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标签: 民政部

民政部新闻发布会:支持加大老年文旅等服务供给

7月7日,民政部举行2025年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三季度,民政部将实施好新时代“银龄行动”,加快推动老年志愿服务体系研究,支持加大老年教育、文化旅游、体育健身等相关领域服务供给。据介绍,民政部、商务部拟...

民政部、教育部联合发布通知引导社会组织协助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

记者6月30日从民政部获悉,民政部、教育部近日联合发布通知,要求持续发挥社会组织促进毕业生就业的积极作用,助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通知指出,引导社会组织开发更多有利于发挥大学生所学所长的就业岗位。推动...
为什么二婚离婚率也这么高民政部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二婚离婚登记占总离婚登

为什么二婚离婚率也这么高民政部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二婚离婚登记占总离婚登

为什么二婚离婚率也这么高民政部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二婚离婚登记占总离婚登记比例约为28%,而国际上多项追踪研究指出,再婚群体的离婚风险显著高于初婚,其中NSFH数据显示,再婚人群离婚率约为65%,部分纵向追踪研究甚至指出该比例可能高达80%,当然这些数据可能受到样本选择、调查方法的影响,不具备普遍代表性,但这个数字已经很吓人了。为什么二婚的人更容易离婚呢?今天我从心理学角度告诉你答案。第一、破窗效应破窗效应说的就是,一扇窗户破了,没有及时补上,那剩下的窗户会很容易被继续破坏掉。婚姻也一样。头婚想到要离婚时,彼此的顾虑会很多,孩子,父母,社会关系,世俗眼光,很多人会想着,唉也没大毛病,再试一试吧,就算另一半出轨了,也会想,当初是多么相爱,不能让孩子有后爹后妈,能不离就不离。但如果,纠结了很多年,头婚离了,那内心这扇对完美婚姻期待的窗户已经破了,所以离过婚的人就不怕再离了,离就离呗,大不了离了再找,反正又不是没有离过婚。2022年的中国婚姻家庭研究白皮书也证实了这点,在头婚离婚原因涉及背叛的群体中,67%的人在二婚出现信任危机时选择主动结束关系,远高于初婚群体的32%。第二、路径依赖路径依赖说的就是,每个人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都会有一个固定的行为模式,就像我们平时说的,他就是这种做事风格的人,他就是这种性格的人。比如一个人第一段婚姻,他就习惯用冷暴力解决问题,再婚他还是会用这种方式。再比如说,头婚遭遇了很大的婚姻矛盾,或者遭遇了出轨这种创伤事件,没有解决就选择了离婚,那如果二婚的时候,他又碰到这样的问题,他会怎么着?大概率就是,他还会再放弃,选择离婚,这就是路径依赖。美国婚姻家庭治疗协会(AAMFT)的追踪研究也发现,首次婚姻采用回避型沟通模式的个体,在再婚中重复该模式的概率高达78%。因为离婚是之前碰到这样的问题,他没有办法解决,就放弃了,再婚又遇到类似的问题,没办法,只能放弃。而这种路径依赖最后就会导致这个人行成习得性无助,也就是只要婚姻里遇到问题,他就会逃,因为他认定了自己就是解决不了。第三、角色冲突二婚家庭往往有很复杂的角色网络,除了丈夫、妻子,还有父母、继父母等等,心理学中的“角色理论”指出,当个体同时承担过多冲突性角色时,极易产生角色超载。一项针对重组家庭的研究显示,二婚夫妻平均需要协调5.8个家庭角色,远超初婚家庭的2.3个。角色冲突尤其体现在亲子关系中,56%的继父母都表示,因管教继子女与伴侣产生矛盾。而且再婚之后,夫妻之间,潜意识里就很容易拿现任跟前任的角色进行对比,这种比较往往就导致,把前任的优点与现任的不足无限放大,导致对新伴侣的持续不满。所以在这种多方位的角色冲突下,二婚关系更容易在琐碎矛盾中瓦解。第四、经营力欠缺婚姻就像经营公司,综合能力强,公司经营的就会好,综合能力弱,公司很容易出问题。刚才我说了,很多人有路径依赖问题,而且二婚人士角色扮演也很多,前夫、前妻、继子女父母、亲生子女父母,还有关于前面婚姻的养育费用、现在这段婚姻的经营费用,等等。很多人是带着理想色彩进入的二婚,结婚之前,俩人没有谈清楚钱的事、孩子教育的事,特别是双方子女、共同子女要怎么抚养,怎么一碗水端平?因为孩子的事情,还要和前夫、前妻来往,那相处的界限怎么把握?这些事情多了,又没处理好,两个人的隔阂矛盾就会变大。再加上有些人,一婚的时候被欺骗过,所以到了二婚,防备心更强,出现问题,俩人都解决不了,那这段婚姻最终又只能走向破裂。
慈善外衣下的骗局!“网红和尚”道禄涉诈被捕,31名儿童现状曝光

慈善外衣下的骗局!“网红和尚”道禄涉诈被捕,31名儿童现状曝光

慈善外衣下的骗局!“网红和尚”道禄涉诈被捕,31名儿童现状曝光2022年,浙江绍兴上虞区民政局办公室内,一位身着僧袍的男子郑重递上材料,申请成立“莲花慈善社”。工作人员看着登记表上“开展弱势儿童、孤儿、单亲困难孕妇救助”的业务范围描述,很快批准了申请。两年后的今天,同一间办公室里气氛凝重。警方通报证实:这位曾救助上百名孕妇弃婴的“道禄法师”,因涉嫌诈骗罪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涉案金额高达千万元!一、慈善人设崩塌,四名涉案人员落网6月25日,浙江绍兴上虞区有关部门向媒体证实,“莲花慈善社”负责人道禄(原名吴兵)已被警方带走。与之一同落网的还有另外三人:曾与道禄有过短暂婚姻的历某某、道禄女儿吴某某及其现女友。警方调查显示,道禄团队自2018年起辗转江浙多地,以“资助孕妇、助养儿童”名义接收社会捐赠。这些善款并未用于救助事业,而是被大量用于个人高消费和挥霍。“他们接收大量现金和微信转账等私下捐赠,开设网店树立‘慈善’人设并进行包装宣传。”一位办案人员透露。经初步查证,涉案金额已超千万元,且道禄还涉嫌其他违法犯罪行为。二、31名儿童紧急安置,民政部门介入善后道禄被带走后,最牵动人心的莫过于慈善社内儿童的命运。上虞区民政部门迅速介入,统计出“莲花慈善社”在上虞境内共有31名滞留儿童(8名女孩,23名男孩)。这些孩子多数因家庭变故被送来:•未婚先孕的母亲无力抚养•家人拒绝接受新生儿•全部来自浙江省外地区“我们提前做了协调。”民政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已有5名儿童被家人接回,其余26名被集中安置在一处场所,全部接受了健康体检,并配备专业心理辅导团队。对于网传的“买卖儿童”质疑,警方通过DNA比对调查后明确表示:未发现此类情况。三、从行善僧人到涉案嫌疑人,双重人生的十年轨迹道禄的故事曾充满救赎色彩。公开资料显示:•1977年出生于江苏南通•2010年在寺庙剃度出家•2012年起开始救助孕妇弃婴在媒体镜头前,他描述救助场景:“收养的孩子多数是未婚妈妈无力抚养或不敢告诉家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找到我们。”商业版图却悄然铺开。道禄通过短视频平台运营“护生小居”等账号,粉丝量约百万,直播卖货年入超200万元。名下关联多家公司,包括南通护生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等,部分已注销。2022年,道禄在上虞注册“莲花慈善社”,今年2月却突然将法人变更为女儿吴某某——这一举动如今看来疑点重重。四、慈善信任危机再敲警钟,公众爱心如何安放?道禄事件曝光后,引发公众对慈善透明度的强烈质疑。绍兴警方在6月26日通报中特别强调:此案涉及“大量群众报警”,显示受害捐赠者范围广泛。慈善监管的三大漏洞在此案中凸显:•私设捐赠渠道:通过微信转账、现金接收避开监管•人设包装:利用“网红和尚”形象获取信任•机构空壳化:注册慈善组织却无规范财务制度更值得反思的是,这类事件屡屡发生的社会土壤——当未婚妈妈求助无门、弃婴安置体系存在缺口时,“道禄们”便有了可乘之机。道禄的抖音账号“护生小居”现已设为私密状态,百万粉丝再也看不到那些感人至深的救助故事。他名下那些以“护生”命名的公司——护生养老服务、护生百货商行——大多已注销,只留下工商注册系统里的残影。而在上虞某安置点,工作人员正耐心劝导一位年轻母亲:“孩子需要您,法律也会保障您的权益。”那位曾将婴儿托付给道禄的未婚妈妈掩面而泣,她不知道,当初捐给慈善社的500元善款,最终变成了涉案人员手机里的一笔游戏充值。结语:当善良成为生意,慈悲化作道具,社会信任的裂痕需要更多阳光填补。
“坏人变老了!”近日上海,一86岁老人在儿子去世后,坚持住在孙女家中,要求孙女和

“坏人变老了!”近日上海,一86岁老人在儿子去世后,坚持住在孙女家中,要求孙女和

“坏人变老了!”近日上海,一86岁老人在儿子去世后,坚持住在孙女家中,要求孙女和儿媳赡养自己,为此不惜撬门入室、持刀威胁!政府上门协调,发现老人还有两个女儿,可两个女儿却都拒绝赡养老人,老人不仅不怪女儿,反而还赖上孙女一家,甚至为此在楼道里住了4个月!“我不管!他死也要死在上海!”大女婿的怒吼在电话里炸开,震得电话那头工作人员耳膜生疼。只听他吼完便“啪”地一声挂断电话,只留下办公室里一片沉默。窗外,梅雨季节的闷热裹挟着潮湿,像一块厚重的抹布压在每个人的胸口。而在临夏路999弄小区的楼道里,86岁的何老伯正蜷缩在发霉的被褥上,脚边堆着邻居偷偷放下的饭盒,而这已经是他“蜗居”楼道的第4个月。但并非是普通的赡养纠纷,而是一场亲情崩塌后的荒诞剧。6年前,何老伯的儿子因癌症离世,使得原本平静的家庭关系迅速恶化。而作为儿媳和孙女的唐女士和何女士二人,却成了老人这场荒唐赡养纠纷的直接“受害者”。除夕夜,老人因一句口角掀翻餐桌,砸碎碗碟,甚至抄起水杯砸向年仅5岁的曾孙女。监控录像里,他挥舞菜刀、用扳手撬门的画面让家人彻底寒了心。“我妈现在连门都不敢出,生怕他突然冲进来。”何女士的声音颤抖着,手机里的视频显示老人曾持刀抵住门缝,刀刃在监控镜头下泛着冷光。更讽刺的是,何老伯并非无家可归。他在江苏泰兴还有两个女儿,但她们的态度比上海的梅雨天更阴冷。大女儿经济宽裕,却撂下一句“按道理我们不可能养他”,小女儿则干脆避而不见。直到江桥镇民政办发函泰兴民政部门请求协调,对方回复“会核实”,便再无下文。而在5月7日,老人被强制送回泰兴,在村委会住了4天后,再次扒火车返回上海,继续做起他的“楼道钉子户”生涯。但由于这位八旬老人白天堵消防通道,夜里在绿化带排泄,甚至戳爆了孙女的汽车轮胎,搅得周围住户不得安宁。使得他在此做“钉子户”的4个月内,当地警方已处理了二十多起,有关与这位老人报警事件,最终不得不安排两名特保24小时“看守”这位“法外狂徒”但爆点在于,这场悲剧的根源并非单纯的赡养缺失,而是长达数十年的家庭裂痕。何女士透露,爷爷从小重男轻女,财产全给了儿子,对两个女儿不闻不问。“姑姑们恨他,现在巴不得他死在外面。”而法律上,孙女本无赡养义务,但伦理的枷锁让她陷入两难。她曾提议三家平摊养老院费用,却遭姑姑们断然拒绝。“她们说,‘要告就去告,我们等着’。”直到5月13日下午,这场闹剧迎来短暂的高潮。其原因在于何老伯再次撬锁试图闯入孙女家,被民警强行带走。而他的几件发臭的衣物、一个锈迹斑斑的扳手,也都被塞进编织袋扔在路边。而泰兴方面传来最新消息:两个女儿仍拒绝签字接收。但面对律师,若老人因露宿发生意外,女儿可能面临遗弃罪指控的警告。此刻没人关心法律后果。人们只看到,一个86岁的老人,像块被亲情碾碎的渣滓,卡在道德与法律的夹缝中,慢慢腐朽。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大家到下方评论区留言共同讨论。#家庭##赡养那些事##子女能否防老?#信息来源:极目新闻|《86岁老人住在楼栋底楼过道近4个月,回女儿家被拒之门外,女婿强硬发声》
侵吞善款、贪污上亿元资金,韩红被网友举报,4年了,她还是没能等来一句道歉……麻

侵吞善款、贪污上亿元资金,韩红被网友举报,4年了,她还是没能等来一句道歉……麻

侵吞善款、贪污上亿元资金,韩红被网友举报,4年了,她还是没能等来一句道歉……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韩红的慈善之路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深植于童年的生活记忆之中。她自幼由奶奶抚养长大,那段岁月并不富裕,甚至常常为生活琐事而发愁。然而,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中,奶奶却从不吝于帮助他人。只要有人敲门求助,不管是流浪汉、残疾人还是邻居孩子,奶奶总会设法从拮据的生活里挤出一点吃的、一床棉被,甚至几块钱。韩红小时候不理解,问奶奶“我们都吃不饱了,还帮别人?”奶奶却坚定地说:“咱们可以没钱,但不能没心。”这句话韩红一直记着。那种根植在骨子里的善良,成了她人生的锚。她立志要通过唱歌改变命运,也希望有一天能像奶奶一样有能力帮助更多人。音乐成了她实现目标的手段,而不是终点。进入乐坛后,她逐渐小有名气,也开始默默地做些善事。1999年,她在一场交通事故中遇见了一名失去亲人的孤儿,毫不犹豫将他收养,取名“韩厚厚”,为孩子提供衣食住行、教育资源。这一行为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她对“善良”二字最真切的回应。随着影响力的扩大,韩红将个体的善举拓展为系统化的慈善实践。从汶川地震捐款、资助贫困大学生,到前往西藏、内蒙古进行医疗援助,她几乎把自己赚来的钱都投入到了公益中。2012年,为了让慈善行为更加专业透明,她成立了“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将自己的名誉与信誉牢牢捆绑。她多次表示,这不是“做慈善”,而是“还人情”,是对奶奶教诲的回应,是对社会的回馈。基金会成立后迅速进入正轨,吸引了大量明星与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特别是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期间,韩红几乎是第一批站出来组织物资运送和捐赠的公众人物。在物资紧缺、运输困难的时刻,韩红团队日夜兼程,亲自把一车车医疗设备送往疫区。那一年,“韩红又出发了”的话题一度刷爆全网。但正是在这一年,突如其来的质疑声将她推向了风口浪尖。一位微博用户“司马3忌”实名举报韩红和她的基金会,指控其“账目不清、非法募捐、3亿元善款下落不明”。举报帖迅速引发网络热议,许多不了解情况的网友在情绪驱动下开始转发、质疑,甚至谩骂。一时间,韩红从“慈善英雄”变成了“被怀疑的骗子”。这一打击不只是名誉上的,更是对她长期以来所坚守信念的巨大伤害。她沉默了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反击,没有澄清。只是暂停了所有公益活动,甚至一度远离公众视野。与此同时,相关民政部门和第三方审计机构介入调查。几个月后,调查结果公布:韩红基金会整体运作规范,账目透明,抗疫期间的善款和物资流向清晰明确。所谓“3亿元失踪”,实为信息更新滞后导致公众误读。唯一存在的问题是部分募捐项目未在第一时间依法披露和备案,属于技术层面的问题,整改后并未影响公益项目推进。然而,舆论的伤害已经造成。举报者并未公开道歉,只是悄然删文退场。网络上的道德审判却没有像来时那样迅速退潮。很多人选择了沉默,或者转向其他热点事件,而韩红却必须继续承受这段不公的记忆。她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我只是想做好一件事,为什么这么难?”如今,距离那场风波已过去四年。韩红依旧在做公益,只是比以前更低调了。她不再频繁发布活动信息,也很少在公众场合谈论慈善。她明白,这个世界对“好人”的期待太高,哪怕一点点瑕疵都可能被放大成原罪。但她也明白,慈善不是为了表扬和奖杯,而是为了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慈善的本质,是建立在信任上的双向互动。公众愿意捐款,是因为相信这笔钱会被合理使用;而慈善机构必须履行这一承诺,确保每一笔善款都有所归属、有据可查。韩红基金会的遭遇提醒我们,慈善不仅仅是“做了多少事”,还要“讲清楚怎么做”,尤其在新时代的舆论环境中,透明和合规已经不只是“加分项”,而是“生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