗迎面攻击,终于打败了王彦章的部队。后来擒获王彦章,灭后梁,都是郭崇韬辅佐庄宗,为他出谋划策完成的。
郭崇韬素来廉洁奉公,自从到洛阳后,开始接受四面八方的馈赠,老朋友和子侄有的提出意见,郭崇韬说:“如今的藩镇诸侯,很多是后梁过去的将领。现在拒绝接受他们所有的礼物,难道不会产生怨恨吗?况且收藏在自己家里,跟公家的仓库有什么不同?”第二年,天子在南郊祭天,郭崇韬于是全部献出他收藏的财物,来协助赏赐。同光三年夏天,唐庄宗想修建高楼避暑,征求郭崇韬的意见,郭崇韬回答说:“希望陛下不要忘记创业时的艰难,那么就能使大热天因此变得凉快。”唐庄宗默默不语。最后还是建了楼,宦官说:“郭崇韬的家,跟皇帝的住处没有什么不同,他哪里知道陛下多热呢!”从此挑拨离间的话就越来越多地传到宫中。
第二年伐蜀,庄宗任命李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郭崇韬为招讨使,军政大事都由郭崇韬决定。郭崇韬素来讨厌宦官,曾对李继岌说:“你有攻破蜀地的功劳,军队凯旋后,必定被立为太子,等到皇上驾崩后,应当把宦官都赶走。”李继岌的监军李从袭等人听到他这样说,都切齿痛恨他,想用什么办法算计他。庄宗听说攻破了蜀地,派宦官向延嗣前来慰劳军队,郭崇韬不去郊外迎接,向延嗣大怒,于是和李从袭等人一起设计陷害郭崇韬。(向延嗣)趁机说蜀地的宝物都进了郭崇韬的腰包,而且诬告郭崇韬有异心,将会危及魏王。庄宗大怒,派宦官马彦珪到蜀,观察郭崇韬的动向。马彦珪把这个情况报告了刘皇后,刘皇后让马彦珪假造诏书杀了郭崇韬。他攻破蜀地得到的财物,都被登记没收。
材料二:
后唐庄宗李存勖有两位大臣,李嗣源凭着曾立下难以奖赏的大功而居功自傲,挟持着震撼皇帝的威势,得到了国家军队的大权,紧紧把持着而不肯松手。庄宗没有办法剥夺他的兵权,便逐渐对他的威逼而心怀忌恨。郭崇韬曾经为国家立过大功,忠诚而可以依赖,是李嗣源所畏惧和顾忌的人。庄宗如果能借助可以依赖的人,来制服他所忌恨的人,那么即使李嗣源心怀叵测,不安分守己,也会有所顾虑和畏惧,而不敢轻举妄动了。庄宗只知道自己忌恨的人是谁,而没有认识到自己应当倚赖的人是谁,所以郭崇韬由于忠贞直言而被疏远,遭到的谗言诋毁和忌恨也一天甚过一天。庄宗只知得到蜀国能够有助于后唐的强盛,而不知道郭崇韬的死,已经除去了李嗣源所畏惧的人。所以邺城发生兵变后,李嗣源凭借一支军队,向西进攻洛阳,长驱直入,就像进入无人之境,他夺得政权简直易如反掌。况且朝廷内部还有权臣窥伺时机乘机而起,庄宗竟然调动全国军队远征作战,本来已是大大的失策了,又除去了自己所应倚赖的人和李嗣源所畏惧的人,这样一旦大祸临头,又怎么能够挽救呢? 即使是得到一百个蜀国,也不能避免他失去国家政权了。
6.(3分)B(“前者写松风吹动琴弦”有误,是对“风鸣娲皇五十弦”的误读,“娲皇五十弦”形容的是风声,运用典故和借助想象形容风声的美妙,并非真的风动琴弦,也并未表现音乐的力量。)
7.(6分)①本诗由眼前好友相聚的快乐,想到故友或离世或遭贬,加之自身仕途坎坷,使作者对归隐生活更加向往;②《登》诗则源于对繁琐公务的厌倦,及无知己相赏的孤独,而渴望摆脱束缚,回归自然。
[第①点4分,第②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8.(6分)
(1)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2)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每空1分。凡错、漏、多字,该空不得分。]
(3)示例一: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示例二: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其一)
示例三: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