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千古一帝?
纵观华夏五千年历史,帝王能被称之为“千古”的,屈指可数,同时必定对华夏文明进步做出过巨大贡献。
提到千古一帝,大家可能就会想起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但是大家都低估甚至忽略了隋文帝杨坚。
然而,在西方人眼里,中国最伟大的皇帝只有两个,一个是隋文帝,另一位是秦始皇。
隋文帝究竟有何功劳,让他被评为千古一帝的呢?
——·推行政治经济改革·——
隋文帝建立隋朝后,面对前朝北周留下的混乱局面,为了振兴国家、实现长治久安,针对长期存在的各种弊端,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改革吏治,精简机构:隋文帝总结了两汉至南北朝中央官制的经验,建立了三省六部制,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是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三省长官尚书令、讷言、内史令都是宰相。
三省的名称在隋朝之前就有,但三省并立、各有分工,三省长官共同向皇帝负责,是从隋文帝开始的。
三省的职责分别是取旨决策(内史省)、审议(门下省)、执行(尚书省),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又相互补充,既保证了政令的推行,又避免了权臣专权,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
尚书省下辖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工部六部,每部设尚书,负责处理日常具体的军政事务。六部制也是隋文帝确立的。
隋文帝确定的三省六部制,开创了中国官制史上的新阶段,对唐朝以后的统治影响很大,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没有变化。
在地方行政制度上,隋文帝将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裁汰了一批冗官,精简了机构,节省了国家开支,提高了行政效率。同时,他废除了汉代以来州县长官自行征辟僚佐的制度,规定九品以上的地方官一律由中央吏部任免和考核,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隋文帝建立隋朝后,继续实行西魏、北周以来的府兵制。府兵是独立军户,其家属随营,住在军坊,不是普通民户。开皇九年(589 年)隋灭陈,标志着战乱时期结束。
第二年,隋文帝下令,军人除保留军籍外,军人及其家属隶属州、县户籍,转为普通民户。军人及其家属都可以按照均田法令受田。
军人平时从事耕作,免交租调力役,每年有一定时间轮流担任宿卫,战时出征。府兵制下的军人就是均田制下的农民,实现了兵农合一,寓兵于农。
这在府兵制发展史上是一次重大改革,既节省了国家的军费开支,又为社会增加了农业劳动力,有利于巩固府兵制度和防止府兵将领拥兵自重。
隋文帝针对北周时期政治刑罚残酷的状况,也对刑罚进行了改革。开皇初年制定了《开皇律》,该律条目较为简要,减去了死罪 81 条、流罪 154 条、徒杖等罪千余条,废除了鞭刑、枭首、车裂、宫刑等酷刑,以及孥戮相坐之法,与前代刑律相比,更加宽和简明。
隋文帝对死刑判决持慎重态度,下诏规定:天下的死罪案件,各州不得擅自判决,必须送到大理寺(全国最高司法机关)复审,再送到尚书省奏请皇帝裁定。
还规定死罪犯人要经过三次奏请,批准后才能行刑。这些都体现了隋朝法律的进步。《开皇律》是对前代封建法律的总结,对后代封建法律影响很大,《唐律》就是沿袭《开皇律》而来。
——·科举制度的创立·——
隋朝初年,官吏选拔仍然实行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门第是任官的标准,这种只看重门第的选官制度弊端很深。
隋文帝在开皇年间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度,即分科考试选拔官吏,有秀才、明经两科,还有皇帝临时设立的特科。此时的科举制度还处于初创阶段。
在科举制度下,选任官吏更看重才学而非门第,为一般庶族地主知识分子参政创造了条件,扩大了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从隋文帝开始发生了变化。从隋唐到清末,科举制度持续了 1300 年之久,对历代封建统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隋文帝不仅重视中央官吏的选用,对地方吏治也很关注,他精心选拔贤良之人担任地方官,州县官吏大多很称职,地方官吏队伍中有一批优秀的官员。
隋文帝任用贤能主政,是吏治清明的一个条件,开皇前期实行的是贤能政治,这是一种智者的专制,对人民来说,智者的专制比愚者的专制要好一些。
隋文帝选人常有独到见解,不论出身门第,不拘一格,出身寒微的人可以参与机密事务,奴仆也能升任大将军。
比如李园通,他的父亲李景原本是杨忠部下的军士,与家僮黑女私通生下李园通,李景不认这个私生子,所以李园通孤苦低贱,是隋文帝的家奴,但隋文帝唯独看重他的才能,认为他能担当大任。隋朝初年,任命他为内史侍郎,兼任左卫长史。
在伐陈战役中,李园通因功晋升为大将军,后来又升任刑部尚书。陈茂,家世贫寒,北周时,隋文帝将他招致为僚佐,因为欣赏他的才能,隋朝初年,任命他为黄门侍郎,参与机密事务,后来升任太府卿。
张定和,年少时贫穷低贱,起初是府兵。平陈战役时,张定和应当随军出征,但没有钱维持生活。后来他因军功被任命为骠骑将军,晋升为柱国。
——·虚心纳谏·——
历史学家对唐太宗李世民的 “从谏如流” 赞不绝口,而隋文帝因为被认为 “天性沉猜”,给人留下不信任臣下、不接受劝谏的印象。
但其实这不符合事实。隋文帝为政有独断专行、掩饰错误拒绝劝谏的一面,表明他是专制皇帝;但他也常常能够虚心接受他人意见,说明他也是贤明的君主。
开皇年间,隋文帝为了加强统治,注意听取臣下的意见,史书中有很多这方面的记载。开皇初年的各项改革,都是隋文帝集中臣下的智慧完成的。比如新律的修订,就是采纳了众臣的意见。
开皇元年(581 年)初步制定,开皇三年(583 年)又进行了修改,他在决策过程中非常慎重。在修订过程中,纳言苏威提议设置五百家乡正,让他们处理民间诉讼,内史令李德林表示反对。
隋文帝没有立即做出裁定,而是下令内外群官齐集东宫开会讨论,听取各方面意见后才做出决定。
开皇前期,大臣与隋文帝当面争辩的情况很多,隋文帝很多时候能够虚心纳谏。比如赵绰性格正直刚毅,担任刑部侍郎。
当时隋文帝认为盗贼无法禁止,要加重刑罚,赵绰进谏说:“应该多保持宽大,法律不能随意更改。” 隋文帝欣然接受,将他升任为大理少卿。
当时隋文帝下令禁止使用恶钱,有两个人用恶钱换好钱被抓住,隋文帝下令将二人斩首。赵绰进谏说:“依照法律,这两人只应受杖刑,杀他们没有法律依据。” 隋文帝说:“这不关你的事。” 赵绰说:“我在司法部门任职,怎么能不关我的事!”
隋文帝警告说:“难道你想压制天子的威严吗?”赵绰不说话,只是跪拜着向前,隋文帝大声呵斥,赵绰仍然不停止。
最终,隋文帝收回了杀人的命令,隋文帝认为赵绰有诚实正直的品德,经常把他召进宫中,有时隋文帝和皇后同坐,就招呼赵绰坐下一起评论政事的得失,前后赏赐的财物数以万计,并提升了他的官职。
经过隋文帝各项政治经济改革,隋朝的国力强 盛起来;又北击突厥,南平梁、陈,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把中国封建社会推向了新的阶段。
隋文帝统治的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财富,足够供应全国使用五六十年。元朝的历史学家马端临说:“从古至今,若论国家经济的富庶,没有比得上隋朝的。”
文学艺术领域成就辉煌,隋朝大力兴办学校,招纳众多学生,鼓励人们研习儒家经典,当时有说法称“中原地区儒学的兴盛,自汉、魏以来,仅这一时期能达到如此程度”。
百姓的生活较为安定,这一时期堪称中国封建社会著名的 “治世” 之一。
诗意
个人认为除了始皇帝就是隋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