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骨的寒风裹挟着雪花,打在脸上生疼。李建国紧了紧身上的军大衣,握着钢枪的手已经冻得发麻。他跺了跺脚,试图驱散一些寒意。
这是他在边境哨所的最后一天。明天一早,接替他的新兵就要到了。十八年,整整十八年,他在这片荒无人烟的雪原上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冬。
远处传来一声狼嚎,李建国下意识地握紧了枪。突然,他听到雪地里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借着月光,他看到一个黑影正在向边境线移动。
"站住!"李建国大喝一声,声音在寂静的雪原上格外清晰。那个身影明显顿了一下,随即加快了脚步。
李建国的心跳陡然加快。他知道,这很可能是偷渡者。但此刻,他孤身一人,而对方显然对地形很熟悉。他深吸一口气,端起枪,朝着黑影的方向追去。
积雪没过了膝盖,每一步都异常艰难。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李建国感觉呼吸都变得困难。但他不能停下,这是他的职责。
追了将近半个小时,李建国的体力已经接近极限。就在这时,他听到前方传来一声惊呼。借着月光,他看到那个黑影掉进了一个冰窟窿。
没有犹豫,李建国解下腰带,一头系在枪上,一头握在手里,慢慢向冰窟窿靠近。"抓住枪!"他朝下面喊道。
当他把人拉上来时,发现是个十几岁的少年,已经冻得说不出话来。李建国脱下自己的军大衣裹住少年,背着他一步步往回走。
回到哨所时,天已经蒙蒙亮。李建国看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白,轻轻呼出一口气。他知道,自己完成了军人生涯的最后一班岗。
读了《最后一班岗》,我深受触动。李建国在边境哨所坚守十八年,在最后一天仍毫不松懈。面对可能的偷渡者,他不顾个人安危,孤身奋勇追击。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他不放弃、不退缩,展现出坚定的使命感和无畏的勇气。当发现偷渡者是少年并掉进冰窟窿时,他毫不犹豫地救援,尽显人性的善良与温暖。李建国用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他完成的不仅是最后一班岗,更是对军人职责的崇高敬意,让人由衷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