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印度年年贸易逆差,却还有钱支付外国货物金钱呢?那是因为印度的确没钱了,其实印度外汇已空缺到要让国家信誉丧失的程度赖掉整个50亿阵风订单。即便如此,印度还要经常性吸血去填补国内外巨大财政窟窿。印度2023年的贸易逆差超过2000亿美元,这可不是个小数目,相当于每天都要往外掏好几亿美金,这么大的窟窿,按说早该撑不住了,可印度愣是还能继续买买买,这是为啥呢?原来印度有几个“来钱”的道道,第一个就是海外侨汇。每年有3200多万印度人在海外打工,他们汇回来的钱超过1100亿美元,这可是印度外汇的主要来源之一。但是这钱也不是长久之计,要是海外经济不景气,侨汇减少,印度可就麻烦了。第二个是转卖俄罗斯石油,俄乌冲突后,印度从俄罗斯低价进口石油,再高价卖给欧洲。一个月就能进口6000万桶,每桶能赚50美元的暴利,一个月就是30亿美元。这看起来挺美,但风险也不小,要是国际油价下跌,或者欧洲找到其他石油来源,印度这买卖可就做不下去了,而且这种投机取巧的做法,也不是长久之计。第三个就是吸引外资,印度为了吸引外资,给出了不少优惠政策,比如降低关税、提供补贴等。但这些外资进来容易出去难,印度经常找各种理由对外资企业进行税务稽查和罚款,就拿三星来说,印度海关指控三星故意提交虚假文件逃避关税,要求三星缴纳6.01亿美元的补缴税款和罚款。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现代、起亚、大众等外资企业身上,这种做法虽然能暂时增加财政收入,但也让外国投资者对印度望而却步,长期来看对印度的经济发展可不是什么好事。这些办法都是治标不治本,印度的外汇储备其实早就撑不住了。表面上看,印度的外汇储备超过6000亿美元,全球排名第四,但这里面大部分是黄金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真正能用的美元没多少。而且印度还背着将近7000亿美元的外债,每年光是还利息就得支付1000多亿美元。更让人头疼的是,印度还干了一件让国家信誉扫地的事。2016年,印度和法国签订了78.78亿欧元的阵风战斗机采购协议,可在支付了大约27亿欧元后,印度就开始拖延货款,最近甚至提出要用印度卢比支付,这不是明摆着耍赖嘛!要知道,卢比在国际上根本没人认,法国哪能同意啊,这事儿一传开,印度的国际信誉大打折扣,以后再想和其他国家做生意可就难了。印度的财政窟窿还不止这些。为了填补国内的财政缺口,印度政府可谓是想尽了办法。一方面,印度政府大幅削减个人所得税,把免税额从年收入70万卢比上调到120万卢比,这一改动预计会导致今年印度中央政府的税入至少减少1万亿卢比。另一方面,印度又调高了爆米花税,将焦糖爆米花的税率提升到18%,连爆米花都不放过,可见印度的财政紧张到了什么程度。印度的经济结构,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从十几年前的18%降到了不到15%,工人数量也减少了1500多万,生产越多,外汇消耗就越大,赚的钱都得换成美元,导致外汇不断流失,根本无法支撑起一个可持续的制造业产业链。而印度的出口主要依赖粮食,尽管印度粮食产量不到中国的一半,每年有近2亿人吃不饱肚子,印度依然是全球粮食出口大国。但10亿农业人口,每年出口粮食赚到的外汇,都没有800亿美元,其中大米出口还赚不到100亿美元。印度的外汇储备就像一个漏了底的存钱罐,一边往里塞钱,一边往外漏。表面上看还有点家底,实际上早就空了。印度政府为了维持表面的风光,只能不断地吸血填补窟窿,今天罚款这个企业,明天卖点资源,可这些都是饮鸩止渴的办法。长此以往,印度的经济只会越来越糟糕,国家信誉也会丧失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