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不施难善终,蚍蜉撼树谈何易——论“台独”为什么是死路一条

马娟爱聊文 2023-08-26 10:54:46

对于台湾当局和民进党来说,这个八月有点难熬。

台湾地区副领导人赖清德在窜访美国期间,不但没能实现与美政府、议会等机构的领导人进行会晤的目的,甚至连华盛顿特区都禁止其入境,使得这次“外事活动”完全成为了“公费旅行”。

而由此引发的大陆方面的强烈反应,则着实让台湾当局有点不好过:

8月17日,商务部宣布中止或部分中止ECFA下对台湾部分产品的关税待遇;

8月19日,东部战区组织海空兵力对台海周边进行战备警戒巡航、并进行跨军种联合训练;

8月21日,海关总署发布通知,决定暂停从台湾输入芒果。

非但如此,目前极少数与台湾维持“外交关系”的危地马拉,也在这时候来了临门一脚,其支持一个中国原则、谋求与中国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的总统候选人贝尔纳多·阿雷瓦洛在大选中获胜,该国极有可能在其任期内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

一时间,秉持“台独”立场的民进党当局颇有四面楚歌之势,其前途日渐渺茫。

一项政治主张是否有前途,其根本在于是否受到广泛支持。目前坊间和舆论普遍认为“台独”势力之所以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原因在于其在台湾民众当中具有相当程度的民意基础。这个观念是否正确呢?实际情况或许出乎意料。

台湾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从1995年起发布年度“台湾民众统独立场趋势分布”,其调查结果显示,在2000年民进党政权上台以后,持“维持现状再做决定”者和“永远维持现状”立场者比例之和始终高于50%,而持“偏向独立”和“尽快独立”立场者比例之和始终未超过三分之一,且持“偏向独立”立场者除2020年比例略超“永远维持现状”立场者外(前者比例25.8%,后者比例25.5%),其他年份中“尽快独立”比例均低于“维持现状再做决定”和“永远维持现状”其中任何一派。显而易见,台湾民众大多不愿在统独问题上有所立场倾向,而非支持“台独”。

因此,台湾民众在统独问题上的真实态度是倾向统一者比例低、但倾向“台独”者比例同样不高、且还有占比继续下滑的可能,大多数台湾民众或者因政治冷感而不在意此类问题,或者认为“不统不独不武”的局面对自身更有利。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时受大陆对台经济政策调整、两岸民间交流日益深入、美国与台湾当局关系变化等因素,这一年支持“尽快统一”和“偏向统一”者总比例达到15.9%、支持“尽快独立”、“偏向独立”者比例之和仅有17.8%,这一调查结果证明即便在民进党执政时期,岛内民众对于“台独”也往往不持支持态度,反而会在一定情况下支持统一。

而从台湾岛内各派别政治势力的受支持程度,也不难看出“台独”在台湾民众中的真实印象。根据“台湾民意基金会”的调查统计,受访台湾民众中32%支持民进党、23%支持国民党、17.3%支持台湾民众党、1.8%支持时代力量、1.9%支持台湾基进、0.8%支持其他党派。

这个调查结果看似是民进党、国民党、台湾民众党三分天下,然而将上述所有党派的支持率相加不难看出,还有多达22.5%的台湾民众没有任何党派倾向,支持激进“台独”的时代力量和台湾基进者总计只有2.7%。

该统计结果与前述台湾民众关于统独问题倾向的调查结果相当一致,这意味着无论是从较高层次的是否应该“台独”这一主张、还是较低层次的是否支持绿营政客问题上,“台独”在台湾岛内都没有稳定的根基。

另一方面,台湾民众党能在传统上瓜分选举票仓的国民党和民进党中间杀出一条新路、乃至成为与蓝绿两营分庭抗礼的第三派“白营”,本身也很能说明问题。舆论普遍认为台湾民众党是柯文哲由于对蓝绿两派霸占台湾政坛不满、且与民进党理念不合而选择与其幕僚蔡壁如联合另立门户,而其能够迅速获得大量支持者,还是切中了台湾民众的痛点。柯文哲声称台湾民众党的主要精神在于“改变台湾的政治文化”,其党派意识形态上也将呼吁两岸和平的“一五新观点”作为基础之一,不难看出,台湾民众对于“台独”势力在台湾政界兴风作浪的局面早已倦怠,一旦有了哪怕表面上更加务实的政治派别,都会被台湾民众视为更值得支持的“救命稻草”。

可见,对于台湾民众来说,“台独”显然就不是个必要选项,甚至可以认为,台湾民众大部分支持“台独”本身就是个伪命题——虽然长期的“台独”和反华意识形态宣传导致目前台湾民众仍然维持错误的意识形态,但在台湾岛内长期的政治乱象之下,台湾民众早就意识到了“台独”不过是某些政客赖以争取选票的表面文章,实则连这些口口声声要“争取独立”的大嘴们自己都不信自己说的那一套,焉有能获得台湾民众真正的支持之理。

更何况,随着大陆在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领域的全面发展,以往被台湾民众认为台湾地区具有优势的领域也在被大陆超越,心理上优越感的崩溃也导致台湾民众对“台独”越来越没信心。

而在国际社会上,“台独”一样不招待见。

蔡英文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台独”在国际社会上愈发不受认同,这一点直接体现与台湾地区建立非法“外交关系”的国家数量变化上。2016年时,与台湾“建交”的国家尚有22个,而目前已经仅剩13个,且仍有数量进一步减少的趋势。

截至目前,仍然有7个中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国家、4个大洋洲国家、1个非洲国家和1个欧洲国家与台湾存在“外交关系”,除欧洲的梵蒂冈外,台湾赖以维持与这些国家关系的纽带正是岛内民众痛批多年的“凯子外交”。

换言之,对于这些国家而言,与台湾地区建立“外交关系”目的在于获得经济援助,而非认同民进党当局的“台独”主张。在大陆地区对外经济辐射范围越来越广、且经济合作模式更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的情况下,这些国家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也只是个时间问题。

同样,在参与各类主权国家间国际组织或国际社会活动方面,民进党当局也屡屡碰壁。5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再次拒绝台湾当局以观察员身份参与世界卫生大会,这已经是台湾当局连续7年未能在参与世卫组织一事上达到目的。非但如此,7年以来台湾实际上没有任何参与国际组织的机会,包括国际刑警组织、国际气候大会等国际组织都拒绝台湾当局参与。目前除世界贸易组织外,台湾当局未能加入任何全球性政治、经济领域国际组织,其参与的较有影响的国际组织或是国际奥委会等属于教科文类或专业技术类,或是亚太经合组织、亚洲开发银行一类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且一般都以“中华台北”或“中国台湾”名义加入,根本无法达到台湾当局企图以“台湾国”名义混迹国际社会、实现事实认同的目的。

应该说,在折腾了二十多年以后,“台独”势力不但在岛内仍然没能形成上下一致的意识形态、在国际上争取更高的话语权,反而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路子越走越窄。

究其原因,除大陆地区迅速发展引起的两岸力量日益悬殊,致使台湾“独立”日益成为难以实现的政治目标外,以及让国际社会更加认同大陆方面的主张和立场以外,根本问题还是在于“台独”台湾民众难拢人心、台湾政客们为谋求自身利益乱打“台独”的幌子,致使“台独”不但在大陆地区人人喊打,在台湾地区也日渐沦为荒唐、乱局和欺诈的代名词。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台独”分裂分子们继续此般表演下去,最终的结局必然是迎来正义的审判。

0 阅读:0
马娟爱聊文

马娟爱聊文

多年自媒体经验,为您带来最精彩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