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军歌》——一曲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的赞歌

平宛看旅 2025-01-15 05:25:11

⊙许立东

《雪域军歌》的面世,深受军内外读者的喜爱!这是西藏林芝军分区军史的一件大事。从谋划到出书,有许多讲不完的动人故事。

一、張国平“犯错”的功劳

张国平,四川绵阳人,高中文化。1975年冬季入伍,先后在墨脱边防营四连、五连、营部、渡口仓库,任战士、排长、副连长、管理员、指导员等职。

现在住绵阳,与他同年入伍的、在西昌当过兵的某某是邻居和同事。因有相同的经历,相似的文学爱好,他俩经常在一起喝茶、聊天、钓鱼。两个军嫂,两个孩子也建立了亲密的邻里关系。

张国平经常爱讲西藏军人的故事给他夫妻听。他的妻子郑绍梅更是被这些故事所打动。应张国平之邀,把她拉进了“格当战友群”和“雪域孤岛走进墨脱”战友群。

一石激起千层浪。战友们不知郑绍梅的底细,误认为是骗子进群了。纷纷谴责张国平,要求群主把郑绍梅踢出群。我虽没说什么,也觉得张国平乱弹琴。

后来经张国平详细介绍了郑绍梅的情况,这个风波方才平息。张国平的“犯错”,为我们认识郑绍梅这个女中豪杰立下了功劳。

二、梦想当一名军人的姑娘

郑绍梅,重庆人,高中文化。从小受三代军人家庭的熏陶,当一名女兵的梦想虽然没能如愿,崇尚军人却永久定格在她的脑海中。

长大后,在众多的追求者中,她选择嫁给了一名军人。

同时,她酷爱文学创作。在绵阳丝绸印染厂工作期间,业佘创作多篇诗歌,散文作品,在读者眼中,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才女。

她为没写过军事题材的作品而感到遗憾。进入几个战友微信群后,她对战友们发送的林芝军人戍边卫国的动人事迹所感动。

她与张国平希望岀一本反映林芝军人的书的想法不谋而合,張国平请求她岀面合写一本林芝军人的书。她爽快答应了!

2021年春天,通过黄川伟,邀请曾任墨脱营营长刘文生,教导员李长纯,副营长李熙元来绵阳商讨出书一事。许立东,杨永忠,何光玉,范兴德,唐明光,张国平,林开清参加了会议。

魏荣伦战友在外地旅游,接到消息后火速返绵参加会议,并对会议的经费开支,提供了全额支持。

以后,她亲自走访了姜定华,电访了罗洪忠等首长,认真撰写和修改多篇文章,协调编委内部关系。她的才智和付出雄辩的证明,她是一名名符其实的《雪域军歌》主编。

三、痴迷文学创作的战友

出书并非易事,没有一个德才兼备总撰稿人就成了空谈。编委会首先想到的是已经编辑过《雪域记忆》《戒马雪域》的黄川伟。尽管他身体不好,还是毅然接受了编撰任务。

遵照他的嘱付,在介绍《雪域军歌》过程中不要提及他,只核对书中事实是否有误。

然而,他为《雪域军歌》的面世,所表现出的优秀品质,高尚人格,无私奉献,文化修养,写作水平,给他点一万个赞,都不能足以代表我们的佩服他的心声。

四、团结协作谱华章

《雪域军歌》是团结协作的硕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出一本高质量的《雪域军歌》,是首长和战友们的共识。

原西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西藏军区第一政委阴法唐,于2022年9月12日,为本书提词“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年逾百岁的老首长的提词,极大的鼓舞了首长和战友们出好《雪域军歌》的热情。

原林芝军分区副参谋长王光华,原林芝军分副司令员赵跃光带头写稿,并提出了许多很好的修改意见。

《雪域军歌》有52人投稿,收集158篇文章。使《雪域军歌》这锅营养大餐有了丰富的食材。主编这些巧妇们得到了有米之炊。

编委会的老首长和战友们,面对如山的重重困难,毫不退缩。资料的残缺不全,记忆的模糊难辩,表述的千差万别,都未能阻挡他们坚定前行的脚步。

一次次精雕细琢,他们以奋发的昂扬姿态,始终坚守在创作第一线,即便长时间伏案工作,致使身体不堪重负,却初心如磐,从未动摇。

例如总策划李熙元、许立东老首长等,不仅俯身案头,撰写饱含深情的回忆文章。更为寻找珍贵的史料,不辞辛劳的拜访战友,执着探寻历史真相。他们的坚持不懈,让那些经历过那段峥嵘岁月的战友们忆起往昔,不禁热泪盈眶。

当《雪域军歌》最终付梓成书,所有的艰难困苦瞬间化为无尽的喜悦与满足。

这本书不仅忠实记录了那段尘封的历史,更见证了战友间的深厚情谊。

书中那些饱含深情的文字,如同一曲曲激昂的乐章,奏响了雪域高原的英雄壮歌。

它如同璀璨的星光,照亮后人的前进之路。让无畏坚韧英勇果敢与无畏担当的精神,在岁月的长河中永放光芒!

同时,首长和战友们慷慨解囊,共有40人岀资。其中1万元3人,5千元2人,4千元1人,2千元2人,1千5百元1人,1千元以下9人。这些无私的捐款,保证了《雪域军歌》出书的需要。

军旅作家罗洪忠为《雪域军歌》精彩的画龙点睛的作序,深得读者们的好评。

五、文武双全的军人

从《雪域军歌》投稿和编辑的质量上看,林芝军分区不仅是捍卫祖国西南边防的钢鉄长城,又是一所培养人才的大学校。

原林芝军分区副参谋长杨辉麟,林芝县武装部长张春联,边防三营副营长李熙元,教导队副教导员许立东,战士黄川伟、张明洪等,就是千万个能武能文的林芝军人的杰作代表。他们对《雪域军歌》的面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六、我的一点浅见

我作为《雪域军歌》的总策划,编委之一,感到愧疚。如果说做了点什么,与首长和战友们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但我有几点体会。

首先,林芝军分区是多次衍变而来的,英雄的新四军,十八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雪域孤岛墨脱,在雅鲁藏布江,在尼洋河畔的军营里,几十年来,始终传承发扬着。

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值得大书特书。以期启迪后人,传承红色基因,这是我们这些老兵的历史责任和义务。

《雪域军歌》的面世。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

其二,《雪域军歌》以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宣传正能量为宗旨,认真对待每一篇稿件,如《在新兵连的日子里》《三匹军马》,就印证和修改了十几遍。

其三,林芝军人的功勋,不完全属于自已,相当多的文章写到地方党政,藏族,珞巴族,门巴族群众,拥军支前的先进事迹。

还写到军人妻子支持丈夫安心服役,甘愿吃苦的动人事迹。这些都是带来了西藏的繁荣,边防的巩固的重要因素。

林芝军分区把《雪域军歌》作为军史馆的重要文献予以收藏,是对为《雪域军歌》曾经付出的首长和战友工作的肯定。

这是对一代林芝军人丰功伟绩的肯定,也是对为保卫祖国而牺牲的烈士的告慰和致敬!

殷建给万美娟前辈赠书

⊙许立东 四川盐亭人。1965年冬季参军进西藏,曾墨脱戍边模范营司务长、指导员。后调分区教导队任副教导员。

∥​∥

0 阅读:0
平宛看旅

平宛看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