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标签: 开国元勋

1958年,毛主席坐专车离开上海,返回北京的途中,张治中突然问了毛主席这样一个问

1958年,毛主席坐专车离开上海,返回北京的途中,张治中突然问了毛主席这样一个问

1958年,毛主席坐专车离开上海,返回北京的途中,张治中突然问了毛主席这样一个问题:“您好像处处存着戒心。”而毛主席的回答,让张治中大受震撼。1890年,张治中出生在安徽。长大之后的张治中一边努力学习文化,一边积极参加各种爱国活动,逐渐成为了一名进步青年。受到三民主义的影响,张治中成为了孙中山先生的追随者。在重庆谈判期间还作为代表与毛主席进行过谈判。要知道此次重庆谈判,张治中做出了极大的努力,虽然没有达到预想的目的,但是也体现了张治中对于和平的向往。即使张治中的立场不同,他还是主张议和的,希望能够达成共识,尽量不要兵戎相见。通过双方的这次面谈,张治中和毛主席的心中对彼此的学识都大为赞赏。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抵达重庆之后就住在张治中的家里,还亲自派了护卫来保护毛主席的安全,并提醒家人不要去打扰毛主席休息。重庆谈判结束之后,张治中还亲自护送毛主席平安的返回了延安。这次会面,这也为张治中后来重新选择立场打下了基础。解放战争之后,蒋介石携部下逃往台湾,而张治中决定留在大陆。事实上,毛主席早就对他大加赞赏,于是便邀请他加入共产党,张治中早就有所期望,之后他也受到了领导人的重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十年,毛主席想看看这十年间祖国大江南北的变化,于是点名邀张治中与他同行。接到通知之后的张治中十分欣喜,简单收拾了一下行装,就与毛主席踏上了全国巡察的道路。看着这十年来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毛主席及随行人员心中都感到无比的欣慰。此行的最后一站是上海,毛主席及张治中所到之处,受到了百姓们的热烈欢迎。直到巡视结束,毛主席及张治中坐专车准备离开上海,返回北京的时候,张治中才问出了令他十分好奇的问题。张治中问毛主席:“主席,您这一路上好像处处存着戒心似的。我们所到之处,受到了百姓们的热烈欢迎,百姓们对您也特别的爱戴。但是您对他们的反应总是十分的谦卑,一直在强调与百姓是好朋友,似乎不想让百姓们对您太过爱戴和敬仰。”毛主席对张治中提出的问题笑着回应说:“我们始终强调要以人民为中心,为老百姓们办实事,如果总是以高高在上的态度面对他们,会让他们在心里与我们产生距离,那还怎么为人民服务呢?又怎么才能走进他们的心里呢?”听了毛主席的话,张治中大为震撼,心里不免产生出了更大的敬意。一个有着如此丰功伟绩的人物,面对百姓们却总能怀着一颗谦卑的心,面对每一个人都带着微笑,丝毫没有领导人的架子。和百姓们更像是好久不见的老朋友,一举一动都让人如沐春风,这样的毛主席实在令人心生敬意,也值得人民的爱戴!
1963年,在桂林榕湖饭店,陈毅元帅正陪外宾吃饭,一张写着“我是胡少海之女”的纸

1963年,在桂林榕湖饭店,陈毅元帅正陪外宾吃饭,一张写着“我是胡少海之女”的纸

1963年,在桂林榕湖饭店,陈毅元帅正陪外宾吃饭,一张写着“我是胡少海之女”的纸条突然递了进来,陈毅放下筷子,整个人怔住了,脸上没了笑。他站起身,说了句:“快请她进来。”屋里瞬间安静了。那天的饭局是外交场合,场面正规,陈毅正在以东道主身份招待客人,他正在夹菜,警卫员靠近,递来张折得整整齐齐的小纸片。陈毅低头一看,字不多,就七个,直指他心底最深的地方,几十年前并肩作战的老战友胡少海,已经牺牲多年,他念念不忘,却没想过这辈子还能见到胡少海的后人。警卫员把女孩带进来,她穿着旧衣服,个头不高,头发扎得整齐,神情有些紧张,陈毅仔细一看,眼圈就红了。这张脸跟胡少海有几分像,他招呼她坐下,自己反而站着,嘴里念叨:“老胡还有个女儿啊……”女孩叫胡慈英,后来改名胡贞,她没哭,也没说什么家里困难的事,只是说,她听说陈毅来了,就想见一面。她不敢直接闯进去,就偷偷写了张纸条托人递过去,纸条写得用力,像是下了狠劲,怕没人当回事。胡慈英是胡少海的第二个女儿,胡少海是红军的老战士,1927年就参加了湘南起义。1930年,他在福建永福牺牲,年仅32岁。陈毅、朱德、毛泽东都痛惜这条人命。胡少海牺牲的时候,胡慈英才几岁,她姐姐胡蝶英1954年就因病去世,家里一直靠母亲苦撑。她从小没进过什么好学校,也没读过多少书,后来到了桂林,在榕湖饭店洗衣房里干活,生活清苦。那天,她其实没抱什么希望,只是觉得如果不试一试,以后可能再也没机会,她在门口等了半天,看到警卫员回来了,还以为没戏,结果下一秒,陈毅就亲自走了出来。他没顾外交场合那一套,快步迎上来,拍着她肩膀喊:“你爸爸是个好同志,我们都记得他。”他让随行干部安排她吃饭,还把她叫到一边仔细问起生活。胡慈英摇头,说不用麻烦。她说:“我们自己过得去。”陈毅没逼她。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会跟组织讲一下。”过了几天,胡慈英回了洗衣房继续干活,但生活慢慢有了些转变,组织后来给她调整了岗位,工作不那么苦了。她还是不愿太出头,照旧住在单位宿舍,穿旧衣,买最便宜的菜。她女儿黄曼玲后来回忆说:“我妈一直教我,靠自己,不要仗着爸爸的名字。”说起胡少海,得从他早年的事讲起,他是湖南宜章人,出身地主家庭,1921年就在国民党部队当兵,后来不满黑暗腐败,自己带着队伍投奔共产党。他打仗狠,脑子也快,1928年朱德、陈毅率军到湘南时,他带路搞“智取宜章”,当时还装作县里的旧军官,把守城部队骗了出来。靠这个,红军拿下了县城。朱德和陈毅当时都记住了他,说他“胆大心细”。陈毅写过:“他是起义队伍里最有担当的一个,枪法好,人也实在。”湘南起义后,他任红四军第十师第二十九团团长,还当过红四纵司令,打过井冈山保卫战、赣南战斗,也参与闽西根据地建设。1930年,他带兵攻打福建永福,被敌人机枪打中腹部,流血太多,抢救不过来,他牺牲那天,部队本来胜券在握,一听他倒下,整个士气都垮了。陈毅听说后,久久没说话,后来他跟人讲:“胡少海功成未就,可惜了。”那个时候的战友,死得快,来不及告别。陈毅把这事一直记在心里,一直到1963年收到那张纸条。胡慈英回忆说,见过陈毅之后,她再没找过组织,也没向人提这段往事,她怕人说她拿父亲的牺牲换好处。她工作一直兢兢业业,工资不高,但干得踏实,老年时,她住在桂林一间旧屋里,门口种了几棵薄荷,邻居都知道她脾气硬,不好打交道,后来才知道她的身世。她的女儿说:“我妈这辈子没麻烦过组织,她总觉得,我们是烈士的后人,要自己争气。”陈毅在那之后还去过几次桂林,但没再公开见她,有人说他私下托人看望过,她没接受任何东西。两人那次见面,成了她一生最重要的回忆。这段往事传开是在很多年后,一些老人回忆当年在饭店工作的情景,说陈毅见了那女孩后,一直沉默,吃饭也不像平时那么多话。外交客人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但身边的老同志都知道,陈毅心里有事。这张小纸条,从饭店洗衣房传到一桌外交宴请,从普通人到国家领导人,穿过时间,也穿透了战火留下的空白。那是一代人之间的承诺,没写下,却谁都记得。
1987年,邓小平继续担任军委主席,赵紫阳是第一副主席,杨尚昆是常务副主席。邓小

1987年,邓小平继续担任军委主席,赵紫阳是第一副主席,杨尚昆是常务副主席。邓小

1987年,邓小平继续担任军委主席,赵紫阳是第一副主席,杨尚昆是常务副主席。邓小平说,以后军委的一般决策,赵、杨商量,紫阳决定。这就明确了军委的分工和决策问题。两位副主席马上表示说,大事还是由邓主席定。杨尚昆还说了八个字,小平不下,军队稳定。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不是历史上最豪华的臣子集团。刘邦那批开国功臣可以比嘛?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不是历史上最豪华的臣子集团。刘邦那批开国功臣可以比嘛?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不是历史上最豪华的臣子集团。刘邦那批开国功臣可以比嘛?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不是历史上最豪华的臣子集团。刘邦那批开国功臣可以比嘛?来源:季月说历史 发表时间:2025/05/10 19:08:35
1954年,贺龙调任国家副总理,有一次,贺龙去参加一个重要会议,毛主席和贺龙两人

1954年,贺龙调任国家副总理,有一次,贺龙去参加一个重要会议,毛主席和贺龙两人

1954年,贺龙调任国家副总理,有一次,贺龙去参加一个重要会议,毛主席和贺龙两人坐在一起抽烟,贺龙对毛主席说:你们喝的都是茶水,为什么我喝的是白开水啊。当时,我国正处于国内经济建设时期,各种物资生产紧张,所以一次中央会议后,大家就决策,以后开会用的东西,一定要精打细算,因此,对于像茶叶这样的饮用物品,中央规定开会时要喝茶水,就要自己掏钱购买,不出钱的话,会议时就只提供白开水。当时,那段时间贺龙一直在基层调研,还没看到这个通知,就到中南海开会去了,正好他观察力很不一般,看到了除了他的杯子里是白开水外,其他人杯子里却泡着茶水。为了搞清楚为何他会被这样区别对待,贺龙口直心快,提出了这个问题。毛主席听罢哈哈大笑,一边认可贺龙观察力惊人,一边说道:“这是中央最新规定嘛,开会时喝茶要自己掏钱交费,这样可以节省国家开支,当然,像你这样没交钱的,就只能给你提供白开水了。”贺龙听了,也觉得这个决策甚好,现在国家正处于大生产、大建设阶段,许多地方都需要花钱,前不久,他的部下遇到他,就打算把手里的进口饼干送给贺龙,让他尝一尝。可贺龙就坚决不接受,并说:“我这样粗茶淡饭就挺好,对口舌之欲得要求,不要那么高嘛,你把这些饼干,还是分给那些基层的干部们去吧。”而国家的决策正好和他的行事风格对的上,贺龙怎么会感到不欣喜,这代表着我们这个国家,是真的在踏踏实实做事啊。实际上,党一直在保持自身的廉洁性,这一点,从我们的领导人身上就能看出来。就比如这个“茶水费”,后来,周恩来总理也遇到了服务员端过来的茶水,周总理坚持要交钱。而贺龙元帅也是这一规定的坚定执行者,后来有一次开会,贺龙要茶水,可是一摸兜发现兜里没钱,他只好向旁边的秘书,借了一毛钱,后来,火速把钱给还了。简单的一个“茶水费”规定,背后却映射出我们党坚定的执行力,与热爱人民的纯洁性,遥想当年,太平军攻破了南京,却再也没有做出什么天翻地覆的改变。究其原因,还是在于那些人,只是简单地做到了足够高的位置,便在心中主动的遗忘了人民,沉湎于现在的物质享受上,从而在最后被清朝调动一切资源给覆灭了。而毛主席当年带着大家“进京赶考”时,就语重心长的说:“我们一定要把这个试卷考好。”周总理也在一旁回应,至少我们不应该退回来。然后,党团结一心,把力气都往一起使,还真的带领大家建立了新中国。打天下易,守国家难,我们党尤其知道这个道理,毛主席熟读中华两千年的封建历史,给出了我们一个结论,那就是真正的让人民当家作主,而党就是时刻为人民服务的组织。从此,无论是一开始的抗美援朝,还是国内环境稳定后的各项经济建设,毛主席和各位领袖一起带领人民,干了许多足以开天辟地的大事,并坚持两袖清风,竭诚为公的工作方式,终于给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华夏国度,打造了一个坚实的社会主义基础。
朱升是朱元璋的开国功臣。当朱元璋要赏赐他时,他百般推辞,生怕自己不能善终。136

朱升是朱元璋的开国功臣。当朱元璋要赏赐他时,他百般推辞,生怕自己不能善终。136

朱升是朱元璋的开国功臣。当朱元璋要赏赐他时,他百般推辞,生怕自己不能善终。1369年,70岁的朱升向朱元璋辞官还乡,可朱元璋却不批:“没封赏,怎么能离开?不到1年,朱升病逝他乡。朱升嗣安徽休宁人,出生书香门第。他自小...
这天,71岁开国功臣朱升,向朱元璋请辞还乡,朱元璋大手一挥:准奏!朱升一脸欣喜,

这天,71岁开国功臣朱升,向朱元璋请辞还乡,朱元璋大手一挥:准奏!朱升一脸欣喜,

这天,71岁开国功臣朱升,向朱元璋请辞还乡,朱元璋大手一挥:准奏!朱升一脸欣喜,跪地磕头谢恩。哪料,朱元璋趁机提了1个条件,朱升听罢,心中顿时咯噔一下:坏了!在明朝初年,朱升的故事虽不广为人知,但其一生的起伏转折...
她是吕后亲妹妹,比姐姐更狠辣,曾任汉朝女侯,却被乱棍打死西汉的开国元勋舞阳侯樊

她是吕后亲妹妹,比姐姐更狠辣,曾任汉朝女侯,却被乱棍打死西汉的开国元勋舞阳侯樊

西汉的开国元勋舞阳侯樊哙是位历史名臣,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同乡,早年间曾在沛地以屠狗卖肉为生。...其后,一场势如破竹的“诛吕之战”席卷开来,朝中正义不阿的功臣派和以刘襄为首的皇族派齐齐联手,将朝中的吕氏宗族亲眷逐个逮捕...
抗美援朝结束后,毛主席让韩先楚去福州军区当司令,他不去,毛主席震怒:“你去也得去

抗美援朝结束后,毛主席让韩先楚去福州军区当司令,他不去,毛主席震怒:“你去也得去

抗美援朝结束后,毛主席让韩先楚去福州军区当司令,他不去,毛主席震怒:“你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那时候,新中国国防得重新摆摆棋盘,东南那边儿可不太平,台湾那边儿也瞪圆了眼珠子。毛主席觉得,得让韩先楚这位猛将去福州镇镇场子,守好东南大门。这用人的时候,可不能含糊!可没想到,韩先楚这回却犯嘀咕了,说自己对东南那地界儿不熟,跟福州军区的兄弟们也没打过交道,怕去了搞不定。毛主席一看他这怂样,可不干了,直接放话了:“甭管你咋想,这差事你得接着,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这话一出,跟砸在地上似的,响当当的,既是命令也是信任。韩先楚一听,心里也明白了,这是党和人民交给他的大任务啊。最后,他一咬牙,往南奔了,把心里的那点小九九都变成了干劲儿,在福州军区整出了新花样。福州军区在老韩的带领下,嗖的一下子就变成了铜墙铁壁,牢牢看守着咱祖国的东南角。这事儿说明,毛主席那真是慧眼识珠,韩先楚这哥们儿,忠心耿耿又敢挑大梁,简直就是后人心中的大英雄模板嘛!
1959年,部分开国元勋夫人们的一张合影,画面中从左至右分别是邓颖超、康克清、王

1959年,部分开国元勋夫人们的一张合影,画面中从左至右分别是邓颖超、康克清、王

1959年,部分开国元勋夫人们的一张合影,画面中从左至右分别是邓颖超、康克清、王光美、张茜。邓颖超: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是周恩来总理的夫人。她长期致力于妇女解放事业,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奉献一生,在国内外享有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