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标签: 八路军

1945年,八路军卫生队长张明被敌人吊起来打,他却紧咬牙关什么也不说。鬼子累了命

1945年,八路军卫生队长张明被敌人吊起来打,他却紧咬牙关什么也不说。鬼子累了命

1945年,八路军卫生队长张明被敌人吊起来打,他却紧咬牙关什么也不说。鬼子累了命令房东继续审问,房东拍拍张明的脸,悄悄问道:“同志,你是哪个部队的?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
抗战时期,八路军路过周大娘家,周大娘给战士们倒水时,无意间发现一位战士嘴里镶着颗

抗战时期,八路军路过周大娘家,周大娘给战士们倒水时,无意间发现一位战士嘴里镶着颗

抗战时期,八路军路过周大娘家,周大娘给战士们倒水时,无意间发现一位战士嘴里镶着颗大金牙。“八路军战士有镶金牙的?周大娘立刻对他们的身份产生了怀疑,于是用方言搭话试探对方,没想到对方竟连自己说的话都听不懂!1941 ...
1942年,八路军联络员遭14名日本兵围困,走投无路时上演反杀奇迹。1

1942年,八路军联络员遭14名日本兵围困,走投无路时上演反杀奇迹。1

1942年,八路军联络员遭14名日本兵围困,走投无路时上演反杀奇迹。1942年10月的太行山区,雾气弥漫,能见度不足20米,八路军联络员司凤梧正在执行一项紧急任务,将敌军动向情报送达指定地点。这名27岁的河南辉县农家子弟,从小...
1944年夏夜,八路军侦察员曹世范被围,村长叛变。任务完成后的曹世范在一

1944年夏夜,八路军侦察员曹世范被围,村长叛变。任务完成后的曹世范在一

1944年夏夜,八路军侦察员曹世范被围,村长叛变。任务完成后的曹世范在一位村长的家中落脚,刚享用完热腾腾的晚餐,便察觉到异常:院子外已被上百名敌人重重包围,而先前热情好客的村长却消失得无影无踪。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
曹世范绝境突围:孤胆英雄的生死夜1944年,八路军曹世范到村子里借宿,村长热

曹世范绝境突围:孤胆英雄的生死夜1944年,八路军曹世范到村子里借宿,村长热

1944 年,八路军曹世范到村子里借宿,村长热情地招待他,谁知转身,村长就向日军告密,等他察觉时,已经被 100 多人包围了!曹世范心头一凛,这村长的笑脸瞬间在他记忆里扭曲变形。他知道大事不妙,这村子地处交通要道,日军常...
1942年,神枪手王凤麟遭叛徒出卖,被日军围在山上,打到只剩一颗子弹时,他犹豫了

1942年,神枪手王凤麟遭叛徒出卖,被日军围在山上,打到只剩一颗子弹时,他犹豫了

1942年,神枪手王凤麟遭叛徒出卖,被日军围在山上,打到只剩一颗子弹时,他犹豫了:是打叛徒,还是打日军首领?最后,他做了一个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举动。神枪手被出卖后,遭到了日军的围堵,这时的子弹也在实力悬殊的状况下,消耗殆尽。眼看就剩最后一颗子弹了,究竟是射杀背信弃义的叛徒?还是击毙日军指挥官,给予敌人最沉重的一击?王凤麟没有言语,陷入了思考。王凤麟并非天生的军人,他生于黑龙江的林海,是白山黑水间最优秀的猎手之一。22岁时,他选择投身东北抗联,凭借一手出神入化的枪法崭露头角。更被选派至莫斯科东方大学深造,精研爆破技术。学成归国后,他加入八路军山东纵队,成为令日寇闻风丧胆的“双绝”。枪法如神,爆破无双。他亲手培养出大批神枪手和爆破能手,指挥的莱芜伏击战、博山突袭战,以极小代价重创日军,五分钟歼敌三十、一场伏击灭敌六十的“战场神话”。日军看到王凤麟的实力,将其视为心腹大患。1941年底,一次激战中,王凤麟为掩护战友,右腿被日军弹片击中。简陋的战地医院里,没有麻药,他咬碎了一颗坚硬的核桃,在钻心剧痛中,眼睁睁看着军医用锯子截去了他半条腿。剧痛与残缺,未能击垮这位钢铁战士。数月后,他装上简陋的假肢,拖着残躯,以惊人的毅力重返战场,继续指挥作战,再次给予日军沉重打击。日军高层震怒,深知强攻难以奏效,转而使出阴招。他们花重金收买了意志不坚定的八路军战士唐云三,命其秘密搜集王凤麟的行踪。1942年9月,王凤麟奉命率一个班的警卫员,以及战友冯毅之的年迈父亲、妻子、妹妹冯文秀和三个年幼的孩子,进驻战略要地马鞍山,扼守交通咽喉。一个月后,叛徒唐云三精准地出卖了他们的行踪和山上防御薄弱的实情。11月9日,唐云三亲自引路,率领上千日伪军,将这座孤峰围得水泄不通。此时山上,连同后来增援的爆破英雄刘厥兰等伤员在内,能战者仅三十余人,武器更是匮乏至极。王凤麟除了那支狙击步枪和少量子弹,仅有几支老旧的土枪和有限的土制手榴弹。绝境之中,王凤麟机智的巧妙利用马鞍山险峻的地形,指挥战士们据险死守。当日军沿着唯一陡峭的山路发起第一波冲锋时,王凤麟沉稳地架起狙击枪,准星稳稳套住冲在最前面的挥舞指挥刀的日军小队长。战士们士气大振,土枪齐鸣,奇迹般击退了日军的首次进攻。次日,日军增兵,攻势更猛。王凤麟依旧沉着,他深知日军爬山艰难,行动迟缓,便专挑军官和机枪手狙杀。又一名挥舞军旗的日军军官在三百米外被他精准爆头。日军在狭窄的山路上挤成一团,成了山上土枪和石块的活靶子,伤亡惨重。然而,实力的悬殊终究无法靠意志完全弥补。两天两夜的鏖战,耗尽了山上本就不多的弹药。土枪哑了,手榴弹没了,连能搬动的石块也几乎用尽。日军也学聪明了,不再密集冲锋,而是利用火力优势,步步紧逼。绝望之际,王凤麟试图组织老幼妇孺从后山险峻处转移。然而,这一举动被山下日军发现,密集的子弹和迫击炮弹封锁了退路。冯毅之的老父亲、妻子和三个年幼的孩子,不幸全部倒在日军的枪口下。亲睹惨剧,王凤麟目眦欲裂,却强忍悲愤。此时,山下叛徒唐云三得意的劝降声再次响起。王凤麟的手,下意识地摸向腰间,却只触到空瘪的子弹袋。他猛地想起,警卫员小张塞给他的那个弹夹里,只剩下最后一颗子弹了!他缓缓抽出那枚子弹,枪口抬起,牢牢锁定了山下叛徒唐云三。复仇的火焰在他胸中熊熊燃烧,几乎要将理智焚尽。就在压下扳机的瞬间,王凤麟眼角的余光,再次捕捉到那个佩戴金穗肩章的日军指挥官。杀一个唐云三,固然解恨,但于战局无补。而击毙这个日军军官,哪怕不能扭转乾坤,也必将重创敌军指挥系统。更重要的是,这最后一颗子弹,必须射向侵略者!这关乎一个中国军人的气节!在生死关头,王凤麟猛地将枪口抬高,坚定地扣动了扳机!一声枪响后,三百米外,日军指挥官山田大佐的头颅猛地向后一仰,陷入死亡。顿时,日军瞬间陷入一片死寂,随即爆发出混乱的枪声!所有火力,疯狂地倾泻向王凤麟藏身的巨石!硝烟散尽后,日军士兵小心翼翼地围拢上来。他们看到的,是背靠山岩、独腿挺立、至死未曾倒下的王凤麟。他布满硝烟的脸上,凝固着一种近乎平静的坚毅。最令人震撼的是,他那冻僵的右手食指,依旧保持着扣动扳机的姿势。马鞍山一战,王凤麟和他身边仅存的三十余名战士、伤员及妇孺,以近乎全军覆没的代价,毙伤日伪军二百余人,其中包括一名日军大佐。他们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悲歌。一个中国军人,在生命尽头,对侵略者最刻骨的仇恨、对民族气节最悲壮的坚守永远高于一切。主要信源:(王凤麟——百度百科)

红军、八路军、解放军为何从来没有出现“军阀割据”的情况?有二个原因,其中一个重要

红军、八路军、解放军为何从来没有出现“军阀割据”的情况?有二个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个人的影响。红军、八路军、解放军为何从未陷入“军阀割据”的乱局?这在军阀混战横行的旧中国简直是个奇迹。是什么让这支军队...
“我参军不是给别人当老婆的!”1939年,战友们给24岁的八路军副旅长介绍

“我参军不是给别人当老婆的!”1939年,战友们给24岁的八路军副旅长介绍

“我参军不是给别人当老婆的!”1939年,战友们给24岁的八路军副旅长介绍了一个女排长,谁知,当副旅长去找女排长时,女排长却当场反驳!羞的王尚荣三天没去指挥部!王尚荣捏着被退回的情书碎片,指腹蹭到纸上残留的墨香——那是他用缴获的日军钢笔写的,笔尖还带着黄土岭战役时的硝烟味。窗外的晋西北寒风卷着雪粒子,吹得指挥部的牛皮灯一晃一晃,光影里映着他军靴上未擦净的血渍,那是三天前伏击战中鬼子的污血,此刻却像被这句话烫出的疤。半年前他刚调任独一旅副旅长时,高士一旅长的旧部还穿着杂色军装。王尚荣踩着缴获的日军马靴走遍每个窑洞,把游击习气重的战士们编成方阵,教他们用刺刀划开冻硬的土地挖工事。第五次反围攻时,他带着部队在雪地里埋伏三天,等鬼子王牌大队走进射程,手榴弹甩出的弧线在暮色里像串红辣椒,炸得八百敌军只剩四十人逃回去。贺老总拍着他肩膀笑:“这小子比我当年还愣!”可这“愣”在遇见黄克时却泄了气。抗大学员阅兵那天,她站在第三排,齐耳短发上落着雪花,眼睛亮得像老乡家熬糖时的灶火,把他看得忘了喊“向右看齐”。黄克把情书撕成碎片时,正给妇女识字班刻钢板。蜡纸上的“抗日救国”被她刻得力道十足,铁笔尖穿透纸背,在木板上留下凹痕。她想起辽宁老家沦陷时,父亲把她推上南下的火车,说“别学你娘困在灶台边”。如今入党才半年,妇女们刚学会写“男”“女”二字,哪有空琢磨嫁人?王尚荣却像块甩不掉的牛皮糖,先是送来缴获的金星钢笔,又在她熬夜时蹲在油印机旁摇手柄,汗珠子滴在蜡纸上,晕开“动员群众”的标题。有次鬼子扫荡,她带着乡亲转移时遇袭,抄起步枪三发子弹撂倒俩鬼子,却在突围后看见王尚荣带着警卫连赶来。他军装纽扣没扣严,露出里面给她捎的炒面口袋,袋口还缝着她教战士们的“卍”字补疤。关向应政委端着搪瓷缸子主持婚礼那晚,窑洞外正下着雪。黄克把新绑腿打了个蝴蝶结系在腰间,王尚荣憋了半天才说出“我背你行军”,气得她踢翻了炕沿的夜壶。可后来在冀中反扫荡时,她挺着大肚子埋地雷,真在田埂上崴了脚,王尚荣二话不说把她扛在肩上,步枪斜挎着还不忘给她挡子弹。孩子生在老乡地窖里,他用缴获的鬼子毛毯裹着婴儿,毛毯上的樱花图案被血渍浸得发暗,像极了黄克骂他“封建脑袋”时,他偷偷红了的耳根。后来每次部队转移,王尚荣的骡子背上总多捆东西:一半是黄克的宣传材料,一半是女儿的尿布。有次夜行军遇袭,他把母女俩护在弹坑里,自己挨了块弹片,却在包扎时摸出黄克塞在他口袋里的识字课本,纸页间夹着片晒干的蒲公英。那是他们第一次并肩作战后,她从战地捡的,说“等胜利了,要带他去辽宁看漫山遍野的蒲公英”。而此刻1939年的雪花还在记忆里飘,那个说“不当老婆”的女排长,正把他的伤臂搂在怀里,用体温焐热他袖口的冻疮,就像焐热晋西北土地下埋着的春天。参考来源:搜狐新闻——王尚荣:最高统帅部的作战参谋(2)
1937年,一老乡给西路军电台台长耿锡祥做了一碗面条。耿锡祥狼吞虎咽时无意中一抬

1937年,一老乡给西路军电台台长耿锡祥做了一碗面条。耿锡祥狼吞虎咽时无意中一抬

1937年,一老乡给西路军电台台长耿锡祥做了一碗面条。耿锡祥狼吞虎咽时无意中一抬头,发现老乡神情不对。他心中一惊,放下碗就跑。老乡扯着嗓子大喊:“有坏人喽,赶快抓喽!”老乡喊的声音越大,耿锡祥跑得就越快。摆脱民团的追击后,他在夜色的遮掩下,走了个通宵。耿锡祥,湖北黄安(今红安)人。西路军兵败河西走廊后,他与队伍失去了联系,不幸落在了敌人手里。他被押送到永登后,敌人把他送去了补充团。在这里,他和被俘的战友们每天都在敌人的监视下,干着繁重的体力活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补充团被调回到永登县,进行队列训练。一天,一个叫方纪寿的战友偷偷找到他:“咱们以后咋办?总不能一直留在这里给他们当苦力吧?”耿锡祥警惕地朝周围看了一眼,低声答道:“别急,只要不掉脑袋,总会有机会离开这里!”他俩虽在一个营,但不在一个连,平时很难联系。一晃十几天过去了,耿锡祥听说三连又有人被打后,心里突然升起一种不好的预感。他跑出去一打听,果然不出所料,被打的人正是方纪寿。方纪寿自从上次和耿锡祥联系后,两人一直没有机会再碰头。他心中一急,决定独自一人逃跑,结果被马家兵给发现了。他被抓回来后,被敌人打得皮开肉绽。由于实在是忍受不了这种痛苦,再加上看不到逃出去的希望,他心如死灰,当晚就自杀了。耿锡祥抬头盯着天上的云,不禁想起他俩在部队时共同生活的情景,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这天黄昏,连长、排长接到命令,跑去营部集训,只留下司务长带班。耿锡祥看了一眼渐渐西沉的太阳,觉得机会来了。天黑透后,周围静悄悄的。耿锡祥偷偷爬了起来,和两个事先商量好的战友一起摸黑来到围墙下。他早就看好了地形,三人依次爬上木杆,再爬到围墙上,也顾不上围墙有多高,一起跳了下去。他们跳墙的动静还是惊动了马家兵,身后很快就响起了杂沓的马蹄声。三人拼命向前跑,最终钻进了山里。在山里藏了几天后,他们决定分开走。这天,天渐渐黑了下来,耿锡祥拖着疲惫的身体走进一座村庄,敲响了一户人家的屋门。“老乡,行行好,给点东西吃吧?”老乡上下打量了他一眼,皱了皱眉头,紧接着又换成了一副笑脸,热情地说道:“人在外,谁还没个难处,跟我来吧,我给你做点饭吃。”耿锡祥连连道谢,跟在老乡身后走进屋里。老乡又是给他端水,又是烧火做饭,很快就做好了一碗热热乎乎的面条。耿锡祥好久没有吃过饱饭了,肚子早就瘪了。他接过碗,低着头,也不管面条烫不烫嘴,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于是便出现了开头那一幕。天亮后,耿锡祥走在山边小路上,遇到一个打铁的。打铁的挑着担子,扭头看了他半天,叹了口气:“你这样不行,没法走,我帮你想想办法。”耿锡祥一脸疑惑地瞅了他一眼,没吭声。打铁的继续说道:“你别多想,我不会害你的。我是河南人,曾在国民党那儿当过兵,后来被红军俘虏了。红军对我特别好,给我讲了许多道理,还发了路费,放我回了家。”耿锡祥听后,这才放了心。打铁的特意等到了晚上,才带着他去了一个老乡家里。“他是我表弟,我刚把他从部队接回来,麻烦你帮我给他找身衣服换换。”打铁的边说边把钱塞到老乡手里。耿锡祥穿上了一件西北大棉袄,头上还包了一块白布。第二天一大早,他挑着担子,打铁的拿着个棍子,二人走在街上,那些巡逻兵连问都不问。几天后,两人到了兰州。耿锡祥辞别打铁的后,向黄河铁桥走去。站在铁桥附近,他发起了愁:过桥需要通行证,这可怎么办?就在他无计可施时,突然过来了一队马车。他灵机一动,紧走几步,混在马车中,顺利过了桥。谁知走到定西时,耿锡祥又被抓去当了兵。几天后,队伍准备南下,来到泾川时,一个军官给他们训话:“我们要经过共党的区域了,你们……”接下来的话耿锡祥一句也没听进去,他只知道自己终于可以回家了。队伍走到驿马关时,耿锡祥打听到这里驻扎着八路军。他借口去上厕所,转身就钻进了八路军的警卫连里。警卫连把他送到了团部,在这里,他理了发、洗了澡、还换上了干净的新衣服。耿锡祥被送到延安时,他远远看见宝塔山的那一刻,眼泪“唰”地一下就流了下来:“我终于回到家了!”
1997年,一农民正在村里看抗美援朝片,当电影播放到毛岸英和参谋长高瑞欣聊天的片

1997年,一农民正在村里看抗美援朝片,当电影播放到毛岸英和参谋长高瑞欣聊天的片

1997年,一农民正在村里看抗美援朝片,当电影播放到毛岸英和参谋长高瑞欣聊天的片段时,他猛地站起身来,手指参谋长,大叫:“快看,他是我失散47年的大哥!”那年夏天,老农民高子刚像往常一样搬着小板凳去村口看露天电影。那天放映的是抗美援朝题材影片《毛泽东和他的儿子》,当银幕上出现毛岸英与一位年轻参谋长相谈甚欢的场景时,他突然浑身发抖站了起来,指着那个叫"高瑞欣"的参谋长大喊:"那是我大哥!"围观村民先是一愣,随后哄笑起来,这个种了一辈子地的老汉,怎么可能和电影里的英雄是亲兄弟?更何况他口中的大哥已经牺牲47年,世上哪有这么巧的事?可命运偏偏就爱写最离奇的剧本,他记忆里那个14岁离家参军再没回来的大哥,确实是银幕上那位与毛岸英并肩牺牲的烈士。1941年麦收时节,刚读完小学的高瑞欣跟着八路军穿过日军封锁线,而这一走就是永别。村里人都记得高家当年收到阵亡通知书时的场景,老母亲哭晕在炕头,父亲把通知书画满红圈的"001号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锁进箱底,全家人朝着东北方向烧了三天纸钱。没人知道这个沉默寡言的农家少年在部队经历了什么,直到电影揭开尘封往事,人们才从彭德怀秘书王亚志的回忆里拼凑出真相。那个在西北野战军被彭总叫着"小高"的参谋,能一字不差背出整本花名册,下棋赢了会调皮地怼首长"您棋艺高可个子也长不高了"。新婚才半年的妻子李翠英临产前,他接到入朝命令连告别都顾不上,在志愿军司令部整理战报时,1093度的凝固汽油弹把他和毛岸英的名字,永远刻在了1950年11月25日的朝鲜战场上。最令人唏嘘的是银幕内外错位的时空,电影里高瑞欣随口说出的"我是河北饶阳人",让高子刚急得连夜翻箱倒柜,001号烈士证明书白纸黑字写着"安国县王玉巷村"。通过堂妹高秋荣在政府工作的关系,高子刚辗转联系上李翠英的侄女,才知道嫂子改嫁后带着侄女隐姓埋名生活了几十年。当电话那头传来侄女杨彦坤的声音,老汉捧着泛黄的证明书老泪纵横:"你爸的军装照还在我家镜框里,和你长得一模一样"。跨越半个世纪的寻亲,照见了太多被战争改写的人生,李翠英直到丈夫牺牲五个月后才得知噩耗,当时女儿高彦坤刚满百天,彭德怀特意叮嘱西北军区"等产妇身体恢复再告知",自己却对着写了一个多小时的114字电报发呆。杨彦坤从小就知道生父是烈士,可母亲从不提细节,她直到40岁才从叔叔手里接过那份证明书,摸着"001号"的钢印哭到不能自已。而高街村那些曾笑话高子刚"想哥哥想疯了"的乡亲,后来年年清明都自发去村西北角的烈士碑前献花,正反两面都刻着高瑞欣的名字。当年被彭德怀特批七天假回乡订婚的高瑞欣,在兰州给妻子买了块红头巾当信物,47年后杨彦坤在生父坟前埋下这条头巾,旁边是她从河北老家带来的泥土。安国烈士陵园里,高瑞欣铜像手中总被乡亲们悄悄放上棋子,他们说这样彭老总来找他下棋时,两人还能像当年在西北战场那样杀上几盘。或许真正的英雄从来不会被时间冲淡,就像高子刚在侄女婚礼上说的:"你爸要是活着,肯定第一个笑话我放电影时的大惊小怪。"这话惹得满堂哄笑,可笑着笑着所有人都红了眼眶,有些思念不会随着47年的光阴消散,反而会在某个夏夜的露天电影里,突然鲜活地跃出银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