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多的春节“仪式”里,贴对联是必不可缺的一个。对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一般来说它大致可分为两类:
其一,文人联,这类对联比较正统,讲究平仄格律,很是经得起推敲;
其二,民间趣联,一般来说这种对联不太讲究平仄,但往往幽默感十足。
咱们春节贴的对联,往往是第一种。不过,近些年随着网络对联的流行,民间趣联也以极强的生命力得以流传。大家别小看这些趣联,它玩的就是一个“巧”字,因此往往难度是很大的。随便给大家举个例子:
上联:嫁得潘家郎,有田有米有水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拆字联”。所谓拆字联,其实就是把对联里的某一个字拆出来,组成一个有一定意义的对联。此联拆的是个“潘”字,它当然是有“田”、有“米”、有“水”字的。此联拆的不是繁体字,大概率是现代人想出来的“杰作”。流传至网络后,网友们是“各显神通”,对出了不少经典下联。其中,笔者认为最好的下面这个,即:
娶来何门女,添人添口添丁
下联拆的是一个“何”字,可拆成“人”字旁、“丁”字、“口”字。是不是非常有意思?
但不知大家看过此联后,是否会觉得奇怪:为何下联不写成“娶来何家女”而要用“何门女”呢?原因很简单:对联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上联出现的字眼,下联一般是不应该再出现的。
正是因为这个规定,很多看起来很简单的上联就变得颇有难度。比如,本期笔者重点要跟大家介绍的一个上联:
你大姨,你二姨,你三姨,都是你姨
这个上联是一个对联迷跟笔者说的。来自成都的徐先生一家子都是对联迷,春节期间他特意回了一趟老家,看望了几个大半年不见的姨妈。几个姨看到他这个大外甥自然是高兴得很,但同时也甩给他这样一个上联。
徐先生当时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了一个下联:你大舅,你二舅,你三舅,都是你舅。
结果3个姨妈都摇头,说:“不行,上下联不能同字!” 这下,可就难坏了徐先生了。他那天中午饭都吃不下去。为了对出来 ,他还特意上网查了不少,比如:
第一个:高桌子,低板凳,长床头,都是木头
看起来确实挺像那么回事。但人家上联用了三个相同的字“你”,下联的工整度显然就不够了。而且人家上联用了一、二、三3个数字来表示长幼之别,下联也得对得上才行。
第二个:我思念,我怀念,我想念,每天我念
此联倒是用了3个相同的“我”字,但思念、怀念、想念并非名词,与上联同一位置的词性不太一样,也算不得工整。
这些网上找的下联都不太理解,徐先生还是只能自己思考。最后,在经历几个小时的“挣扎”后,还真被他想出一个很牛的下联:
楼高层,楼中层,楼矮层,全属楼层
此联用“高”、“中”、“矮”来对上联形容长幼的3个数字,联中每个位置的词性与上联也基本吻合,算得上是比较工整了。
可能有追求完美的网友会觉得:这个下联在平仄上还是有些问题。关于这一点,笔者要强调一下:其实对于现代人来说,要平仄也对得上确实太难了。如果大家愿意,可以自己试着对一下。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