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标签: 美俄关系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急眼了!7月4日凌晨俄罗斯发动大规模空袭后,他直接喊话美国: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急眼了!7月4日凌晨俄罗斯发动大规模空袭后,他直接喊话美国:"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急眼了!7月4日凌晨俄罗斯发动大规模空袭后,他直接喊话美国:"赶紧给我们送防空武器!"这次俄军太狠了,一口气扔了500多架无人机和10多枚导弹,把基辅炸得够呛。泽连斯基说得很直白:"爱国者导弹就是救命神器!"他暗示美国别光说不练,现在乌克兰最需要的就是防空系统。但特朗普政府已经暂停部分军援,还抱怨前任拜登把美国武器库都掏空了。说白了,泽连斯基现在最怕的就是美国"断供"。毕竟俄罗斯这波无人机"人海战术"太猛了,乌克兰的防空导弹都快打光了。要是美国再不送新武器来,下次空袭可能更惨。
一场现代战争到底有多烧钱?假如开战中国每人捐1000元,1.4万亿军费在现代战争

一场现代战争到底有多烧钱?假如开战中国每人捐1000元,1.4万亿军费在现代战争

一场现代战争到底有多烧钱?假如开战中国每人捐1000元,1.4万亿军费在现代战争中能打多久呢?其实战争这件事可怕的是,打仗可能不仅会花过去攒的钱,现在用的钱,还要花未来挣的钱。现在俄乌战争打了900多天,俄罗斯每天得花3.2亿美元,要是咱们中国14亿人每人捐1000块,凑出1.4万亿人民币,按现在汇率算,1.4万亿大概是1954亿美元,差不多够咱们撑上610天。可这还没算导弹饱和打击或者高科技武器的消耗呢。美国当年打伊拉克,“战斧”巡航导弹一晚上就发射了100多枚,咱们一枚东风-41导弹造价25亿人民币,要是哪天导弹打得多了,单日消耗几百亿可真不算多。海军更烧钱。一艘航母造价几百亿人民币,养一艘航母一年得花几十亿,要是组成航母战斗群,驱逐舰、护卫舰、潜艇、舰载机全算上,没个上千亿根本玩不转。美国“福特”号航母造价13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900多亿,这还没算舰载机和护航舰艇的钱。要是打起海战,航母被击沉一艘,那就是几百亿直接打水漂,还得算上人员伤亡和装备损失的后续开销。陆军装备也不便宜。一辆99A主战坦克造价1600万人民币,一场战役下来损失几十辆,就是几个亿没了。单兵装备看着不起眼,一套数字化作战系统就得几十万,10万士兵的装备就是几百亿。更别说无人机、电子战设备这些高科技玩意儿,一架“翼龙”无人机造价几百万,被击落一架就是几百万没了,要是用上更先进的隐身无人机,一架就是几千万。战争烧的还不止是现钱,更是未来的钱。美国二战时军费占GDP的40%,靠发行国债才撑下来,战后花了十几年才还清债务。现在要是打仗,咱们就算凑出1.4万亿,也得考虑经济能不能扛住。战争期间原材料涨价、产业链中断、外资撤离,这些损失比军费还可怕。俄乌战争打了三年,俄罗斯GDP下降了30%,通货膨胀率一度超过15%,这就是战争对经济的长期影响。有人可能觉得,咱们人多力量大,每人多捐点不就行了?但战争不是捐款就能解决的。现代战争拼的是工业产能、科技水平、后勤保障。就算有钱,造不出导弹、生产不了芯片,钱再多也没用。美国在阿富汗打了20年,花了2万亿美元,最后还不是灰溜溜撤军了?就是因为光靠砸钱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所以啊,战争这事儿,能不打就千万别打。只要咱们有足够的军事力量震慑住敌人,让其他的国家不敢对咱们下手,那就是对中国国防安全的最大保障。毕竟,1.4万亿看着多,在现代战争里也就是个开头。真要是打起仗来,每天烧掉几十亿都是常态,到时候不光是捐钱,整个国家的经济都得围着战争转,老百姓的生活也会受到巨大影响。咱们还是好好发展经济,把钱花在民生和科技上,比啥都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特朗普承认俄能成功应对制裁##特朗普称普京在应对制裁上是专业的#【俄媒:特朗普

#特朗普承认俄能成功应对制裁##特朗普称普京在应对制裁上是专业的#【俄媒:特朗普

#特朗普承认俄能成功应对制裁##特朗普称普京在应对制裁上是专业的#【俄媒:特朗普承认俄罗斯能成功应对制裁,并称普京很“专业”】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塔斯社等媒体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4日谈及他此前一天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通话以及对俄制裁一事时承认,俄方有能力应对制裁,他还称呼普京为“专业”人士。特朗普当天在总统专机“空军一号”上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最近与俄领导人通话表示,“我们谈了很多和制裁有关的内容。”当记者提问普京作何表态时,特朗普回答说,“我会说他反应并不强烈。他一直都能应对制裁。”特朗普还表示,普京知道可能会有新制裁,“你知道的,他是位专业人士。”卫星通讯社称,特朗普还提到,他认为自己对俄罗斯的态度比对伊朗以及几乎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强硬。据了解,普京与特朗普3日通话时长近一小时。俄方说通话“坦率且富有建设性”,特朗普则说通话“没有取得任何进展”。4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发文说,他当天与美国总统特朗普进行了“重要和富有成果的通话”,双方同意将共同努力加强乌防空能力。
中国游客出行最多的国家!

中国游客出行最多的国家!

中国游客出行最多的国家!
蒙古这回真是变了样!新总理一上台,就当着中国的面,把边境上几十年的老难题一股脑敲

蒙古这回真是变了样!新总理一上台,就当着中国的面,把边境上几十年的老难题一股脑敲

蒙古这回真是变了样!新总理一上台,就当着中国的面,把边境上几十年的老难题一股脑敲定了:治沙、防火、通关、修铁路,全要搞。过去挂在嘴边的“第三邻国”没人提了,“平衡外交”也不说了,路子走得明明白白。之前蒙古的总理一门心思靠着美国、日本这些“第三邻国”,想给国家找条出路,结果折腾来折腾去,国内通胀越来越高,年轻人找不到工作,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最后在老百姓的抱怨声中下台了。就在这个时候,新总理赞丹沙塔尔上任了,他做了个让人意外的决定:直接跑到中蒙边境,要和中国一起解决那些存在了几十年的老问题。要说之前的总理为啥会失败?那得从蒙古国的情况说起。蒙古国夹在中俄中间,地理位置比较特殊,经济结构也很单一,主要靠出口矿产资源。可之前的总理总觉得靠着“第三邻国”能有更好的发展,结果美国承诺的投资没见着多少,反而把和中国、俄罗斯的合作项目都耽误了。蒙古国的矿产运不出去,经济自然就受影响。再加上当时的外长还在南海问题上支持菲律宾,又和美国签了什么《开放天空协议》,想偷偷把稀土运给美国,结果因为航线得经过中俄领空,这事最后也没成。更让老百姓生气的是,前总理的儿子被爆出来用赃款炫富,这下大家彻底忍不了了,议会就把他给罢免了。其实,蒙古国经济上太依赖中国了,全国百分之八十多的矿产和羊绒都得通过中国出口。而且国内生态环境也不好,七成国土都是戈壁沙漠,过度放牧和露天开采让土地荒漠化越来越严重,每年三十多场沙尘暴,乌兰巴托成了“全球最脏城市”,沙尘还吹到了中国北方。新总理赞丹沙塔尔上台后,做法和前任完全不一样。他明白蒙古国不能再当大国的棋子了,得主动和中国合作。还没当总理的时候,他就推动中蒙跨境铁路的建设,觉得和美国搞稀土合作就是空想,因为技术和物流都得靠中国。当上总理之后,他把内阁里亲美的官员都换了,重用那些对华务实的人,还大力反腐。对外呢,他赶紧邀请中国军队参加“可汗探索”演习,主动找中国帮忙解决边境问题。现在中蒙第二条跨境铁路正在建设,预计2027年就能通车,到时候煤炭运输成本能降不少。边境口岸用了中国的智能设备,通关时间从两小时缩短到十分钟。在生态治理上,两国建了荒漠化防治中心,中国还带去了新的治沙方法,既能固沙又能赚钱。现在蒙古国不再提“第三邻国”了,也不说什么“平衡外交”了,一门心思和中国合作。虽然国内还有亲美势力,经济结构也还是单一,但至少现在路子走对了。在大国博弈的背景下,蒙古国能不能真正摆脱困境,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还得看以后的发展,但现在至少已经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当年萨达姆为什么不到俄罗斯避难?实际上,萨达姆并非不愿意逃往俄罗斯,而是根本没

当年萨达姆为什么不到俄罗斯避难?实际上,萨达姆并非不愿意逃往俄罗斯,而是根本没

当年萨达姆为什么不到俄罗斯避难?实际上,萨达姆并非不愿意逃往俄罗斯,而是根本没有预料到会败给美国。在萨达姆的领导下,伊拉克的军事力量可谓十分强大。该国拥有一支百万大军,其中大部分是机械化部队,坦克数量超过5000辆,战机则多达700多架。这些装备中,许多来自苏联,堪称“武装到牙齿”,在中东地区几乎没有敌手,被誉为全球第四军事强国。按理来说,凭借如此强大的军力,虽然难以直接击败美国,但也应该能够拖延美国的进攻,使之陷入持久战,最终通过消耗战将美军拖垮。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美军很可能会陷入泥潭,因此萨达姆怎么可能想到去俄罗斯避难呢?那无异于主动放弃权力。值得一提的是,在战争爆发前,美国总统小布什曾给萨达姆48小时的时间,让他带着家人离开伊拉克,但萨达姆完全不认为自己会失败。然而,英美联军的进攻远比萨达姆想象的要强大。在猛烈的轰炸之后,英美联军迅速占领了伊拉克的制空权,并对伊拉克展开南北夹击,彻底切断了萨达姆的逃亡路线,最终推翻了他的政权。在美军的严密封锁下,萨达姆逃亡的任何可能性都被彻底封死,他最终只能面临被捕和处决的命运。
西方国家为什么很少围堵印度?因为印度真的不好惹!说白了,如果把印度逼急了,他们真

西方国家为什么很少围堵印度?因为印度真的不好惹!说白了,如果把印度逼急了,他们真

西方国家为什么很少围堵印度?因为印度真的不好惹!说白了,如果把印度逼急了,他们真的什么事都干的出来!西方国家很少围堵印度,根本原因在于印度的战略价值远大于围堵成本,印度有其独特的“韧性”,逼急了真可能做出极端反应,这也是西方不得不考虑的风险。从地理位置上看,印度位于印度洋的核心位置,是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重要枢纽,控制着从波斯湾到马六甲海峡的关键航道,掌握着全球60%的石油运输航线和30%的海上贸易,这对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美国搞的那个“印太战略”,要是没了印度,根本没办法开展,所以,美国宁愿捏着鼻子和印度签《后勤保障备忘录协定》,也不愿把这个盟友推向对立面。经济账更不容忽视,印度拥有14亿人口,2023年GDP突破3.5万亿美元,虽然以印度的调性,这数据里边肯定有水分,但架不住其消费市场庞大,正因如此,印度每年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累计超过1万亿美元,新加坡、美国、日本等国的资本更是巴不得蜂拥而至,毕竟谁不想在全球第二人口大国分一杯羹?更不用说印度的信息技术产业也非常发达,班加罗尔被誉为“印度的硅谷”,吸引了众多国际科技公司的关注。尤其是美国的苹果公司,在印度设立了多个生产基地,以满足印度市场对电子产品的需求。要是西方围堵印度,恐怕苹果公司第一个不同意!再说了,印度的军工体系堪称“万国牌博物馆”,每年进口的武器占全球市场的12%,从俄罗斯的T-90坦克到法国的阵风战机,再到以色列的“铁穹”系统,各国王牌武器都位列其中。西方国家要是敢围堵,印度分分钟转向俄罗斯采购S-500防空系统,或者找中国合作高铁项目,到时候,西方国家的武器订单就彻底完蛋了,这对其经济利益打击太大,哪个军火商舍得放弃?最关键的一点,印度是有核国家,而且正在发展海基核力量,虽然技术还不太成熟,但“歼敌者”级核潜艇和K-4潜射导弹(射程3500公里)已经能对周边国家构成威胁,西方国家根本不敢冒险。而且,印度也有其独特的“韧性”。毕竟这老兄在历史上曾多次遭受外部侵略和殖民统治,但始终保持着国家的独立和统一。这种历史经历,使得印度人民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反抗精神。如果把印度逼急了,他们真的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就像1967年,印度在乃堆拉山口和中国爆发冲突,尽管伤亡惨重,却敢宣称“击毙中国军队400人”,这种迷之自信让西方国家意识到,和印度玩硬的可能会引火烧身;还有2019年,印度一架米格-21被巴基斯坦击落,飞行员被俘,结果印度国内掀起反巴浪潮,莫迪政府顺势发动巴拉科特空袭,虽然战果寥寥,却成功转移了国内矛盾。这种“输阵不输气势”的打法,让西方国家明白,印度根本不是好惹的。印度的外交策略更是让西方国家防不胜防。一方面,印度和美国眉来眼去,参加“马拉巴尔”联合军演;另一方面,又和俄罗斯签署《2024-2029年远东合作协议》,在造船、木材加工等领域深度绑定。在上合组织会议上,印度敢拒绝签署联合声明,公开指责巴基斯坦“支持恐怖主义”,甚至间接批评中国,这种“谁都敢怼”的态度,让西方国家意识到,围堵印度可能会把自己拖进一场没完没了的“口水战”。综合来看,西方国家不是不想围堵印度,而是围堵成本太高,风险太大。印度就像一个穿着咖喱味西装的谈判专家,手里拿着核武器当甜点,兜里装着14亿人口的市场当筹码,嘴里还念叨着“逼急了我连自己都炸”。面对这样一个“软硬不吃”的国家,西方国家只能选择“合作大于对抗”,毕竟谁也不想因为围堵一个南亚小国,就把自己的一辈子搭进去!
欧洲对我们的直白表态,心里面非常不是滋味!但欧洲似乎没有意识到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欧洲对我们的直白表态,心里面非常不是滋味!但欧洲似乎没有意识到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欧洲对我们的直白表态,心里面非常不是滋味!但欧洲似乎没有意识到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欧洲嘴巴上总是说中国在俄乌战争中的立场,这让欧洲的安全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但这一个问题欧洲必须面对。那就是美国要遏制中国,欧洲到底是什么态度?欧洲是配合美国,还是作壁上观,还是站出来维护基于国际法的国际秩序?话说的更直白一些,在当今全球格局下,俄罗斯绝不可能遏制中国,但是欧洲却有可能配合美国遏制我们。事实上,我们也发现欧洲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个变化事实上与俄乌战争没有任何关系。那就是面对我们在科技上的快速发展,中国制造体现出来越来越强的竞争力,但面对竞争力下降的事实,欧洲却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把我们当作一个问题来对待。不客气的说,欧洲面对我们的科技进步,跟美国的心理是一样的,欧洲与美国的差别,只是对我们不友善的程度有所区别而已。因此,正因为存在激烈的科技竞争,欧洲的算盘是想要联合美国应对我们。此前,马克龙就公开表示,美国的首要问题是中国,欧洲是你们的盟友。而冯德莱恩在G7峰会上声称,当把注意力集中在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税上时,精力就会从“真正的挑战”上转移开。但欧洲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呢?如果我们切断与俄罗斯的关系,我们经济利益受损不说,中俄关系也将急剧恶化。因为这样的行为本质上就是要我们对俄罗斯进行制裁。让我们对俄罗斯出手,中欧激烈的科技竞争局面会改变吗?恐怕不会。欧洲会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把我们当问题吗?最起码欧洲现在还没有。经贸关系就是经贸关系,欧洲在经贸关系问题上捆绑了太多的附加条件了,这本质上也是破坏全球经贸秩序。如果欧洲非要以经贸要挟我们,在经贸上对我们出手,那说明欧洲已经站了队,那我们也别无选择,而必然会以欧洲不愿意看见的方式,捍卫我们自身利益。
昨天(7月4日),在外交部发言人例行记者会上,西班牙《国家报》记者不怀好意地问道

昨天(7月4日),在外交部发言人例行记者会上,西班牙《国家报》记者不怀好意地问道

昨天(7月4日),在外交部发言人例行记者会上,西班牙《国家报》记者不怀好意地问道:“中方不愿看到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失利,担心美方将把注意力转向中国。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回应道:“中国不是乌克兰问题当事方。对于乌克兰危机,中方立场一以贯之,就是劝和促谈。我们一直在积极推动停火止战……”(全文见图二)评几句:其实西班牙《国家报》记者更应该去问问美国,如果没有了俄乌冲突,美国是否将把注意力全部转向中国?实际上,特朗普曾希望促成俄乌和解,一方面是为了彰显他的外交政绩,另一方面是希望改善美俄关系,从而腾出手来,专心制衡中国。美国国内战略界长期以来认为,美国不应该同时与中俄两国交恶,否则会导致战略被动。然而,美国一方面制裁俄罗斯,另一方面制衡中国,这种做法实质上促成了中俄之间的抱团取暖,反而让美国陷入了战略困境。
·又一个冤大头!乌克兰用三年时间把俄罗斯从超级大国,一下子打成二流国家,解除了美

·又一个冤大头!乌克兰用三年时间把俄罗斯从超级大国,一下子打成二流国家,解除了美

·又一个冤大头!乌克兰用三年时间把俄罗斯从超级大国,一下子打成二流国家,解除了美西方心头大患,结果把自己从一个国家,打成了一个部落,价值全无。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而这场战争给俄乌双方所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尤其是对于乌克兰而言,很多人都调侃这场战争让乌克兰损失巨大,根本没有得到自身的发展,就是个“冤大头”。这话乍一听刺耳,但是仔细一想会觉得说的非常有道理。本来俄罗斯凭借庞大的领土、丰富的资源以及强大的军事力量,在国际上的地位数一数二。但这让美西方既忌惮又不安,所以,美西方开始怂恿乌克兰。让乌克兰卷入战争,从而通过战争削弱俄罗斯,美其名曰还会让乌克兰有所发展。可三年过去,战争的走向并没有像当初美国承诺给乌克兰的那样。虽然俄罗斯确实在经济、军事上面临压力,发展和之前比是差了一些,但这只是打消了美西方国家的顾虑。反观乌克兰,为此所付出的代价更加惨痛。明明曾经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稳定社会秩序的主权国家,如今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城市满目疮痍,大量民众流离失所。不仅如此,就连国家经济也濒临崩溃,财政只能靠美西方援助来维持。更惨的是现如今因为战争的影响,乌克兰的工业生产停滞,农业也因为战争难以正常开展。政府早就对许多地区的掌控力大幅下降,很多人表示,目前乌克兰被战争“打回了部落状态”。乌克兰满心以为能借此抱上美西方“大腿”,却没料到自己不过是大国博弈的棋子。而现如今中东的局势也对乌克兰日后发展有很大影响,接下来等待它的或许是更加艰难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