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标签: 战争史

抗美援朝牺牲的高级将领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刚站稳脚跟就碰上的硬仗。1950年

抗美援朝牺牲的高级将领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刚站稳脚跟就碰上的硬仗。1950年

抗美援朝牺牲的高级将领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刚站稳脚跟就碰上的硬仗。1950年,朝鲜半岛打得不可开交,美国拉着联合国军插手,中国志愿军硬着头皮上了。装备不如人,条件也苦得要命,可就是靠着一股子信念,硬是把敌人挡了回去。这场仗里,牺牲的高级将领有15位,都是师级以上的骨干。他们不是纸上谈兵的官老爷,而是真刀真枪拼出来的铁血汉子。今天,咱们就聊聊这群人的故事,真实得让人心里发沉。这些将领,大多是从泥腿子出身,一步步爬上来的。家里穷得叮当响,小时候连饭都吃不饱,可一听说革命能让穷人翻身,他们就豁出去了。从红军到八路军,再到解放军,枪林弹雨里滚了几十年,才熬成了指挥千军万马的将领。他们不是天生英雄,而是被苦日子和战争逼出来的硬骨头。李湘是江西永新人,1914年生的,家里穷得只能靠种地糊口。16岁那年,他扔下锄头,跑去当了红军。长征、抗日、解放战争,他回回都在前头冲。1950年,他当上67军军长,带着部队开赴朝鲜,守唐秦地区。那时候,他已经是身经百战的老将了。蔡正国也是江西永新的,1909年出生,比李湘早几年投身革命。从区队长干到师长,抗日时在敌后打游击,解放战争又帮着解放华南。朝鲜战争爆发,他接了50军的担子,顶替生病的曾泽生,带着队伍直奔前线。吴国璋是安徽金寨人,1919年出生,11岁就跑去当红军,外号“小红鬼”。从鄂豫皖打到东北,百团大战、长津湖战役,他都掺和过。1950年,他升任39军副军长,跟着部队去了朝鲜。饶惠谭1915年出生,湖北大冶人,1928年参加红军。解放战争里,他是首批过长江的指挥员。朝鲜战争打响,他主动请战,当了23军参谋长,负责前线调度。抗美援朝不是闹着玩的,联合国军飞机大炮满天飞,志愿军靠的是小米加步枪。这些将领没一个躲在后头,全都亲自上阵指挥,硬碰硬地跟敌人干。1952年春,美军发起大攻势,想撕开志愿军防线。李湘带着67军死守阵地。那阵子他身体已经不行了,发着高烧还硬撑着指挥。结果细菌感染加重,得了败血症和脑膜炎,7月8日倒下了,38岁。他的部队硬是守住了阵地,没让敌人得逞。1953年4月12日,蔡正国在50军指挥部开会,商量怎么守阵地。半夜,美军飞机扔下炸弹,指挥所被炸塌,他被弹片击中头部和胸部,当晚就没了,44岁。部队后来憋着一口气,拼死作战。1951年10月6日,吴国璋开车去总部开会,路上被美军战机炸了。车翻了,他被弹片刺穿左肋,当场牺牲,32岁。他在长津湖和临津江的仗打得漂亮,可惜没等到胜利那天。1953年3月,饶惠谭忙着检查后勤,回到宿舍刚睡下,敌机就扔了炸弹。他没来得及跑,在睡梦中走了,38岁。他的后勤工作可是部队能撑下去的大功劳。这些将领走了,但他们的付出没白费。抗美援朝打赢了,新中国在世界上站稳了脚跟。他们死得惨,可换来的是国家的安宁。15位师级以上将领的牺牲,不是数字,是活生生的教训,提醒后人和平多不容易。李湘被葬在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朝鲜还给他发了勋章。蔡正国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毛主席听说他牺牲,叹了口气,说“又折了我一员骁将”。吴国璋也葬在沈阳,他仨孩子后来都参了军。饶惠谭一样葬在沈阳,他家乡还把他的事迹写进了地方志。这些人的故事没被埋进土里。沈阳烈士陵园、丹东纪念馆,每年都有人去缅怀。他们的家人咬着牙活下去,国家给了点抚恤金,日子苦归苦,可精神头没丢。说白了,这帮将领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咱们这代人能过上太平日子。他们没啥高大上的口号,就是实打实地干,实打实地死。战争是残酷的,他们没退缩,咱们也不能忘了那段血泪史。
抗美援朝的1951年,一名志愿军战士因为饥饿体力不支而掉队,他在寻找部队的途中遭

抗美援朝的1951年,一名志愿军战士因为饥饿体力不支而掉队,他在寻找部队的途中遭

抗美援朝的1951年,一名志愿军战士因为饥饿体力不支而掉队,他在寻找部队的途中遭到美军的无情射杀,壮烈牺牲在异国他乡的冰天雪地里。这个美国鬼子嚣张跋扈地来到志愿军烈士遗体旁,看到他的嘴角还流着鲜血,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便放心大胆地对遗体进行搜身,幻想着能够搜寻到钞票或值钱的东西,结果让他大失所望,因为志愿军身上除了武器弹药就再也没有其他东西了。我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一心保家卫国,别无他求,而不像美军那样,手上戴着手表和金戒指,身上还有美钞香烟,顿顿有酒有肉有香肠和浓汤。美军士兵蹲在志愿军战士身边,用刺刀挑开那件早已被雪水浸透的棉衣。他心里还琢磨着,这些黄皮肤的亚洲人,穿着这么单薄,居然能在零下三十多度的雪地里爬行好几里地。他想起自己在汉城的舒适营房,电暖炉烤得人暖烘烘的,他刚从军官那儿领到三十美元军饷,准备晚上换上干净衬衣去城里找姑娘。可眼前这个中国兵,除了怀里揣着半块冻硬的玉米饼,连块像样的手表都没有。这个美军士兵来朝鲜打战,不是为了什么主义,就是为了领那份高得吓人的海外津贴。他参军前在底特律的汽车厂当工人,每周挣45美元,可现在在朝鲜,他的军饷翻了一倍。他战友汤米上周在清川江边被冻死,临死前手里还攥着两包骆驼牌香烟,那是他用三天的伙食费换来的。志愿军战士牺牲时,棉帽里的羊皮护耳早就被磨破了洞,脚上那双毛边棉鞋也湿透了。美军士兵踢开他脚边的步枪,想看看是不是抢修过的日本三八式,可仔细一看,那是支1903年造的毛瑟98k,枪托上还有个补丁。他突然觉得自己有点愧疚,毕竟这人刚死没多久,嘴角的血还没干透。可他又安慰自己,反正这死鬼都要埋了,留着这些破烂也是浪费。美军士兵从他背囊里掏出半块玉米饼,掰开一看,里面裹着几粒黑豆。他想起自己今天早饭吃的是鸡蛋培根,还有热咖啡。他把玉米饼扔回雪地,心里突然有点堵得慌。他想起自己在美军宣传册上看到的志愿军形象,那些被描绘成“亚洲纳粹”的士兵,原来和自己一样是活生生的人。志愿军战士的棉衣里层缝着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有个扎双髻的姑娘和一个戴红领巾的小男孩。美军士兵把照片塞进口袋,想拿回去给连部的摄影师看看,说不定能上《生活》杂志。他突然觉得这张照片和他军装口袋里的那张有些相似,那也是他临行前妻子给他缝在口袋里的,是他们家刚出生的女儿。美军士兵临走前,把志愿军战士的步枪和刺刀带走,想送给连长当战利品。他没注意到,雪地上拖着的血迹,正被一群乌鸦用爪子刨开。这群乌鸦刚刚还在美军营地外转悠,等着捡那些被扔掉的罐头盒。美军士兵回到营区,把照片给连长看,连长嗤之以鼻:“这死共产党连块像样的怀表都没有。”他把照片塞进口袋,准备折成纸飞机给炊事班当燃料。美军士兵突然觉得,这张照片和他收到的家信一样珍贵。而在雪地里,志愿军战士的遗体慢慢地被积雪掩埋。他怀里的那半块玉米饼,还带着他最后一点体温。他的战友可能永远不会知道他牺牲在这里,但他的故事会像这片土地上的白雪,永远覆盖着这片土地。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抗美援朝27个军,各自干死多少美军?38军:干掉6多多敌人。15军:干掉7万多敌

抗美援朝27个军,各自干死多少美军?38军:干掉6多多敌人。15军:干掉7万多敌

抗美援朝27个军,各自干死多少美军?38军:干掉6多多敌人。15军:干掉7万多敌人。秦基伟的15军是干掉敌人最多的。因为秦基伟曾参与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那次战役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为惨烈的战役。抗美援朝打了两年多,从1950年10月到1953年7月停战,志愿军27个军轮番上阵,跟“联合国军”拼了个你死我活。据史料统计,志愿军总共歼敌109万余人,其中美军大概23万,其他是南朝鲜军和一些杂牌部队。27个军平均下来,每军歼敌约4万,但战绩分布可不均匀。有的军打阻击,有的搞侧翼,主力部队像15军、38军自然杀敌更多。15军,全程参与了第五次战役和上甘岭战役,歼敌7万多,其中美军约3万。这数字不是吹的,上甘岭那场仗打得美军都怀疑人生。38军呢,第二次战役一战成名,歼敌6万多,美军占2万左右,被彭德怀夸成“万岁军”。其他军呢?比如39军、40军也有亮眼表现,但歼敌数量普遍在3万到5万之间,没这俩部队那么夸张。27个军齐心协力,才把美军打得签了停战协定。要说15军为啥这么猛,离不开秦基伟这个铁血将军。他1914年出生在湖北红安,穷苦出身,13岁就参加黄麻起义,扛枪闹革命。红军时期,他打过鄂豫皖反“围剿”,右臂中弹还坚持行军1500公里;长征路上掩护突围,战功累累。抗战时,他在129师干得风生水起,解放战争又打淮海战役,硬是把部队带成了精锐。1950年,抗美援朝开打,秦基伟当上15军军长,带着部队上了朝鲜战场。第五次战役,15军在三八线附近跟敌军硬碰硬,歼敌不少。但真正让15军名扬天下的,是1952年的上甘岭战役。这仗打得太惨了,美军出动320门重炮、40架飞机、127辆坦克,炮火密度每秒6发,山头都被削低两米。15军四十五师靠着坑道死守,硬是扛住了30多次进攻,歼敌2.5万多。整个战争下来,15军歼敌7万多,稳坐志愿军歼敌榜首。上甘岭为啥这么牛?一是秦基伟指挥得好,他用坑道战术,把部队藏在地下,白天挨炸,晚上反击,愣是把美军耗崩溃了。二是战士们不要命,黄继光堵枪眼、孙占元拉手榴弹跟敌同归于尽,这种精神谁扛得住?15军的战绩,不是靠装备堆出来的,是拿命换来的。38军也不简单,第二次战役是它的巅峰。1950年11月,德川战役开打,38军奉命拿下这个交通要道,切断美军联系。天气冷到零下几十度,部队夜里急行军,绕到敌后,跟美第2师和土耳其旅玩命肉搏。步枪对刺刀,硬碰硬干掉6万多敌人,美军2万多直接报销。彭德怀看了战报,激动得写下“38军万岁”,这称号可不是随便给的。38军为啥能打?一是时机抓得准,第二次战役正好是美军分散的时候,38军一插进来,把敌军打得七零八落。二是纪律严,执行力强,彭老总的命令说咋打就咋打,没半点含糊。6万多的歼敌数,比不上15军,但含金量不低,毕竟美军主力被他们收拾得够呛。15军和38军,战绩都硬核,但侧重点不一样。15军歼敌7万多,美军3万,上甘岭战役是最大亮点,那种惨烈程度在战争史上都少见。38军歼敌6万多,美军2万,第二次战役打得漂亮,战略意义巨大。论数量,15军占优;论影响,38军也不差。秦基伟的15军能成歼敌最多的部队,上甘岭是关键,但38军的“万岁”名号,也是实打实拼出来的。两军打法也有区别。15军擅长死守,上甘岭那种拉锯战,硬是把阵地守成了铁桶。38军更灵活,擅长迂回包抄,第二次战役就是经典案例。说谁更强,其实不好下结论,各有各的牛劲儿。27个军里,这俩部队就是顶尖的存在。上甘岭战役后,15军守住五圣山,把美军打得没脾气,为停战谈判加了筹码。战后,秦基伟升任北京军区司令员,1988年当上国防部长,一直到1997年去世,都是军界的传奇。15军后来改编成空降兵军,驻湖北孝感,成了快速反应部队。38军改成38集团军,驻河北保定,护卫京畿要地。两军的功绩,都写进了历史书,成了后人的骄傲。15军和38军的故事,不只是数字,是无数战士用命换来的尊严。抗美援朝27个军,每一个都是英雄。15军干掉7万多敌人,38军干掉6万多,剩下的军也不含糊,加起来109万的歼敌数,告诉世界:中国不好惹!15军和38军,一个靠上甘岭杀出血路,一个凭第二次战役打出威名,干掉的敌人加起来13万多,都是抗美援朝的硬骨头。你觉得谁更厉害?是秦基伟的15军牛,还是“万岁军”38军强?别光看热闹,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吧。
世界战争史上的奇特现象,可以裁入史册,一场战争,三方全部宣布胜利,一派祥和,[捂

世界战争史上的奇特现象,可以裁入史册,一场战争,三方全部宣布胜利,一派祥和,[捂

世界战争史上的奇特现象,可以裁入史册,一场战争,三方全部宣布胜利,一派祥和,[捂脸哭][捂脸哭] 一,美国,战机上万空里,从美国本土起飞,突击伊朗,炸掉伊朗核基地,零仿亡,世界上没几个国家有这个本事,[捂脸哭][捂脸哭...
朝鲜战争,美国苦战三年,最后发现中国是多线作战,根本没用全力。一场朝鲜战争,把老

朝鲜战争,美国苦战三年,最后发现中国是多线作战,根本没用全力。一场朝鲜战争,把老

朝鲜战争,美国苦战三年,最后发现中国是多线作战,根本没用全力。一场朝鲜战争,把老美折腾得够呛,可回过头来才发现,原来志愿军根本就没有动用全部力量,而是一直在“多线作战”,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首先要明确一点的是,老美在那场战争中是惨败收场的,心高气傲的美国人一开始并不认为中国敢参战。但是,当志愿军秘密抵达朝鲜,并在第一次战役中给予了美军沉痛一击后,老美才反应过来,原来中国来真的了。可是,麦克阿瑟的思想依旧顽固,在他看来,志愿军参战只不过是“做做样子”,根本不敢长时间与美国硬碰硬。但不好意思,麦克阿瑟又错了,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打了对方一个出其不意,前前后后五次战役,宣告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战后,麦克阿瑟也不得不承认,志愿军“出人意料地强大”,李奇微也表示志愿军是“训练有素、指挥有方、纪律严明”的敌人。更让他们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中国在抗美援朝的同时,内部还在进行着三场“斗争”,第一场是西南大剿匪,第二场是稳固大西北,而第三场则是镇压反革命,那这些斗争的具体过程是什么样的呢?抗美援朝的同时,我们还进行着西南大剿匪,大家都知道,中国西南是一片海拔高,地势十分复杂的区域,交通十分不便,这无形中又增大了管理的难度。国民时期,蒋介石就多次下令西南剿匪,但由于战事频繁,再加上政权不稳,剿匪一事很难推进。解放战争时期,打到最后,老蒋已经无力回天,可他又不想放弃,于是便派出了大批特务前往西南,与当地恶霸展开合作,搞得当地局势十分混乱。1950年,国家终于有时间把目光放在西南,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剿匪行动,而且参与人员众多,正规军有13个军和37个师,还有民兵的协助。有意思的是,这场行动也是从1950年开始,到1953年结束,跟抗美援朝的时间点几乎一样。第二场斗争是稳固大西北,跟西南相比,西北的局势还要更乱一点,解放战争末期,胡宗南、马步芳等人见情况不妙,撤离之前故意把大批残兵和特务留了下来,据说人数足有10万。新中国成立前夕,我们就对西北展开过剿匪行动,可是效果并不好,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点,西北的国民党残兵还与国民党残部有联系,台湾当局会给他们情报和武器支持,这可比普通的土匪难缠多了,第二点,那些特务隐藏地很深,并且善于伪装,还互相串通。1950年3月,也就是朝鲜战争开打前3个月,国家对西北匪患再次实施了清剿行动,这次的兵力投入比西南剿匪还要多几万人。其中比较著名的一场仗,是在1952年打响的,部队出动1个军外加8个团,对青海贵德昂拉地区的项谦股匪实施打击,仅仅1个多星期就结束了战斗,把项谦股匪全部剿灭了。第三场,镇压反革命,这是当时行动的一个总称,这里介绍一下清剿“会道门”的行动,这本来是一个宗教组织,但历史上却干了很多肮脏的事情。比如说,民国时期,这个组织就一直在干反革命的事情,抗战时期,这个组织竟然站在了中国人的对立面,当了日本人的走狗。后来的解放战争,这个组织又拜倒在了国民党脚下,对我党造成了极大伤害,更离谱的是,新中国成立后,这个组织就往邪教层面转变了,导致很多黄花闺女被骗失身,很多家庭的存款全被骗光。因此,在建国后,新账旧账必须一起算,1950年7月,国家对会道门进行了打击,这个组织跟匪患不一样,很好打击,部队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邪教组织。编辑:凡友
朝鲜战争中,志愿军500人急袭南朝鲜溃军,结果因为天黑走错路,误入6000余人的

朝鲜战争中,志愿军500人急袭南朝鲜溃军,结果因为天黑走错路,误入6000余人的

朝鲜战争中,志愿军500人急袭南朝鲜溃军,结果因为天黑走错路,误入6000余人的英军阵地,陷入了重重包围,就在战士们绝望时,3营长李德章却带领战士们,创造了军事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奇迹。志愿军是一支英雄的军队,有许多曾获得特等功和一等功的战士,再度奔赴战场,为保家卫国战斗。在这些传奇兵王的带领下,志愿军中又涌现出一大批新的英雄。354团营长李德章就是一位,他带领着500名志愿军,让敌军两个旅的兵力动弹不得,割断了敌军东西两条战线的联系。那年正是1951年4月,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打响。联合国军在西线部署了大量兵力,要将志愿军团团包围,给志愿军的作战以重创。志愿军没有坐以待毙,分析过敌军的战力部署后,决定发挥志愿军穿插作战的机动优势,派出小部分兵力,在南边撕出一个突破口,拦腰截断联合国军的部署。40师一路突击,始料未及的南朝鲜军队,很快在志愿军的猛烈攻击下崩溃,有一小股南朝鲜军队仓皇撤退,40军当即作出反应,追击敌人,防止他们通风报信。118师354团3营的战士们,就负责这个任务,经过一天的激战,天色逐渐暗淡下来,南朝鲜士兵在山沟沟里东躲西藏,志愿军的追击遇到了很多阻碍。杀到加平以北的时候,志愿军突然遭遇一阵猛烈的回击,当下大家来不及思考,立刻举起机枪反击。炮声和火光持续了一夜,在夜色中看不清楚对方来历,直到天亮之后,3营才发现交火的对手是是英国27旅和加拿大5旅。而南朝鲜那支部队,早已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面对这种情况,营长李德章和参谋长刘玉珠当机立断,送上门的敌人不打白不打,不能让他们从志愿军的枪下过去。联合国军的这个两个旅,都是去前线增援的,而且都是王牌部队,英国来的是皇家重型装甲部队,下面有坦克、炮兵、迫击部队,加拿大是特种部队,战力同样不容小觑。加起来超过6000人的火力部队,武器弹药重组,整装待发,3营长途奔袭追击敌军,一边打一边急行军,遇到联合国军时已经是“残血”状态。虽然对方人多,装备也更充足,但是他们还在赶路状态,3营的出现也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作战的时机非常重要,李德章和刘玉珠一致同意,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志愿军要速战速决,阻断敌军前进的脚步。这样一来,就能极大地减轻东西两线围攻的压力,给西线主战场创造有利条件。李德章和刘玉珠等将领,都争着去带队突围。最后决定,李德章带着20人小分队分散敌人注意力,其他人则分别堵住去路,困住增援的联合国军。500人包围6000人,听上去就像天方夜谭,但是志愿军配合紧密,行军灵活,几个人就能组成一个冲击阵型,真的绊住了联合国军的脚步。李德章率先带人悄悄潜行,摸到东侧后开始主动攻击,刘玉珠指挥剩下的几百人,趁敌人不备进行攻击。英军行军时将坦克部队放在前面,本意是作为一层抵御,但是志愿军却利用这个队形,打毁敌人的坦克,开路的装甲成为了拦路虎。后面的部队,则在李德章小队的冲锋下措手不及,几十个人打出了一整个部队的气势,各个冒着枪林弹雨冲锋。等英军反应过来遭遇伏击,前方坦克部队动弹不得,中间一片混战,刘玉珠也从正面赶了过来,双方陷入激战。联合国军担心3营只是个冲锋,附近还有大部队埋伏,也不敢掉头回去,就这样又打了一天。到了晚上,火力逐渐减弱,英军趁着夜色逃跑了。此时李德章身受重伤,刘玉珠不幸牺牲,3营战士损伤惨重,他们用很短的时间包扎伤口,剩下的士兵继续组成战斗集体,继续执行突围截断的任务。大部人都严重负伤,最强的战斗力是3营一个班的3个战士,他们的战斗意志却依然顽强,3个战士断后,李德章带领伤病员撤退,战斗持续了4天,终于等到了大部队。3营以少胜多,创造了抗美援朝战场上一次振奋人心的奇迹。参考资料:李德章-百科

人类战争史出现“奇观”伊朗和以色列都宣布自己赢了,都认为自己把对方打残了,都跟

人类战争史出现“奇观”,伊朗和以色列都宣布自己赢了,都认为自己把对方打残了,都跟印度一样,明明输惨了,反而说自己赢了,其实伊朗和以色列都输了,两个小孩子隔着操场扔石头,都鼻青脸肿的,你说谁赢了呢?其实都输了,那...

伊朗创造了世界战争史的耻辱,开战之初多个军队高层被斩首,以色列飞机如过无人之境,

伊朗创造了世界战争史的耻辱,开战之初多个军队高层被斩首,以色列飞机如过无人之境,防空系统成为摆设。2025年6月13日,以色列启动了代号“狮之力”的空袭行动,出动上百架战机,包括F-35隐形战斗机,直扑伊朗境内。目标很...
这是五十年代,戴安澜将军的唯一女儿戴藩篱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留影。彼时的她十五六岁

这是五十年代,戴安澜将军的唯一女儿戴藩篱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留影。彼时的她十五六岁

这是五十年代,戴安澜将军的唯一女儿戴藩篱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留影。彼时的她十五六岁的年级,她穿着洗得发白的志愿军军装,斜背着一个手电筒。身体显得消瘦,梳着短发,眼神果敢坚毅。她自愿报名参加抗美援朝,由于年纪小,她在炮兵司令部担任文书。戴安澜有4个孩子,戴藩篱是唯一的女儿。戴安澜给女儿取名字的寓意是守护国家,抵御外敌入侵。戴安澜毕业于黄埔三期,1942年,作为中国远征军200师师长赴缅参战,在战斗中负伤殉国,享年38岁。1956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在炮火纷飞的抗美援朝战场,戴藩篱一想到父亲,她就浑身充满了力量。战后,戴藩篱复员回到地方,她没有说自己父亲的名字,被分配到上海一家毛纺厂,成为一名纺织女工。
抗美援朝,支持出兵的不过也就两个半人。两个人是毛主席和彭老总,而那个半支持的,是

抗美援朝,支持出兵的不过也就两个半人。两个人是毛主席和彭老总,而那个半支持的,是

抗美援朝,支持出兵的不过也就两个半人。两个人是毛主席和彭老总,而那个半支持的,是周总理。当时主席就是否出兵朝鲜这一问题征求大家的意见,但是在坐的各位大佬都默不作声。他们身经百战,并不是因为他们怕了。而是他们知道,在中美国力悬殊的情况下,和美国作战无异于以卵击石。见大家不作声,周总理提了个折衷的意见。说如果苏联愿意出兵,我们倒是可以考虑出兵。但这个建议似乎并不是毛主席所所愿意看到的。毛主席是想出兵的,他从大局出发,要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但是在场却无一人明确支持,于是毛主席想到了彭老总。远在西安的彭老总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被叫回了北京。彭老总回到北京考虑了一夜,第二天发言,明确表示,一定要大,必须要打。有彭老总支持,毛主席终于放下了心。于是也就有了后面的彭老总带兵奔赴朝鲜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