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标签: 开国元勋

1976年9月8日,毛主席病重,他费力地拿起笔写下“三”,又在床头敲了三下,身边

1976年9月8日,毛主席病重,他费力地拿起笔写下“三”,又在床头敲了三下,身边

1976年9月8日,毛主席病重,他费力地拿起笔写下“三”,又在床头敲了三下,身边的人猜了半天,终于猜到了,主席笑了,他们却流下了眼泪。亲爱的朋友们,麻烦点下右上角的“关注”按钮,既能随时聊聊热点、分享看法,还能解锁更多互动乐趣,感谢大家的支持!1976年9月9日凌晨,北京寂静中迎来了一个时代的终结。毛泽东,这位带领中国走出动荡的老人,在中南海离开了人世。消息传开,成千上万的人自发走上街头悼念。此刻的中国,正处在一次震后重建和国际格局剧变的关键节点,每一件大事,都牵动着社会每一个人的心。把时间向前拨回一天。就在他辞世前的9月8日,这位身体每况愈下的伟人,做出了令在场医护和工作人员难以忘怀的举动,他用笔在纸上写下了一个“三”字,之后又敲了三下床沿。这简单的一笔和三声敲击,最初没有任何人弄懂其中意思,大伙焦急又疑惑地猜测着其中的含义。直到有工作人员想到日本时任首相叫三木武夫,他才微弱点头,从而解开了谜团。此时,中国在经历了唐山大地震后,百废待兴,全国上下都投入到了恢复和建设中。国际局势同样紧张。中美关系虽有进展,但还没正式建交;苏联的压力持续不断,中苏边境问题也是悬而未决。而刚刚实现了邦交正常化的中日关系,因为日本国内政治的变动,始终充满不确定性。正是这种局势下,毛泽东即便在生命终点,仍然密切关注着变化,甚至用仅存的力量,向身边人表达了他对三木武夫及日本政局的关注。三木武夫在出任日本首相后的两年里,于对华关系上采取了相对友好立场,告知外界日本承认“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干涉中国内政。但因为有参拜靖国神社等让中国人民不满的举动,他的政策变化始终牵动着敏感的神经。从毛泽东的举动中可以看出,他对国家大事和重要外交关系的关切一直未曾放下,这种责任感一直贯穿了他一生。很多人说,毛泽东一生最大特点,就是总能把国家利益摆在第一位。无论是抗美援朝还是后来单独发展中美、中日外交,他都以宏观战略为指导,抓住机会,不轻易放弃对国家走向的掌控。即使到了最后不能言语、无法行动,人们依然能感受到他的敏锐洞察力和强烈责任担当。那一笔、那三声,既不是喊痛也不是随意为之,而是他对中日间复杂博弈和日本政治风向的最后一次暗示和提醒。这种令人敬佩的坚持和冷静,正是大家一直佩服他的地方。毛泽东去世后不到三个月,日本自民党议会席位大幅减少,三木武夫很快辞职。这一变化,也从侧面印证了毛泽东对国际局势的敏锐把握。经历了失去这位领袖后,中国社会很快迎来了转型。新一代领导人着眼于经济发展,中国逐步走上改革开放之路,迈向了一个新时代。可以说,毛泽东的那段“最后时光”,不只是一场个人与病痛的斗争,更好像对中国未来方向的最后把关。纵观毛泽东走过的路,从创建新中国到走上世界舞台,他始终没有脱离对时代大势的判断。每一次重大决策背后,都是他对国家长远利益的研判。病榻前那夜的举动,不仅仅是遗言,更像历史给予后来者的警示,风起云涌的时候,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紧紧相连,政治家的责任绝非一纸空谈,必须身体力行。回头再看1976年的激荡岁月,从震后复苏到国际关系变动,每一个细节都充满历史的分量。无数普通人的情感在这个秋天被点燃,他们怀念、惋惜,也在思索未来的路该怎么走。毛泽东的默默关怀,正是那个时代一代又一代人的责任感和担当的缩影。作为后人,每每回首都应该记住,那些看似无声的背影,很多时候承载了整个国家的命运。对今天的人来说,也许再难想象当年毛泽东病榻前的举动带来的冲击力。但事实上,那几个微弱的动作,不仅是一位伟人无言的告别,也是一种国家责任感的传承。他用生命最后的力气,让中国高层继续保持警觉和独立思考,也让无数平凡人明白,领导者的担当和关怀从不是空洞口号。结合今天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国所面临的挑战依然不少。中日关系、国际交往始终需要冷静、全面的战略视角,需要新时代中国人继承那种舍小家顾大国、察世事、思未来的精神。历史总是波澜起伏,不变的是对每一次必答题的认真对待。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20.6.9细微之处见伟大
1927年,毛泽东被捕后,在押去处死路上,突然对一名团丁说:“老哥,我腿疼,伤筋

1927年,毛泽东被捕后,在押去处死路上,突然对一名团丁说:“老哥,我腿疼,伤筋

1927年,毛泽东被捕后,在押去处死路上,突然对一名团丁说:“老哥,我腿疼,伤筋了!”团丁走近后,毛主席凑团丁耳边说了一句话,竟靠着机智逃走了。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1927年,中国正处在风雨飘摇的历史节点上,随着“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发生,蒋介石悍然背叛革命,展开了对共产党人的疯狂围剿,在这场血雨腥风中,毛泽东被党组织派往江西铜鼓,筹划与当地农民武装汇合,发动秋收起义,这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而这段旅程中,也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脱险故事,那是一段几乎被历史尘封的经历,却在命运的缝隙中,折射出革命者的冷静、智慧与胆识。彼时,为了避开敌人的追踪,毛泽东决定不随大部队行动,而是与潘心源、易子义等人组成小队,化整为零,一路南下,他们乔装成商人,穿着布衣,携带着为数不多的盘缠,沿着湘赣边界的山路躲避敌军,路途中,他们在浏阳偶遇潘心源的亲属,得到了短暂的补给和一笔银元,这笔银元原本只是为沿途打点之用,然而谁也不会料到,它将在之后发挥关键作用。行至张家坊时,毛泽东一行人进入当地一家旅店歇脚,张家坊地处边陲,地势险要,因政令难以触达,地方豪绅便私设武装,自组民团,以“缉拿赤匪”为由,横行乡里,就在毛泽东等人稍作休整之际,一支民团小队突然闯入客栈,开始逐户搜查,彼时,国民党正大力推行“宁可错杀一百,不可放过一个”的策略,只要是外地口音、身份不明之人,皆可视作共产党人抓捕。毛泽东出示了事先准备的商人证明,文件上还盖有安源煤矿的印章,这原本是为掩护身份所用,但恰恰因安源是工人运动重地,反而引起了民团的警觉,加之毛泽东身形挺拔、言谈不俗,与普通商人形象相去甚远,最终还是被一并押走,准备送往上级“定夺”,他并未立即被认出身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押解的队伍一路向南,毛泽东被安排在队伍末尾,身边的团丁大多是临时雇佣兵,家境贫寒,只因赏金制度而加入,他们并无坚定立场,甚至对所谓“共党”并无认知,只是将押送犯人当成一笔生意,毛泽东敏锐地观察到这一点,意识到这或许正是脱险的突破口。途中,他有意无意地与一名押送者拉近距离,借机了解情况,得知对方因家中生计才被迫参军,毛泽东心中已有计较,他并未贸然行动,而是暗中与潘心源交换眼色,确认身上尚有银元,此时,距离上级驻地尚有一段路程,时间紧迫,但机会也稍纵即逝。在一次停歇中,毛泽东突然装作脚伤,蹲坐在地,手中轻轻拨动藏于衣袋的银元,使之发出细微的碰撞声,这声音在乱世中或许微不足道,却如信号般唤醒了押送者的注意,毛泽东趁机将几枚银元塞入对方手中,低声以眼神示意,他不求放人,只求“方便行事”,对方最终心领神会,装作不经意地放缓脚步,与前队拉开距离,制造出可供脱身的缝隙。毛泽东没有第一时间逃跑,他再次确认方位、地形,并等待天色渐暗,才在一个弯道处突然朝山林奔去,队尾团丁适时高喊“有人逃了”,引得前方队伍大乱,而潘心源和易子义也立即配合,佯装慌乱,制造混乱,敌人一时间顾此失彼,追击方向失准,最终只能徒劳地向山林中开枪示警。毛泽东借地形掩护,穿行于荆棘之间,脚底被尖石割破,鲜血直流,面对生死边缘,他没有丝毫犹豫,只是不断前行,直至天色全黑,在一处水塘边,他找到腐木堆藏身,任由蚂蟥附体,也不敢发出一丝声响,山风呼啸,搜捕的脚步声时远时近,直到深夜彻底安静下来,他才敢稍作休憩。三天后,他在附近山村一处瓜棚旁被村民发现,对方起初持刀戒备,直到毛泽东以安源工会的暗语自报身份,才获得信任,村民姓周,是当地农会骨干,曾听毛泽东讲过课,他冒险将毛泽东藏于家中阁楼,并将娶亲的钱拿出,为其置换布鞋与干粮,毛泽东临行前坚辞不受,却终究拗不过对方的一片赤诚。毛泽东脱险后再次踏上行程,十余日后赶至铜鼓肖家祠,与各地农民武装汇合,并在此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那枚曾在脱险途中派上用场的银元,被他钉在地图上,用作警示,他深知,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逃亡,而是革命者命运与历史交汇的节点。这场脱险,虽充满偶然性,却又无处不在体现出毛泽东的判断力、洞察力与组织能力,他不是单枪匹马地逃亡,而是在观察、分析、等待与协同中,寻找突破口,他没有依赖侥幸,而是凭借对人性的理解与对时机的把握,一步步化险为夷。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毛泽东唯一一次被捕:被押去处死的路上机智逃脱》
1933年,在一次敌人搜查时,农妇却将毛主席“推了”出去,然而就是这件事,让她在

1933年,在一次敌人搜查时,农妇却将毛主席“推了”出去,然而就是这件事,让她在

1933年,在一次敌人搜查时,农妇却将毛主席“推了”出去,然而就是这件事,让她在26年后收到毛主席邀请,登上了天安门城楼。1933年,湖北黄袍山,晨雾弥漫,村落寂静。黄菊喜在土屋灶前忙碌,锅里野菜粥咕嘟作响。突然,院外传来急促脚步,她心头一紧,探头望去,只见一群敌兵持枪逼近,挨户敲门。黄菊喜猛地关上门,冲向里屋,低声唤道:“快藏!”屋角暗格里,青年毛主席蜷身挤入,屏住呼吸。敌兵的吆喝声已到门口,黄菊喜额头渗汗,目光扫过次子吴朝炳。她咬紧牙关,猛地推开大门,朝敌兵喊:“军爷,共产党在这!”随即一把将吴朝炳推向门外。黄菊喜,湖北黄袍山普通农妇,丈夫早逝,独自抚养五子。她深知农民苦难,1927年工农红军号角吹响,她毫不犹豫送长子吴朝义与长女吴凤桂参军,叮嘱:“跟红军走,穷人才有出路。”同年,毛主席在黄袍山建农民自卫军,暂居黄菊喜家中。因其气度似她长子,她认其为义子,唤“润之”,毛主席敬称她“黄菊妈”。黄家成红军联络站,往来同志络绎不绝,她传递情报,掩护行踪。黄菊喜为红四方面军早期交通员,冒死支援革命,家喻户晓。1933年,蒋介石第五次“围剿”红军,毛主席成首要目标。9月,他闻吴朝义与吴凤桂先后牺牲,冒险探望黄菊喜。黄菊喜强忍悲痛,备粗粮款待,叮嘱他珍重。未及深谈,敌兵突袭村庄,逐户搜捕。黄菊喜藏毛主席于暗格,眼见敌兵逼近,情急之下推吴朝炳顶替。吴朝炳眉眼似毛主席,敌人靠画像辨人,未起疑心,押他离去。黄菊喜背对众人,手指掐入掌心,泪水无声滑落。搜索补充信息显示,吴朝炳时年20岁,面容清秀,酷似青年毛主席画像,敌军误认后未细查。吴朝炳被捕后,坚不吐实,咬定自己是共产党。敌兵严刑拷打,他一语不发,终被处决,首级送蒋介石邀功。黄菊喜赶至刑场,见儿遗体遍体鳞伤,悲痛欲绝。她强撑着安葬儿子,清醒后第一件事是护送毛主席撤离。她拉着小女吴满桂,哽咽道:“朝炳的血不能白流,红军要赢!”毛主席临别,紧握她手,眼中含泪,承诺不忘此恩。黄菊喜的牺牲,未止于吴朝炳。吴凤桂、吴朝义早年战死,吴朝炳后,另两子吴朝龙、吴满桂亦投革命,相继殉国。五子皆逝,她未倒下,继续为红军传递情报。敌人悬赏追捕,她被迫遁入深山,靠野菜果腹,直至1949年解放。她归乡后,捐毕生积蓄支援抗美援朝,购置飞机大炮,又带头劳作,屡获劳动模范称号。黄菊喜1950年代捐款约2000元,相当于当时农民十年收入,感动乡邻。1959年,建国十周年,毛主席亲添黄菊喜名于国庆观礼名单。77岁的她拄拐北上,登天安门城楼。毛主席亲迎,唤“黄菊妈”,携她俯瞰长安街红旗飘扬。她泪流满面,喃喃道:“儿女们,你们看见了……”那一刻,吴朝炳的牺牲,化作新中国的曙光。毛主席与之合影,照片现存国家博物馆,感动无数后人。黄菊喜的家国情,震撼人心。她非书生,却明大义;丧五子,仍坚韧。她以一己之力,护革命火种,换民族新生。黄袍山的炊烟,依旧袅袅。黄菊喜的背影,融入红旗。
如果林彪不是仓皇坐飞机外逃,而是老老实实向毛主席承认错误,结果会如何呢?毛主席在

如果林彪不是仓皇坐飞机外逃,而是老老实实向毛主席承认错误,结果会如何呢?毛主席在

如果林彪不是仓皇坐飞机外逃,而是老老实实向毛主席承认错误,结果会如何呢?毛主席在南巡时就讲过,林彪还是要保的,如果他承认了错误,还可以给他一个政治局委员。林彪毕竟是从井冈山就跟着毛主席的,毕竟战功巨大,毛主席对他始终是宽容的,爱护的。
分享经典老照片#5位开国元勋合影留念左起,张闻天,毛主席,宋庆龄,周总理,

分享经典老照片#5位开国元勋合影留念左起,张闻天,毛主席,宋庆龄,周总理,

分享经典老照片# 5位开国元勋合影留念 左起,张闻天,毛主席,宋庆龄,周总理,陈毅。分享经典老照片#5位开国元勋合影留念左起,张闻天,毛主席,宋庆龄,周总理, 来源:神秘小猫变香蕉 发表时间:2025/06/02 05:14:43
都说刘邦、朱元璋杀功臣,我们来看看历史上某个开国皇帝不杀开国功臣,然后皇帝猝死之

都说刘邦、朱元璋杀功臣,我们来看看历史上某个开国皇帝不杀开国功臣,然后皇帝猝死之

都说刘邦、朱元璋杀功臣,我们来看看历史上某个开国皇帝不杀开国功臣,然后皇帝猝死之后发生的事情。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开国之后不久,就抛下孤儿寡母去世了,皇后述律平以及幼子经常遭到贵族的欺辱,没办法,游牧民族尚未开化,...
1949年,叛徒徐梦秋去找刘伯承,希望念在他过去有功,给他安排工作,刘伯承就向毛

1949年,叛徒徐梦秋去找刘伯承,希望念在他过去有功,给他安排工作,刘伯承就向毛

1949年,叛徒徐梦秋去找刘伯承,希望念在他过去有功,给他安排工作,刘伯承就向毛主席请示,毛主席却怒道:“立即把他捉拿归案!”徐梦秋的资历很深。早在1923年,徐梦秋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徐梦秋被派到了广州,并当上了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政治部主任。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时,徐梦秋因为患有肺病住进了医院,由此逃过一劫。那时,徐梦秋有不少好友在广州被捕、被杀,唯有徐梦秋安然无恙,这让他十分庆幸。治好病后,徐梦秋被派到苏联留学,他于1930年回国,回国第2年,徐梦秋就去了江西苏区。徐梦秋资历深,有能力,还喝过洋墨水,所以他到了苏区后,就获得了重用,先是担任中央军委的秘书,又兼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的部长。不仅如此,由于能力出色,有时候,徐梦秋还受邀去了红军大学讲课,他讲的课很精彩,尤其擅长讲历史,连毛主席都说他是“红色历史学家”。1934年10月,徐梦秋还跟着红军参加了长征。长征路上,红军的条件很艰苦,吃的穿的用的都很紧缺,在寒冬腊月,徐梦秋的腿部被冻伤了。一开始徐梦秋也没在意,以为过段时间就好了,谁知到了后面,徐梦秋的腿部都没有知觉,连动都动不了,医生一检查,脸色大变,说徐梦秋的腿部已经彻底冻坏了,如果不截肢就会死。为了保住徐梦秋的性命,医生只好给他截肢。毛主席听说徐梦秋被截肢,经常来看望他,陪他聊天、打发时间、缓解徐梦秋的郁闷,还嘱咐相关人员要好好照顾徐梦秋。然而,红军的条件实在太艰苦了,长征路上,各种药品都很稀缺。等红军长征到了陕北后,徐梦秋腿上的伤,还没有好,考虑到国内的医疗条件有限,毛主席就决定送徐梦秋去苏联治疗腿伤。当时,从延安出发去苏联,需要经过新疆,这条路线相对比较安全,而且更近。徐梦秋途经新疆的时候,却被盛世才扣留,盛世才欣赏徐梦秋的能力,就让他担任新疆省的省教育厅代厅长。在经得党组织批准后,徐梦秋就留在了新疆工作,但在1942年,徐梦秋却倒向了蒋介石。徐梦秋叛变后,先是签了脱党声明,又出卖了毛泽民、陈潭秋等人,导致毛泽民、陈潭秋被杀。因为出卖了毛泽民、陈潭秋,徐梦秋被授予军统少将的军衔,但国民党对他并不信任,只是给了他军衔和薪水,不让徐梦秋担任具体职务。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时,也没有带徐梦秋一起去,而是把他丢在了大陆,让他自生自灭。徐梦秋知道我党对待叛徒一向是零容忍,被遗弃后有些担心受怕,就跑去了安徽屯溪,隐姓埋名过起了日子。到了1949年6月,徐梦秋厌倦了这种担惊受怕的日子,而且他听说,刘伯承在南京当市长。之前徐梦秋在红军总政治部任职时,刘伯承担任红军总参谋长,两人经常打交道。徐梦秋就认为,他和刘伯承是老熟人,说不定刘伯承会念及旧情,对他网开一面。抱着这样的想法,徐梦秋先是去找了周兴,周兴时任南京公安局长,他和徐梦秋是旧识,关系很好。通过周兴,徐梦秋见到了刘伯承,并说明了来意。刘伯承看到徐梦秋后,也是不知道怎么处理他,毕竟徐梦秋之前的贡献很大,是红军的重要人物,还在长征路上被截肢,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可偏偏,徐梦秋却当了叛徒,出卖了同志,还导致毛泽民、陈潭秋等人被敌人杀害。这样一个人,实在太复杂了。所以刘伯承就不知道怎么处理徐梦秋。于是,刘伯承只好向毛主席报告了此事。毛主席在听说了此事后,气得不行,因为徐梦秋原来是红军的高级干部,后来却当了叛徒,对于这种害死自己同志的叛徒,毛主席的态度是零容忍。哪怕徐梦秋原来和毛主席共事过,且毛主席对他很欣赏,现在毛主席在听到他的名字时,也只剩下生气,谁叫徐梦秋当叛徒、还出卖同志?所以生气的毛主席,就给刘伯承发报:“立即将徐梦秋捉拿归案!”刘伯承收到电报,就让人把徐梦秋抓起来。经审判,徐梦秋被判无期徒刑,被关在了南京老虎桥监狱中。徐梦秋之后的人生,都在监狱中度过,他在监狱度过了27年。27年后的1976年,徐梦秋在监狱中病逝,结束了自己复杂的一生。
开国元勋照片里的这四位皆是著名的开国元勋,瞧他们领章上的军衔标志,就能区分出其

开国元勋照片里的这四位皆是著名的开国元勋,瞧他们领章上的军衔标志,就能区分出其

开国元勋 照片里的这四位皆是著名的开国元勋,瞧他们领章上的军衔标志,就能区分出其中有两位元帅、一位大将、一位上将。从画面中能够看出来,“五五”式大沿帽可比“五八”式解放帽好看得多,您觉得呢?夏日生活打卡季#

开国庆元勋照片里的这四位皆是著名的开国元勋,瞧他们领章上的军衔标志,就能区分出

照片里的这四位皆是著名的开国元勋,瞧他们领章上的军衔标志,就能区分出其中有两位元帅、一位大将、一位上将。从画面中能够看出来,“五五”式大沿帽可比“五八”式解放帽好看得多,您觉得呢?夏日生活打卡季#

1394年,南京皇宫,一场盛宴突变血案:开国功臣傅友德,将两子头颅掷于御前。

1394年,南京皇宫,一场盛宴突变血案:开国功臣傅友德,将两子头颅掷于御前。凛冬时节,南京城寒意逼人。六十八岁的朱元璋,端坐奉天殿,凝视着“四海升平”的匾额,指尖摩挲着三年前傅友德献上的缅玉腰带。殿内,香烛飘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