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标签: 英国

英国经济转升为降 政府拟“开闸”增支

最新数据显示,英国4月份经济萎缩证实了年初的经济快速扩张只是昙花一现。有迹象表明,美国加征关税和英国国内税费上调对经济活动构成拖累。对此,英国政府承诺将在关键领域大规模增加支出,以此来推动经济增长,提振市场信心...
朝鲜遭重创,这是金正恩不愿看到的一幕。据英国情报部门估计,在俄罗斯库尔斯克地区

朝鲜遭重创,这是金正恩不愿看到的一幕。据英国情报部门估计,在俄罗斯库尔斯克地区

朝鲜遭重创,这是金正恩不愿看到的一幕。据英国情报部门估计,在俄罗斯库尔斯克地区支援莫斯科对乌克兰的战争期间,超过6000名朝鲜士兵受伤或死亡。美媒称,这凸显了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作为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在第四年战争中的重要盟友的角色。英国国防部10月23日发布消息称,这一数字相当于最初部署到库尔斯克地区的11,000名朝鲜军队的一半以上。声明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重大伤亡几乎肯定主要源于大规模、高消耗的徒步突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DPRK)的全称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声明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重大伤亡几乎肯定主要源于大规模、高消耗的徒步突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DPRK)的全称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俄罗斯和乌克兰均未公布战斗伤亡人数的官方数据。朝鲜于4月首次承认派遣军队支援俄罗斯,但并未确认派遣部队的人数和伤亡人数。英国国防部发布消息称,这一数字相当于最初部署到库尔斯克地区的11,000名朝鲜军队的一半以上。据悉,这一估计是在普京和金正恩本周即将纪念两国签署共同防御条约一周年之际做出的。该条约重启了冷战时期的一项协议。自此以后,金正恩已成为俄罗斯战争中导弹、弹药甚至步兵的重要来源。今年6月初,金正恩在平壤会见普京高级安全顾问谢尔盖·绍伊古时表示,朝鲜将“无条件支持”俄罗斯及其“在所有关键国际政治问题上的外交政策”,而这是绍伊古在不到三个月内第二次访问朝鲜。
重磅!查尔斯国王欲与哈里王子世纪和解?专家揭秘真实动机……王室大戏再升级!沉默

重磅!查尔斯国王欲与哈里王子世纪和解?专家揭秘真实动机……王室大戏再升级!沉默

重磅!查尔斯国王欲与哈里王子世纪和解?专家揭秘真实动机……王室大戏再升级!沉默的国王终于坐不住了?最近,英国王室的一举一动再次成为全球焦点。据英媒爆料,查尔斯国王正秘密筹划一场与哈里王子的“世纪重逢”,时间可能定在2027年英国伯明翰“不可征服运动会”期间。但专家犀利指出:这场和解的背后,藏着一场精心设计的“形象拯救计划”!15个月4次拒见儿子?国王态度突变引猜测!过去一年半里,哈里曾4次返回伦敦,但查尔斯竟一次都未与他见面,父子关系跌至冰点。然而,就在哈里近期接受BBC专访,公开表态“渴望和解”后,王室突然悄悄展开民意调查(《每日电讯报》披露)。结果令人意外——民众认为国王的冷漠正在损害其形象!“王室内部意识到,僵局若持续,最终会反噬国王的声誉。”——《每日电讯报》内幕报道。王室专家丹妮拉·埃尔瑟(DanielaElser)更直言:查尔斯突然转变态度,根本不是因为父爱,而是出于“冷血的公关算计”!为何选在2027年“不可征服运动会”?专家分析:这是一个天然的契机——哈里作为运动会创始人必出席,避免“刻意安排”的尴尬。运动会自带正能量光环,能冲淡王室矛盾负面色彩。若民众反响积极,国王可顺势塑造“宽容父亲”人设。“这是查尔斯把‘酸柠檬’酿成‘甜柠檬水’的最佳机会。”——丹妮拉·埃尔瑟犀利点评。近年来,王室奉行“不解释、不抱怨”原则,但哈里梅根频频爆料(自传、纪录片、采访),让王室被动挨打。外媒推测,查尔斯团队已意识到:沉默不再是金,而是定时炸弹。尤其查尔斯加冕后,民调显示:72%民众认为“王室应更透明”;58%年轻人对“冷漠处理家庭矛盾”反感。未来预测:和解or更大风暴?若2027年会面成真,可能走向:短暂缓和,官方合影+客套话,满足公众期待,然而深层裂痕难消!梅根是否同行?王室头衔、安保问题仍是火药桶……毕竟,哈里在回忆录《备胎》中那句“我想念父亲,但他在体制内坐牢”,早已道尽王室亲情困局。(本文部分资料援引《澳大利亚新闻》、BBC、《每日电讯报》等权威媒体,观点不代表本账号立场)
英国人、沃尔玛女继承人资助美国闹事组织天哪!简直让人下巴

英国人、沃尔玛女继承人资助美国闹事组织天哪!简直让人下巴

英国人、沃尔玛女继承人资助美国闹事组织 天哪!简直让人下巴都要掉下来了!谁能想到,美国街头那些闹得鸡飞狗跳的混乱背后,竟然牵扯出这样两个重磅人物?一个来自有国王的英国,另一个是美国零售巨头的千金,他们到底图什么...

英国硬气增兵中东-完了,彻底

英国硬气增兵中东 完了,彻底完了!中东这锅水,眼瞅着就要煮开了!伊朗前脚刚撂下狠话,警告英美法别插手以色列的事儿,结果英国首相斯塔默这老头子,压根儿没把伊朗放在眼里,直接甩出个王炸—派飞机,派人,往中东增兵!这...
1977,一名在沙特工作的英国人偷拍了公主米沙尔和她的情人被处死的惨景。照片中,

1977,一名在沙特工作的英国人偷拍了公主米沙尔和她的情人被处死的惨景。照片中,

1977,一名在沙特工作的英国人偷拍了公主米沙尔和她的情人被处死的惨景。照片中,这位才19岁的沙特公主已经倒地身亡,身着一袭黑袍。而她的情人,则正在被米沙尔的亲兄长斩首。1970年代的沙特阿拉伯,宗教和法律紧密捆绑,伊斯兰教法主宰一切。通奸,在这儿是大罪,尤其是对女人来说,轻则鞭刑,重则丧命。法律要求四名成年男性目击者作证,或者当事人自己承认好几次,才能定罪。定下来后,惩罚毫不留情:石刑、枪决、斩首,样样都有。那时候,沙特女人地位低得可怜,出门得裹严实,行动得听男人指挥——父亲、丈夫、兄弟,谁都可能是“监护人”。对王室来说,家族名声比啥都重要,女人一旦“失足”,不光自己完蛋,还会连累整个家族蒙羞。米沙尔的故事,就在这环境下埋下了悲剧的种子。米沙尔·宾特·法赫德·阿尔·沙特,1958年出生,是沙特王室的一员。她爷爷是国王哈立德的哥哥,爸爸是位亲王,家世显赫。她从小锦衣玉食,但也像笼中鸟,自由被锁得死死的。少女时期的米沙尔不甘心被困,她争取到去黎巴嫩贝鲁特上学。那地方开放,有“中东巴黎”的美称。她进了美国贝鲁特大学,认识了哈立德·艾尔·沙伊尔·穆哈拉尔——沙特驻黎巴嫩大使的侄子,背景也不差。俩人在学校里擦出火花,偷偷谈起了恋爱。贝鲁特的气氛宽松,他们能私下见面,聊梦想,聊未来。可在沙特,这一切都是禁区,尤其是她这样的王室公主。俩人都明白,这段感情在沙特是死路一条。可爱情这东西,哪是说断就断的?他们决定冒险,打算逃出沙特,找个能自由呼吸的地方。可惜,计划没那么容易实现。1977年,米沙尔和哈立德豁出去了,想跑路。米沙尔假装在红海溺亡,哈立德弄了假证件,俩人直奔吉达机场。她甚至扮成男人,想蒙混过关。可惜,机场检查太严,假证件露了馅,俩人当场被抓,送回王室面对审判。沙特的法庭可不是闹着玩的。通奸罪要么有四个男证人,要么自己认罪好几次。米沙尔的家族劝她否认,或者发誓跟哈立德断干净,保住命。可她倔得很,在法庭上四次亲口承认“我通奸了”,等于自己签了死刑书。哈立德也没逃掉,俩人被判在吉达公开处决。1977年7月15日,吉达的女王大厦旁,一块空地成了刑场。那天人不少,有看热闹的,也有觉得这是“正义”的。米沙尔穿着黑袍,手被绑着,眼睛蒙布,跪在沙地上。枪声一响,她倒下了,血染红了袍子。接着轮到哈立德。他被迫看着米沙尔死,然后被推到中间跪下。据说米沙尔的亲哥哥亲自上阵,拿剑砍了五下,才把他脑袋砍下来。血腥味弥漫,人群却鸦雀无声。有个在沙特干活的英国建筑工混在人群里,拿藏在烟盒里的相机偷拍了全过程。米沙尔倒地的身影,哈立德被砍头的瞬间,全被他收进镜头。后来,他把照片带回英国,登了报,炸开了锅。1978年,这组照片上了英国报纸,标题耸人听闻,画面触目惊心。米沙尔黑袍染血,哈立德身首异处,读者看了直呼野蛮。西方舆论炸了锅,纷纷批评沙特的人权状况,把矛头指向他们的法律和文化。1980年,英国和美国合拍了纪录片《公主之死》,把这事挖得更深。片子采访了那个英国工人、米沙尔的保姆,还有贝鲁特的知情人,试图拼凑真相。结果,沙特怒了,觉得这是对他们的羞辱,直接把英国大使赶出吉达,还取消了好几亿英镑的生意。英国外交部忙着灭火,最后才平息风波。美国那边,石油公司也跳出来反对播片,怕影响跟沙特的关系。可片子还是放了,全球观众看得目瞪口呆。米沙尔的死,在沙特内部没掀起大浪,毕竟那会儿敢说话的人不多。但她的故事传出去后,成了人权和性别平等的象征。她的选择——宁死不屈服——让不少人暗暗佩服,也让年轻人开始质疑老规矩。
现在的伊朗非常危险。美国的两艘航母已经逼近伊朗附近。小帮手英国和法国也已经开着战

现在的伊朗非常危险。美国的两艘航母已经逼近伊朗附近。小帮手英国和法国也已经开着战

现在的伊朗非常危险。美国的两艘航母已经逼近伊朗附近。小帮手英国和法国也已经开着战斗机进来,准备拦截伊朗的导弹。伊朗的靠山俄罗斯深陷乌克兰战争,分身乏术。现在的伊朗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特别是内部被以色列渗透的厉害,现在连高级指挥官都快要被团灭了。伊朗想要扭转大局,如果没有大国的支持,估计会被以色列摩擦。但是大国没有上场也不可能上场。像伊朗这个国家,大国应该不会明目张胆给予更多帮助。往往会通过代理人的表达对伊朗的支持。这段时间巴基斯坦不断表态。愿意帮助伊朗,打击美帝国。胡赛也说了要给予伊朗更大帮助。我是希望战争早点结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英国这是害怕了!6月14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英国首相斯塔默表示:英国不会在没

英国这是害怕了!6月14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英国首相斯塔默表示:英国不会在没

英国这是害怕了!6月14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英国首相斯塔默表示:英国不会在没有美国提供空中掩护的情况下向乌克兰派兵维护冲突解决后的安全。此前英法曾计划在战后乌克兰部署“安全保障力量”,但美国明确拒绝为这一计划...
战斗民族“发飙“了!英国刚把冻结的俄罗斯资产所产生的22.6亿英镑收益,转给了乌

战斗民族“发飙“了!英国刚把冻结的俄罗斯资产所产生的22.6亿英镑收益,转给了乌

战斗民族“发飙“了!英国刚把冻结的俄罗斯资产所产生的22.6亿英镑收益,转给了乌克兰,莫斯科立马甩出“王炸“——杜马主席沃洛金撂狠话:“若英国在三天内不归还这笔资产,俄罗斯将抄了伦敦方面在俄的银行金库。”英国这招“以俄制俄”的操作,堪称把“用你的钱打你”的戏码玩出了新高度。当地时间3月7日,乌克兰总理什梅加尔确认收到英国转来的7.52亿英镑资金,这笔钱源自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产生的22.6亿英镑收益,美其名曰“加强国防能力”。伦敦方面算盘打得叮当响:既给乌克兰递了“投名状”,又能通过经济手段给俄罗斯添堵,顺带试探国际社会对“合法抢劫”的容忍底线。但战斗民族的反应堪称教科书级“以牙还牙”。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沃洛金直接甩出三天期限,警告若不归还资产,俄方将“抄了伦敦在俄银行的金库”。这可不是虚张声势——根据俄方数据,英国在俄罗斯的直接投资额高达189亿美元,一旦俄罗斯采取对等措施,伦敦金融城的老牌银行们怕是要连夜盘点在俄资产清单。更有意思的是,欧洲企业此前已因俄乌冲突损失超1000亿欧元,其中英国企业“贡献”了300多亿,这波反制堪称精准打击“痛点”。这场资产博弈背后,藏着西方阵营的深层矛盾。美、英、加三国在推动挪用俄资产上异常积极,原因无他:它们在俄经济利益有限,即便俄罗斯报复也伤不到筋骨。反观德、法等欧洲国家,一方面要承受能源断供的阵痛,另一方面还要担心俄方冻结的2000亿美元资产“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自然对“玩火”持谨慎态度。这种分歧在G7内部愈发明显——当美国试图推动没收俄资产时,德国财长林德纳还在强调“需研究法律依据”,法国更是直言“不能违反国际法”。从法律层面看,英国的操作堪称“刀尖上跳舞”。牛津大学教授安东尼奥斯・察纳科普洛斯明确指出,没收他国国有资产有违国际法。即便退而求其次选择“冻结收益”,俄罗斯常驻欧盟代表也直言这是“盗窃行为”,未来必将连本带息讨回。更讽刺的是,伦敦作为全球金融中心,若开了“没收敌国资产”的先例,其标榜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信条将彻底崩塌,国际资本对英国的信任度恐将大打折扣。这场博弈的结局,或许能从历史中找到端倪。2024年5月,俄罗斯曾因英国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发出最后通牒,威胁对英国军事设施实施报复。如今的资产博弈,本质上是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对俄罗斯而言,沃洛金的狠话既是捍卫国家利益的声明,也是对西方制裁的一次有力反击;对英国来说,这看似“聪明”的操作,实则可能成为压垮英俄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值得玩味的是,当英国忙着“慷他人之慨”时,国际资本早已嗅到了风险。近期对冲基金对俄罗斯资产的关注升温,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市场对“制裁疲劳”的预期。毕竟,在这场大国博弈中,没有真正的赢家——当英国银行金库被抄的威胁悬在头顶时,那些欢呼“用卢布买导弹”的人,或许该想想下一个被冻结资产的会是谁。
第五国参战,局势变成3打2,美方开出派兵条件,伊朗最大敌人浮现 这场伊以战争

第五国参战,局势变成3打2,美方开出派兵条件,伊朗最大敌人浮现 这场伊以战争

第五国参战,局势变成3打2,美方开出派兵条件,伊朗最大敌人浮现这场伊以战争,已经打到第四天了。很多人以为这还是单纯的伊朗和以色列打生打死,实际上,站在今天的局势往里看,已经彻底变味了。这不是两国的较量,而是正在变成一次新的阵营碰撞——三打一、甚至三打二的格局,已经慢慢成型了。伊朗跟以色列之间这一轮冲突的导火索,表面上看是以色列的先手空袭。6月13日,以色列空军直接对伊朗几十处核设施与军事基地发动大规模突袭,干得非常狠,打掉了伊朗不少核项目核心设备,一锅端掉了好几位高级军官,甚至连伊朗空军指挥层都被削得七七八八。伊朗这口气哪里咽得下?随即展开大规模反击。弹道导弹、无人机轮番上阵,光是24小时内就砸出去五百多发,导弹铺天盖地砸向以色列本土,特拉维夫、内塔尼亚胡官邸附近接连中招。按以色列军方的说法,90%的导弹被防空系统拦下了,可即便如此,依旧有几颗砸进了以色列国防部和核心城区。以色列人受了伤,伊朗人心气倒是不见半点消下去,反而放出更狠的威胁:下一轮要打的规模扩大20倍。可是说白了,这场仗打到第四天,真正让局势升级成国际版“三打二”的,不是伊朗导弹打得准不准,而是谁在背后站队了。第一批跳出来的就是胡塞武装。这个常年受伊朗扶持的也门盟友,这回没闲着,直接向以色列中部开火,打的就是替伊朗出口那口恶气。胡塞能掺和进来,其实不让人意外,倒是背后反映了伊朗整个地区代理人体系的残余能量:真主党、哈马斯、胡塞,谁都没法坐视伊朗被打残。接着就轮到了美国。特朗普嘴上喊着“美国没参战”,但美军早早地就开始在中东布局了。驻地美军用萨德反导帮着以色列拦截伊朗导弹,“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从南海掉头赶赴中东,连驻中东的美国外交官早在开打前一天就被秘密撤走。到底有没有参战?特朗普说没参战,但他手下那套机器已经全面介入。英国也没闲着。14日英国首相斯塔默高调宣布,英国正向中东派遣战斗机、加油机等军事力量,态度也很直接:不排除直接支援以色列的可能性。简单说,英美并肩站在以色列身后撑腰。到这一步,整个局势成型:伊朗、胡塞武装VS以色列、美国、英国,三打二的架势算是摆明了。而且美方其实早就把话说得干脆:伊朗要是敢动美军,美军就正式参战。这等于是提前立了“合法参战”的台阶。打得越激烈,美国手里的选择反而越多。特朗普甚至拿出了自己那套逼和套路——打你一点,留条活路,逼你重返核谈判。说白了,眼下美国根本没想着把伊朗灭了,它要的是彻底掐死伊朗的核项目,顺手再把伊朗经济勒得喘不过气来。问题就出在这:以色列打,胡塞掺和,美国布局,英国靠拢,可真让伊朗处境变得越来越尴尬的,却不是这些外部敌人,而是伊朗自己。伊朗的最大对手,其实是它自己体内那一摊乱麻。派系斗争、腐败问题、情报网络漏洞、经济困境,全叠在一起,让这个曾经硬朗的“中东铁拳”慢慢变成了一座风中晃荡的大楼。内部政治更乱。以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为代表的一派,开始倾向于向美国妥协,搞经济缓和,换取生存空间。另一头,以哈梅内伊为首的强硬派,依旧咬着牙不肯松口,坚信美西方永远靠不住。这种路线分裂,使得伊朗在关键时刻始终打不出整齐划一的一拳。高层自相掣肘,军方又被以色列暗杀搞得风声鹤唳,最狠的革命卫队强硬派早被清理得七七八八。而伊朗过去赖以布局的整个“抵抗之弧”也正在溃散。哈马斯、真主党先后遭遇削弱,叙利亚局势搅成一锅粥,伊朗在中东的缓冲带正一点点被蚕食。等这层外衣剥掉,伊朗裸露出来的内力就显得更单薄了。但伊朗还在反攻。也门胡塞在打,伊朗导弹还在飞,无人机还在穿越以色列防线。可这场仗到了第四天,谁都看得出来,它正站在一个临界点上——是被强行拉回谈判桌,还是彻底掉入全面战争深渊,取决于下一轮各方的手还要不要再抬高一点。到头来看,伊以打了这么多年,这一次打得最悬的,却是伊朗自己能不能挺住内线。如果伊朗高层内部真正撑不住,外部敌人都不用出全力,它自己就先散了架。真正危险的,永远不是正面对抗那一拳,而是背后那把捅心窝子的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