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沉默!李嘉诚的长和集团在5月12日深夜发文,表示原本计划向美国企业出售的港口交易已经暂停,他们一定会把国内监管部门的批准当做交易生效的前提条件。从今年3月份开始,李嘉诚旗下长和集团228亿美元的全球港口资产出售计划就因为巴拿马运河两端的战略港口而在国内国外的舆论场上闹得沸沸扬扬。此次交易的核心标的就是巴拿马运河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他们承担着全球6%的海运贸易量,其中咱们的商船货运占比高达21%,是中国与美洲贸易的重要通道。一旦交易完成,美国贝莱德财团将通过控股51%的巴拿马港口公司,实质性掌控运河两端的航运咽喉,再加上特朗普政府此前宣称“不惜动用军队收回巴拿马运河控制权”的政治表态,这让外界一直认为本次交易是美国强化对华战略遏制的重要举措。对此,中国监管部门的反应迅速而坚决,3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就启动了反垄断及国家安全审查,明确交易需通过“涉及国家安全的关键基础设施”评估。4月初,长和试图将交易拆分为巴拿马港口(贝莱德控股)与其他41个港口(意大利航运集团MSC全资持有),但市场监管总局随即警告“不得采取任何方式规避审查”。更具威慑力的是,巴拿马审计署4月披露长和子公司存在特许经营权违规,包括离岸公司架构实际控股超60%(违反当地外资持股上限)、环境评估程序违法等问题,若坐实可能导致港口被“零元没收”。不可否认的是,228亿美元的交易价格可以让长和负债率从23.6%降至18%,并获得190亿美元现金用于债务偿还和新兴市场投资,符合李嘉诚“在商言商”的宣传。但也有市场分析指出,港口资产的公允价值约为142亿-158亿美元,交易对价存在明显折价,部分基金经理就公开质疑长和在“贱卖资产”。更严峻的是,若交易因监管受阻,长和可能面临贝莱德财团的巨额违约金,而强行推进则可能触发中国《反垄断法》最高10%销售额的罚款。5月6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明确表示“企业商业行为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坚决不能损害国家利益”,直接驳斥“长和已获准出售巴拿马港口”的不实传闻。与此同时,中美关税谈判在5月12日取得突破,双方宣布将关税降至10%,这一信号被市场解读为美国对华强硬政策的软化。长和选择在此时发布声明,既是对监管压力的回应,也暗含对中美关系缓和的战略判断——继续推进敏感交易可能损害其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利益。尽管长和的声明暂时平息了舆论风波,但交易的最终走向仍充满变数,巴拿马政府的审计结果、中国监管部门的审查结论、以及中美关系的动态变化,均有可能影响交易进程。这场持续两个月的港口交易博弈,本质上是资本全球化与国家安全博弈的缩影。长和的“合规声明”既是对市场现实的妥协,也折射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日益增强的话语权。当商业行为触及国家核心利益时,任何资本都需重新校准自身的价值坐标。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长和深夜发布声明回应港口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