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花230万买的房子,现在市场价180万。老李常念叨:“这房子就是给儿子准备的‘底气’,要是跌回150万,我得愁白了头。”经济学家孟教授打了个比方:“房地产就像经济这辆大车上的‘发动机’,要是发动机熄火,整辆车都得抛锚。”这话一点不假!数据显示,房地产连带装修、家电等上下游行业,养活了超过2亿人,差不多每7个打工人里就有1个跟它有关。更直接的是,很多城市的马路、学校、公园,都是靠卖地的钱建起来的。房产专家李老师算了笔账:“一些城市超过一半的财政收入靠卖地,房价一跌,开发商不敢拿地,明年可能连路灯都没钱修了。”据统计,全国1亿多个家庭把大半辈子积蓄压在房子上,房价暴跌意味着很多家庭的存款“凭空消失”。一旦大家觉得自己变穷了,自然不敢乱花钱,商场没人逛、外卖订单变少,经济就像被按下了“暂停键”。不过话说回来,专家也不是说房价要一直涨,而是不能“崩盘式下跌”。中国社科院刘研究员分析:“现在城镇化还在继续,每年有1000万人进城找工作、安家,刚需一直都在。”再加上中国人骨子里的“买房情结”,很多年轻人哪怕租房子更划算,最后还是想有个属于自己的家。某平台调查显示,85%的90后、00后都计划5年内买房。眼下的房地产市场,就像在走钢丝——既不能跌过头,也不会疯狂涨。专家普遍认为,未来一二线大城市因为工作机会多、配套好,房价相对抗跌;但三四线城市如果人口持续外流,房子可能会“供大于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