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线奢侈品高层震动,二线奢侈品们却在忙着集体降价。
业绩下滑之际,Burberry、Mulberry等品牌都在最新财报中不约而同地宣布了降价策略。
Burberry 2025财年半年报显示,公司收入下跌20%至10.9亿英镑,毛利率为63.4%,调整后营业亏损为4100万英镑,上年同期盈利2.2亿英镑,同店收入下跌20%。
痛定思痛,Burberry集团推出了一系列品牌重振计划。公司现任首席执行官Joshua Schulman表示,未来将谨慎经营品牌,并将其定位为永恒的英国奢侈品,聚焦品牌经典和外套品类,降低皮具售价,优化批发和奥莱渠道,并削减库存以帮助恢复产品稀缺性。
Joshua Schulman还透露,品牌正在采取紧急措施纠正方向、稳定业务并恢复可持续的盈利增长,该战略包括一项4000万英镑的成本节约计划,旨在未来实现30亿英镑的营业收入。
同样业绩大幅下滑的Mulberry也选择了降价销售。新任首席执行官 Andrea Baldo计划将60%产品的定价调整到旗舰产品Bayswater手袋的1095英镑以下,以此扩大吸引力并提高销量。
根据Mulberry最新财报数据,该公司在截至9月28日的26周内,税前亏损扩大至1570万英镑,收入下降了19%至5610万英镑,其中亚太地区零售销售下降幅度最大,达到31%。
实际上,二线奢侈品的降价趋势早已显现。
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前4个月巴黎世家平均折扣率从30%增加到40%。范思哲的平均折扣从2023年初的40%,提升至今年的50%以上。
目前,Mulberry天猫旗舰店中,经典款手袋Bayswater正在进行满一件8折的优惠,原价10800元的产品折后为8640元,并可享受12期免息。Mulberry客服人员表示,目前暂未收到折扣结束日期。
Burberry天猫旗舰店更是直接推出了“2024秋冬私享优惠活动”,折扣力度在5折左右,其中一款印有品牌LOGO的针织衫原价11200元,折后价为5600元。
在奢侈品行业整体业绩不尽如人意的背景下,头部奢侈品选择了与二线奢侈品牌截然相反的策略。伯恩斯坦最新数据显示,Burberry、Yves Saint Laurent圣罗兰等中档奢侈品牌正试图通过降价重夺市场,然而爱马仕、LV等头部奢侈品牌却依旧走在持续涨价的道路上。
在2023财年财报电话会议中,爱马仕方面曾表示,2024年将对旗下产品进行全面涨价,涨幅在8%—9%,而去年这一数字大约为7%。
爱马仕方面坦言,通过提高客单价有效弥补了客流量的下滑;香奈儿首席财务官Philippe Blondiaux也曾表示,涨价政策推动2023财年销售额增长约9%,品牌未来将继续实施每年两次提价的政策;LV自7月2日起也进行了全线涨价,涨幅约为5%—7%,而这已是LV在最近三年内第十次涨价。
虽然头部奢侈品品牌暂未改变涨价策略,但涨价显然已无法为品牌带来高速增长。
LVMH集团2024年三季度财报显示,集团营收同比下降3%至190.8亿欧元,其中,LV、Dior等品牌所在的时装与皮具部门三季度有机销售额下降5%至91.51亿欧元,为近两年来最差表现,今年前三季度,该集团营收也同比下降2%至608亿欧元;2024年前三季度,爱马仕集团综合销售收入达到112亿欧元,同比增长11%,但较去年同期也有所放缓。
据潮新闻报道,与之前LV专柜在涨价前排起长队,需要长时间等待才能进店不同,今年7月涨价之际,在专柜前排队的顾客似乎“消失”了。
LV涨价前的7月1日,有媒体走访了杭州湖滨、万象城等多家LV专柜门店,均未发现排队现象。商业那点事儿小编在北京SKP等商场中也发现,排队人数相比以往有明显减少。
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中,消费者对于头部奢侈品频繁涨价的吐槽声也此起彼伏,有消费者对比了自己购入LV手袋时的价格和目前售价,部分款式涨幅高达60%,并直言,“涨幅惊人,不值得入手了”。
一降一涨的背后,是全球奢侈品市场增速的放缓,品牌方们不得不调整销售策略的现实。
贝恩公司预计,2024年全球个人奢侈品市场增长放缓,按当前汇率计算,全球销售额与去年相比预计将下降2%。这一趋势直接导致奢侈品消费人群在过去两年中减少了约5000万人,具体表现为对奢侈品品牌的拥护度逐年下降。
然而,单纯的涨价和降价都不能根本解决奢侈品品牌面临的问题。
要客研究院院长周婷指出,奢侈品品牌现在面临的是战略问题,而非策略问题,即高端化发展还是大众化发展,前者需要做品牌、引领生活方式,以及提价要基于合理性价比,后者需要提高产品性价比,降低成本和压缩利润,而后者必将让品牌价值逐步减弱。“品牌竞争力的核心是客户运营能力,是基于品牌、产品和服务等形成的综合能力,‘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已经过去,奢侈品行业已经进入专业化、精细化运营阶段”。
周婷进一步指出,在消费两极化背景下,奢侈品品牌两极化的趋势也愈发明显,未来大部分的传统品牌将退出奢侈品阵营,变成高端大众消费品,少部分超高端奢侈品牌仍然会保持奢侈品牌定位,并越来越高端,只服务少数客群,这也会导致奢侈品牌的圈层标签属性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