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标签: 福建

福建舰好事将近,甲板清理后一尘不染,可能就在下个月初?据最新现场照片显示,福建

福建舰好事将近,甲板清理后一尘不染,可能就在下个月初?据最新现场照片显示,福建舰在完成8次海试,返回船厂后,工作人员已经将福建舰清洗的干干净净,降落甲板因为起降试验而留下的轮胎印被刷洗干净,甲板上此前放置的全...

“福建”舰甲板已完全清理干净,升降机降下,准备好事儿到来!根据7月10日最新拍

“福建”舰甲板已完全清理干净,升降机降下,准备好事儿到来!根据7月10日最新拍摄的画面显示,江南造船厂内的"福建"舰飞行甲板已全部清空,舷侧升降机呈降下状态。值得关注的是,原先用于调度的模型机现已全部转移至岸上。该...
在福建农村比广西农村生活压力大福建不是每个农村,都是靠近大海,很多农村也是山

在福建农村比广西农村生活压力大福建不是每个农村,都是靠近大海,很多农村也是山

在福建农村比广西农村生活压力大 福建不是每个农村, 都是靠近大海,很多农村也是山卡卡,以种地为生 这个农村种茶叶 一年採茶叶挣一二三万 但是福建这样底层贫穷农村 娶老婆聘礼要二三十万 二三十万算低 莆田农村要四五十万...
中方向以色列提出严正交涉怪不得以色列那么招人反感,原来它始终都在搞事情,东措一下

中方向以色列提出严正交涉怪不得以色列那么招人反感,原来它始终都在搞事情,东措一下

中方向以色列提出严正交涉怪不得以色列那么招人反感,原来它始终都在搞事情,东措一下西搞一下​​​
055大驱我们都造16艘了,航母却只有3艘,为什么我们不复制粘贴批量生产航母呢?

055大驱我们都造16艘了,航母却只有3艘,为什么我们不复制粘贴批量生产航母呢?

055大驱我们都造16艘了,航母却只有3艘,为什么我们不复制粘贴批量生产航母呢?说白了,不是我们不想造,而是那3艘航母全是“临时工”,不值得批量生产,福建舰虽然很牛,三条电磁弹射轨道加万吨级平甲板,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艘正统航母,但它依然只是技术平台,为啥?因为它不是终极目标,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核动力超级航母。中国海军这几年造舰速度那是真快,尤其是055型驱逐舰,16艘都下水了,妥妥的主力战舰。而航母呢?从辽宁舰到福建舰,满打满算才3艘。这差距咋这么大呢?有人可能会说,航母那么厉害,多造几艘不就完事儿了?其实没那么简单,造航母可不是流水线组装055大驱,背后有技术、战略和未来的考量,咱们得一步步来。航母比055复杂多了,造起来不是想快就快先说说055大驱,这家伙虽然火力猛、防空强,还能指挥舰队,但说到底,它是个“单项能手”。设计成熟了,生产线一开,造起来自然快。而航母呢?那是个“全能选手”,光造船还不行,得配舰载机、搞后勤、调指挥系统,哪一环掉链子都不行。就拿福建舰来说,三条电磁弹射轨道加上万吨级平直甲板,技术上是真牛,可这玩意儿在海上高盐高湿的环境下能不能稳得住?舰载机起降调度能不能顶住复杂海况?这些都得实战磨合才知道。造一艘航母容易,但要让它真打得起来,还得有完整的训练体系、后勤保障和人员配合,这可不是一年两年能搞定的。相比之下,055大驱简单多了,技术稳,生产线熟,批量生产自然不在话下。中国造航母是典型的“摸着石头过河”。辽宁舰是苏联老船改的,帮我们搞清楚了航母的基本操作;山东舰是自己设计的第一艘,优化了布局,攒了点经验;福建舰更进一步,用上了电磁弹射,直接迈进世界前列。这三艘船,每艘都在试新东西,为啥不直接量产?因为它们都还不算“完美”。福建舰看着厉害,但电磁弹射和舰载机调度这些新技术,实战中到底行不行,还得再看看。批量生产一堆半成品出来,万一技术有短板,那不白费钱吗?中国海军不急着造多,而是要先把技术吃透,每艘航母都像个试验田,为下一步攒经验。真正的目标是核动力超级航母,这3艘不过是“实习生”,在给未来的大Boss铺路。说白了,常规动力航母再强,也跑不远、待不久。辽宁舰和山东舰用滑跃起飞,福建舰虽然上了电磁弹射,但还是烧油的,续航和远洋能力都有天花板。而核动力航母不一样,核反应堆一开,全球跑都没问题,作战能力直接翻倍。这才是中国海军想往远洋走的底牌。现在这3艘航母,就是过渡用的。批量生产它们,等于把钱和精力花在“老款”上,拖慢核动力航母的进度,那不亏大了?中国现在一边磨技术,一边搞核动力研发,比如江南造船厂已经秀出了核动力集装箱船的设计,小型核反应堆的技术也在进步。造航母可不是小数目,一艘福建舰级别的航母,造价轻松上百亿人民币,还不算后期的维护和运营费用。055大驱虽然也不便宜,但单艘成本也就航母的零头。16艘055的钱,可能还不够造两艘航母。而海军现在缺的不是航母数量,而是能打硬仗的体系。把资源砸在过渡型号上,不如攒着劲儿搞核动力,性价比更高。再说,航母不是越多越好,多了反而可能顾不过来。3艘航母正好够练手,等核动力航母出来,再批量生产也不迟。现在每一步都在为长远打算,不是不想造,而是要造就造最好的。
中了一只新股!华电新能500股!发行价3.18元,业绩比较好,据2024年1-

中了一只新股!华电新能500股!发行价3.18元,业绩比较好,据2024年1-

中了一只新股!华电新能500股!发行价3.18元,业绩比较好,据2024年1-12月快报披露,营业总收入339.7亿元,归属净利润88.31亿元,预计2025年1-6月业绩续盈,归属净利润约57.6亿元至66.9亿元。就是盘子稍微大了点,总股本360亿,公司在福建。华电新能的大股东——华电国际是央企,由国资委直管的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控股,是中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在电力行业具有重要地位。而华电新能是我国新能源装机规模最大的公司之一。按装机容量计算,公司在国内风电行业市占率超过6%,太阳能发电行业市占率超过4%,具备一定影响力。而据2025年6月27日招股意向书显示,公司系中国华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为主的新能源业务最终整合的唯一平台。公司的主营业务是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为主的新能源项目的开发、投资和运营,主要产品是电力。这段时间,电力板块涨得这么好,估计华电新能完全有可能冲10块!
西方再次误判,中国第4艘航母和076,又一次超出了外界预料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西方再次误判,中国第4艘航母和076,又一次超出了外界预料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西方再次误判,中国第4艘航母和076,又一次超出了外界预料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海上力量还很薄弱。那时候,海岸线的防御主要靠一些小型炮艇,吨位小、火力弱,只能在近海活动。遇到外国舰船在领海附近挑衅,往往只能远远监视,拿不出有效的反制手段。远洋运输也大多依赖外国船队,自家的货船很难跨过大洋。有一次,一批重要的援外物资要运到非洲,因为没有大型远洋货轮,只能租用外国船只,不仅费用高昂,还得看人家的脸色,运输时间也没法保证。渔民出海捕鱼,也只能在近海打转。一旦遇到风浪,小型渔船抗风险能力差,安全没保障。更别提去远海渔场了,那里资源丰富,却因为没有足够的护航力量,怕被别的国家的巡逻船刁难,只能望洋兴叹。这阵子,国际军事圈讨论最热闹的,莫过于中国那两艘新舰艇的消息。说起来也有意思,十几年前,要是有人说中国能自己造航母,估计没多少人信。那会儿中国海军的家底,撑死了就是些近海作战的小船,别说航母了,像样的驱逐舰都没几艘。2012年辽宁舰入列,西方媒体拍了不少照片,标题里总带着“改装旧货”“试验性质”这类词。他们大概没料到,仅仅七年之后,山东舰就下水了。这可是完完全全中国自己设计、自己造的,虽然还是滑跃起飞,但舰体结构、内部系统全是新的。更让人想不到的是福建舰,2022年一露脸就带着电磁弹射。要知道,这技术美国在福特级上用的时候还出过不少岔子,中国直接就装舰了。2024年福建舰海试,网上流传的视频里,弹射器运作得稳稳当当,那些说“中国技术不靠谱”的声音,慢慢就没了。现在第四艘航母的消息传出来,西方的分析又开始了。有人翻出几年前的报告,说中国要搞核动力航母,至少得等到2030年之后。结果2024年两会,海军方面直接说了,004型正在建造。从大连造船厂的卫星图看,那船的个头不小,甲板面积比福建舰还大,估计能装百十来架飞机。要是真用上核动力,那就能长时间在远海待着,不用总惦记着找地方加油。另一艘让人意外的是076型两栖攻击舰。之前075型服役的时候,西方觉得这就是个“运输舰”,能运坦克、直升机就行。可去年年底“四川号”下水,大家才发现不对劲。这船不光有坞舱能放登陆艇,甲板上还装了电磁弹射器,能弹无人机。无侦-7能飞到几万米高空侦察,GJ-11能带着导弹隐身突防,打起仗来既能送兵上岛,又能搞空中打击,一下子多了不少本事。要知道,美国造一艘类似的“美国”级,差不多要四年。如今,情况早已不同。去年,辽宁舰编队在西太平洋进行演练,各类舰载机起降频繁,体系化作战能力展露无遗,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远洋运输也早已今非昔比。中国的远洋货轮吨位越来越大,航线遍布全球。从波斯湾的石油,到南美的铁矿,再到欧洲的工业品,都能由中国船队稳稳当当地运回国内,不用再受制于人。渔民出海也有了底气。就算去远海捕鱼,也不用担心安全问题。遇到外国船只无理骚扰,渔政船能及时赶到处理,渔民们可以安心撒网。西方总看不准中国的装备发展,其实以前也有过类似的事。就像中国搞空间站,一开始有人说“中国没能力独立搞”,结果天宫空间站不仅建起来了,还接待了好几个国家的宇航员。搞量子通信的时候,也有人说“技术太超前,实用不了”,现在中国的量子通信网络已经在不少地方用上了。这些事都说明,用老眼光看中国的技术进步,很容易看走眼。中国能造得这么快,一是敢在技术上闯,电磁弹射从研究到装舰,没花多少年;二是工业基础扎实,从特种钢板到弹射器的零件,全是自己产的,不用依赖别人。造船厂用的模块化建造也很关键,零件在工厂里做好,到船坞里像搭积木一样拼起来,又快又方便。这两艘新船要是成规模了,中国海军的能耐肯定又不一样了。航母能带着舰队走得更远,保护海上贸易通道更有底气;两栖攻击舰能灵活应对岛礁、海岸的任务,两者配合起来,能做的事就多了。当然了,中国造这些船,不是为了跟谁比谁厉害。就像家里人多了,得有辆车方便出门;国家大了,海上利益多了,也得有足够的力量保护。至于西方怎么看,那是他们的事,该造的船,还得接着造。那么你们觉得呢?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迎战第4号台风“丹娜丝”,#长三角铁路停运部分旅客列车#】#受台风影响部分列车

【迎战第4号台风“丹娜丝”,#长三角铁路停运部分旅客列车#】#受台风影响部分列车

【迎战第4号台风“丹娜丝”,#长三角铁路停运部分旅客列车#】#受台风影响部分列车临时停运#受今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影响,7月8日上午起,浙江中南部和东部、福建东北部等地遭遇大到暴雨。根据气象部门预测,“丹娜丝”将于8日傍晚到夜间在浙江台州至福建宁德一带沿海再次登陆,登陆后将转向西偏南方向移动,影响或波及浙江、福建、上海、江苏、广东等省市部分地区。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铁集团)密切关注风速雨情等天气变化,调整运输组织方案,做好旅客服务保障,加强设施设备巡查,保障旅客安全出行。目前,上铁集团已启动防汛防台三级应急响应,为保障铁路运输和旅客出行安全,对7月8日途经杭深铁路G7599、G7521次等旅客列车,对7月8日途经杭台高铁G7503、G7575次等旅客列车,对7月8日途经杭温高铁C3633、G7581次等旅客列车,对7月8日途经金温线G7367、G7467次等旅客列车,采取临时停运措施。同时,为更好满足旅客出行需要,根据天气变化,在确保运输安全的基础上,铁路部门增开丽水至杭州东G9296次、江山至上海虹桥G9472次等旅客列车。下一步,铁路部门将持续关注台风路径及天气变化,动态优化列车开行方案,视情况组织恢复列车开行,全力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畅通。铁路部门提醒广大旅客,出行请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注意人身安全,同时关注12306平台及铁路部门发布的官方信息,合理规划行程。已购买停运列车车票的旅客无需急于前往车站窗口或上网办理退票业务,停运列车车票均可在票面乘车日期起30日内(含当日)在互联网办理退票,或持购票时所使用的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到车站专窗退票(已打印报销凭证的请将凭证交予车站窗口工作人员),以上均不收取手续费。(
055大驱都造16艘了,航母却只有3艘,为什么?难道咱们真的造不出更

055大驱都造16艘了,航母却只有3艘,为什么?难道咱们真的造不出更

055大驱都造16艘了,航母却只有3艘,为什么?难道咱们真的造不出更多航母吗?其实不然,而是这3艘航母全是“临时工”,批量生产纯属浪费资源!就拿福建舰来说,三条电磁弹射轨道加万吨级平甲板,看着确实牛气冲天,可它依然只是个技术平台。为啥?因为咱们的终极目标是核动力超级航母!先说说055大驱为啥能批量生产。驱逐舰这玩意儿,虽然也是高精尖装备,但技术相对标准化,建造周期短,成本可控。就像搭积木一样,各个模块造好了往上一拼,一艘崭新的055大驱就诞生了。而且055大驱的作战定位明确,主要是为航母编队护航,或者执行区域防空、反导等任务,多造几艘能快速提升舰队的整体战斗力。再看看航母,那可完全是另一码事。航母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涉及舰载机、弹射系统、动力系统、雷达电子设备等众多复杂技术,建造周期长,成本高得离谱。就拿福建舰来说,它采用了电磁弹射技术,这可是个了不起的突破,但电磁弹射系统对电力供应的要求极高,常规动力很难满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咱们的科研人员研发出了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总功率达到200兆瓦,甚至超越了美国核动力的福特级航母。可即便如此,福建舰依然存在一些不可调和的矛盾,比如舰岛位于舰体中央,牺牲了甲板的调度效率,这都是为了战斗力的快速形成,为后续的核动力航母铺路。从战略层面来看,中国航母的建造一直秉持着“少而精”的原则。辽宁舰作为中国第一艘航母,主要是用于试验和训练,为后续航母的建造和使用积累经验。山东舰则是中国第一艘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国产航母,它在技术上有了很大的提升,特别是在舰载机的起降效率和作战能力上。而福建舰更是采用了电磁弹射技术,这标志着中国航母技术已经迈入世界一流水平。这种逐步升级的建造策略,使得中国能够在每一艘航母上都实现技术突破和性能提升,而不是单纯追求数量上的优势。经济成本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一艘大型航母的建造成本通常高达数十亿美元,而其运营和维护费用更是天文数字。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在国防建设上一直坚持量力而行、适度发展的原则。中国将有限的资源集中用于建造少数几艘高质量的航母,既能确保每一艘航母的性能和战斗力,又能避免过度消耗国家的经济资源。国际环境方面,中国一直奉行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航母的建造和使用完全是出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需要。中国并不寻求与任何国家进行军事对抗,也不参与任何形式的军备竞赛。中国航母的存在,更多地是为了展示中国的军事存在,增强国家的战略威慑力,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因此,中国并没有必要像某些国家那样,通过大量建造航母来炫耀武力。那么,中国未来会建造更多的航母吗?答案是肯定的。据外媒预测,到2030年,中国海军将拥有4艘航母,其中包括1艘004型核动力航母。港媒也报道称,中国准备同时开建两艘新一代直通甲板大型航母,预计将采用第四代钍基熔盐双核反应堆推进,排水量预计将达到10万吨级,与美国最先进的福特号航母持平。不过,这些消息目前还没有得到中国官方的证实,我们还是要以官方报道为准。总的来说,中国目前不批量生产航母,并不是因为造不出来,而是出于战略规划、技术发展、经济成本和国际环境等多方面的考虑。中国航母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辽宁舰到山东舰,再到福建舰,每一步都走得扎实稳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一定会拥有更多更先进的航母,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提供更强大的保障。你对中国航母的发展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55大驱我们都造16艘了,航母却只有3艘,为什么我们不复制粘贴批量生产航母呢?

055大驱我们都造16艘了,航母却只有3艘,为什么我们不复制粘贴批量生产航母呢?

055大驱我们都造16艘了,航母却只有3艘,为什么我们不复制粘贴批量生产航母呢?说白了,不是我们不想造,而是那3艘航母全是“临时工”,不值得批量生产。福建舰虽然很牛,三条电磁弹射轨道加万吨级平甲板,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艘正统航母,但它依然只是技术平台。为啥?因为它不是终极目标,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核动力超级航母。(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这就好比盖房子,福建舰是毛坯房,核动力航母才是精装修的豪宅。说到这儿,有人可能要问了,为啥咱国家,能把如此复杂的055大驱,造得这么快这么好?因为咱的055大驱,采用的是模块化建造技术,就像搭积木一样,把各个部分预先做好,再组装起来,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建造速度,还保证了质量。而且055大驱的很多技术,都是从现有成熟装备上升级改进而来,可靠性高,就拿舰炮、垂发装置、相控阵雷达来说,这些设备,都已经在武汉的陆上试验平台上接受过试验,没问题了才用到舰上。所以在首舰还没服役的时候,就可以批量建造了,这就好比咱们买手机,新款手机虽然有新技术,但如果是在老款的基础上升级,大家用着也放心,自然可以批量生产。不过航母和055大驱还不同,技术门槛要高上不少。航母可不是简单的大船,它涉及到动力系统、舰载机起降、电磁弹射等一系列复杂技术,就拿电磁弹射来说,福建舰虽然装备了电磁弹射系统,但这套系统的技术难度非常高。美国福特号航母的电磁弹射系统,研发了十几年,花费了上百亿美元,还经常出故障,咱们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虽然已经完成了陆上测试,但海上实战化测试还在进行中。一旦下水,我国在海上的威慑力那可是成倍增长。有人就说了,那航母的战略地位这么高,我们国家的工业能力又那么强,为啥不多造几艘呢?航母的战略地位虽然重要,但不能批量生产,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成本太高。一艘航母从建造到形成战斗力,没有1000亿人民币搞不定,而且航母的使用成本也很高,以山东舰为例,出海航行2个月,光重油和航空煤油就要花5000多万人民币。人员工资和生活花销也是大头,一艘中型航母舰载人数一般在3000左右,每人两个月的吃喝用度加上工资,差不多要1.2亿元人民币。这还不算维护费用,所以,养一艘航母就像养一头“海上吞金兽”,一般国家根本养不起。现在咱们再说说下一个目标——核动力航母,核动力航母的技术门槛,比常规动力航母更高。首先核动力系统,需要小型化和功率优化,要开发单堆功率达300MW的第三代压水堆,同时还要确保在有限舰体空间内,实现高效散热与辐射防护。而且核动力系统要与电磁弹射、综合电力系统、激光武器等高新装备实现无缝对接,避免能量损耗与电磁干扰。核动力航母的长期远洋部署能力,还需要通过数年海试检验,确保反应堆稳定性、舰体耐久性及损管系统的可靠性。不过咱们中国在核动力航母研发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通过“玲龙一号”小型核反应堆项目,咱们已经掌握了模块化反应堆技术,该技术可为航母提供高效、紧凑的能源核心。武汉航母楼的改建工程,也暗示舰体设计已为核动力预留空间。而且福建舰搭载的电磁弹射系统,已验证技术成熟度,下一代核动力航母将采用“双反应堆+全电推进”体系,可动态调配能量供给电磁弹射、激光防御等高耗能设备,大幅提升综合作战效能。未来咱们的核动力航母一旦下水,战略意义将非常重大。核动力赋予航母近乎无限的续航能力,可覆盖“第三岛链”及印度洋海域,填补传统动力航母的航程短板。核动力航母的部署,也将打破美法核动力航母的全球垄断,增强咱们在西太平洋与关键航道的军事存在,重塑区域战略平衡。核动力航母的庞大电力冗余,也可以支持海上救援、远洋护航等高强度非战争行动,契合咱们“防御性国防政策”的多元需求。当然,核动力航母的下水,也会在国际上带来很大影响,它将展示咱们中国的科技实力和国防能力,提升咱们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同时也会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安全格局,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促使相关国家重新评估自己的军事战略。这么看来,咱们中国在航母建造方面采取的是“小步快跑”的策略,先通过福建舰等技术平台积累经验,再逐步发展核动力航母。055大驱的批量生产,体现了咱们在驱逐舰领域的技术成熟和自信;而航母的谨慎发展,则是因为其技术门槛高、成本大,需要稳扎稳打。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咱们的核动力超级航母一定会驰骋大洋,为维护国家主权和世界和平发挥重要作用。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