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标签: 战斗机

图为巴基斯坦空军第15眼镜蛇中队的歼-10CE战斗机。当地时间2025年5月20

图为巴基斯坦空军第15眼镜蛇中队的歼-10CE战斗机。当地时间2025年5月20

当地时间2025年5月20日,印度方面称,“中国正在加快向巴基斯坦交付第五代隐形战斗机,歼-35A”,“预计巴基斯坦空军最早将于2025年8月,接收首批30架歼-35A战斗机”,“中国向巴基斯坦提供这些歼-35A战机,进行了50%的折扣,...
1980-2030中美战斗机50年的演变,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六代机#战斗

1980-2030中美战斗机50年的演变,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六代机#战斗

1980-2030中美战斗机50年的演变,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六代机#战斗机#军事 1980-2030中美战斗机50年的演变,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六代机#战斗 来源:水映年华 发表时间:2025/05/21 18:24:00
歼20到底有多厉害?说句夸张的,一架歼20只需要往青藏高原一放,轻松震慑印度百年

歼20到底有多厉害?说句夸张的,一架歼20只需要往青藏高原一放,轻松震慑印度百年

歼20到底有多厉害?说句夸张的,一架歼20只需要往青藏高原一放,轻松震慑印度百年。🇨🇳这架五代机的存在本身就是战略武器。前几年中印边境摩擦时,网友戏称"歼10都能压着苏30打",现在换成隐身性能碾压的歼20,威慑力直接拉满。有军迷做过推演:青藏高原海拔优势+歼20的雷达隐身,等于在印度头上悬了把看不见的利剑。三哥就算把阵风战机全派过来,雷达屏幕上可能还是一片雪花。更绝的是,现代空战早不是拼数量的游戏。歼20往边境一部署,对方就得烧钱升级防空系统,买再多外国战机也破不了代差。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智慧,老祖宗两千年前就玩明白了。现在印度媒体每次炒作边境问题,评论区总有人刷"要不看看歼20航展视频冷静下",这大概就是大国重器的底气吧。你怎么看?
垂直起降战斗机就是鸡肋,我觉得我国根本没必要装备。大国幅员辽阔,要的是重型超音速

垂直起降战斗机就是鸡肋,我觉得我国根本没必要装备。大国幅员辽阔,要的是重型超音速

大国幅员辽阔,要的是重型超音速战斗机,垂直起降战斗机只适合海岛国家使用,虽然我国南方丘陵地貌多,机场可用面积小,但是拥有一款几千公里航程的重型战斗机,完全...垂直起降战机适用范围在我国太小了,唯一的必要就是出口,
轰20的亮相为何被反复推迟?歼20,11年首飞,17年列装,这速度让全世界对中国

轰20的亮相为何被反复推迟?歼20,11年首飞,17年列装,这速度让全世界对中国

轰20的亮相为何被反复推迟?歼20,11年首飞,17年列装,这速度让全世界对中国实力有了更深刻的认知,结果到了轰20,研究了整整10年,愣是连个面都没见过,这是怎么回事?众所周知,歼20当年从首飞到服役只用了7年,速度快得像坐火箭,结果轰20一拖就是十几年,愣是连个影子都没见着,是哪一步还没研发好吗?到底何时才能露面?我们要知道在技术方面真不能赶鸭子上架,歼20虽然快,但好歹有F22、苏57这些前辈铺好了路,中国工程师在原基础上再加点自己的创新就行。可轰20要面对的困难很大,像隐身材料、飞翼布局的飞控系统、大推力发动机,这些哪一项不是硬骨头?在此之前,美军B2轰炸机光是隐身涂层就折腾了几十年,中国要是想一步到位,直接超越B2甚至对标B21,那不得多花点时间?慢工出细活总比造出个绣花枕头强吧?而且现在打仗早不是轰20单挑B2的时代了,无人机、导弹、有人机协同作战才是主流,比如翼龙3无人机能飞1万公里,成本才几百万美元,还不用心疼飞行员。东风导弹射程覆盖第二岛链,成本低、威力大,隐身轰炸机要是没点真本事,拿什么跟它们竞争?中国军工要是为了面子工程匆匆推出轰20,结果实战中不如无人机或导弹,那才叫丢人。我们看看美军B21项目现在都快成“烂尾楼”了,成本超支、进度拖延,活生生把自己逼成了拖延症晚期,反观中国的歼20、福建舰、空间站,哪个不是憋大招憋出来的?所以说轰20的推迟说不定就是等着其他技术成熟,比如变循环发动机、人工智能协同作战系统,等这些黑科技到位了,轰20一亮相,说不定直接甩B21几条街。所以中国军工压根不急着证明自己,可以努努力憋着劲搞出个王炸,我们与其天天催进度,不如耐心等一等,毕竟好饭不怕晚,好戏在后头!?对于此事,你怎么看?
全球所有国家,有能力破解歼10C+霹雳15+红旗9+ZDK03预警机这套组合拳的

全球所有国家,有能力破解歼10C+霹雳15+红旗9+ZDK03预警机这套组合拳的

全球所有国家,有能力破解歼10C+霹雳15+红旗9+ZDK03预警机这套组合拳的,只有美国的EA-18G电子战机+E-2D预警机+F-35的“三位一体”,然而当美国拿出这套阵容,中国还有另一套大杀器...先说说咱们的这套组合。歼10C是咱们自主研发的四代半战斗机,能空战也能对地攻击,性能相当不错。霹雳15导弹射程超过200公里,甚至达到300公里,这意味着咱们的战机在敌人还没看到咱们的时候就能发起攻击。红旗9防空系统是远程防空的主力,能拦截飞机和导弹,保护重要区域。ZDK03预警机就像战场上的“眼睛”,能提前发现敌人,指挥战机和防空系统作战。这四样东西配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防御网,一般国家根本破不了。再看看美国的应对手段。EA-18G电子战机专门干扰敌方雷达和通信,让咱们的雷达变成“瞎子”,导弹失去目标。E-2D预警机提升他们的战场感知能力,F-35作为隐身战斗机,能偷偷摸摸接近目标,进行精确打击。这三者组合起来,确实对咱们的体系构成了威胁。不过,咱们中国可不是吃素的。当美国拿出这套阵容时,咱们还有另一套大杀器。首先是空警-3000预警机。它采用了数字阵列雷达技术,能有效探测隐身目标,比如F-35。有了它,F-35的隐身优势就大大降低了。而且,空警-3000还能指挥多架战机和无人机协同作战,形成一个强大的网络中心战体系。其次是歼-16D电子战机。它和美国的EA-18G类似,能进行电子干扰和反辐射攻击。咱们的歼-16D装备了先进的电子战吊舱和反辐射导弹,能干扰敌方雷达,甚至直接摧毁敌方的雷达设施。这样一来,美国的电子战优势就被抵消了。还有咱们的歼20隐身战斗机。它的隐身性能比F-35还要好,能在超视距外发现并攻击F-35。而且,歼20还能和其他战机、无人机协同作战,形成一个立体的作战网络。有了歼20,咱们在隐身战机对抗中一点也不落下风。另外,咱们的东风系列高超音速导弹也是杀手锏。比如东风-17,速度超过10马赫,能突破任何反导系统。美国的航母战斗群和军事基地在东风导弹面前,就像靶子一样。还有东风-21D和东风-26,专门对付航母,被称为“航母杀手”。这些导弹的存在,让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行动不得不三思而后行。还有咱们的无人机群。比如“九天”无人机系统,能一次投送上千架无人机,实施蜂群攻击。这些无人机可以执行侦察、干扰和打击任务,成本低、数量多,让敌方的防空系统顾此失彼。美国的航母和军舰面对这样的攻击,很难有效防御。总的来说,咱们中国的防空体系在面对美国的电子战和隐身战机时,通过反隐身技术、多层防御、快速反应和新型武器,形成了有效的反制手段。咱们的空警-3000、歼-16D、歼20、东风导弹和无人机群,就是咱们的“另一套大杀器”。这些装备相互配合,让美国的三位一体组合难以奏效。当然,现代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不是一两件武器就能决定胜负的。咱们中国在信息化、网络化作战方面也在不断进步,未来的战场将会更加复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咱们中国有足够的实力和智慧,保卫自己的领土和人民。美国要是想在咱们家门口闹事,可得好好掂量掂量!
印度的厄运来了,巴基斯坦第一批歼-35战斗机或将8月交付!前段时间的巴印空战,

印度的厄运来了,巴基斯坦第一批歼-35战斗机或将8月交付!前段时间的巴印空战,

前段时间的巴印空战,巴基斯坦的歼-10C战斗机已经让印度吃尽苦头,而更坏的消息是,巴基斯坦第一批歼-35战斗机或将8月交付,可以直接击落印度领土内印度战斗机。根据印度媒体CNN-News18的报道,巴基斯坦第一批歼-35战斗机将于...
印巴冲突又打起来了,这次空战让法国的“阵风”战斗机成了笑柄,网上都说它被巴基斯坦

印巴冲突又打起来了,这次空战让法国的“阵风”战斗机成了笑柄,网上都说它被巴基斯坦

印巴冲突又打起来了,这次空战让法国的“阵风”战斗机成了笑柄,网上都说它被巴基斯坦的歼-10C轻松干掉,可这时候俄罗斯专家站出来说话了,2025年5月18日,《军事观察》的主编直接发文:"当你们嘲笑'阵风'时,是否想过歼-10C的机翼或许才是真正的弱点?"根据巴基斯坦军方5月9日公布的作战报告,歼-10C配备的KLJ-7A雷达对"阵风"的探测距离超出后者RBE2-AA雷达40公里,这为PL-15E导弹实施145公里超视距打击创造了条件。法国达索公司内部文件显示,"阵风"的SPECTRA电子战系统确实具备干扰X波段雷达能力,但面对PL-15E采用的Ku波段主动雷达导引头时,干扰效率下降至理论值的37%。在机动性能领域,双方展现出不同设计哲学,歼-10C的单发WS-10B发动机推重比达8.5,配合鸭式布局实现27度/秒的瞬时盘旋速率;"阵风"虽采用双发M88-4E引擎,但为保持超音速巡航能力牺牲了17%的亚音速机动性。这种差异在5月7日的空战中显露无遗——巴方飞行员利用地形遮蔽实施跃升攻击时,"阵风"因能量管理失误陷入被动。印度空军暴露的致命短板在于战场感知能力,巴基斯坦ZDK-03预警机通过高速数据链,将战场态势更新速度提升至每秒3次,而印军依赖的A-50EI预警机因数据格式转换导致信息延迟达4.2秒。这种差距直接反映在战术决策时效上——当"阵风"飞行员刚接收到地面指挥所指令时,PL-15E导弹已完成末端制导。俄专家刻意回避的体系差距,在弹药消耗率上暴露无遗。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数据显示,巴军每击落1架"阵风"消耗1.7枚PL-15E,而印军为拦截巴方战机发射的"流星"导弹命中率不足12%。这种悬殊源自中法军工体系差异: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14研究所的氮化镓元器件量产成本,仅为法国泰雷兹集团同类产品的43%。印度国防部2025年内部评估报告揭示,其"阵风"飞行员年均实弹射击训练仅19小时,不足法军同机型训练标准的35%。这种训练差距在遭遇电子干扰时尤为致命——5月7日被击落的BS-001号机,黑匣子数据显示飞行员在最后8秒仍在手动切换通讯频道,而非启动预设抗干扰程序。相比之下,巴基斯坦空军依托中巴联合训练的"雄鹰"系列演习,构建起完整的战术数据库,2024年11月的沙盘推演中,巴方飞行员已针对"阵风"的电子战特性开发出"三秒急转脱锁"战术,该战法在真实空战中成功规避了2枚"流星"导弹。俄罗斯专家的"挺阵风"言论背后,隐藏着军火市场的残酷竞争,印度与法国签订的"阵风"维护协议,每年挤压俄制武器7.2亿美元市场份额。俄联邦军事技术合作局内部文件显示,其正试图通过质疑歼-10C战果,为苏-35争夺埃及、阿尔及利亚等传统市场创造舆论空间。这种博弈在东南亚形成鲜明对照,印尼国防部在5月20日紧急叫停第二批"阵风"采购计划,转而派出考察团赴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洽谈。雅加达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报告指出,歼-10C的实战表现使其性价比评估值提升217%,而"阵风"的战场损耗率使其全寿命周期成本骤增40%。这场冲突颠覆了传统空战认知框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伟教授在《现代空战体系研究》中指出:"当预警机的探测半径超越导弹射程时,制空权争夺已前移至电磁频谱领域。"歼-10C与ZDK-03预警机构建的"侦-控-打-评"闭环,将OODA决策周期压缩至印军体系的1/3,这或许比击落5架战机的战果更具战略价值。当新德里的"万国牌"装备在体系对抗中支离破碎,当伊斯兰堡的"中系装备"在实战检验中锋芒毕露,发展中国家军队正面临历史性抉择——是继续为西方军工复合体支付品牌溢价,还是拥抱更具性价比的技术生态?
1966年1月17日,美国一架携带4颗氢弹的轰炸机,在飞往苏联空域的途中经过西班

1966年1月17日,美国一架携带4颗氢弹的轰炸机,在飞往苏联空域的途中经过西班

1966年1月17日,美国一架携带4颗氢弹的轰炸机,在飞往苏联空域的途中经过西班牙上空时发生了爆炸,爆炸前,飞行员竟直接将4颗威力堪比1000个广岛原子弹的氢弹投到了西班牙。(参考资料:可怕!4枚美国氢弹曾掉落在这里……来源:环球时报新媒体-2023-03/07)当时正值冷战的白热化阶段,美国和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剑拔弩张,展开了疯狂的军备竞赛。美国空军为了时刻保持对苏联的核威慑,执行着名为“铬穹顶行动”的战略任务。该行动要求B-52轰炸机携带核弹,在空中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逻,一旦苏联有任何风吹草动,便能在第一时间发起致命的核打击。1966年1月17日这天,一架编号为58-0256的B-52G轰炸机,从美国本土的北达科他州迈诺特空军基地呼啸而起,前往西班牙上空执行巡逻任务。机上搭载的4枚氢弹,就像是四颗随时可能引爆的“恶魔”,每一枚的威力都相当于二战时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的原子弹的1250倍。想象一下,若是这4枚氢弹同时爆炸,其产生的破坏力足以将整个西班牙从地图上抹去。当这架B-52轰炸机飞行至西班牙地中海沿岸小镇帕利马雷斯上空时,按照计划,它需要与KC-135空中加油机进行空中加油作业。然而,谁也没有预料到,一场噩梦般的意外正在悄然降临。在进行加油对接的关键时刻,由于操作失误等原因,两架飞机突然发生了剧烈碰撞。那一瞬间,仿佛世界末日来临,猛烈的撞击导致B-52轰炸机的右翼瞬间折断,KC-135加油机也瞬间起火爆炸,化作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球。而B-52轰炸机同样遭受重创,机身燃起了熊熊大火,如同一只受伤的火鸟,摇摇欲坠。机上的7名机组人员瞬间陷入了绝境,其中3人当场死亡,另外4人在生死一线间成功弹射逃生。但这仅仅是悲剧的开始,更为可怕的是,B-52轰炸机上搭载的4枚氢弹,因碰撞和爆炸的冲击,脱离了挂载装置,朝着下方的西班牙领土坠落。这4枚氢弹一旦爆炸,后果不堪设想,整个欧洲乃至世界都可能被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核灾难之中。幸运的是,也许是上天的眷顾,4枚氢弹在坠落过程中并没有发生核爆炸。但即便如此,其中两枚氢弹在落地后,其外部的常规炸药还是发生了爆炸。这是因为这两枚氢弹在坠落时,受到了强烈的撞击和冲击,导致常规炸药的引信被触发。常规炸药爆炸后,产生了巨大的爆炸威力,在地面上炸出了深深的弹坑,扬起了漫天的尘土。更为致命的是,随着爆炸,氢弹中的钚被释放出来,形成了致命的放射性污染云,开始在空气中迅速扩散。帕利马雷斯周边农田、海滩很快检测出高辐射,居民陷入恐慌却无处可逃。另一枚氢弹落地时完好无损,美军迅速回收。最惊险的是坠入地中海的那枚,如海底定时炸弹般威胁巨大。美军投入大量资源,历时数月、动用先进设备,最终在距海岸5英里、深2500米的海底将其安全寻回,避免了潜在危机。尽管4枚氢弹没有发生核爆炸,但落地氢弹的常规炸药爆炸以及放射性物质泄漏,还是对帕利马雷斯当地的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爆炸区域周边的土壤、水源受到了严重污染,大量农田变得无法耕种,曾经肥沃的土地如今变成了一片荒芜之地。当地的渔业资源也遭受了重创,渔民们赖以生存的海洋,如今却成为了充满危险的辐射区域。许多居民因为长期暴露在放射性环境中,身体出现了各种严重的健康问题,患癌症的风险大大增加。在事故发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西班牙政府和美军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清理措施,但受污染的土地依然在数十年内未能完全恢复。美国政府在事后对外界报告称,部分参与清理的美军人员因为接触到放射性物质,健康也出现了严重问题。而西班牙政府也为应对事件的后果,提供了一定的健康监测与赔偿措施。但即便如此,许多清理人员以及当地居民的健康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他们的余生都在病痛和恐惧中度过。这场事故所造成的辐射污染对当地生态环境的长期影响,至今依然无法完全消除,成为了西班牙人民心中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疤。1966年的这场美国轰炸机在西班牙上空投下4枚氢弹的事件,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悲剧。它不仅是冷战时期核武器使用风险的直接体现,更是给全人类敲响了一记沉重的警钟。虽然事件最终没有导致核爆炸,但它所造成的辐射污染和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让世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核武器的潜在危险。希望这样的悲剧永远不再发生,人类能够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共同努力,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轰20的亮相为何被反复推迟?说白了就是“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当年歼-

轰20的亮相为何被反复推迟?说白了就是“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当年歼-

轰20的亮相为何被反复推迟?说白了就是“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当年歼-20从立项到首飞用了3年,2011年亮相后2017年就列装部队,那速度确实惊掉全世界下巴。但轰炸机这玩意儿和战斗机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挑战,就像你让小学生直接解微积分,能不卡壳吗?首先,战略轰炸机的技术门槛是地狱级的,歼-20再复杂,本质上还是个“空中刺客”,只要解决隐身、超音速巡航和超视距打击这老三样就行。但轰-20不一样,它得是“空中堡垒”,既要能装20吨以上的弹药横跨太平洋,又要像幽灵一样穿透美国的防空网。这就好比让一个举重运动员同时练跳高和隐身术,难度直接翻倍。就拿隐身技术来说,歼-20用的是传统隐身涂层,而轰-20可能要用第四代超材料隐身薄膜。这种材料能让雷达波“绕着走”,但研发过程比炼丹还难。美国B-2的隐身涂层维护成本高到离谱,每飞行一小时就要花13.5万美元保养,中国肯定不想重蹈覆辙。所以轰-20的隐身技术必须一步到位,光测试各种材料的耐候性和稳定性就得好几年。发动机更是个老大难,歼-20早期用俄罗斯AL-31F,后来换国产WS-10,磕磕绊绊总算解决了。但轰-20需要的是推力更大、油耗更低的发动机,比如WS-15的无加力版本。虽然WS-15已经装备歼-20,但适配轰-20这种庞然大物又是另一回事。打个比方,你给自行车装汽车发动机,不仅要重新设计车架,还得解决散热、振动等一堆问题。而且轰-20的飞翼布局对发动机的协同工作要求极高,四个发动机必须像四胞胎一样默契,否则飞控系统根本Hold不住。设计需求的变化也让项目反复推倒重来。早期轰-20可能对标美国B-2,走亚音速隐身路线。但这几年中国高超音速武器突飞猛进,像鹰击-21空射弹道导弹长度超过9米,而B-2的弹舱只有7米,根本塞不进去。所以轰-20必须拉长机身、扩大弹舱,甚至可能加入超音速能力。这种颠覆性的设计调整,相当于把盖了一半的房子拆了重建,能不耽误时间吗?国际环境也是个变量。美国B-21“突袭者”已经量产,俄罗斯PAK-DA隐形轰炸机也接近完工。中国要是急着推出轰-20,万一性能被别人压一头,反而影响战略威慑力。所以不如沉住气,等技术彻底成熟再亮相。就像下棋,与其急着落子,不如等布局完成再一招制敌。保密需求更是给项目上了把锁,战略轰炸机属于“国之重器”,中国在轰-20的信息管控上几乎做到了密不透风。美国国防部2024年的报告都承认,他们根本搞不清轰-20的具体进展。这种保密策略虽然让军迷心痒,但确实能避免关键技术泄露。就像武侠小说里的高手,没到火候绝不轻易亮剑。还有个现实问题:轰-20的生态位正在被其他武器挤压。中国现在有东风-41洲际导弹、高超音速导弹和无人机蜂群,这些武器在性价比和实战灵活性上可能比轰炸机更有优势。比如“双尾蝎”无人机航程6000公里,能挂载长剑-10导弹,成本却只有1400万人民币一架。相比之下,轰-20单架造价可能超过60亿人民币,维护成本更是天价。在军费有限的情况下,优先发展更实用的武器也是合理选择。不过,轰-20的推迟绝不意味着失败。中国航空工业这十年的进步有目共睹,从歼-20到运-20,再到六代机验证机频繁试飞,技术积累已经厚积薄发。轰-20就像酿酒,时间越长,味道越醇厚。等它真正亮相的那天,说不定会带来远超B-21的惊喜——比如全频段隐身、高超音速巡航,甚至是无人机母舰功能。到时候,全世界就会明白,中国不是造不出,而是要造就造最好的。所以,与其抱怨轰-20“难产”,不如耐心等待。毕竟,真正的大招从来不会提前剧透。就像当年歼-20突然出现在珠海航展,轰-20说不定哪天就会以“科幻片”的姿态划破天际,让那些质疑中国军工的人彻底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