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标签: 欧洲

乌克兰剩女的未来路在哪乌克兰的战争快结束了,可留给女人们

乌克兰剩女的未来路在哪乌克兰的战争快结束了,可留给女人们

乌克兰剩女的未来路在哪乌克兰的战争快结束了,可留给女人们的日子却没那么好过。三年打下来,乌克兰有2000万女人,很多成了寡妇。她们年纪都在三四十岁,上有老人要照顾,下有孩子要养,想再找个伴侣几乎不可能。男人少了,生活压力大,未来的路真让人心疼。想想那些漂亮的乌克兰姑娘,金发碧眼,原本前途光明。可战争让她们很多没读完大学,没找到工作,甚至失去了家园。她们现在面临的选择很难:是留在国内守寡,还是冒险出国?去中国?语言不通;去欧洲?没钱,欧洲剩男也不多。她们的未来像迷雾一样,看不到方向。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国家的命运,也深刻影响了无数女人的生活。她们的婚姻、生活、未来都被战争撕得支离破碎。乌克兰剩女的困境,是战争留下的沉重伤痕,没人能轻易解决。她们的路到底该怎么走,成了一个让人揪心的问题。
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这下美国和欧洲全傻眼了!7月16日,在我们宣布将限制八

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这下美国和欧洲全傻眼了!7月16日,在我们宣布将限制八

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这下美国和欧洲全傻眼了!7月16日,在我们宣布将限制八项电动汽车关键电池制造技术的对外输出之后,立刻就引起了纽约时报的关注。纽约时报对此表示,中国此举这是要巩固中国在电动汽车制造领域已占据的主导地位。美媒表示,这意味着从自即日起,通过贸易、投资或技术合作等方式将这些技术转移到海外,必须事先获得中国政府的许可。很显然,我们的这一限制性措施这让美欧都心里面不是滋味。先说欧洲,事实上欧洲一直对我们的电池技术虎视眈眈。而欧洲跟我们就新能源汽车贸易壁垒进行谈判时,其中的条件之一就是要求我们转移电池技术。随着我们这一措施的宣布,欧洲打我们电池技术的主意,这是落了空。而事实上,美国方面也正在跟我们谈合作,要求我们的电池厂商在美国设厂,但是有了这一条规定,我们的电池厂商将不太可能赴美设厂。长期以来,美欧都在对我们进行技术封锁,没想到风水轮流转,轮到我们对美欧进行技术限制了,这不得不让人感叹!美媒表示,在电池领域,磷酸铁锂电池已占据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且几乎完全由中国制造。日本、韩国、德国和美国的电池及化工公司仍主要依赖含镍、钴和锰的电池化学体系,但它们一直在努力追赶。估计我们的这一手段,美欧心里面一定不是滋味。美欧多年来对他国使用的手段,这一次终于有一个国家可以对他们使用了。我们相信,未来我们还会有更多全球领先的技术。美欧的技术已经不再是我们不得不仰望的高山了。
忘恩负义!俄外长公开表态!7月11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俄新社的报道

忘恩负义!俄外长公开表态!7月11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俄新社的报道

忘恩负义!俄外长公开表态!7月11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俄新社的报道中火力全开,直接点名德国、法国和英国,指责这些欧洲国家的领导人正试图把欧洲推向与俄罗斯交战的边缘。他毫不留情地指出,这些国家的政客们已经忘记了历史的教训,简直是忘恩负义!他在东盟框架内的系列会议结束后告诉记者,柏林、巴黎和伦敦近期的言行表明,这些国家及其他一些国家当下掌权的政客阶层已经忘记了历史教训,忘记了全人类从这些教训中得出的结论。现今欧洲领导层正准备再度拉欧洲来对抗莫斯科,且不再局限于混合战争。俄罗斯外长还援引历史来强调自己的观点。他说,他曾对“欧洲当年如何看待德国”很感兴趣。1941年6月22日出版的瑞典《晚报》社论中曾有这样的语句:“德国挣脱了枷锁,携新生力量获得自由,拥抱自己所肩负的欧洲乃至重大历史使命——粉碎威胁自由本质的红色政权。”拉夫罗夫总结道,由此可见,当时的纳粹竟被视作自由的象征。他以此提醒欧洲国家,历史的教训不应被遗忘。从现实来看,欧洲国家的一些做法确实让俄罗斯感到不满。近年来,欧盟不断加强对俄罗斯的制裁。据报道,欧盟已开始就第19轮对俄制裁方案进行非正式讨论。此前的第18轮制裁方案因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的反对而未能达成一致,但这并未阻止欧盟继续推进对俄强硬政策。欧盟不仅在经济上制裁俄罗斯,还在军事上加大对乌克兰的支持。有消息称,欧盟计划每年向乌克兰提供至少200亿欧元的支持,用于提升乌军实力。欧盟还开始动用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收益援助乌克兰,首批资金为15亿欧元,其中14亿欧元将用于购买优先的军事装备。俄罗斯认为,欧洲国家的这些行为是在加剧地区紧张局势。拉夫罗夫曾指出,美国及其盟友需要明白,俄方会使用任何手段,“不会让西方从战略上打败俄罗斯的野心得逞”。而欧洲国家的做法,无疑是在给俄乌冲突“火上浇油”。在拉夫罗夫看来,欧洲国家的领导人似乎已经忘记了苏联在二战中为欧洲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在欧洲战场,苏联红军扛住了纳粹德国最凶猛的进攻火力,打垮、歼灭了500多个德军师,重创纳粹德国的战争机器。战争期间大部分时间内,75%至80%的德军都被迫部署在东线,德军在与苏联红军战斗中遭受的损失占其总损失的73%以上。苏联在这场战争中的伤亡代价极为沉重,牺牲人数高达2700万,平均每7名公民中就有1人丧生。然而,如今的欧洲国家却在对俄罗斯采取强硬政策,这让俄罗斯感到心寒。拉夫罗夫的指责,正是对这种现状的强烈不满。他希望欧洲国家能够记住历史的教训,不要重蹈覆辙,避免将欧洲推向战争的边缘。俄罗斯外长的这番表态,无疑给当前紧张的俄欧关系又添了一把火。未来,欧洲国家将如何回应,俄欧关系又将走向何方,值得密切关注。
吓我一跳,突然被魏总转发了。柴油也是新能源,就是我说的。很多车,又是充电又是加油

吓我一跳,突然被魏总转发了。柴油也是新能源,就是我说的。很多车,又是充电又是加油

吓我一跳,突然被魏总转发了。柴油也是新能源,就是我说的。很多车,又是充电又是加油的,折腾来折腾去,最后比柴油车的油耗还高。都是方盒子。你10个油挂绿牌,我7个油挂蓝牌,还全额缴纳购置税。无论是算油耗等用车成本,还是算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怎么看都是柴油更低啊,怎么就不算新能源了?凡事都辩不过一个“理”字。
孟加拉国的消费水平全球最低,能有多低?中国普通人去了绝对是富翁,300元人民币在

孟加拉国的消费水平全球最低,能有多低?中国普通人去了绝对是富翁,300元人民币在

孟加拉国的消费水平全球最低,能有多低?中国普通人去了绝对是富翁,300元人民币在孟加拉国换成他们本国货币是5000达卡,一天内要在其首都花完这么多钱还是比较困难的,一顿路边摊快餐最多只要2元人民币,去五星级酒店品尝两份甜点才不到50元,相当于孟加拉人一周的工资,贫民窟最便宜的旅馆睡一晚上才3达卡,主街顶级快餐店点一份3人份的羊肉米饭才不到50元。在孟加拉国花钱,得先习惯一种认知颠覆——300元人民币换的5000达卡,在首都达卡想当天花完,得比咱们逛超市时特意凑满减还费心思。路边摊的摊主掀开热气腾腾的铁锅,咖喱味混着水汽扑过来,一份能盖住碗底的米饭配着炖菜,递过去2元人民币就能端走。这价格放在中国,大概只够买半杯最便宜的奶茶,想填满肚子基本不可能。要是结伴去主街那家挂着霓虹灯的快餐店,点一份三人份的羊肉饭,肉块堆得像座小山,结账时老板伸手要的钱,换成人民币还不到50元。住宿的落差更直白。贫民窟边缘用木板搭的旅馆,门口挂着块掉漆的牌子,一晚3达卡的价格,换算成人民币连一毛钱都不到。而市中心的五星级酒店里,穿着制服的侍者端来两份精致甜点,水晶灯下吃完埋单,也才花了不到50元——这数字,够当地一个普通工人挣上整整七天。这种低消费的背后,藏着一段拧巴的历史。几百年前这片土地还挺富裕,恒河三角洲的黄麻长得比人高,商船装着布料和粮食往世界各地运,泰戈尔写"金色的孟加拉"时,说的就是那会儿的光景。后来英国人来了,按宗教把地方划开,1947年印巴分治后,东边成了巴基斯坦的一部分,可西边总把好东西往自己那挪,黄麻出口赚的钱八成拿去修西边的公路,东边人只能看着自家资源养肥别人。1971年独立成孟加拉国时,家底早就空了。老百姓靠种地糊口,手工业者干一天活,赚的钱买1.5公斤大米都悬,一家人常饿肚子。后来政府发现,纺织业门槛低还能大量招人,就鼓励女性走出家门去工厂上班,一下子凑齐了400万女工,纺织业成了支柱,每年出口350多亿美元,2015年总算摆脱了"最不发达国家"的帽子。但钱没怎么往下流。达卡周边的工厂里,女工们一天踩15小时缝纫机,挣的钱最多够买三碗街头快餐。拆船工在吉大港的巨轮上焊钢铁,一年有二十多人出事,干一天才得12元,买管8元的牙膏都得犹豫好几天。反观富人区,别墅带泳池能卖3700万,门口停着保时捷,街对面三轮车夫正顶着40度太阳蹬车,就为挣够当天的饭钱。这场景让人想起中国十几年前,外国教练住一晚五星级酒店花两万,工地上的人一个月才挣三四百。不同的是,咱们这些年靠制造业把蛋糕做大了,而孟加拉国还卡在那儿——服装出口占八成,利润却被外国品牌和财团分走,普通人拿着1.5元的时薪,连本国造的衣服都未必买得起。现在街上中国手机多了起来,240元能买个能上网的智能机,比本地货还便宜。中国给了50亿援助,还拉着他们进一带一路,帮着把衣服卖到欧洲。只是达卡的房价已涨到每平米2000美金,普通家庭攒十几年都买不起个卫生间,要想让300元人民币在这儿不再显得像"巨款",恐怕还得走段长路。那么你们是怎么看的呢?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王毅外长四天两会俄外长拉夫罗夫,法媒非常不高兴!在中俄外交频密互动之后,7月16

王毅外长四天两会俄外长拉夫罗夫,法媒非常不高兴!在中俄外交频密互动之后,7月16

王毅外长四天两会俄外长拉夫罗夫,法媒非常不高兴!在中俄外交频密互动之后,7月16日,法新社刊文声称,欧中建交50周年峰会,越临近开幕气氛越低迷。欧洲人一直试图劝中国不要“支持”俄罗斯延长战争,最终发现希望完全落空。中国高度重视与俄罗斯的关系,高规格接见俄外长拉夫罗夫,这等于向欧洲发出了一个响亮的信号。法媒称,欧洲苦劝中国不要“支持”俄罗斯,但面对来访的俄外长,中国表示,中俄关系是这个世界上最稳定、最成熟,最富于战略价值的关系。欧盟与中国下周的峰会,但欧盟最关心的乌克兰问题就这样被北京放凉了,这唯一的好处是让欧盟彻底清醒了过来。很显然,面对我们与俄罗斯关系的深化,法媒对我们非常不满。依法媒的论调,法媒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对于欧洲苦口婆心的劝诫,中国并不听,而这样的做法,让欧洲的希望全部落空了,这让欧洲对于中国的认知越来越清醒。对于法媒的这一论调,我们怎么看呢?说实话,我们倒是想问的是,其一,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大国,我们有没有权利按照符合我们国家利益的方式行事呢?欧洲让我们像欧洲一样制裁俄罗斯,那我们请问,中俄关系恶化的结果,欧洲有没有替我们考虑过。这个代价是欧洲承受,还是我们承受了呢?其二,欧洲真的把我们当伙伴吗?如果欧洲对我们深化与俄罗斯的关系有情绪,那在中美博弈的背景下,请问欧洲能不能承诺绝不会配合美国遏华呢?其三,在经贸领域,欧洲到底是要去风险,还是要加强与我们的合作呢?最起码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看见欧洲想要跟我们合作的诚意。欧洲声称自己最关心的乌克兰问题被放凉,那我们最关心的经贸问题早就被欧洲冰冻起来了。我们明明没有支持俄罗斯,欧洲却如此相逼,请问欧洲是希望看见我们放弃中立立场真的去支持俄罗斯吗?中俄关系不针对第三国,我们也拒绝任何国家对中俄关系的绑架,法媒不高兴,但我们仍旧会以符合我们利益的方式行事。
靠美色上位?欧盟现在奇葩女性官员越来越多,卡娅卡拉斯,一个导演出身的四婚女性,对

靠美色上位?欧盟现在奇葩女性官员越来越多,卡娅卡拉斯,一个导演出身的四婚女性,对

靠美色上位?欧盟现在奇葩女性官员越来越多,卡娅卡拉斯,一个导演出身的四婚女性,对自己的家庭都极其不负责任,离婚证都攒一摞了,都能出任欧盟外长,难道欧盟的官员,都靠颜值上位吗?这些连家庭都管不好的人,真能管好国家?看看隔壁塞尔维亚的武契奇、匈牙利的欧尔班,哪个不是从基层摸爬滚打上来的实干派?欧洲现在专挑花瓶政客,背后真的有点不简单。卡拉斯们私德有亏反而成了优势,丑闻缠身才更好控制,真要像武契奇那样把国家利益放首位,白宫的电话还怎么指挥得动?德国前总理默克尔下台后,欧洲再没出现过能和美国拍桌子的领导人,不是巧合而是精心设计。这些“颜值担当”出台的政策往往伤害欧洲利益,比如能源上制裁俄罗斯结果自家工厂倒闭,军购上抛弃欧洲装备专买美国天价武器。欧洲正掉进温水煮青蛙的陷阱,当年英国脱欧被嘲笑是自断手脚,现在看竟是先知先觉。法国总统马克龙嘴上喊着“战略自主”,转身就给乌克兰送钱买美国军火;德国总理朔尔茨说要振兴工业,结果配合美国搞碳关税逼死本国车企。现在的欧盟就像个提线木偶,线头攥在华盛顿手里,那些光鲜亮丽的官员,不过是摆在台前的装饰品。
欧洲人真的狂妄啊,还以为自己是过去的列强呢?还以为自己是高贵的大老爷呢?事情起

欧洲人真的狂妄啊,还以为自己是过去的列强呢?还以为自己是高贵的大老爷呢?事情起

欧洲人真的狂妄啊,还以为自己是过去的列强呢?还以为自己是高贵的大老爷呢?事情起因是欧洲方面对中国稀土出口管控措施提出异议,据路透社等外媒报道,托莱多大使近日表示若不解除相关措施,否则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可能取消七...
有些国外的华裔可真有意思。近日媒体报道:西班牙在近两个月内,因高温天气导致1

有些国外的华裔可真有意思。近日媒体报道:西班牙在近两个月内,因高温天气导致1

有些国外的华裔可真有意思。近日媒体报道:西班牙在近两个月内,因高温天气导致1180人死亡,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仅为114例。由于空调在欧洲的安装费昂贵,普及率较低,所以安装空调成为欧洲富人的象征。那些没钱安装空调的人,只能硬扛。令人不解的是,当西班牙媒体在报道高温天气时,有个华裔急着跑出来辟谣了,在视频中他表示“西班牙哪里热了?比上海要舒适,根本不需要安装空调,那些准备来西班牙的朋友,不要焦虑!”有一帮人,似乎总喜欢和全世界唱反调。前不久美国闹蛋荒,美国人说:我们吃不起鸡蛋了!美国的一些华人却拍视频称:美国不缺鸡蛋。后来美国洛杉矶发生抗议,美国人说:这里乱成一锅粥了!美国一些华人又出来辟谣:这里安全的很,洛杉矶没有乱。伊以冲突时,以色列人说:伊朗的导弹把我们炸惨了,结果以色列的一些华人却称:生活正常,很安全。日本闹米荒,日本人说:几十年的陈米太难吃。部分在日华裔却称:几十年的陈米挺好吃的!什么年代了,还搞“国外的月亮比较圆”那一套呢?
仗打到现在,基本上没有商量的余地,只有一方被击败才会彻底结束。俄罗斯前总理斯捷帕

仗打到现在,基本上没有商量的余地,只有一方被击败才会彻底结束。俄罗斯前总理斯捷帕

仗打到现在,基本上没有商量的余地,只有一方被击败才会彻底结束。俄罗斯前总理斯捷帕申对外公开表示,关于乌克兰以及西方想要俄罗斯撤出新地区,扎波罗热,赫尔松,顿涅斯克,卢甘斯克几乎不可能。俄罗斯对乌东四州的控制,早已不是单纯的军事占领,而是上升到“历史使命”的高度。看看地图就知道,扎波罗热的核电站、赫尔松的黑海出海口,这些地方对俄罗斯的能源安全和地缘战略有多重要。普京要是敢松口撤军,国内那些把“恢复帝国荣光”刻进DNA的鹰派能把克里姆林宫的屋顶掀翻。更别提克里米亚了,那可是普京的“政治命根子”,谁要敢说让俄罗斯吐出来,普京估计能直接拍桌子:“要不你去跟1941年牺牲的红军战士解释?”从军事部署看,俄军现在玩的是“刺猬战术”——把精锐部队龟缩在已占领区,依托工事和远程火力消耗乌军。最近苏梅地区的拉锯战更是暴露了俄军的小心思:既不想让乌军突破防线,又不想把老本全搭进去打攻坚战。说白了,普京就是要摆出一副“我占着地盘慢慢耗,看谁能耗过谁”的无赖架势。泽连斯基现在就像个在赌场输红了眼的赌徒,把全部身家押在西方援助上。可看看最近的援助清单,美国5亿美元的军援还没到账,欧洲的“爱国者”导弹系统还在仓库里吃灰。更搞笑的是,特朗普一句“美国优先”就让乌克兰的心凉了半截——合着西方的支持就是“看心情施舍”?乌军所谓的“夏季大反攻”,现在成了国际笑话。前线士兵吐槽说:“我们开着苏联时代的坦克去冲锋,对面俄军的无人机像苍蝇一样盯着我们。”更要命的是,乌克兰国内的动员体系已经快崩了——年轻人为了逃兵役,连“假装瘫痪”“伪造病历”的招都用上了,征兵办甚至得派特种部队上街抓人。这种情况下,泽连斯基还在喊“打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老百姓心里估计都在骂:“你倒是把你儿子先送上前线啊!”拜登政府现在是典型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当初撺掇乌克兰对抗俄罗斯,想借此削弱欧洲对俄能源依赖,结果欧洲被能源危机折腾得叫苦连天,反而更依赖美国的高价液化天然气。更讽刺的是,美国军工复合体借着这场战争赚得盆满钵满,洛克希德·马丁的股价都快涨到天上去了,可前线乌军士兵还在抱怨“炮弹不够用”。欧盟这边更是乱成一锅粥。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前脚刚承诺“坚定支持乌克兰”,后脚国内就爆发了大规模反战游行。法国总统马克龙倒是想当“和事佬”,可俄罗斯根本不搭理他——毕竟法国在俄乌冲突中的存在感,还不如波兰的一个地方议员。现在的俄乌冲突,就像一场没有裁判的拳击赛,双方都鼻青脸肿却还在挥拳。俄罗斯用“公投入俄”把占领区合法化,乌克兰就用无人机袭击克里米亚大桥报复;西方制裁俄罗斯能源出口,俄罗斯就用“断气”威胁欧洲。这种“以牙还牙”的恶性循环,让和谈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更危险的是,战争正在外溢。白俄罗斯边境的俄军演习、摩尔多瓦的局势动荡,都像是随时可能引爆的“次级炸弹”。要是冲突真的扩大到北约国家,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阴云可就真的飘过来了。按照目前的趋势,俄乌冲突大概率会陷入“冻结冲突”——双方在现有接触线附近对峙,偶尔打打嘴炮和冷枪,但就是不签和平协议。这种结局对俄罗斯来说,至少保住了乌东四州和克里米亚;对乌克兰来说,虽然丢了领土,但好歹还能以“主权国家”的身份存在;对西方来说,虽然没达到削弱俄罗斯的目的,但至少没让俄罗斯彻底控制乌克兰。不过,这种“三输”的结局,真的是各方想要的吗?俄罗斯的经济被制裁拖得半死不活,乌克兰的基础设施几乎全毁,欧洲的工业竞争力一落千丈。或许,当双方都被战争折磨得筋疲力尽时,才会想起那句老话:“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也别想得到。”俄乌冲突打到现在,早就不是简单的领土争端,而是一场“面子”与“利益”的博弈。俄罗斯要维护大国尊严,乌克兰要保住国家主权,西方要维持霸权地位。但残酷的现实是,这场战争没有赢家,只有输得更惨的一方。或许,当普京和泽连斯基在谈判桌上坐下来,当西方停止拱火,当双方民众的鲜血不再被政客们当作筹码,这场战争才能真正画上句号。但在那之前,俄乌冲突还会继续吞噬生命、消耗资源,直到把所有人都拖进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