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标签: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

现在的联合国,已经没有存在的意义了!2024年底,中国会费比例从15%涨到超过2

现在的联合国,已经没有存在的意义了!2024年底,中国会费比例从15%涨到超过2

现在的联合国,已经没有存在的意义了!2024年底,中国会费比例从15%涨到超过20%,每年得多掏54亿人民币。要知道,联合国去年的总预算也不过才37.2亿美元。反过来,美国欠着28亿美元的会费迟迟不交,却依然在联合国里指点江山。你以为联合国是菜市场的摊位费,谁交钱多谁说了算?这逻辑简直比美国的“洗衣粉证据”还荒诞!中国会费涨到20%,那是因为咱们GDP占全球比重从2010年的9.2%涨到了2024年的18.5%,按照联合国“支付能力”原则,这叫水涨船高。就像你工资涨了,物业费跟着上调,能怪物业公司吸血吗?反倒是美国欠着28亿美元会费,相当于白住了十年房还砸人家玻璃,这种“老赖”行为才该被钉在国际信用的耻辱柱上。联合国真没意义?那2025年埃塞俄比亚饥荒时,是谁通过世界粮食计划署向500万灾民空投粮食?去年红海危机爆发,又是谁协调多国护航编队保障全球12%海运贸易?更别提中国维和部队在马里被地雷炸断腿的战士,他们用生命守护的“蓝盔”使命,难道是你键盘上敲出来的虚无?最可笑的是有人拿会费比例说事。美国交22%会费却占安理会35%的发言时间,中国掏20%却连联合国秘书处1%的职位都不到,这公平吗?但中国没像美国那样撒泼打滚,而是用行动重塑规则——2024年向马达加斯加南部灾民发放1600吨大米时,咱们没要求在粮袋上印国旗;在安理会否决涉疆决议时,咱们用的是《联合国宪章》而非霸权逻辑。更狠的是中国的“阳谋”:你美国不是爱搞小圈子吗?中国就在联合国框架内搞“全球发展倡议”,拉着132个国家成立融资平台,把基建、教育、医疗这些“硬通货”砸进非洲、拉美。去年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中国承诺的可再生能源投资比美欧加起来还多,直接把“绿色霸权”的牌坊砸了个稀巴烂。最打脸的是美国的“双标症”。2024年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讨论以色列侵叙问题,美国代表居然说“这是政治操弄”,可轮到他们炒作涉疆议题时,又把人权当枪使。这种吃相,连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都看不下去,公开批评“选择性正义正在腐蚀多边主义根基”。有人说“中国多交钱是冤大头”,这纯属鼠目寸光。看看2025年联合国维和预算,中国分摊比例从10.2%涨到15.6%,但咱们的维和部队却从2500人缩减到1800人,省下的钱全投到了“一带一路”的医院和学校。这叫什么?这叫“以会费换战略空间”——当美国在安理会为一票否决权暴跳如雷时,中国已经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把杂交水稻种到了20多个非洲国家的土地上。最绝的是中国的“规则破局”。202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人工智能伦理框架》,中国提案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原则被写入序言,直接把西方鼓吹的“技术至上”扔进了历史垃圾桶。更狠的是在国际法院改革问题上,中国联合金砖国家提出“法官地域平衡”方案,生生把欧美把持的法官席位从15席砍到11席。那些叫嚷“联合国没用”的人,不妨看看这个数据:2024年中国通过联合国平台促成的国际合作项目,创造了120万个就业岗位,拉动相关国家GDP增长0.8个百分点。这才是真正的“会费经济学”——咱们花的每一分钱,都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筑基。反观美国,欠着28亿会费却满世界煽风点火,这种“只破坏不建设”的做派,才是联合国最大的毒瘤。说白了,联合国不是失效了,而是西方霸权失效了。当中国用“一带一路”对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当非洲国家在联合国投票中集体站在中国一边,这就是最好的答案:多边主义的火炬,正在从大西洋东岸传到太平洋西岸。那些还在迷信“强权即公理”的人,不妨看看李嘉诚的下场——他以为抱住西方大腿就能高枕无忧,结果被贝莱德抢了巴拿马港口;中国选择在联合国框架内博弈,却把人民币结算业务做到了128个国家。这才是真正的大国智慧:不做海盗船上的乘客,要当领航时代的舵手。
美国国务卿马可·鲁比奥(MarcoRubio)周三宣布对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一名高级

美国国务卿马可·鲁比奥(MarcoRubio)周三宣布对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一名高级

美国国务卿马可·鲁比奥(MarcoRubio)周三宣布对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一名高级官员实施新一轮制裁。该官员曾批评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鲁比奥指控其“领导了一场针对美国和以色列的政治与经济战”。阿尔巴内塞自2022年上任以来,多次在公开场合呼吁国际社会关注加沙平民的处境,尤其是本轮巴以冲突爆发后,她更是频繁发声,警告加沙地带存在“种族清洗”的风险,并谴责以色列空袭难民营等行为。今年7月3日,阿尔巴内塞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9届会议上发表讲话,直接指责以色列“应对现代历史上最残酷的种族灭绝行为之一负责”,还呼吁各国对以色列实施全面武器禁运,并暂停所有贸易和金融协定。这番言论彻底激怒了美国和以色列。仅仅6天后,鲁比奥就迫不及待地宣布对她实施制裁,理由是她推动国际刑事法院对美国和以色列官员采取法律行动。鲁比奥在社交媒体上宣称,阿尔巴内塞的行为是“不可容忍的政治和经济战”,美国将采取“一切必要行动”保护自身及盟友的主权。根据特朗普今年2月签署的行政令,美国对国际刑事法院实施制裁,理由是该法院针对美国和以色列的调查“非法且无根据”。这已经不是美国第一次对国际刑事法院下手了,此前美国就曾以类似理由制裁过该法院的首席检察官及多名官员。不过,鲁比奥的这番操作显然没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发言人迪雅里克10日明确表示,美国对联合国特别报告员实施制裁是“不可接受的”,这开创了一个“危险的先例”。迪雅里克强调,会员国可以对报告员的报告持不同意见,但应该通过对话而非单边制裁来解决分歧。阿尔巴内塞本人更是直接回怼,称美国的制裁是“黑手党式的恐吓手段”,但她不会因此退缩,将继续为维护国际法和巴勒斯坦人民的权利而斗争。其实,美国这波操作背后的逻辑并不复杂。长期以来,美国在巴以问题上始终坚定不移地站在以色列一边,甚至多次在联合国安理会否决要求加沙停火的决议草案。阿尔巴内塞作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官员,其职责本就是客观公正地报告人权状况,但她的批评显然触动了美国和以色列的敏感神经。鲁比奥所谓的“政治和经济战”,说白了就是不允许任何人质疑以色列的军事行动,更不允许国际社会对以色列实施制裁。更讽刺的是,美国一边打着“人权卫士”的旗号到处指责别国,一边却对联合国人权机构的正常工作横加干涉。就在今年2月,特朗普还签署行政令宣布美国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理由是该机构存在“反美偏见”。这种“退群”加制裁的组合拳,充分暴露了美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双重标准。正如阿尔巴内塞所说,美国的制裁与巴勒斯坦人民遭受的苦难相比“微不足道”,但却让全世界看清了美国所谓“维护人权”的真实嘴脸。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制裁不仅没能吓倒阿尔巴内塞,反而让她的声音得到了更多关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她再次呼吁国际社会采取行动,制止以色列在加沙的暴行,并强调“正义不会因为恐吓而沉默”。而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其他专家也纷纷声援阿尔巴内塞,谴责美国的制裁是对国际人权机制的公然挑战。美国的这些操作看似强硬,实则暴露了其在国际事务中日益孤立的处境。当一个国家只能通过打压批评者来维护自身形象时,恰恰说明它已经失去了道义上的制高点。正如欧盟此前警告的那样,美国对国际刑事法院的制裁不仅威胁法院的独立性,也损害了整个国际司法体系。而这次对阿尔巴内塞的制裁,同样只会让美国在国际社会中更加孤立无援。说到底,美国的这些行为都是“美国优先”政策的延伸,其核心是维护自身和盟友的利益,而不是真正关心人权或公平正义。在全球化的今天,这种单边主义的做法早已行不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