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防艾’体质?揭秘全球极少数对HIV免疫的神秘人群!”

天同防艾 2025-03-27 12:14:32

这类被称为 "天选之子" 的群体,

约有 1% 的北欧裔携带双拷贝 CCR5-Δ32 突变。

这个基因突变如同给 HIV 病毒设置了一道物理屏障 ——

病毒表面的 gp120 蛋白无法识别突变后的 CCR5 受体,从而失去入侵免疫细胞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携带单拷贝突变的人群虽然无法完全免疫,但病程进展会显著延缓。

他们是谁?——罕见的“HIV免疫者”

在艾滋病肆虐的40多年里,科学家发现了一类特殊人群:

天生对HIV免疫。他们主要携带一种基因突变——CCR5-Δ32。

CCR5基因的作用:HIV病毒通过结合人体免疫细胞表面的CCR5受体入侵,

而CCR5-Δ32突变会导致受体结构改变,病毒无法附着。

分布特点:北欧裔人群中约1%携带双拷贝突变(完全免疫),

10%携带单拷贝(感染后进展更慢)。

案例:著名的“柏林病人”蒂莫西·布朗,因白血病移植了CCR5-Δ32突变供体

的骨髓,成为全球首个艾滋病治愈者。

为什么他们不会感染?——科学机制解析

1. 基因锁死病毒:

CCR5-Δ32突变像一把“坏掉的锁”,HIV的“钥匙”

(病毒表面蛋白)无法打开免疫细胞大门。

2. 其他潜在机制:

部分人群的免疫系统能更快清除HIV(如“精英控制者”)。

某些基因(如HLA-B*57)可增强T细胞对病毒的杀伤力。

现实意义:从“免疫者”到治愈希望

1. 基因编辑疗法:

科学家尝试用CRISPR技术敲除CCR5基因

(如“伦敦病人”案例),但伦理争议大。

2. 药物研发方向:

已有药物(如马拉维罗)模仿CCR5-Δ32的作用,

阻断病毒入侵。

3. 局限性:

CCR5-Δ32无法防御CXCR4嗜性HIV毒株。

基因突变可能增加其他感染风险(如西尼罗河病毒)。

普通人能“获得”这种免疫力吗?

目前无法通过后天手段改变基因,但可借鉴其原理:

暴露前预防(PrEP):服用阻断药物,阻断HIV在体内复制。

行为干预:坚持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针具

疫苗研究:基于“免疫者”机制的疫苗正在试验中。

最新研究进展显示,2024 年《自然》杂志发表的基因编辑技术已能实现更高精度的 CCR5 基因编辑,且脱靶率降至 0.01% 以下。但正如结语所言,攻克艾滋病需要在科学探索与伦理规范之间找到平衡点,而坚持现有防护措施仍是普通人最可靠的选择。

这群“天选之子”为人类战胜艾滋病提供了关键线索,但真正的突破仍需科学、

伦理与社会共识的平衡。

对于普通人,坚持科学防护(如安全套、定期检测)仍是防艾的核心。

(本文基于公开医学文献及权威机构研究综述)

作者:天同小医僧

2 阅读:449
天同防艾

天同防艾

2004年8月成立防艾草根,防艾检测感染者关怀.阻断转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