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标签: 美股

开盘:美股周四高开 非农数据缓解联储降息压力

北京时间7月3日晚,美股周四高开。特朗普税改法案在众议院通过程序性投票,即将进行最终投票。美国6月非农就业数据超预期,失业率降至4.1%,分析师认为数据缓解了美联储的降息压力。道指涨86.35点,涨幅为0.19%,报44570.77点...

盘前:道指期货张0.3%美股今晚提前收盘

新氧盘前续涨超4%,昨日一度大涨27%股价创逾3年半新高,新氧已制定千店连锁医美机构目标。贝壳盘前涨1.25%,机构指其房产经纪优势明显、家装家居快速突破。小鹏汽车盘前涨2%,今晚将举办G7上市发布会。转自:环球市场播报

美股盘前要点|美国6月“非农”及失业率数据重磅来袭!美政府取消对华EDA出口限制

3.受美国独立纪念日假期影响,美股将于7月4日休市一日。4.“大而美”税改法案在美国众议院闯过程序性关卡,为展开辩论和最终投票铺平道路。5.美政府取消对华EDA出口限制,西门子、新思科技和楷登电子恢复对华供货。6.摩根资管...

美股异动|向“千店连锁医美机构”进军!新氧盘前续涨超4%昨日一度大涨27%股价创逾3年半新高

该股上个月(6月份)累涨2.6倍,7月开局继续飙升,昨日盘中一度大涨约27%至3.6美元,股价创2021年12月以来逾3年半新高。消息面上,新氧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金星近日表示,新氧已制定千店连锁医美机构目标,希望服务更广泛的...
中美刚谈妥不到10天,以牺牲中国利益获得对美国谈判筹码的国家和地区,开始被中国惩

中美刚谈妥不到10天,以牺牲中国利益获得对美国谈判筹码的国家和地区,开始被中国惩

中美刚谈妥不到10天,以牺牲中国利益获得对美国谈判筹码的国家和地区,开始被中国惩罚了!6月30日商务部发布硬核公告,从本月1日开始,对原产于欧、英、韩和印尼进口的不锈钢制品征收反倾销税,这一收就是五年!6月26日,中美两国在伦敦达成一项重要贸易协议。协议主要围绕稀土出口和科技管制展开,中国同意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稀土出口许可证,美国则取消部分对华限制。这原本是双方在紧张贸易关系中迈出的缓和一步,为全球经济稳定释放了积极信号。然而,协议签署不到10天,部分国家的行为却令人大跌眼镜。欧盟、英国、韩国、印尼这几个国家,在中美谈判期间小动作不断。它们试图利用中美博弈的窗口期,采取一些不利于中国的贸易手段,企图从中谋取不当利益。6月30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从7月1日起,对原产于欧盟、英国、韩国和印尼的进口不锈钢钢坯和不锈钢热轧板/卷征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为5年。根据商务部公告,此次反倾销税税率分别为:所有欧盟公司43.0%,所有英国公司43.0%,株式会社POSCO23.1%,其他韩国公司103.1%,所有印度尼西亚公司20.2%。这一措施是基于中国不锈钢产业的申请和商务部的调查结果,旨在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倾销的损害。从数据来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和消费国。2024年,中国不锈钢粗钢产量达到3944万吨,同比增长7.54%;进口量为187万吨,出口量504万吨。不锈钢产业在中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而欧盟、英国、韩国、印尼等国家的不锈钢产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存在倾销行为,对中国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损害。这些国家的小动作背后,有着复杂的动机。其一,部分国家试图通过配合美国的战略,在中美博弈中获取更多利益。例如,欧盟在中美谈判期间,计划对中国钢铁企业开展反补贴调查,并拓展了反倾销税、碳边境调整机制等举措。其二,一些国家希望转嫁国内经济压力,通过低价倾销扩大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韩国在半导体领域限制对华出口,同时在不锈钢产品上采取倾销策略,就是这种心态的体现。中国此次采取反倾销措施,是依法维护自身利益的正当之举。根据WTO规则,反倾销税是合法的贸易救济措施,中国的调查和裁定完全符合国际规范。这一措施不仅能够保护国内不锈钢产业,促进产业升级,还能对其他国家起到警示作用,遏制其不正当的贸易行为。从长远来看,中国的反制措施也有助于维护全球贸易秩序。如果任由部分国家通过倾销等手段破坏公平竞争,将对国际贸易体系造成严重冲击。中国通过合法手段捍卫自身权益,是在为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贸易环境贡献力量。当然,贸易摩擦升级对各方都没有好处。中国始终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贸易争端,希望与各国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合作。此次对不锈钢制品征收反倾销税,是中国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措施。我们期待相关国家能够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不当,回到公平贸易的轨道上来。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任何试图通过牺牲他国利益来谋取自身好处的行为,最终都将损害自身利益。中国愿意与各国一道,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实现共同发展繁荣。但对于那些损害中国利益的行为,中国也绝不姑息,必将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回击。这场贸易博弈背后,折射出的是国际经济秩序的深刻变革。各国应秉持合作共赢的理念,摒弃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让各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美国已处破产边缘,175万亿美元债务,永远也还不清。据美国硅谷投资者和经济评论

美国已处破产边缘,175万亿美元债务,永远也还不清。据美国硅谷投资者和经济评论

美国已处破产边缘,175万亿美元债务,永远也还不清。据美国硅谷投资者和经济评论员巴拉吉·斯里尼瓦桑表示,美国实际债务可能已经超过175万亿美元。如果他所言非虚,这和美国对外宣称的36万亿美元差距太大。如此悬殊的差距,恐怕只能出现在美利坚合众国。比较讽刺的是,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将美国的债务上限提高到41万亿美元。即使这样,和175万亿美元还是差距太大了。从根本上说,这些债务美国无论如何也还不清,每年利息超过万亿美元。比如2024财年,债务利息达到1.1万亿美元,占GDP的比例为3.93%,远远超美国军费开支。大家算算,如果债务175万亿美元,利息需要多少?我想,如果美国想还清债务,除了赖账就是消灭债券实体,或许这是唯二之选。
美国欠中国约万亿美元,若耍赖不还该咋办?这么说吧,中国巴不得美国不还,这样就能扣

美国欠中国约万亿美元,若耍赖不还该咋办?这么说吧,中国巴不得美国不还,这样就能扣

美国欠中国约万亿美元,若耍赖不还该咋办?这么说吧,中国巴不得美国不还,这样就能扣掉美国1.2万亿在华资产,稳赚不赔!就像开头所说,你以为中国会害怕不还钱?其实不然。美国和中国的关系也没有从前那么顺畅了,地缘摩擦越来越多,全球局势也变得复杂,这种大环境下,谁都得为最坏的情况多打几手“保险”。中国现在做的是一点点调低对美债的依赖,手里的外储换成更多样的资产,黄金、别人家的政府债券,甚至一些海外重要项目主权基金,大家其实都看出来了,这不仅是因为现在美债回报越来越低,更多还是提前应对万一美国哪天出幺蛾子。有一天美国真不想还中国的钱了,赖账怎么办?第一时间受损的肯定是持有美债的中国,但其实美国自己也要倒大霉,美国国债是全球认的“安全资产”,一旦失了信用,别说中国不买,以后连欧洲日本、海内海外的投资机构都会赶紧往外跑。美债没人买美国政府怎么借钱撑财政,要开支就得付高得吓人的利息,美联储再印钱,恶性通胀说来就来,金融市场也得跟着能乱成啥样。中国手里可能亏了几千亿美元的美债资产,可美国公司、投资者在中国的投资可不止这个数,真要掀桌子,中国完全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冻结甚至处置在华美企资产。美国在中国攒下这么多年的商业版图基本就报废了,后续还有一连串全球供应链、外商信心、区域经济的冲击波,这么极端的结果其实谁都扛不住。美国赖账不仅砸自己信用、还把全球金融地基都掀了,中国反击手段也肯定是有准备的,但大家都明白,这种“同归于尽”的局面没人愿意玩。现在中国做的一个重要动作就是抛售部分美债,逐步减少暴露在美国手里的风险,其实不光中国,很多新兴经济体也逐步调整了外储结构都怕被单方面制裁。前两年有些国家甚至被冻结了海外资产,大家都在悄悄给自己的钱袋子上锁,中国外储多了一些黄金,也考虑和其他国家用自己的货币结算贸易,这样一来,能降低对美元的依赖,减少被美国出招时的被动。美国需要中国买自家的东西中国市场对很多美企来说至今还是不可或缺的利润来源,而中国这边,出口美国也一直是拉动经济的重要渠道,两国供应链交错,本来就很难说断就断,所以哪怕矛盾多了,什么彻底“脱钩”、完全分开,其实短期内可能性不大。全球投资者看美国财政政策也越来越小心,美债利率升高、购债热情变冷,其实都是信心改变的体现,对中国来说趁局面还算平稳多元化布局,提升自己市场的活力和吸引力,才是真正抗风险的关键。
美国为什么宁愿进口,却不自己建厂提炼稀土?因为每生产一吨稀土,就会产生2000

美国为什么宁愿进口,却不自己建厂提炼稀土?因为每生产一吨稀土,就会产生2000

美国为什么宁愿进口,却不自己建厂提炼稀土?因为每生产一吨稀土,就会产生2000吨的有毒废料。
2024年,全球GDP超过1万亿美元的国家只有19个,中东土豪沙特的GDP也刚刚

2024年,全球GDP超过1万亿美元的国家只有19个,中东土豪沙特的GDP也刚刚

2024年,全球GDP超过1万亿美元的国家只有19个,中东土豪沙特的GDP也刚刚超过1万亿美元,而且沙特的人均GDP仅有2.9万美元,与欧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所以说沙特这个国家,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富有,只能算是比较富裕。衡量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也不能只看GDP,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教育医疗等发展指数,以及整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都非常重要,所以沙特至今不是标准的发达国家,而在上述这些当中,中国很多方面其实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的标准。
特朗普赚大了,迎来了第三份贸易协议,美联储“提前降息”呼之欲出!关税战一败涂地

特朗普赚大了,迎来了第三份贸易协议,美联储“提前降息”呼之欲出!关税战一败涂地

特朗普赚大了,迎来了第三份贸易协议,美联储“提前降息”呼之欲出!关税战一败涂地的特朗普,终于赢了一次,美国总统捏到了个“软柿子”,挥起“重拳”打向了这50多万人。经历了数月的关税谈判风波,美国总统特朗普终于在7月初迎来一个堪称“翻盘”的时刻——与越南敲定了第三份双边贸易协议,不仅为美国商品打开了“零关税”的新市场,也在对华供应链施压的棋局中下一子。此举被美方吹捧为“最大胜利”,在经济层面更是引发连锁反应,美联储的降息预期迅速升温,市场情绪瞬间逆转。越南这次“低头认输”,固然是迫于形势的妥协,更是特朗普“关税大棒”挥舞出的成果。协议中最引人注目的细节,是越南对美出口商品统一征收20%的关税,而对所谓‘转运’商品加征至40%。这项苛刻条款直指“借道越南”的第三国货物,实际意图直截了当,锁定中国商品。越南之所以成为“软柿子”,并不是毫无缘由。2024年美越贸易总额高达1496亿美元,而越南对美国的贸易顺差竟然达到了1235亿美元,较去年增长18.1%。这组数字让特朗普团队坐不住了。作为美国第六大进口来源国,越南的制造业早已成为中国替代地的不二之选。耐克、Lululemon、Gap等服装巨头在越南设厂,家具制造也大批转移,本意是规避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如今却反被盯上。这种局面下,越南只能选择“退一步”。原本特朗普在4月就宣布将对越南商品征收高达46%的关税,并设定7月9日为关税生效的最后期限。此后,特朗普暂停执行90天,以换取谈判时间。如今距离最后期限不到一周,协议火速签下,越南的让步极为明显:不止关税降至20%,还对美国产品全面开放市场。更为关键的是,这份协议不仅仅是双边博弈的结果,更是以“打击中国”为核心策略的延伸战线。特朗普反复强调“转运商品”将面临40%关税,其实就是冲着中国来的。美国贸易顾问纳瓦罗公开指出,越南对美出口中,大约三分之一是中国商品中转。这场针对中国产业链的“包抄行动”,被特朗普通过第三国协议巧妙推进。这类“转运”操作的复杂性也引发行业关注。美国前贸易官员认为,部分中转商品确实经过加工生产,难以界定是否属于真正的转口。这意味着,对企业而言,未来的通关风险和合规成本大幅上升,中国企业在越南设厂的策略不得不重新审视。是否继续深耕越南市场,或是向东盟其他国家转移产能,变成一个亟需解答的新课题。就在协议签署的同一天,美联储迎来一份震撼市场的数据。7月2日晚发布的ADP就业报告显示,美国私营部门就业岗位减少3.3万个,是2023年3月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这一数据完全出乎经济学家预料,金融市场立刻做出反应,交易员将7月降息概率从20%拉高至27.4%,而原本计划在年底的降息,也被提前至9月考虑。这份“爆冷”数据背后,正是特朗普关税政策的连锁反应:企业成本上升、投资意愿减弱、招聘计划收缩。服务业首当其冲,零售、餐饮等行业裁员加剧。消费者对就业市场的信心开始动摇,认为“工作机会充足”的比例跌至四年新低。鲍威尔早已表示,如果不是关税扰动,美联储早已启动宽松政策。如今,“靴子落地”的时机似乎越来越近。与此同时,德意志银行发布的《全球物价地图》显示,美国城市成本大幅攀升,早已不再是“物价洼地”。纽约、洛杉矶等地生活成本直逼苏黎世、日内瓦等传统高消费城市。美元强势、金融和科技行业的兴盛,以及美联储的政策节奏,共同推高了物价。而这一切,最终都将影响到政策制定者的判断,进一步推动降息步伐。眼下,美国与印度谈判也接近尾声。如果能如特朗普所愿开放高科技产品市场,美国将再次打开一个巨大的出口口子。欧盟、韩国等国家则谈判进展缓慢,面对高达50%的关税威胁,仍在观望之中。可以预见,接下来几天,美国贸易谈判将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在这场全球经济的博弈中,特朗普用一份“看似胜利”的协议暂时稳住阵脚,却也暴露出美国在全球供应链中越发孤立的现实。越南的妥协,短期内或许能减少对美逆差,但长期而言,能否承受高税率与本地产业链升级的双重压力,仍是未知数。对中国企业而言,形势虽变,但机会犹在。通过提升附加值、优化供应链布局、强化“原产地规则”的合规性,中国依然有能力在全球贸易中稳住阵脚。越南不是终点,也不是唯一选项,东盟、RCEP的广阔市场,仍是未来布局的重点方向。这场由特朗普主导的“第三份协议”,表面上是胜利者的凯旋,实则是全球贸易格局动荡的缩影。美联储的下一步动作,将成为这场风暴的关键变量。而中国企业,唯有提前布局、灵活应对,才能在这场新一轮全球博弈中赢得主动权。信息来源:[1]特朗普:美越达成贸易协议环球时报[2]综述|特朗普频繁施压美联储鲍威尔坚持货币政策“非政治化”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