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标签: 北约

外网都在传,我国开始建造“末日导弹列车”,列车装备最新型东风41洲际核导弹。东风

外网都在传,我国开始建造“末日导弹列车”,列车装备最新型东风41洲际核导弹。东风

外网都在传,我国开始建造“末日导弹列车”,列车装备最新型东风41洲际核导弹。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射程15,000公里,可以装备10个高精度分导式核弹头。地球周长也就40000多公里,这意味着它从咱们这儿出发,差不多能摸到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更厉害的是,它能揣着10个高精度分导式核弹头,每个弹头都能瞄准不同目标。导弹列车最牛的地方,在于能在移动中干活。普通导弹发射井是固定的,时间长了容易被对手盯上。火车不一样,哐当哐当跑在铁轨上,混在普通列车里,想找出来难如登天。就算对手的卫星天天盯着,也未必能分清哪列是拉煤的,哪列藏着大杀器。俄罗斯对这东西情有独钟不是没道理。他们家的导弹列车早在上世纪就跑起来了,代号“青年”。广袤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成了天然掩护,几千公里的轨道网,想定位一辆移动的导弹车,难度堪比大海捞针。冷战那会儿,这玩意儿让北约头疼了好多年。朝鲜也传出过搞导弹列车的消息。半岛地形特殊,多山多谷,铁路网却挺密集。把导弹装在火车上,既能藏在隧道里躲避侦察,又能借着铁路快速转移。对他们来说,这是用有限资源提升威慑力的好办法。咱们要是真有了这东西,意义可不一样。咱们的铁路里程世界第一,高铁技术更是独步全球。普通铁路能跑,高铁轨道说不定也能用上。想想看,导弹列车借着高铁的速度,几个小时就能跨越上千公里,对手刚锁定一个位置,它早就跑到几百公里外了。有人担心,这么折腾会不会太麻烦?其实不然。导弹列车不需要像发射井那样大兴土木,平时可以停在普通车库,接到命令就能立马出发。补给也方便,铁路沿线的站点都能提供支持,比导弹车在公路上跑灵活多了。现代战争拼的就是隐蔽性和反应速度。卫星侦察、无人机巡逻越来越厉害,固定发射点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导弹列车把这两个难题一起解决了。它就像一个移动的战略堡垒,平时安安静静,一旦有情况,随时能亮出獠牙。当然,这东西也不是完美无缺。铁路线要是被破坏,它的机动性会大打折扣。但咱们的铁路网四通八达,一条线断了,立马能换另一条。而且现在的轨道修复技术越来越快,想彻底掐断它的路,没那么容易。东风-41配上导弹列车,等于给咱们的战略威慑再加了一层保险。陆基的发射井、车载的机动导弹,再加上跑铁路的这一款,形成一个立体的核反击体系。对手就算想动手,也得掂量掂量能不能一次性全部打掉。外界吵归吵,咱们向来是闷声干大事。真要搞成了,也不会到处吆喝。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东西要是真跑起来,对那些总想来挑事的国家来说,绝对是个绕不开的噩梦。毕竟,谁也不想对着一堆铁轨,猜哪一节后面藏着能打到自家门口的家伙。
美国一网友表示:有25%美国人愿与中国开战,愿与俄开战的却只有5%。有一个问题摆

美国一网友表示:有25%美国人愿与中国开战,愿与俄开战的却只有5%。有一个问题摆

美国一网友表示:有25%美国人愿与中国开战,愿与俄开战的却只有5%。有一个问题摆在美国人眼前,如果非要选择跟一个国家开战的话,那应该选择中国还是俄罗斯,让人感到意外的是,竟然有更多人选择了前者,而且比例特别悬殊,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美国人对这两个国家的看法,早就被各种事攒出来的,俄罗斯在他们眼里,就是个硬核“战斗民族”。冷战那会儿,苏联红旗插遍半个地球,美国人被吓得不轻,后来苏联没了,可俄罗斯还是那副不服输的样儿。尤其是普京上台后,对内整治寡头,该送监狱的送监狱,该枪毙的枪毙。对外横插叙利亚、钢铁洪流碾压车臣,2014年甚至主动出手吞并克里米亚,2022年就因为乌克兰亲北约倾向,悍然发动俄乌战争,打了三年愣是没服软。再加上俄罗斯是实打实的核大国,光现役核弹头就有2500多枚,跟美国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而且,俄罗斯人狠话不多,俄乌冲突里直接把战略核力量拉到战斗值班状态,连外长都公开放话“必要时将使用核武器”。这种“光脚不怕穿鞋”的架势,让美国老百姓本能地觉得,跟俄罗斯开战就是“自杀式操作”。但中国不一样,虽然咱们也有东风-41洲际导弹和094型核潜艇,但美国媒体天天渲染“中国核力量只有300枚弹头”,还把咱“不率先使用核武器”的核政策,歪曲成“不敢还手”。结果美国老百姓就真信了,觉得中国的核威慑是“纸老虎”,真打起来根本不是美国的对手。可他们不知道,中国的核战略讲究的是“一剑封喉”——只要能摧毁对方一次,数量多少其实没那么重要。不过,核武器只是表象,更深层的原因还得从美国媒体的“洗脑”说起。CNN、福克斯这些主流媒体,天天给观众灌输中国的负面新闻:今天说新疆“强迫劳动”,明天讲南海“军事化”,后天又炒作“中国偷技术”。就连美国的政治精英们也在有意无意地引导这种认知。他们把中国塑造成“制度性对手”,说中国的发展模式威胁到了美国的“价值观”。这种“信息茧房”效应,让美国老百姓觉得中国就是个“浑身冒坏水”的对手,甚至超过70%的美国人对中国持负面看法,年轻人尤其严重,他们觉得,跟中国开战是“正义之战”。经济因素也在悄悄影响美国人的选择。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22年两国贸易额超过6900亿美元,但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高达3800多亿。这就让不少美国人觉得自己“吃了大亏”,甚至把疫情期间的供应链问题也怪到中国头上。这种“经济焦虑”很容易转化为对中国的敌意。当然,这些因素背后还有个更深层的逻辑——美国的霸权焦虑。中国GDP已经达到美国的70%,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多年超过30%,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让美国老百姓本能地把中国视为“头号威胁”。所以,这些年美国在亚太地区搞“印太战略”,又是拉着盟友搞军演,又是在菲律宾部署“堤丰”导弹系统,摆明了是要围堵中国。从这个角度看,美国老百姓选择跟中国开战而不是俄罗斯,本质上是被核武器误判、媒体洗脑、经济焦虑、地缘政治布局和霸权心态共同“塑造”的结果。这种认知偏差就像一层滤镜,让他们看不到中国的真实实力,也忽视了跟中国开战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不过,当美国国防战略委员会都警告“单独与中俄开战将失败”时,也许美国老百姓该醒醒了——在这个核武器满天飞的时代,任何战争都可能是“潘多拉魔盒”的开启。
关于普京是否后悔三年前发动俄乌战争的讨论,其实揭示了一个更深层的历史背景。很多人

关于普京是否后悔三年前发动俄乌战争的讨论,其实揭示了一个更深层的历史背景。很多人

关于普京是否后悔三年前发动俄乌战争的讨论,其实揭示了一个更深层的历史背景。很多人认为,如果没有这场战争,俄罗斯本可以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然而,从普京的视角来看,真正令他后悔的并非2022年的战争,而是1991年与西方达成的协议,尤其是从东德撤走40万军队、拆除柏林墙、让德国统一以及相信美国的口头承诺,即北约“绝不东扩”。普京在其演讲和多次公开言论中明确表示,西方背弃了对俄罗斯的承诺,北约的东扩不仅削弱了俄罗斯的安全,还进一步加剧了地缘政治的紧张。科索沃战争、乌克兰的颜色革命、亚努科维奇的下台、以及乌克兰试图加入北约的动向,这一切对俄罗斯而言都是重大打击,尤其是北约势力的扩张与西方的介入,使得俄罗斯感到被严重威胁。在这种背景下,普京认为,俄乌战争成为了“唯一不后悔”的行动,是俄罗斯不得不采取的战略步骤,是在面对被背叛的历史遗产和不断扩展的西方军事包围时,俄罗斯必须捍卫自己的利益和安全,必须“打赢”这场战争,以确保国家的未来和主权。换句话说,对于普京来说,俄罗斯与西方的对抗早已积压了几十年,乌克兰问题、北约扩展等问题早已不是简单的地缘政治问题,而是关系到俄罗斯生死存亡的大局。因此,尽管战争带来了巨大代价,普京认为这场冲突是无可避免的,是为了捍卫俄罗斯的未来。
俄罗斯刚刚放话称“不接受任何外国军队进入乌克兰”,然而,记者紧接着灵魂拷问:“那

俄罗斯刚刚放话称“不接受任何外国军队进入乌克兰”,然而,记者紧接着灵魂拷问:“那

俄罗斯刚刚放话称“不接受任何外国军队进入乌克兰”,然而,记者紧接着灵魂拷问:“那你们的军队进入乌克兰算什么?”结果俄方直接装作没听见,这波“选择性失明”真是让人忍俊不禁!俄方此举实际上是在划定“军事红线”,明确表示如果外国军队进入乌克兰,等同于“直接卷入与俄武装冲突”,并将采取“相应措施”。然而,这样的警告已经多次发出,却始终未见兑现。这3年来,类似的狠话俄罗斯说了不少,但每一次都没有实际行动,这让外界质疑其威慑力。有网友评论称,俄罗斯将自己与乌克兰的关系看作是“兄弟之争”,认为原本是苏联一家人,是被西方“骗”分开了。因此,俄罗斯军队进入乌克兰被视为“大哥去小弟家”,而北约军队进驻乌克兰,则等于北约变相完成了又一次东扩,这是俄罗斯绝对不能接受的。然而,外国军队驻扎乌克兰的决定,不需要俄罗斯的同意。乌克兰作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是否驻军完全是由其政府决定的,俄罗斯能否接受并不会改变这一点。

“给爸爸交足了钱”特朗普同意吕特访美?7月14日至15日,北约秘书长将访问美国

之前的北约海牙峰会期间,因吕特为欢迎曾经提出“美国退出北约”的特朗普参会,引用了一些“情景剧台词”做宣传,被西方媒体嘲笑“吕特喊特朗普爸爸”,美国白宫居然还做了专题宣传片。不过,用“爸爸和儿子”的关系,来形容...
朝鲜要派10万大军帮俄罗斯打仗?最近网上疯传一个消息,说朝鲜准备派10万人的部队

朝鲜要派10万大军帮俄罗斯打仗?最近网上疯传一个消息,说朝鲜准备派10万人的部队

朝鲜要派10万大军帮俄罗斯打仗?最近网上疯传一个消息,说朝鲜准备派10万人的部队去乌克兰帮俄罗斯打仗,说得有鼻子有眼的,连韩国和美国媒体都开始报道了。这消息最早是从俄罗斯的一些社交平台传出来的,后来被国外媒体转载,说是俄罗斯现在前线缺人,实在打不动了,就找朝鲜帮忙,朝鲜那边金正恩一拍大腿:行!我给你10万人!据说这些朝鲜兵要去顿巴斯那边帮着俄罗斯突破乌克兰的防线。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传这种消息了,去年就有人说朝鲜要给俄罗斯送武器,美国还拿出卫星照片说发现了朝鲜往俄罗斯运军火的证据,不过每次朝鲜和俄罗斯官方都是装没听见,要么就直接否认。最近朝鲜和俄罗斯走得挺近,俄罗斯在联合国没少替朝鲜说话,还帮着解决粮食和石油短缺的问题,不过说到派兵参战,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已经够严厉了,朝鲜要是再插一脚,制裁肯定会升级。中国虽然和俄罗斯关系不错,但在乌克兰问题上一直保持中立,朝鲜真派兵的话中国的态度很关键,更重要的是朝鲜军队的首要任务是保卫金家政权,如果把大量兵力派到国外,国内安全可能出问题。这种谣言传得凶,本质上就是信息战的手段,俄方放消息是为了试探乌克兰和西方的反应,施加心理压力,乌方则通过夸大俄方的损失来争取更多外部援助。双方都在利用舆论达到各自的政治目的。其实双方都在打心理战,现在确实有证据表明朝鲜给俄罗斯送过炮弹,但要说派大军,那完全是另一个概念了。即使朝鲜真的派兵,对战局也起不了多大作用,现代战争靠的不是人多,乌克兰军队现在用的是北约的装备和训练,朝鲜士兵去了恐怕只是白白送死。韩国和日本肯定会趁机扩充军备,东北亚可能因此陷入新一轮军备竞赛。中国一直主张和平谈判,如果朝鲜参战,中国的外交政策会面临更大压力。我觉得这事儿不太可能是真的,原因很实际:朝鲜掺和进来根本不划算——冒这么大风险帮俄罗斯打仗,打赢了好处都是俄罗斯的,朝鲜捞不着什么实质利益,万一打输了还得白白搭上自己士兵的命。再说俄罗斯真要缺兵力,直接在国内动员就行了,根本没必要找朝鲜帮忙,而且朝鲜军队要是真往乌克兰调,动静这么大,估计还没到战场就会被西方发现,到时候制裁和抗议肯定少不了。现在网上各种消息满天飞,咱们吃瓜群众一定要擦亮眼睛,战争不是儿戏,动辄十万大军的调动哪有那么容易?这种消息看看就好,别太当真,真要有什么大动作,各国官方早就吵翻天了,哪会只在网上传小道消息?
北约秘书长工作干的不错。当地时间7月13日,北约宣布,北约秘书长吕特将于7月1

北约秘书长工作干的不错。当地时间7月13日,北约宣布,北约秘书长吕特将于7月1

北约秘书长工作干的不错。当地时间7月13日,北约宣布,北约秘书长吕特将于7月14日至15日访问美国。访问期间,他将会晤美国总统特朗普、国务卿鲁比奥及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北约秘书长吕特在去年10月份正式走马上任,他在今年替...
塞尔维亚换装中国导弹:北约的无奈与国际军售的新变塞尔维亚250防空旅因1999

塞尔维亚换装中国导弹:北约的无奈与国际军售的新变塞尔维亚250防空旅因1999

塞尔维亚换装中国导弹:北约的无奈与国际军售的新变 塞尔维亚250防空旅因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用苏联老导弹击落美军F-117隐形战机闻名,这是人类唯一击落隐身战机的记录。如今,该部队已全面换装中国新型防空武器。其装备的FK-3...
/打了3年,占据了乌克兰20%的土地,为什么俄罗斯还不收手?答案其实不复

/打了3年,占据了乌克兰20%的土地,为什么俄罗斯还不收手?答案其实不复

/打了3年,占据了乌克兰20%的土地,为什么俄罗斯还不收手?答案其实不复杂,仗打久了,俄罗斯的目标早就变了。最开始,它就是想凭着军事手段,拦着乌克兰加入北约。可后来发现,欧美都直接下场帮忙了,这时候再想停,已经由不得自己了。2022年2月24号,俄罗斯对乌克兰动手,说是“特别军事行动”。那会儿的想法挺直接,就是想快点拿下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赫尔松这四个州。俄军好几条战线同时推进,甚至一度摸到了基辅郊区,普京大概觉得,乌克兰说不定很快就服软了。没成想,乌克兰的军队和老百姓扛得特别硬,俄军在基辅周边吃了不少亏,只好往后撤。到了2022年下半年,俄军把精力收回到东部和南部,一门心思打那四个州,9月还说要搞“公投”让它们并入俄罗斯。可实际上,这四个州也没完全拿下来,乌军还在不停地反攻,战线乱得很。2023年,俄罗斯的日子更不好过。西方的制裁越来越严,卢布的汇率忽高忽低,很不稳定。能源出口也不顺,要么是管道出问题,要么是买主变少,赚钱的路子窄了不少。战场上呢,俄军推进得特别慢,顿巴斯那块儿胶着得厉害,扎波罗热核电站旁边也老出事。普京这时候大概琢磨过来了,光靠打仗抢地盘,怕是很难成,国内经济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于是俄罗斯的路数开始变了,从“想吞掉乌克兰”改成“先守住自家边境”,还说要在乌克兰靠近俄罗斯的地方建个“缓冲区”。2025年5月,普京在视频会上明说,要在库尔斯克、布良斯克、别尔哥罗德这些边境州旁边搞“安全缓冲区”。之后俄军就在乌克兰苏梅地区占了诺文克、巴西夫卡几个村子,想把战线往外推推。这种目标的转变,背后藏着俄罗斯更大的地缘政治心思。普京不止一次说过,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还暗示1991年那事儿不算数,因为当时的《别洛韦日协议》没经过最高苏维埃同意。他提过“大俄罗斯”的说法,说“俄罗斯的边界没头”,这不单是针对乌克兰,还想把影响力伸到中亚、白俄罗斯,甚至波罗的海国家。2025年6月,普京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说“俄罗斯士兵踩过的地方就是领土”,还扯出基辅罗斯的历史,想给抢地盘找个“历史道理”。说白了,就是想模糊现在国家的边界,给动武披上件“合理”的外衣。国内的政治需要,也是俄罗斯接着打的一个重要原因。仗刚开打时,普京靠军事行动把国内的支持度提了不少,可打久了,经济压力就显出来了。2024年,俄罗斯的军费占了GDP的6%还多,普通老百姓的日子没以前好过,国内虽然有人反对,但被压下去了,可经济问题搞不好就会让社会不安生。普京就用法律手段把国内管得更严,比如2025年4月签了个法,谁要是说俄军坏话,最重能判7年牢。另外,俄罗斯还改了《非营利组织法》,专门盯着那些拿外国钱的非政府组织,怕外面的势力插手国内的事。这么做,都是为了稳住国内,好让打仗这事儿能继续下去。军事上,俄罗斯也在调整法子,想保住优势。最开始用的合成营战术,在乌克兰战场上不太灵,后来就改成挖工事、打消耗战,修了好几层防御体系,像“苏罗维金防线”就是其中之一。空军也变了招数,更多用那种能在对方火力范围外扔的滑翔制导炸弹,减少自己的损失。虽说损失不小——到2024年底,乌军估计俄军死了快20万人,坦克、装甲车丢了上千辆——但俄罗斯靠着征兵和造装备,还能在前线撑着。按俄军的想法,打算到2026年前,慢慢耗掉乌克兰的打仗本钱,逼着它接受自己的条件。不过,俄罗斯想达成目标,麻烦也不少。西方给乌克兰的援助一直没断,还越来越多,2025年7月,美国和欧洲盟友又给乌克兰送了新的军事援助,欧盟还计划搞更狠的制裁。乌克兰有了北约的装备和情报帮忙,还能反攻。另外,俄罗斯的经济主要靠卖能源,西方一制裁,能源收入少了快一半,手里的钱越来越紧张。要是仗一直打下去,国内的经济和社会稳不稳,可能会成普京最头疼的事。说到底,俄罗斯从最开始拦着北约东扩,到现在想捞更多地缘政治好处、稳住国内统治、保住军事优势,目标变了,其实是它对国际形势和自己实力的重新盘算。但仗打这么久,不光乌克兰遭了大罪,俄罗斯自己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以后这仗会怎么发展,得看战场上的输赢、国际上的插手程度,还有俄罗斯国内能扛多久。

近日俄罗斯专家谈到:拖长这场仗是俄罗斯唯一出路,目标直指耗尽北约和美国的家底。

近日俄罗斯专家谈到:拖长这场仗是俄罗斯唯一出路,目标直指耗尽北约和美国的家底。这个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目前北约和美国其实也都在耗到俄乌冲突里头去。特朗普就曾经抱怨,拜登时代给乌克兰输送了太多的武器,要把自身的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