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国家经济》是『砺石商业评论』的一个重要文章专栏,试图从经济与人文融合的角度去解读全球各个核心国家的最新发展,以归纳出不同国家经济变迁背后的底层规律。本期为读者带来的国家是西班牙。
王剑 | 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 | 出品
历史上,西班牙曾早于英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极盛时期占有大半个拉美、北美南部地区、意大利南部、奥地利、亚洲等地,面积超过2000万平方公里。
随着英国的崛起,西班牙帝国开始衰落。
甚至因为国内过多的自治区,被人称为“散装国家”。
但是在全世界范围,西班牙自始至终都是无法忽视的存在。
西班牙的历史牵动着整个欧洲史,引起过数次欧洲战争,却缺席了两次世界大战。
被称为“小语种”的西班牙语,却是全球使用人数第三多、使用国家第二多的语言。共有21个国家及地区,约4.8亿人以其作为官方语言。
西班牙究竟是怎样的国家,或许要从其地理以及复杂的历史说起。
1
松散的王国时期
西班牙坐落在欧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亚半岛,国土面积约为50万平方公里(略大于广东加广西两省的面积),总人口约4800万。
伊比利亚半岛又称比利牛斯半岛,是欧洲第二大半岛,南欧三大半岛之一,东邻接地中海,西靠大西洋,北临比斯开湾,使得西班牙天生就与航海贸易结缘。
半岛东北部的比利牛斯山脉是与法国的天然分界线,而南部又隔着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望。
这使得西班牙与欧洲大陆保持着紧密联系的同时,又始终存在游离状态。
复杂的地理条件本就加大了整合西班牙各地的难度,极端复杂的历史,更加剧了一个“散装”西班牙的形成。
概况来说,西班牙历史大致可以分为这几个阶段:罗马行省时期——西哥特王国时期——穆斯林统治时期——天主教收复运动时期——西班牙王国时期——西班牙帝国时期——共和国时期。
历史上,西班牙曾是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因此开始信奉基督教。
5世纪时,罗马帝国衰落,深受罗马文化影响的日耳曼裔的西哥特人建立西哥特王国,并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境内逐渐形成了卡斯蒂利亚、加泰罗尼亚等不同的民族。
8世纪初,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西哥特王国爆发了争夺王位的战争,引发了觊觎许久的阿拉伯帝国的野心。
阿拉伯帝国趁乱越过直布罗陀海峡侵入伊比利亚半岛,在瓜达莱特首战大捷后,又花了7年时间逐渐征服整个半岛。
被打败的西哥特王国的贵族无奈出逃到半岛北部,先后建立起信奉基督教的卡斯蒂利亚、阿拉贡、加泰罗尼亚等王国。
阿拉伯帝国占领期间,因强迫当地居民改信伊斯兰教,导致整个半岛基督徒的不满,在卡斯蒂利亚、阿拉贡等基督教王国的带领下纷纷展开收复失地斗争。
面对阿拉伯帝国的强大压力,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通过联姻和战争的方式不断扩张,逐渐成为基督教国家中最强大的两个王国。
西班牙王国渐渐形成了双王领导下各王国的松散联合,尤其是阿拉贡王国的诸成员国(阿拉贡、加泰罗尼亚、巴伦西亚、马略卡),基本都是各自为政,实行地方自治政策。
两边的国王也很少干预其境内各王国的事务,甚至还将议会以及立法权等特权交给了各成员国,只通过自己任命的总督来收取税收。
可以说,正是这种漫长的地方自治背景,影响到了西班牙之后数百年的政治生活,让西班牙始终处于地方和中央不断博弈的循环中。
1492年,西班牙通过艰苦的收复运动,终于将阿拉伯人的势力赶出半岛,但由于南方被穆斯林统治了数百年的地区,与西班牙北方的习俗、文化、甚至人种都存在较大差异。
时至今日,西班牙南方人更像北非人,而北方人更像日耳曼人。
外患解决了,原本抱团取暖的西班牙各王国内部却起了纷争,谁都想将自己的王国作为西班牙王国的主体。
经过不断商议,实力更强的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女王伊莎贝拉一世,成为西班牙王国的女王。
为了促进国家团结,伊莎贝拉采取了较为宽松的民族政策,用法律形式规定了卡斯蒂利亚的议会和立法权,同时赋予了各个王国足够的自治权。
顺便说一句,伊莎贝拉一世的堂弟兼丈夫费迪南二世是阿拉贡的国王,为自己的王国争取到了最大的自治权。
各自治王国在松散的王国体制下,不仅保留了几乎所有立法和司法权,还保留了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化,为如今西班牙按自治区划分的格局埋下了伏笔。
2
复杂的历史融合期
彼时,欧洲由于红海沿岸的商路又被阿拉伯人和威尼斯人所垄断,极需开辟一条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获取珍贵的香料与黄金。
此时的欧洲人在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帮助下,航海技术已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加上指南针的应用,以及多桅杆帆船的制造,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
1485年,在同阿拉伯人交战的时候,伊莎贝拉女王接见了遭到英国、葡萄牙先后拒绝的哥伦布,她听取了哥伦布的伟大计划,并且答应支持他。
到了1492年,伊莎贝拉女王再次接见了哥伦布,在大部分人反对的背景下,她变卖了自己的首饰,以西班牙王室名义资助哥伦布出海探险,促成了新航路的开辟。
随着伊莎贝拉女王的外孙查理五世登基,西班牙又先后在与法国、奥斯曼土耳其爆发战争中获得胜利,在欧洲红极一时。
鼎盛时期,西班牙帝国的版图一度占据大半个拉美、北美南部地区、菲律宾、低地三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的统称)、意大利南部、奥地利等地,面积超过2000万平方公里。
到16世纪末,除东亚最南部的巴拉望岛、棉兰老岛和苏禄群岛等地以外,东南亚其他地方都被西班牙的殖民者征服;而西非和北非加那利群岛、休达、梅利利亚等处也是西班牙人的天下。
查理五世骄傲地宣称,在他统治的土地,“太阳将永远不会落下”。
由此,世界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西班牙帝国就这样产生了。
可以说,从1580年西班牙帝国和葡萄牙帝国合并(1640年重新分离)开始,到19世纪失去美洲殖民地,西班牙一直是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帝国。
可惜随着英国的崛起,西班牙的海上霸权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两国不可避免地爆发了战争。
最终,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被实力远不如自己的英国海军击败,一蹶不振,只能拱手让出了海上霸主的地位。
英国开始称霸欧洲,走向强盛。
此后数百年间,西班牙又多次卷入欧洲战争,经历了许多波折。尤其是在17世纪和18世纪,西班牙的军事和政治力量逐渐衰退,导致其在多次战争中惨遭失败。
更糟糕的是,由于内部“散装”的现状,西班牙国内也始终不安稳。
西班牙各王国自治的历史,以及内部多山不易交流的地理条件,使它既没有形成法国那样强大的民族认同,也没法做到和而不同的联邦制,国内长期呈现地方“服从但不执行”的尴尬境地。
以卡斯蒂利亚为主体的西班牙中央政府,虽然数次想收回地方权力,但由于历史和民族等因素,最后都不了了之。
西班牙就这样一路磕磕绊绊地走入近现代。
工业革命到来时,西班牙纺织业发达的加泰罗尼亚和盛产铁矿的巴斯克,通过技术革新,成为了西班牙的富裕地区。
可这两个自治地区却并未“先富带动后富”,反而再次向中央发难,使得西班牙内部矛盾激化。
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爆发,西班牙局势越发动荡不安。虽然因保持中立,西班牙的波旁王朝并未卷入战争中,但国内经济早已陷入崩溃边缘。
1931年,西班牙人推翻了波旁王朝,建立了西班牙共和国。
可新成立的共和国并不太平,阶级互斗和经济萧条,很快让国家陷入了风雨飘摇之中,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也在国内迅速蔓延。
尖锐的社会矛盾、左翼与右翼的激烈冲突、政府改革的失败、旧势力和宗教势力的不满,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
最终,西班牙陷入了加强集权-地方分离主义反弹-再次加强集权的反复摇摆中。
而这种摇摆状态发展到极致,不仅导致西班牙内战爆发,也让法西斯分子佛朗哥乘机上台。
3
“善恶在我,毁誉由人”的独裁者佛朗哥
如果说对西班牙现代史影响最深的政治人物,肯定非佛朗哥莫属。
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出生于军人世家,很早便加入西班牙军队,33岁就成为欧洲最年轻的将军。因为镇压左翼政治团体有功,佛朗哥受到当时西班牙右翼政府器重,被提拔为西班牙陆军参谋长。
可随着左翼政治势力上台,成立共和政府,佛朗哥也被发配到偏远的加那利群岛任职。
被故意边缘化的佛朗哥一不做,二不休,于1936年联合西班牙右翼政党长枪党发动军事政变。
因为左翼政府背后是苏联和墨西哥,而右翼政党则得到了担心西班牙会落入共产党手里的德国与意大利支持。
佛朗哥这边除了德国和意大利公开的军事援助,还有英法美等国的暗中支持。
1939年4月10日,佛朗哥宣称自己全面赢得了内战的胜利,并自任西班牙国家元首。
随后,佛朗哥在西班牙建立了独裁政权,宣布取消西班牙国内除长枪党之外的一切政党,法西斯长枪党成为了西班牙唯一的“合法政党”。
佛朗哥所实行的铁腕政策,不但取消了地方自治,还强制全国统一讲西班牙语,并大肆逮捕和枪杀共产党以及进步人士,造成数十万人死亡。
按理来说,西班牙内战时期的德国和意大利帮了佛朗哥不少忙,可二战爆发后,西班牙并未卷入战争,也从未有主动加入轴心国的意思。
主要原因是西班牙内战太过残酷,持续三年的内战,使得经济遭受了严重破坏。近60%的房屋被毁,40%的铁路机车车辆损坏,许多桥梁和道路设施也遭到破坏,全国交通陷入瘫痪,工农业相比战前分别下降了31%和21%,人均收入降到19世纪水平。
西班牙自近代以来经济就处于不稳定状态,加之内战的冲击,其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几乎濒临崩溃。
佛朗哥虽说是法西斯分子,但并不是没有脑子的独裁者。
他很清楚,以西班牙当时的国力,如果加入世界大战的行列,那他这个国家元首也当不了几天。
不过,佛朗哥拒绝加入轴心国的方式也很巧妙。
他在德国不断邀请参战时,除了乘机索要各类军事物资,还故意向希特勒提出希望“继承”法国的海外殖民地。
希特勒自然不会答应西班牙的无理要求,可如此一来,佛朗哥便有了“没有本钱参战”的理由,拒绝参战。
面对德国的一再请求,佛朗哥最终决定派遣一支名为“蓝色军团”的西班牙部队协助德军参与对苏联的进攻。
然而,这支西班牙部队在战场上并未发挥实质性作用,更像是“观战”而非参战。当苏德战争陷入胶着状态时,佛朗哥迅速将其召回,避免了像墨索里尼那样将自己与希特勒的军事行动紧密绑定,从而陷入困境的局面。
丘吉尔事后评价:在整个战争期间,佛朗哥完全是自私而且冷酷的。他只想到西班牙和西班牙人的利益,他从来没有考虑如何报答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对他的援助。
显然,这是丘吉尔在帮佛朗哥说话。
因此,二战结束后,盟军对本与纳粹德国关系密切的佛朗哥网开一面,允许他继续执政。
西班牙也被美国拉入西方阵营,给予了大量资金和物质支援。
佛朗哥为了顺应潮流,下令从丹吉尔(位于摩洛哥,西班牙保护地)撤军,并颁布《西班牙人权法》,改组内阁,削弱长枪党,宣布西班牙为君主制国家。
佛朗哥采取的一系列新政策既是想积极改善独裁者形象,也是希望告诉国际社会,西班牙正在向民主迈进。
值得一提的是,佛朗哥也没有像其他独裁者那样将大权传给家人,而是于1947年自任摄政王;1969年时指定胡安·卡洛斯为西班牙王位继承人,从而让西班牙的权力架构“回归传统”。
不过,尽管西班牙并未加入轴心国,但战后西班牙仍因佛朗哥政权的法西斯色彩,以及曾与德意两国的密切关系,以及残酷的独裁统治与战后的民主自由潮流相违背,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谴责。
但客观上,佛朗哥的独裁统治时期,西班牙的经济还是有了一定程度的复苏。
4
西班牙独裁时期的经济发展
与很多独裁者不同,佛朗哥不仅重视经济发展,也很有策略。
西班牙内战后,百废待兴又赶上二战爆发。国际社会此时又排斥西班牙,使得西班牙只能凭自己的力量医治战争创伤。
佛朗哥思考良久,祭出了四个大招:统制经济、自给自足、阶级合作、社会保障。
所谓统制经济,有点类似计划经济,也是通过国家计划和行政命令发展经济,集中力量高效、合理地配置资源。
自给自足,就是完全依靠本国的经济体系和资源进行生产,偶尔进行一些外贸业务;而阶级合作,就是反对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全民通力合作,禁止工人罢工、农民抗租,也禁止资本家随意解雇工人、地主随意涨租;社会保障则是重点提高工人工资和福利,缩小行业收入差距,实行免费医疗等福利措施。
到50年代初期,西班牙经济基本得到了恢复,平均每年增长4.5%,工业逐渐取代农业成为经济主力。
西班牙甚至还通过自主研发,设计出国产的SEAT-600汽车,成为欧洲大陆为数不多集设计与生产为一体的汽车工业国。
应该说,身处二战前极权主义兴盛的年代,又在经历第二共和国民主化失败后,佛朗哥没有选择法西斯主义,而是构建一种非极权主义的权威主义政体,这对于刚刚结束内战灾难的西班牙来说,或许是所有选择中的最佳方案。
此时的西班牙在佛朗哥治理下,逐渐建立了独立且相对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不再依赖外国资本,也不再畸形发展,社会矛盾也趋于缓和。
50年代末,伴随世界工业循环体系的到来,佛朗哥一方面调整外交政策,积极与西方国家展开合作交流,一方面积极转型,搞自由经济。
此时,佛朗哥也将经济大权交给了自由主义官僚,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自此加速了西班牙的经济复苏。
1959年6月,佛朗哥决定接受“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共同制定的“稳定计划”,开始经济现代化道路的转型进程。
随着佛朗哥在政治上的改弦更张,西班牙也对欧洲投资者敞开大门,大量海外投资纷纷涌入西班牙,为经济腾飞注入了活力。
西班牙还利用旖旎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人文历史,大力发展旅游业,将西班牙建设为欧洲首屈一指的旅游大国;此外,西班牙的人口优势,也通过向发达国家大量输出劳务人员,创造了大量外汇。
底子本来不差,又有大量外国投资和外汇收入,西班牙经济开始腾飞。
1962年到1973年,西班牙工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7%,1961年到1971年,西班牙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6%,这样的增速在当时仅次于日本。
从1960年至1973年,西班牙的工业产值年均增长率更高达11.4%,14年间,耐用商品产量增长14倍,汽车产量增长10倍。其中,1972年,西班牙建造的船舶总排水量达107.9万吨,在西方国家中居第五位。1973年,钢产量已突破一千万吨大关。
到1975年,西班牙人均国民收入从1959年的人均269美元增加到了2750美元,步入了全世界高收入国家行列。
更重要的是,西班牙通过与欧洲签署的多项合作协议,也再次被欧洲大家庭所接纳,为西班牙最终融入欧洲并成为世界发达国家一员奠定了基础。
1975年11月20日,佛朗哥因心脏衰竭去世,终年82岁。
胡安·卡洛斯登基后,颇有自知之明,不仅主动剥夺和限制自己的权力,还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加速了西班牙的民主化进程。
5
西班牙特殊的经济结构
佛朗哥去世后,西班牙各派政治势力达成妥协,通过了新宪法,全国被划分成了高度自治的17个自治区。
这些自治区类似于美国的州,他们有自己的外交部、法院、税务局,在诸多事务上拥有很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中央只负责统一调度。
换句话说,西班牙遍地自治区的现状被写进了宪法,使得“散装西班牙”自此成为宪法保护的国家现状,仿佛又回到数百年前的王国时代。
进入80年代,正式且明确的自治政策,极大缓和了西班牙的内部矛盾,就连一直吵着分家的巴斯克和加泰罗尼亚地区也投入到经济建设中,整个社会欣欣向荣。
到1992年,西班牙的GDP已经达到6309.16亿美元,是十年前的两倍多,在全球排名第七。
遗憾的是,由于受到欧洲经济放缓影响,西班牙又经历了从停滞到发展,以及再次衰退的阶段。
2008年,西班牙GDP为1.63万亿美元,是其巅峰时期,但随后便持续下滑,直至2013年才逐渐复苏。
2021年,西班牙GDP为1.4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5.7%),经济总量在欧盟27国中位居第4、在全球排名第14位;人均GDP约3万美元,全球排名第30位。
2023年,西班牙GDP为1.5万亿美元,人均超过3万美元,虽然不如很多西欧国家,但发展势头很不错,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为2.5%,而欧元区同期仅为0.4%。
事实上,西班牙如今的整体经济实力或许看着不起眼,但细分起来可不弱。
与国际通行的三大产业分类法不同,西班牙将国民经济分为四大门类,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
其中,占比最高的是服务业,达到70%以上,主要是旅游、运输、金融、教育及工程咨询等。
值得一提的是,农业和制造业虽然分别只有3%和16%左右,明显偏低,但这两个行业在全世界的地位却举足轻重。
西班牙是世界第七大农食产品出口国,被誉为“欧洲菜篮和果园”。其橄榄种植面积及橄榄油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橄榄油产量占欧盟产量70%,占世界产量45%;而果蔬收入约占农业总产值的40%,且提供近半数的农业就业岗位。
西班牙的制造业同样出众,不仅是欧盟第三大机床和汽车发动机生产国,更是全球机械设备制造、技术改造与整合方面的佼佼者。
其中,汽车产业一直是西班牙工业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占GDP的9%,就业人数近8%,拥有17家汽车生产厂、15个技术中心和10个汽车集群,是仅次于德国的欧洲第二大汽车生产国。
2023年,西班牙89%的汽车和60%的汽车零部件出口到世界各地。
西班牙在汽车行业的优势来自科技的助力,每1万名员工配备1000台工业机器人,是欧洲汽车工业效率最高、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工厂之一。
此外,西班牙还拥有完善的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超过1.7万公里,在国家公路网中占比65%,位居欧盟第一;高速铁路总里程4000公里,居欧盟第一、世界第二,覆盖全国50个主要城市。
不仅如此,西班牙的海上货运数量也居欧盟第三位,阿尔赫西拉斯港、巴伦西亚港位居欧盟前十大和世界前五十大港口。
在能源供应领域,西班牙也不像其他欧洲国家依赖进口。
作为世界第二大和欧洲最大的电热太阳能生产国、世界第二大光伏能源生产国、第二大风能生产国,其电力还大量出口至法国、葡萄牙和摩洛哥等周边国家,占比超过70%。
6
西班牙的地缘外交政策
不过,尽管西班牙经济近年来有所好转,但失业率仍然是其经济发展最大的“硬伤”。
截至2023年底,西班牙只有65.9%的劳动年龄人口就业,比欧元区水平低4.5个百分点,失业率达到11.8%,是欧盟的两倍(5.9%)。
失业率高,其实一方面是西班牙社会福利高,只要符合失业要求就可以领失业救济金。于是就有很多人故意不登记,一边打黑工,一边拿失业补贴,同时赚两份钱。
另一方面,西班牙聚集了较多移民,劳动市场复杂,很多企业并不愿雇佣外来移民,而西班牙人更愿拿失业救济,也不想去工作。
西班牙的海外移民增多,实属曾经留下的“孽债”。
受到地缘政治和殖民地历史的影响,西班牙作为原宗主国,与拉美国家有着特殊的传统关系。
同时从1991年开始,西班牙牵头每年召开一次“伊比利亚美洲峰会”,依然保持在美洲等国的影响力。
有着语言的便利,生活的舒适度又超过很多北欧高福利国家,特别是低成本的物价,自然成为说西班牙语国家移民的首选之地。
更重要的是,西班牙除了内部有些小骚乱,总体局势十分稳定。
根本原因是西班牙不喜欢“抱大腿”,相比众多对美国亦步亦趋的欧盟成员,西班牙对其并不感冒。
西班牙在欧洲的最西边,与欧洲大陆有着天然地理屏障,只要关上“大门”,完全可以独善其身不受影响。
比如欧洲国家最为关心的俄乌战争时,欧盟各国人人自危。可西班牙就很轻松,在其眼中,整个欧洲都是自己的战略缓冲区,根本不必担心。
甚至,美国前不久为防范也门的胡塞武装,搞了一个“红海护航”行动,召集了比利时、意大利、德国、法国等国参加,同时也邀请了西班牙。可西班牙就是不跟进,并态度强硬地表示“没有国家可以告诉西班牙该做什么”。
说白了,西班牙有自己的盘算:自己本来就与中东地区的贸易往来并不十分密切,一旦红海危机愈演愈烈,那么过往红海和苏伊士运河的商船就只能绕道南非好望角,走直布罗陀海峡进出欧洲,这对扼守直布罗陀海峡的本国无疑是大好事。
所以红海的也门武装闹得越凶,对西班牙越有利。西班牙自然是乐得其成,更不愿意跟着美国的指挥棒转。
西班牙一直非常反感欧美等国在加泰罗尼亚自治区问题上指手画脚,但对一贯支持西班牙维持领土完整的中国非常感激,加上彼此又有频繁的贸易往来,就更不想跟着美国去趟浑水。
据统计,十余年间,中国对西班牙出口额从2012年的178亿欧元,升至2023年的442亿欧元,累计增长近148%;西班牙对华出口也从2012年的37.85亿欧元平稳增加,2021年达75.79亿欧元,累计增长近100%。
显而易见,从佛朗哥时代就变得极其务实的西班牙,自然不会为了讨好美国,得罪自己重要的贸易伙伴。
从昔日的“日不落”帝国,到如今的“散装国家”,西班牙的经济发展经历了动荡和挑战,但从长久以来发展不错的态势来看,地区高度自治或许更符合自己的国情。
从这点来看,任何国家模式都有其形成的历史原因,孰对孰错、孰好孰坏,或许只能交由本国人民去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