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标签: 伊朗

乌克兰终于看明白:俄罗斯背后真正的靠山,不是伊朗,不是朝鲜,而是中国。更让人意外

乌克兰终于看明白:俄罗斯背后真正的靠山,不是伊朗,不是朝鲜,而是中国。更让人意外

乌克兰终于看明白:俄罗斯背后真正的靠山,不是伊朗,不是朝鲜,而是中国。更让人意外的是,中国的一句“绝不送军援”,比送十万吨军火还值钱。俄罗斯被西方制裁得够呛,欧洲不要他们的油气,俄罗斯就把目光转向了东方。中国二话不说,直接成了俄罗斯最大的买家。2023年中俄贸易额蹭蹭涨到了2401亿美元,其中能源占了大头。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煤炭,以低于市场价卖给中国,中国制造业成本降低了,出口竞争力更强。远东地区开发也开了绿灯,中国企业参与基础设施项目,海参崴港口使用权扩大,物流更顺畅。矿产资源方面,俄罗斯的镍、铝等金属出口到中国,满足了电动车和电子产业需求。中国经济本来就稳,这下子能源供应更可靠,通胀压力小了。总的来说,中国通过这场战争,巩固了能源安全,经济上得了实惠。而且,中国在联合国多次投弃权票,避免支持对俄制裁。比如2023年2月,联合国安理会就乌克兰局势紧急召开会议,一份由西方国家起草的涉乌决议草案再度引发激烈交锋。当美西方国家以“正义审判”姿态推动决议时,中国第7次投下弃权票。此次草案核心内容包括:要求俄罗斯立即撤军、设立特别法庭追责“战争罪”、授权冻结俄海外资产用于重建。看似正当的条款实则暗藏玄机。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报告指出,草案刻意模糊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的历史经纬,对北约五轮东扩只字不提。更关键的是,援引《联合国宪章》第七章的表述,实质为军事干预预留法律接口——这种选择性叙事,恰是中方强调“不能头痛医头”的深层考量。中方代表张军的发言释放三重信号:历史经纬论,强调冲突根源在于“安全不可分割”原则遭破坏;平衡性原则,反对将安理会变成“地缘政治工具”。这并非简单的中立表态。不军援的价值更是不可估量。中国未提供军援,但通过经济合作间接支持。比如芯片、稀土、人民币结算等。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署了一项命令,把五家中国公司拉进了黑名单,理由是这些公司涉嫌给俄罗斯提供无人机零部件,而这些无人机被用来攻击乌克兰。乌克兰还爆出数据,说俄罗斯无人机里65%的零件都来自中国。2025年7月,俄罗斯的无人机被击落,散落的零件里居然发现了“中国制造”的痕迹。乌克兰国家安全局顺藤摸瓜,查出这些零部件来自苏州、深圳和宁波的几家公司。没过几天,7月8日,泽连斯基就下令制裁了这五家企业,说它们在支持俄罗斯的军事行动。乌克兰外长西比加还特意在社交媒体上发了照片,展示了一块标有“苏州制造”的电路板,生产日期是2025年5月23日。乌克兰方面还甩出数据,说在2025年5月发现的俄罗斯Geran-2无人机里,中国产的电子元件占比高达60-65%,这比例比美国的、瑞士的零部件都要高。中国的中立立场和实际行动,让俄罗斯在战场上有了底气,也让美国投鼠忌器。中国不想卷入大国冲突,更不想成为美国的矛头所向。通过保持中立,中国既能维护自身利益,又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中国的这种策略,既不是亲俄反美,也不是隔岸观火,而是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寻找平衡,为自己争取最大的战略空间。
美国太霸道了,无理要求中国,中美开战,中国不允打美国航母,不打美国本土。不让中

美国太霸道了,无理要求中国,中美开战,中国不允打美国航母,不打美国本土。不让中

美国太霸道了,无理要求中国,中美开战,中国不允打美国航母,不打美国本土。不让中国购买俄罗斯油气,伊朗的油气。中国的崛起,没按照规矩发展,是不可以的事情。当我们听到这些人,给中国挑毛病?还是下达命令?见鬼去吧,奉陪到底!
拿到稀土后,特朗普变卦了,不急着达成协议,先逼中国做一件事。就在上月,中国对美稀

拿到稀土后,特朗普变卦了,不急着达成协议,先逼中国做一件事。就在上月,中国对美稀

拿到稀土后,特朗普变卦了,不急着达成协议,先逼中国做一件事。就在上月,中国对美稀土磁体出口飙升至352.8吨,比5月暴涨660%。白宫似乎暂时松了口气。然而当第一批中国稀土抵达美国港口,华盛顿的态度发生了微妙变化。7月21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公开表示,美国“不急于达成贸易协议”,更看重协议质量而非速度。这与一个月前美方急切推进第三轮谈判的姿态形成鲜明对比。更离谱的的是美方提出的新要价:将中国与俄罗斯、伊朗之间的能源采购问题纳入谈判框架。在简报中,美方明确表示下一轮对话要“纳入中国与俄罗斯、伊朗之间的能源采购问题”。美国真的的好算计,“一箭双雕”。一方面,作为俄罗斯和伊朗石油的主要买家,中国成为美国制裁网络的缺口。美方希望通过经贸施压,干扰甚至切断中俄、中伊能源合作,服务其地缘政治目标。另一方面,美国企图制造新的谈判杠杆。当稀土短缺的燃眉之急稍缓,便立即开辟“第二战场”,试图迫使中国在核心问题上做出更多让步。特朗普曾在6月露骨表示:“中国又可以继续从伊朗买石油了。我希望将来他们能从美国买更多石油。”不得不说美国打的“算盘”太响了,远在中国都能听到。这如意算盘能打响的话,那也太小看中国这个对手了。当6月稀土出口数据公布时,表面看是中国放松了管制。但细察全局,策略远非简单“开闸放水”这么简单。中国稀土磁体的全球出口总量同比下降18.9%,上半年仅22,319吨。对美出口激增只是局部回温,更像是将水龙头拧到“滴水”状态。中国稀土集团明确表态:对美出口配额严格控制在60%以内,优先保障签署长期采购合同的用户。其实,真正的战略收紧体现在两种关键材料上:锑和锗。与年初相比,6月这两种材料的出口量已锐减至以前的不到十分之一。中国同时加强了对走私行为的严厉打击,显示出清零的决心。而这两种材料在军事、通信及太阳能电池等核心领域应用广泛,而中国在全球供应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这种差异化管理,既让美国民用工业维持运转,又精准卡住其军工和高科技发展的咽喉。最重要的是,中国手中还有一张王牌:技术控制权。稀土产业涵盖开采、提炼、加工多个环节,而高端提炼与加工技术方面,中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即便获得稀土原矿,最终仍需依赖中国的技术加工成高附加值产品。面对美方的反复无常,中方早已备好应对之策。在能源安全这一关键领域,多元化战略已布局多年。在传统能源方面,中国不仅与俄罗斯、伊朗保持稳定合作,还不断深化与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中东国家的能源纽带。中东作为全球最大石油产区,为中国提供了稳定的供应源和全球能源市场话语权。与此同时,中国积极与欧盟、印度等主要经济体合作,共同抵御美方“二级制裁”威胁。这种国际合作网络形成强大的抗风险能力,使中国在能源博弈中保持主动。更关键的技术领域,中国对稀土的管控更加精细化。每一克稀土的出口,都必须明确记录买家的身份以及其具体用途。这种“精准制衡”策略让美国既得到缓解又保持压力,在军事和高科技应用领域仍面临制约。特朗普政府始终没有看清,想通过单方面改变规则获取利益,那也得看中方愿不愿意。
乌克兰终于看明白:俄罗斯背后真正的靠山,不是伊朗,不是朝鲜,而是中国。更让人意外

乌克兰终于看明白:俄罗斯背后真正的靠山,不是伊朗,不是朝鲜,而是中国。更让人意外

乌克兰终于看明白:俄罗斯背后真正的靠山,不是伊朗,不是朝鲜,而是中国。更让人意外的是,中国的一句“绝不送军援”,比送十万吨军火还值钱。俄乌冲突打到第三年,中国始终保持中立姿态,但这种中立有明确边界:既不给俄罗斯递枪送炮,也不跟着西方起哄制裁,可偏偏是这种不偏不倚的姿态,给俄罗斯撑了个结实的“保护伞”。看看中俄之间的经济账:2023年中俄贸易额直接干到2401亿美元,同比暴涨26.3%,这相当于每天有6.5亿美元在两国之间流动。更绝的是,两国几乎所有交易都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直接绕开了西方的金融绞索。就拿满洲里的金凯泰果蔬公司来说,人家每年收俄罗斯客户7000多万人民币货款,连卢布都懒得用,就图个汇率稳当。这种操作,让俄罗斯在西方制裁下还能稳住基本盘,要是换成伊朗那点无人机,能顶几个钱?联合国里,中国从来不当出头鸟,涉乌决议要么弃权要么投反对票。2025年联大那回,美国鼓捣的决议草案,中国直接弃权,俄罗斯投反对票,结果美国自己都不好意思全票支持。这种不偏不倚的姿态,既没给西方递刀子,又让俄罗斯在国际上不至于太孤立。就像俄罗斯学者说的,中国在金砖国家里当“道义领袖”,带着一票发展中国家跟西方掰手腕,这才是真正的软实力。能源合作更是“压舱石”,2023年俄罗斯给中国送了1.07亿吨原油,占中国进口量的五分之一,相当于每天有29万吨“黑色黄金”从俄罗斯流进中国炼油厂。更狠的是,中俄原油管道和天然气东线常年满负荷运转,就算西方制裁得再凶,俄罗斯的能源出口也没断过。反观伊朗,虽说给俄罗斯提供了点无人机,但那点量连俄军消耗的零头都不够,而且技术还比不上中国的民用无人机改装版。中国从来不跟着西方喊打喊杀,反而隔三差五就抛出个和平方案。2023年那份《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连联合国秘书长都点赞,乌克兰总统也承认里面有些内容能当谈判基础。这种姿态让俄罗斯在国际上始终有转圜余地,不像伊朗和朝鲜,一出手就被西方抓住把柄猛捶。更有意思的是,中国还玩起了“第三方贸易”的花活。绥芬河的电商们把河北鸭梨卖到莫斯科,黑龙江的农民把大豆出口到西伯利亚,甚至连义乌的小商品都能通过哈萨克斯坦倒腾到俄罗斯。这种“蚂蚁搬家”式的贸易,让西方制裁成了摆设,俄罗斯老百姓该买中国货还是照买不误。反观伊朗,被制裁得连石油都卖不出去,哪有这本事?有人可能会说,中国这不就是“闷声发大财”吗?没错,但这财发得有水平。中国既没给俄罗斯递枪,也没跟着西方制裁,反而通过经济合作、金融创新、国际舆论这三板斧,给俄罗斯撑起了一把看不见的“保护伞”。这种支持比直接军援高明多了——既让俄罗斯在战场上不至于断粮,又让西方抓不到把柄,还能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说白了,中国这招叫“以静制动”。你西方不是要孤立俄罗斯吗?我偏不跟你玩这套,我就跟俄罗斯做生意,用人民币结算,在联合国给你说句公道话。时间一长,俄罗斯对中国的依赖越来越深,西方的制裁反而成了中俄关系的“粘合剂”。乌克兰这回算是看明白了——真正的高手,从来不用明火执仗地打架,人家靠的是“四两拨千斤”的巧劲。中国这棵“中立大树”,才是俄罗斯最结实的靠山。
以色列警告俄罗斯勿交防空系统以色列政府最近向俄罗斯发出强

以色列警告俄罗斯勿交防空系统以色列政府最近向俄罗斯发出强

以色列警告俄罗斯勿交防空系统以色列政府最近向俄罗斯发出强烈要求,希望暂停向伊朗交付S-300防空导弹系统。以色列北部和南部重建部长泽埃夫·埃尔金表示,如果这些系统交给德黑兰,以色列军队将不得不采取行动,像对待其他防空装备一样进行应对。他强调,伊朗的军力增强不仅威胁中东地区的安全,也可能对全球安全造成影响。埃尔金的言辞中充满紧迫感,他指出,伊朗的军事计划一旦实施,后果将不堪设想。他提到,以色列空军在压制伊朗防空系统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这并不能让他们放松警惕。面对潜在的威胁,以色列必须时刻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挑战。以色列对俄罗斯的警告并非空穴来风,埃尔金明确表示,伊朗的军力增强将对整个地区的安全构成威胁,甚至可能影响到俄罗斯自身的安全。他呼吁俄罗斯重新考虑与伊朗的军事合作,以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冲突和不稳定局势。
乌克兰总算是看清了:俄罗斯背靠的,既不是伊朗,也不是朝鲜,而是中国。更让人意外的

乌克兰总算是看清了:俄罗斯背靠的,既不是伊朗,也不是朝鲜,而是中国。更让人意外的

乌克兰总算是看清了:俄罗斯背靠的,既不是伊朗,也不是朝鲜,而是中国。更让人意外的是,中国的一句“绝不送军援”,比送十万吨军火还值钱。2022年西方对俄制裁最狠的时候,中俄贸易额直接暴涨29.3%,干到1902亿美元,其中能源占了七成以上。而俄罗斯卖给中国的石油还比市场价便宜30%,2024年中国光进口俄油就花了764亿美元,占总进口量的30%多。中国坚持在联合国但凡涉及俄乌的决议,要么弃权,要么反对。比如2025年2月乌克兰提出的和平决议,中国弃权;同年7月美国关于核设施安全的提案,中国还是弃权。弃权不是没态度,而是留余地。俄罗斯在安理会有否决权,中国的弃权票等于默许,让西方想孤立俄罗斯都难。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就是个活例子。这条3000公里的管道2022年全线贯通,2024年已经能每年送380亿立方米天然气到中国。这管道不只是输气,更是输钱——俄罗斯每年光靠卖气就能从中国赚几百亿美元。就像武侠小说里的内力输送,表面上是互惠互利,实际上是让俄罗斯离不开中国。有人说中国不提供武器,对俄罗斯帮助不大。这就好比看围棋只盯着吃子,没看到布局。2024年俄罗斯向中国转让S-550防空系统技术,换中国的芯片和AI支持。这叫技术换资源,中国没直接给枪,但给了造枪的零件。中俄能源贸易99.6%用人民币,直接绕开了SWIFT制裁。而特朗普上台后想拿二级制裁威胁中国,结果中国早有准备。2025年美国扬言对买俄油的国家加税500%,中国企业转头就囤中东石油,还加大和俄罗斯的本币结算。中国用经济韧性告诉西方:制裁我可以,但俄罗斯的血槽我能续。俄罗斯的态度也很有意思。特朗普威胁制裁中国,普京在公开场合一声不吭,私下却跟中国说要深化合作。这就相当于是俄罗斯把中国推到前台挡枪,自己专心打仗,反正能源命脉捏在中国手里,不怕中国不救场。可乌克兰现在才明白,真正的战争不只是枪炮,更是钱粮、能源、外交的综合较量。中国没送一枪一炮,却用贸易、投资、弃权票织了张网,把俄罗斯牢牢护在里面。这就像古代的“围魏救赵”,不直接参战,却让对手处处受制。
伊朗高枕无忧了,以色列再也没机会进行打击了。据联合早报报报道,伊朗国民卫队副参谋

伊朗高枕无忧了,以色列再也没机会进行打击了。据联合早报报报道,伊朗国民卫队副参谋

伊朗高枕无忧了,以色列再也没机会进行打击了。据联合早报报报道,伊朗国民卫队副参谋长马哈茂德·穆萨维称,伊朗已经把上月与以色列冲突中损坏的防空系统完全更换完毕。伊朗的防空系统确实进行了更换和升级。据报道,伊朗这次...
伊朗高枕无忧了,以色列再也没机会进行打击了。据联合早报报道,伊朗国民卫队副参谋长

伊朗高枕无忧了,以色列再也没机会进行打击了。据联合早报报道,伊朗国民卫队副参谋长

伊朗高枕无忧了,以色列再也没机会进行打击了。据联合早报报道,伊朗国民卫队副参谋长马哈茂德·穆萨维称,伊朗已经把上月与以色列冲突中损坏的防空系统完全更换完毕。2025年6月,以色列靠着摩萨德的特工把上百架自杀式无人机...
乌克兰总算是看清了:俄罗斯背靠的,既不是伊朗,也不是朝鲜,而是中国。更让人意外的

乌克兰总算是看清了:俄罗斯背靠的,既不是伊朗,也不是朝鲜,而是中国。更让人意外的

乌克兰总算是看清了:俄罗斯背靠的,既不是伊朗,也不是朝鲜,而是中国。更让人意外的是,中国的一句“绝不送军援”,比送十万吨军火还值钱。俄乌打了三年,战场上的枪炮声背后,国际上的较劲更有看头。乌克兰士兵在顿巴斯的烂泥里躲炮弹时,大国们在棋盘上的落子早就超出了战场本身。有人说俄罗斯靠伊朗的无人机、朝鲜的炮弹撑着,但真让俄罗斯扛住西方制裁的,是来自中国的另一股劲儿。这股劲儿不声张,却像血管一样扎进了俄罗斯的经济里。从冲突一开始,中国外交部就没换过调调:“劝两边谈谈”“别侵犯国家主权”“别搞单边制裁”。联合国安理会里,中国大使耿爽明着说“送武器只能让事儿更糟”。听着像谁都不帮,细想才明白,这是给俄罗斯搭了个“隐形保护罩”。你想啊,要是中国跟美西方似的,把导弹火箭炮往俄罗斯拉,俄乌战场早乱套了。但中国就咬死“不军援”,反而让俄罗斯在国际舆论里占了先。西方媒体天天喊“中国给俄罗斯递家伙”,结果查海关记录,连个弹壳都没有。这份干净,让俄罗斯谈判时腰杆硬多了—反正北约再怎么制裁,背后有中国这大块头,经济饿不着,国际上也不孤立。经济上的合作更实在。2023年俄罗斯又成了中国最大的原油卖家,头俩月就卖了1568万吨,比上年多了两成多。这还只是零头,中俄的合作早就从石油天然气,摸到了核能、煤炭、电力这些硬骨头领域。中国帮俄罗斯修高铁、建港口,俄罗斯给中国稳当的能源,这种“你帮我干活,我给你吃饭”的搭配,比送枪送炮靠谱多了。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都说“中国市场就是我们的战略粮仓”。光靠做生意能顶住西方制裁?还真行。2024年中俄贸易额超了2448亿美元,而且95%以上都用自家货币结算。意思就是俄罗斯卖油给中国,直接收人民币就行,不用看美元脸色。这种“不跟美元玩”的操作,让俄罗斯在金融上硬气不少。中国还通过“一带一路”把俄罗斯拽进欧亚经济圈,现在莫斯科到北京的中欧班列,一天跑几十趟,比当年西伯利亚大铁路还热闹。中国不送军援,藏着更高明的算计。要是真把武器运过去,北约肯定把枪口对准中俄,搞不好就成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引子。中国守着中立,反倒让美西方犯难:制裁中国吧,全球经济得抖三抖;不制裁吧,又咽不下这口气。结果美国只能在边上跳脚,一会儿说要给俄罗斯的能源伙伴加税,一会儿又停了对乌军援,活成了纸老虎。这时候中国还在国际上秀了把“劝和”的本事。2024年跟巴西搞的“六点共识”,非洲国家提的“十点和平建议”,都把中国推成了“和平使者”。再看美西方,除了送武器就是拱火,连德国大使都骂“联合国安理会干不了活”。这么一比,越来越多国家看清了谁才是真负责的大国。说到底,中国这招“不打就能让对方服”才是真本事。既给俄罗斯撑了场面,又没留把柄,还在国际上赚了名声。就像中国专家跟德国大使说的“我们真送军援,战争早结束了”。这话里的意思明摆着:中国手里攥的不只是枪炮,还有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底气,和让世界都得掂量的话语权。这种看不见的力量,才是俄罗斯最靠谱的靠山。
伊朗最终还是选择了俄罗斯!以色列-伊朗12天大战以后,伊朗国防部长与俄罗斯国防部

伊朗最终还是选择了俄罗斯!以色列-伊朗12天大战以后,伊朗国防部长与俄罗斯国防部

伊朗最终还是选择了俄罗斯!以色列-伊朗12天大战以后,伊朗国防部长与俄罗斯国防部长见面!7月20日,伊朗最高领袖高级顾问阿里·拉里贾尼也抵达莫斯科。有消息称,伊朗正寻求俄罗斯在核计划和防空能力上的援助。伊朗陆军作战部副少将马哈茂德・穆萨维虽说用国产防空导弹系统更替了被以色列空军炸毁的那些,但伊朗军队现在急需要新型防空导弹系统和战机,从目前情况看,伊朗下一步很可能大量订购苏35战机和S-400防空导弹系统。伊朗和以色列一直以来关系就不咋地,双方在中东地区那是明争暗斗了好长时间。以色列背后有美国撑腰,军事装备先进,在中东地区到处耀武扬威。伊朗呢,也不是吃素的,一直在发展自己的军事力量,想和以色列掰掰手腕。这么多年的冲突,伊朗的军事设施没少被以色列破坏。这次大战,伊朗的防空系统被炸毁不少,这对伊朗的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伊朗肯定得想办法加强自身的军事防御能力,不能就这么被以色列欺负了。伊朗长期遭受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制裁,军事工业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虽然伊朗在军工领域也有一些自己的成果,像他们能制造一些国产防空导弹系统、无人机之类的,还研发了“法塔赫”-2高超音速导弹、新型主战坦克等装备,在武器出口方面也有一定收获,2022年军事装备出口额达到了10亿美元呢。但和那些军事强国比起来,伊朗的军事工业体系还是不够完善。在一些关键技术上,比如先进战机的制造、高性能防空导弹系统的研发,伊朗还是差了些火候。在这方面,只有俄罗斯可以支持和帮助伊朗。俄罗斯的军事工业体系相当完备,在战机、防空导弹、导弹技术等方面都有很强的实力。苏35战机那可是性能优异,机动性强,作战能力突出;S-400防空导弹系统更是世界闻名,防空范围广,拦截能力强。俄罗斯在弹道导弹技术、高超音速导弹技术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伊朗要是能和俄罗斯合作,在这些方面得到俄罗斯的支持和帮助,那对伊朗军事工业体系的提升可太有帮助了。伊朗这也是一直都在观察、等待合适的时机。之前,伊朗可能也在考虑和其他国家合作,或者依靠自身力量慢慢发展军事工业。但是在和以色列的长期对抗中,伊朗发现自己的军事短板越来越明显,靠自己慢慢发展,速度太慢了,赶不上以色列在美国支持下军事力量增长的速度。而且,伊朗之前和西方国家的关系也不好,西方国家一直在制裁伊朗,根本不可能给伊朗提供军事技术支持。所以,伊朗就开始把目光投向俄罗斯。俄罗斯也有和伊朗合作的意愿,俄罗斯和美国在国际上一直存在竞争关系,美国支持以色列,俄罗斯支持伊朗,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俄罗斯的战略利益。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罗斯面临着西方国家的制裁,俄罗斯也需要在国际上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加强自身的影响力。伊朗作为中东地区的重要国家,和俄罗斯合作,既能帮助伊朗提升军事力量,制衡以色列和美国在中东的势力,又能让俄罗斯在中东地区有更多的话语权,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西方国家的制裁封锁。最近这段时间,伊朗明显加快了和俄罗斯合作的步伐。伊朗高层频繁访问俄罗斯,双方在军事、能源等领域的合作都在推进。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伊朗国家石油公司签署了400亿美元的合作备忘录,开发波斯湾地区海上天然气田,开展液化天然气、天然气输送管道等技术合作。伊朗选择俄罗斯,就是在长期的对抗和发展过程中,发现靠自己或者其他途径没办法快速提升军事工业体系,满足自身安全需求。而俄罗斯有这个能力,也有合作的意愿。伊朗就瞅准了这个机会,和俄罗斯加强合作,想给自己在中东地区争取更多的安全保障和话语权。以后啊,伊朗和俄罗斯的合作要是顺利开展,中东地区的局势说不定还会发生更大的变化呢,以色列和美国估计得重新掂量掂量自己在中东的行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