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今天,我们迎来了我国第40个教师节。你知道教师节是怎么来的吗?为什么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
教师节起源可以追溯到1931年5 月,著名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发表了旨在“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和增进教师修养”的《教师节宣言》,向当时的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呈请批准设立教师节,日期是6月6日。这一建议虽然未被接受,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939年,国民政府决定将孔子诞辰(农历八月二十七)定为教师节,台湾省到现在也这样过,香港回归前也是这样。
1949年6月6日,上海的教师们在大上海戏院 庆祝解放后的第一个教师节,陈毅到会讲话。新中国建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恢复6月6日为教师节。
1951年5月19 日,教育部时任部长马叙伦和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时任主席吴玉章发表书面讲话,宣布教师节与“五一国际劳动节”合二为一。
1981年8月30 日,《光明日报》头版刊登了关于“建议设立教师节”的读者来信,来自北京的作者章连峰建议将 9月1日设立为教师节。
1982年,教育部建议恢复教师节,申报马克思诞辰5月5日为教师节。
1983年3月,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以方明为代表的19位政协委员联名再次提出“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造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建议恢复教师节案”。9月,中宣部办公厅致函教育部办公厅,经研究该提案,同意恢复教师节。
1984年12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关于建立‘教师节’的报告”送中央书记处并报国务院。报告中说,“建议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在新学年开始,新生一入学,即开展尊师活动。”
1985年1月,国务院时任总理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提出了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全国人大通过决议将每年9月10日定为全国教师节。自此9月10日过教师节就延续了下来!
为什么定在这一天呢?有关部门征求过冰心、叶圣陶等前辈的意见。冰心建议定在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叶圣陶建议定在每年秋季学生入学的日子,让学生在新学年的开始就记住教师的辛勤和光荣。从结果来看,更多参考了叶圣陶先生的建议。
有人说:凡是专门设立一个节日的人群,都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这话有几分道理。比如在男女两性中,只有妇女节而没有男性节。在人生的各个年龄段中,唯独没有壮年节。弱势往往意味着辛苦,更意味着光荣和崇高,我们全社会都要倡导尊重老师、敬仰老师!
世纪金榜张泉
世纪金榜集团董事长、丛书主编
资深教育专家
致力于发扬和传承国学文化
出生于教师世家
三尺讲台耕耘12年
带过9届高三毕业班
被评为“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中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中国教育行业星光领袖”“中国杰出贡献教育人物”“齐鲁文化之星”“齐鲁文化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