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标签: 欧美动态

普京对特朗普的十天最后通牒进行了强硬回应,是不是撕破脸了?8月1日,普京表示

普京对特朗普的十天最后通牒进行了强硬回应,是不是撕破脸了?8月1日,普京表示

普京对特朗普的十天最后通牒进行了强硬回应,是不是撕破脸了?8月1日,普京表示,俄罗斯不是在夺取乌克兰领土,而是在收复本来属于俄罗斯的领土。普京再次强调,俄乌冲突要结束,不是俄罗斯来定,而是乌克兰以及西方国家来定。乌东四洲以及克里米亚地区既成事实,必须承认;乌克兰永远不加入北约;北约不再东扩;取消对俄罗斯的制裁;对俄罗斯冻结的资金需全部归还;战争就可以随时结束。普京对于特朗普十天限期,直接把锅丢给了西方国家,想实现无条件停火,基本上不可能,俄乌冲突三年多,损失非常惨重,而且俄罗斯已经占领了乌东四洲,不可能直接撤出,而且俄罗斯在战场上占据了主动。特朗普与普京两人有可能开始翻脸了,开始相互威胁,特朗普对欧洲国家和泽连斯基无计可施,所以才反过来对俄罗斯,这样的反反复复,谁对特朗普强硬,他就调转枪头,向另外一方进行打击。有专家认为,美国制裁俄罗斯,再加上武器装备加大全力援助乌克兰,俄罗斯失败就很明显了,你们觉得呢?
快报!快报!俄罗斯正式宣布了!8月1日,普京在明斯克会晤卢卡申科时表示,若乌

快报!快报!俄罗斯正式宣布了!8月1日,普京在明斯克会晤卢卡申科时表示,若乌

快报!快报!俄罗斯正式宣布了!8月1日,普京在明斯克会晤卢卡申科时表示,若乌方认为时机未到,俄方愿等待谈判。他肯定伊斯坦布尔会谈成果,称俄乌谈判一直受关注。然而普京同步宣布"榛树"高超音速导弹已量产交付。该导弹射程覆盖全欧洲,速度达10马赫,现役防空系统无法拦截。军事专家认为,这是俄方"以退为进"的策略——表面示缓,实则加速军力部署。当前乌军反攻乏力,西方援乌迟滞。普京此时抛出谈判橄榄枝,或意在分化美欧;而"榛树"导弹量产,则是对北约的直接威慑。泽连斯基面临抉择:是趁西方援助尚存反攻,还是抓住谈判契机?未来走向取决于战场态势与西方态度变化。
太惨了,美最后通牒刚发,俄就炸翻北约军援军列,基辅再陷入火海特朗普的“最后通

太惨了,美最后通牒刚发,俄就炸翻北约军援军列,基辅再陷入火海特朗普的“最后通

太惨了,美最后通牒刚发,俄就炸翻北约军援军列,基辅再陷入火海特朗普的“最后通牒”还没坐热,俄军的导弹就先到了。7月31日深夜,基辅再度成为靶场。俄军发射的伊朗式无人机、巡航导弹与高超音速导弹接连抵达,多波次、多方向穿插,击中基辅多个区域,造成至少9人死亡、135人受伤。数百栋建筑受损,基辅电力、通信、交通一度陷入瘫痪。这不是新剧本,是熟悉的旧套路。区别只在于:这次袭击时间点精准踩在特朗普通牒发出后不到48小时,内容上紧贴“北约军援中转”这条生命线,打得很干净。导弹的目的明确:回应、警告、削弱。而导弹落点的象征意义也不复杂:这一轮战争的主角,始终不只是乌克兰。在这场精密打击中,最致命的一击发生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的帕夫洛格勒火车站——北约军援物资的卸载站。一整列刚刚完成装卸的军事物资列车在俄军空袭中被当场引爆,现场连环爆炸、火势蔓延数小时,通过卫星图像都能看到火光跃动。帕夫洛格勒不仅是补给节点,更是前线波克罗夫斯克(红军城)方向的唯一有效运输线。也就是说,这列军列被炸毁的背后,是顿巴斯南部乌军防线濒临断粮断炮的现实。基辅在燃烧,前线也在塌陷。红军城只剩一道血线波克罗夫斯克这个名字,在俄军战报中出现得越来越频繁。这座城市本是苏联时期的铁路枢纽,战争爆发以来,被乌军设为顿巴斯战线的总后勤基地。俄军围攻已有多日,当前的包围圈已收紧至米尔诺格勒以南,仅剩不到17公里宽的通道能向外调动兵力与物资。如果这条走廊也被封死,整个顿巴斯南线的乌军就会被就地锁死。乌军的处境比地图上更糟。在过去一个月,乌克兰每天平均损失约13平方公里的土地,7月累计丢失近500平方公里。这个速度如果维持到9月,将意味着整个第聂伯河以东都将暴露在俄军火炮和战机的作战半径内。而基辅方面除了一再发布“俄军伤亡巨大”的信息外,几乎没有可以调动的后援部队。乌军前线官员此前就公开表示,他们8个月没有接到增援,士兵疲惫到靠渔网遮挡无人机、靠四轴无人机送饭、靠步行转移迫击炮。红军城的防线,靠的不是兵力,而是意志。问题在于,这种意志已经开始松动。“和平奖候选人”的战争递进术外界原本对特朗普重返白宫抱有幻想——他竞选时曾高调宣称能在24小时内结束俄乌战争,一旦当选就要亲自介入调停。如今,他上任刚满月,连续两次给俄罗斯设“最后通牒”:第一次是“30天内停火”;第二次升级为“50天最后通牒”;第三次突然提前至“10~12天内必须停火,否则制裁”。“最后通牒”越来越紧,但没有一条兑现。特朗普原本想靠这套“硬姿态”在国际事务中刷一波存在感,同时在国内兑现自己“和平总统”的人设。可惜他越威胁,俄军打得越猛。7月30日俄军对乌克兰陆军培训中心的导弹袭击造成约200人伤亡,第二天就打掉北约军列;而他8月1日新一轮制裁方案刚放风,俄军的“夜袭基辅”紧跟落地。特朗普可能真没想到,他的每一次高声调都在变相提醒俄罗斯:该打下一步了。更滑稽的是这套制裁工具本身。白宫扬言对俄罗斯能源贸易加征“二级关税”,对象是买油大户——中国、印度、巴西。可笑在:印度和美国的自由贸易谈判早已僵持不下;巴西总统卢拉公开批特朗普“殖民心态”;中国对制裁威胁压根不搭理,继续扩大对俄能源结算。也就是说,“制裁俄罗斯”的方式,已经变成“制裁俄罗斯的客户”。但这些客户一个也惹不起。结果是:特朗普的话音未落,俄罗斯的导弹就已出膛。谁还相信会谈?当前局势的走向,谁都不傻。美俄已非战争双方,而是战场之外的棋手。乌克兰则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俄罗斯提出的停战条件依旧强硬:乌军撤出2022年“并入俄联邦”的四个地区、承诺永不加入北约、限制武装力量。这些条件泽连斯基接受不了,美国也不能同意。问题是——还能谈什么?7月29日,俄对外情报局突然放出猛料: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主任叶尔马克、前总司令扎卢日内和军事情报局长布达诺夫在阿尔卑斯山密会美英代表,讨论内容直指“换掉泽连斯基”。一天后,乌克兰防长又高调宣布“积极研发弹道导弹”,不知是试图自救,还是再次将国家赌在火药桶上。如果连核心高层都在想“弃车保帅”,泽连斯基的执政还能撑多久?而更大的问题是:即使换了人,换得来和平吗?乌克兰战场的伤亡数字还在涨,导弹袭击已成为常态,军列被炸意味着援助系统受阻,红军城围而不打意味着一场更大的绞杀正在酝酿。特朗普嘴里“通牒”还在放风,可谁都看得出,他已经没有多少牌可出。俄罗斯并未放缓攻势,反而因“最后通牒”而加快节奏,这不是外交失败,是节奏错判。而乌克兰,早已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战争的钟摆继续摆动,但这一次,似乎离终点越来越远了。
美国对普京动手特朗普做出一个不寻常重大决定当地时间8月1日(周五),美国总

美国对普京动手特朗普做出一个不寻常重大决定当地时间8月1日(周五),美国总

美国对普京动手特朗普做出一个不寻常重大决定当地时间8月1日(周五),美国总统特朗普作出一个不寻常重大决定。特朗普在自己所创建的社交媒体平台上发文确认称:已下令两艘核潜艇部署到适当区域。而特朗普此举则暗示随着乌克兰战争紧张局势加剧,他准备发动核打击。此前,针对特朗普对普京下达的结束俄乌战争期限(8月8日)的最后通牒,俄罗斯前总统、现任俄罗斯安全委员会副主席梅德韦杰夫予以了反击和驳斥,并明确警告了美国:俄罗斯不是伊朗或以色列,美国每一个最后通牒都是威胁,是迈向战争的一步。、而当被问及为何下令调动核潜艇时,特朗普表示:“这是俄罗斯前总统发出的威胁,我们要保护我们的人民。”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两个核超级大国之间罕见的公开矛盾升级,也是原子时代在公共和网络上上演的罕见边缘政策时刻。
梅德韦杰夫几段话,让美国出动2艘核潜艇几段话能让美国出动2艘核潜艇,梅德韦

梅德韦杰夫几段话,让美国出动2艘核潜艇几段话能让美国出动2艘核潜艇,梅德韦

梅德韦杰夫几段话,让美国出动2艘核潜艇几段话能让美国出动2艘核潜艇,梅德韦杰夫可以说创造了一个新纪录。1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表示,鉴于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极具挑衅的言论,他已经下令将两艘核潜艇部署在适当区域,以防这些愚蠢的煽动性言论不仅限于此。这里要说一下。自从俄乌冲突爆发后,梅德韦杰夫就一改之前对西方的温和语气,开始屡屡发表强硬言论。此次特朗普所说的“梅德韦杰夫极具挑衅的言论”,应该是指他于7月15日至29日在社交媒体上发的两段话,一段是回击特朗普的“最后通牒”,称俄罗斯不在乎他的威胁,另一段是警告特朗普别重蹈“瞌睡乔”的覆辙,俄罗斯不是以色列和伊朗,特朗普的“最后通牒”将引发俄罗斯与美国之间的战争。对于梅德韦杰夫的强硬表态,爱面子的特朗普自然不会善罢甘休,于是也就有了“梅德韦杰夫几段话,美国出动2艘核潜艇”的名场面。不过,我们也知道特朗普是什么人,经常说话不着调。核潜艇作为战略打击力量,其部署地点和时间都需要根据相应的值班任务安排,特朗普所谓的“已部署2艘核潜艇”大概率只是放狠话。最后,特朗普对梅德韦杰夫言论的回应,一定程度上也暴露出美国海军的衰落:原来美国总统一遇事就会问“我们最近的航母在哪里”,而现如今特朗普居然要指望核潜艇撑场面了。
就在刚刚俄罗斯宣布当地时间8月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披露,俄军正沿作战接触线全

就在刚刚俄罗斯宣布当地时间8月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披露,俄军正沿作战接触线全

就在刚刚俄罗斯宣布当地时间8月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披露,俄军正沿作战接触线全面推进,且已于数天前完全控制顿涅茨克地区重镇恰索夫亚尔。对于乌方否认这一消息的态度,普京认为其领导层对前线局势并不了解。此外,普京还宣布,俄最新型高超音速中程弹道导弹“榛树”首批量产型已完成生产并交付部队。该导弹速度可达10马赫,曾在2024年11月乌方使用美英导弹袭击俄领土后,被俄方用于反击。
有人问泽连斯基,你这样大规模对俄罗斯发动袭击,就不怕普京报复吗?泽连斯基回答

有人问泽连斯基,你这样大规模对俄罗斯发动袭击,就不怕普京报复吗?泽连斯基回答

有人问泽连斯基,你这样大规模对俄罗斯发动袭击,就不怕普京报复吗?泽连斯基回答,当你面前站着一只张牙舞爪随时扑上来撕碎你的老虎,你怎么办?为了活命,你只能在老虎扑上来之前拔掉它的爪牙。现在,普京这头老虎,他要的是什么?他要的是整个乌克兰,要把我们这个国家从地图上抹掉,即使嘴里喊着谈判,可手里的刀一点没放下。我们只能抗争,以暴制暴,虽然这会让它更愤怒,但这是乌克兰人的生存之战,我们别无选择,没有退路。泽连斯基痛心地说,乌克兰已经吃过一次亏了。当年听信承诺,把保命的核武器交了,结果换来了克里米亚没了和顿巴斯的战火,换来今天这场险些亡国灭种的全面入侵!乌克兰不会再上第二次当了。泽连斯基开始醍醐灌顶了。
突发消息!特朗普刚刚突然宣布:8月1日,特朗普正式宣布:对全球17家

突发消息!特朗普刚刚突然宣布:8月1日,特朗普正式宣布:对全球17家

突发消息!特朗普刚刚突然宣布:8月1日,特朗普正式宣布:对全球17家制药巨头下达60天最后通牒,要求辉瑞、诺和诺德等企业将美国药价降至与欧洲等发达国家看齐,否则将动用一切手段保护美国家庭免受高价药盘剥。其实,特朗普要求所有药品对标海外最低价,说白了就是逼着药企把美国胰岛素等高价药砍到加拿大水平,同时要求海外涨价收益回流美国填坑。这招釜底抽薪让药企股价应声暴跌,而药企的反围剿战术暴露致命软肋。这一下,全球制药行业震动了,不仅仅是因为特朗普一贯的强硬语气和行动方式,更因为他这次直接切中了美国药价问题的核心。美国的药价长期以来高得离谱,甚至有时候直接让普通家庭望而却步。许多人都知道,医疗制度是美国的一大痛点,尤其是在药品定价方面,根本没有任何有效的监管机制。这次特朗普发出的最后通牒,明显是在给制药巨头们施压,要求他们结束这种不合理的药价剥削。但是,特朗普的这一举措是否真的能有效解决问题?我们得深入想一想。首先,美国市场的药品价格之所以如此高昂,和制药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分不开的。制药巨头们在研发投入方面确实花费了大量资金,但高昂的药价却是为了覆盖他们的广告、市场推广、以及高管的薪酬,而非单纯为了回馈研发投入。制药公司不仅仅是药品的供应商,还是一个庞大的利益机器。以辉瑞和诺和诺德等公司为例,它们的利润水平让人咋舌。而特朗普所谓的“以欧盟和其他发达国家的药价为标准”,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美国的制药企业曾多次解释,他们的定价策略是基于美国市场的特殊情况,比如高昂的研发费用和更为复杂的法律环境。制药行业的反击也很强烈,PhRMA这样的行业协会站出来,称特朗普的举措将损害创新。这一观点虽然不无道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药品研发的确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而药企的高额利润有一部分正是通过创新药物的专利权来确保的。但问题是,这种创新的回报已经超出了合理的范围。如今,很多创新药物的研发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部分新药仅仅是在现有基础上做了些微调,却依然能以高价出售。我们必须承认,创新在药品研发中确实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药物的研发成本高是一个事实。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制药公司就可以肆意抬高价格,尤其是在像胰岛素这种必需药物上。美国政府在某些领域的监管缺失,导致了这一现象的蔓延。特朗普此次出手,虽然颇具政治色彩,但从根本上来看,他是在站在民众的角度,强力要求这些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减轻普通家庭的负担。当然,特朗普这种“最后通牒”式的强硬措施,恐怕不可能一蹴而就地改变整个行业。制药公司不可能轻易就屈服,毕竟药品的定价和公司利润是紧密相连的。接下来,制药公司可能会采取一些策略,比如转移生产基地、提高其他国家的药品价格等方式来弥补损失。但这些手段能否奏效,值得我们继续关注。从长远来看,要真正解决美国的药品价格问题,还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药品价格监管体系,并通过政策引导,促使制药公司将更多的利益投入到提升药品质量和降低价格的方向上。而这种转变,或许需要更多政治力量的介入,而不仅仅是市场的自我调整。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特朗普增关税特朗普川普特朗普经济困局特朗普困局特朗普美国关税特朗普雷人言论特朗普法案
特朗普今天(北京时间8月2日)公布了俄乌死亡人数。特朗普写道:“我刚刚得知,本月

特朗普今天(北京时间8月2日)公布了俄乌死亡人数。特朗普写道:“我刚刚得知,本月

特朗普今天(北京时间8月2日)公布了俄乌死亡人数。特朗普写道:“我刚刚得知,本月在这场荒谬的俄乌战争中,近2万名俄罗斯士兵丧生。自今年年初以来,俄罗斯已损失了11.25万名士兵。这真是太多不必要的死亡了!然而,乌克兰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自2025年1月1日以来,他们已经损失了大约8000名士兵,这还不包括失踪人员。由于俄罗斯火箭弹袭击基辅和其他乌克兰地区,乌克兰也失去了平民,但人数较少。这是一场本不该发生的战争——这是拜登的战争,不是“特朗普”的战争。我来这里就是想看看我能不能阻止它!”1.乌克兰国防部宣称:截至2025年6月25日,俄军总伤亡达1,015,750人(含死亡、失踪及受伤),但该数据被开源情报组织(如ORYX)质疑存在重复计算和误判问题,可靠性较低。2.俄罗斯独立媒体MEDIAZONA统计:截至2025年7月4日,俄军阵亡人数为116,718人(含军官5,285人),且该数据仅基于讣告、墓碑及遗产继承记录,未包含外国雇佣兵。MEDIAZONA推测俄军实际死亡人数可能接近165,000人,并预计未来一年还将新增约5万人伤亡。3.西方国家估算:美国、北约等机构曾宣称俄军在2025年初以来损失超10万人。美国CSIS的数据:截至2025年5月,俄罗斯死亡人数约为25万人。乌克兰平民死亡人数超过1.3万人。乌克兰军事损失估计为6万至10万人。但此类数据缺乏第三方验证,可信度存疑。目前最被广泛引用的独立统计为:MEDIAZONA的俄军死亡116,718人。
#美国要求俄乌8月8日前达成协议#【威胁对俄实施制裁,又派高官赴俄沟通,美国要

#美国要求俄乌8月8日前达成协议#【威胁对俄实施制裁,又派高官赴俄沟通,美国要

#美国要求俄乌8月8日前达成协议#【威胁对俄实施制裁,又派高官赴俄沟通,美国要求俄乌8月8日前达成协议】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8月1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7月31日批评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导弹和无人机袭击的行为“令人作呕”,称他正准备对俄施加新制裁,但不确定是否有效,并表示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将在未来几天访俄。阿克西奥斯新闻网站8月1日称,威特科夫的俄罗斯之行及其可能同俄总统普京的会晤尚未完全敲定。据特朗普的说法,威特科夫或将在美8月8日对俄实施新制裁前访俄。该制裁将是自特朗普上任以来首次对俄实施新制裁。CNN称,威特科夫上次访俄是在4月,并同普京举行了会谈。但会谈并未在结束俄乌冲突方面取得突破,此后随着和平前景黯淡,特朗普对普京的不满情绪日益加剧。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常驻联合国代理代表约翰·凯利7月31日在安理会会议上称,俄乌必须就停火和持久和平进行谈判,是时候达成协议了。特朗普已明确表示,“这必须在8月8日之前完成。美国准备实施更多措施来确保和平”。俄《共青团真理报》8月1日称,特朗普或试图通过威特科夫访俄,来“探察俄罗斯立场”。因为其对俄制裁威胁若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将极大损害其自称的“全球领导人”的权威,这或许是其以往迟迟不愿作出最终决定的原因。俄“军事观察网”8月1日称,随着俄军在战场保持优势并不断推进,美国表现出焦虑心态。美国对俄极限施压和最后通牒不会产生效果。另据俄报纸网7月31日报道,特朗普近日同俄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展开交锋”。特朗普31日在社交媒体上称后者是“失败的俄前总统”“正踏入非常危险的领域”,警告后者“注意言辞”。后者随即在社交媒体回应称,特朗普“如此紧张的反应”,说明俄“所做一切都是正确的,并将继续走自己的路”。他还提醒特朗普,记住俄传说中的“死亡之手”核武器控制系统“有多危险”。此前,特朗普7月28日称考虑缩短他所设置的俄乌和谈50天最后期限时,梅德韦杰夫批评他在和俄“玩最后通牒的游戏”“是迈向战争的一步”。法新社8月1日称,近期俄“顶住美国压力”,加强了对乌无人机和导弹袭击,并且俄军“在战场稳步推进”。乌总统泽连斯基7月31日敦促其西方盟友推动俄“政权更迭”,否则即便战争结束,俄“仍将试图破坏邻国稳定”。在泽连斯基发表该言论前数小时,乌空军称,俄军7月30日晚至31日凌晨向乌发射了309架无人机和8枚导弹,且主要目标是基辅市。据塔斯社报道,普京8月1日同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在俄举行会晤。针对泽连斯基关于现在谈判毫无意义、需等待俄“政权更迭”等言论,普京对媒体称,若乌领导层认为现在不是谈判的时机,俄方愿意等待。谈判始终是必要且重要的,特别是出于和平的意愿。至于任何人的任何失望,“所有的失望都源于过高的期望”。为和平解决乌克兰问题,有必要进行细致的对话且必须在谈判过程中保持冷静。俄方称,俄军已控制顿涅茨克地区恰索夫亚尔。据法新社8月1日报道,泽连斯基7月31日晚称该说法是俄的“虚假信息”,并称乌军“仍在坚守阵地”。该地是乌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军事枢纽。乌分析人士称,俄军已完全控制该地整个北部和东部地区,西侧战斗仍在继续,局势“非常艰难”。报道称,控制该地对俄来说将是重大军事胜利,俄军可借此向顿涅茨克地区其他定居点推进。(环球时报驻俄罗斯特派记者肖新新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