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任的根源——你是否错付了

山川海见闻录 2024-12-31 10:12:38

信任的根源是什么?这恐怕比爱情还难说清楚,于是众说纷纭,但没一个能说到点子。

信任是人类特有的因智慧发生的情感依托——这是目前对信任根源最准确的定义。

信任说到底是一种情感依托,这种情感的基础是安全感,也由此产生更多心理期待。不建立良好的情感沟通是无法建立信任的,但情感的建立机制非常复杂,近乎玄学,所以它又依靠于人类特有的智慧分析判断。

可能初见便油然而生好感,也可能在天长日久的磨合中才建立起牢固的情感。因此信任的产生有时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有时候是突然就有了,但更多时候需要辛苦的积累才能获得。

智慧起的作用是分析和判断,但它并不总是可靠。比如对父母的信任,并是天生的,那仍是需要慢慢培养和维护才建立起来的,经过孩子并不成熟的智慧认可的,以安全感为基础的对父母的情感托付。

如果这种信任是天生的,就不会有可以被领养的孩子,这是很简单的逻辑。任何信任都不是无中生有的,也不是无缘无故建立起来的。

为什么有些人初次见面就让人觉得可以信任,那是因为他的形象、气质、言语、动作、表情、气味等等刚好符合你的判断标准。而这种判断标准是你生活经验经过自己智慧的总结提炼,并且有可能是不自知的,就像小时候对父母的信任一样。

这也可以从一个角度说明为什么世界上会有一见钟情这种事。所有的一见钟情都是建立在觉得对方可以信任的基础上的。

为什么说智慧有时候靠不住?那只是因为人类智慧的局限性,片面性,被动性,甚至是可操控性,所以才有那么多人被骗。

所有欺骗和被骗都是基于信任,也可以说没有信任就没有欺骗,因此也可以推导出一个令人不愿相信的结论:欺骗的根源是信任,信任是滋生欺骗的唯一土壤。

容易相信别人的人就容易受伤,古人已经做过如是总结:情深不寿,自古多情空余恨等等吧。虽然看上去说的是情,其实根本说的还是信任。

信任是需要考验的,或者说是需要时间和事件的积累来检验的。抛弃在第一时间信任一个人或一件事的想法,能很大程度上避免因为信任所受的伤。

不轻易许诺,学会拒绝,是建立自身信任感的基本操作。对未来有预判,对全局有评估,对自身有定位是建立自身信任感的高级操作。所以高级是因为能做到的人比较少,也因此你会觉得周围可信任的人并不多,甚至很少。

如果你总是轻易相信别人,那你一定注意了,除非你是上天眷顾的宠儿,否则迟早吃大亏。

0 阅读:3
山川海见闻录

山川海见闻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