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标签: 邓小平

1984年建国35周年国庆大阅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赢得了一片好评。可是军委主席

1984年建国35周年国庆大阅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赢得了一片好评。可是军委主席

1984年建国35周年国庆大阅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赢得了一片好评。可是军委主席邓小平事后却说,这次大阅兵有一个缺陷。什么缺陷呢?邓小平说,由一个80岁的人来检阅部队,本身就是个缺陷。邓小平出生于1904年,当时正好80岁。他晚年一直致力于提倡干部年轻化。
1992年邓小平去上海过春节,在接见上海负责人吴邦国和黄菊时说,回过头来看,我有

1992年邓小平去上海过春节,在接见上海负责人吴邦国和黄菊时说,回过头来看,我有

1992年邓小平去上海过春节,在接见上海负责人吴邦国和黄菊时说,回过头来看,我有一个大失误,当时搞四个经济特区时,主要是从地理上,外资情况上考虑的,深圳靠近香港,珠海靠近澳门,汕头是因为东南亚国家潮州人多,厦门是因为闽南人在外国经商的多,没有考虑到人的因素,没有加上上海,这是我的失误。上海人聪明,素质好,你们失去了一次机遇。浦东开发晚了,上海开发晚了,要努力干啊。
新中国成立后,首任军委主席是毛主席,任期从1949年一直到1976年,前后长达2

新中国成立后,首任军委主席是毛主席,任期从1949年一直到1976年,前后长达2

新中国成立后,首任军委主席是毛主席,任期从1949年一直到1976年,前后长达27年之久。迄今为止是空前的。然后是华国锋,担任军委主席从1976年到1981年,前后5年的时间。接下来是邓小平,担任军委主席从1981年到1989年,前后有8年时间。再然后就是江同志了,江同志从1989年接任军委主席,一直到2004年,前后15年的时间,他的这项任期目前仅次于毛主席。
有一次,华国锋派汪东兴去看望邓小平,让他在出来工作之前,写一个文件。邓小平却明确

有一次,华国锋派汪东兴去看望邓小平,让他在出来工作之前,写一个文件。邓小平却明确

有一次,华国锋派汪东兴去看望邓小平,让他在出来工作之前,写一个文件。邓小平却明确拒绝,说他出不出来工作没有关系,但绝不写这样的文件。到底是什么文件呢?粉碎四人帮之后,关于让邓小平复出工作的呼声越来越高,最开始是开国上将王震和陈云在中央大会上提议,华国锋没有点头。然后是叶剑英元帅。叶帅对华国锋说,小平同志是我们党内难得的人才,现在很多老同志,包括全国人民都要求让小平同志出来工作,我们应该顺应民心,顺应潮流。“顺应民心,顺应潮流”,这八个字的分量很重,更何况是从叶剑英元帅口中说出来的。华国锋不能再无动于衷了,他表示说要在一个适当的时候,让小平出来工作。什么时候是才是适当的时候?华国锋没有明说,他派汪东兴去来看望邓小平,和邓小平谈话。汪东兴当时是中央办公厅主任,显然他是代表华国锋前来的。汪东兴和邓小平是很熟悉的。邓小平第三次被打倒后,毛主席不让别人插手邓小平的问题,而让汪东兴负责,邓小平有事,也是通过汪东兴和毛主席联系的。汪东兴要求邓小平确认,“天安门事件”是反革命事件,并发一个文件,印发全党。这也是华国锋提出的复出条件。“天安门事件”是群众为了悼念周总理而进行的一场正义行为,是革命的。可当时“天安门事件”却被定性为反革命事件,甚至有人诬陷说邓小平是这一事件的总后台。邓小平因此被第三次打倒,撤销了一切职务。他对周总理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始终认为“天安门事件”是正义的。如今汪东兴代表华国锋,提出了这么一个条件,邓小平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呢?如果同意了,就可以很快复出工作,恢复职务。可邓小平就是邓小平,毛主席说他政治思想强,人才难得。在原则性问题上,在大是大非问题上,邓小平从来都是坚决不让步的。他十分明确地拒绝了这一要求,义正词严地说道,我出不出来工作没有关系,但“天安门事件”是革命的行动,并不是反革命。邓小平绝不会为了个人荣辱,而说违心的话。在这个问题上绝不妥协。邓公不愧是一代伟人!操守凛然,风骨傲然!汪东兴回去向华国锋汇报,华国锋表示很无奈。那么,他会因此而继续反对邓小平复出工作吗?没有。邓小平复出工作已经是大势所向,人心所向,谁也阻挡不了。华国锋只好收回这个条件,顺应人心,顺应潮流,让邓小平复出工作。1978年,中央为“天安门事件”平反,指出“天安门事件”完全是正义的革命行动。
邓小平晚年谈到了第一代领导集体,主要有七个人,即毛主席,刘少奇,周总理,朱老总,

邓小平晚年谈到了第一代领导集体,主要有七个人,即毛主席,刘少奇,周总理,朱老总,

邓小平晚年谈到了第一代领导集体,主要有七个人,即毛主席,刘少奇,周总理,朱老总,陈云,邓小平,还有林彪。他们都是政治局常委。有人可能比较好奇,这里面怎么没有彭老总呢?彭老总的元帅排名仅次于朱老总,在林彪之前。为什么他不是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员?原因很简单,因为彭老总一生都没能入常,不是常委,没有进入最高领导核心。
这是军委首长观看全军演习的场景。前排右一是军委副主席邓小平,前排左一戴眼镜的是徐

这是军委首长观看全军演习的场景。前排右一是军委副主席邓小平,前排左一戴眼镜的是徐

这是军委首长观看全军演习的场景。前排右一是军委副主席邓小平,前排左一戴眼镜的是徐向前元帅,他当时是国防部长。首长面前都放着望远镜。中间那位首长,正拿着望远镜认真观看演习情况,他是谁,看不清脸?但是他能坐在邓小平和徐向前中间,显然他的地位更高。他就是当时的军委主席,也是国家领袖华国锋同志。三位首长同框,十分罕见。
华国锋的8大贡献,不该被遗忘:第一:粉碎四人帮1976年那“四人”权力极大

华国锋的8大贡献,不该被遗忘:第一:粉碎四人帮1976年那“四人”权力极大

华国锋的8大贡献,不该被遗忘:第一:粉碎四人帮1976年那“四人”权力极大,如果处理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对方强有力的反抗,甚至会威胁到北京的安全,为了顺利并秘密解决,华国锋多次找叶剑英、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商量,最后决定采用“隔离审查”的办法。实际上,华国锋在处理这件事上难度很大,主要是他在四人帮眼里是不起眼的存在,而且对老一辈革命家来说,华国锋资历确实很浅。即便如此,华国锋还是硬着头皮下定了决心。多年来,关于这件事讨论很大,很多历史学家很确定,正式提出解决“四人帮”的正是华国锋,根据张根生《我所了解的华国锋》以及吴德《十年风雨纪事》等资料记载,这次行动所有环节的主导者正是华国锋,说华国锋“起了决定性作用”,可以说贡献极大。第二:大力发展农业华国锋是山西人,1954年走入毛主席视野时,也不过是个县委书记,他可以在此后几年内步步高升,除了毛主席的慧眼识才,和他自己的才能也是分不开的。华国锋1949年被调入湖南后,就开始大力发展农业,湘潭县虽然号称鱼米之乡,但农业发展滞后,甚至有人吃不饱饭。华国锋以身作则,深入农村,和老百姓同吃同住一起做调查,然后上报省委。正巧他的报告被毛主席回乡视察时看到。毛主席认为华国锋,憨厚老实,诚实稳重,便破例接见他,并让他列席七届六中全会。此后华国锋名气大增,在湖南大搞农业,积极支持袁隆平等青年科学家的实验等,获得了很大成效,70年代初,经过毛主席命令,华国锋被调入国务院协助周恩来工作。第三:组织抗震救灾1976年1月,周总理逝世。在众多副总理人选中,毛主席选择让华国锋担任代总理,不久又让他担任国务院总理,看得出毛主席对华国锋的信任。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大地震,那时毛主席已经病情严重,依然嘱咐华国锋,一定要做好灾难处理工作。华国锋顶着压力,亲自组织召开紧急会议,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研究实施了一系列抗震救灾措施,甚至多次亲自去唐山慰问灾后群众。有人认为,正是华国锋正确的领导,周密的部署,让整个救灾工作迅速进行,当时他的出现,对民心起到了非常稳固的作用。第四:保留毛主席遗体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北京逝世。华国锋当时已经是毛主席公开任命的接班人,毛主席逝世后,华国锋召开会议,讨论该怎么处理毛主席的后事,当时很多人都认为,应该正常举行葬礼(包括遗体火化),但华国锋深深思考后,提出了“能不能像列宁的遗体那样永久保存下来”?这样的设想提出后,随后召见了中国科学院的医生,确定了方案。华国锋认为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他的功绩和精神不仅影响中国,甚至影响世界,应该永远保存下来,即便这是违背了毛主席的遗愿(生前在火化倡议书上签过字),但华国锋还是拍板要保存。第五:建立毛主席纪念堂永久保存方案确定后,华国锋又做了一个伟大的决定,那就是要求在一年内,建立一个毛主席纪念堂,把毛主席的遗体放进去,让后人瞻仰。从最开始的选址问题上,还有设计问题上,华国锋基本上都是亲自过问和监督。从1976年毛主席逝世,到1977年逝世一周年,毛主席纪念堂在天安门广场拔地而起,并且以高质量和高水准完成。在1977年9月,毛主席的遗体被按时放入水晶棺,送入纪念堂。从第一次对外开放,到现在,来毛主席纪念堂瞻仰的中外游客数不胜数,从这方面来说,华国锋的确是大贡献。第六:大力开始复查华国锋同志还有个贡献,那就是在解决了四人·帮的问题后,大力清除政治上的隐患,最重要的是,他在很多冤假错案的平反问题上也得到了积极作用,让很多有能力的人再一次出来做贡献,这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七:请邓小平出山在1976年下旬的一次政治局会议上,他宣布了三条,都事关邓小平,他说,第一就是请邓小平出来工作,第二,还要堂堂正正地出来工作,第三,为邓小平同志出来工作,做好群众工作。看得出来,华国锋对邓小平的信任。第八:发展经济在当时那个刚刚结束混乱的情况下,他还做了很多在经济建设上的努力。他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要“千方百计把经济搞上去”,他还发挥自己的老本行,十分注重中国发展农业和工业。他说,我国经济要发展,就不能固步自封,关门搞自己那一套,要多出去走走看看。1977年到1988年,华国锋派了很多人出国考察,主要就是考察经济,他自己也多次出国考察,这为后来邓小平大力搞经济打下了基础。1976年10月到1978年12月,是华国锋真正掌握实权的一段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年零三个月,但不可否认,华国锋执掌期间,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做的巨大努力,确保了接下来历史的转折。2008年8月20日,华国锋因病逝世,享年87岁。
1986年,邓小平到天津视察新建的中环线八里台立交桥。他站在桥上瞭望,旁边那位戴

1986年,邓小平到天津视察新建的中环线八里台立交桥。他站在桥上瞭望,旁边那位戴

1986年,邓小平到天津视察新建的中环线八里台立交桥。他站在桥上瞭望,旁边那位戴眼镜的是当时的天津市长李瑞环。李瑞环是一个木匠出身,参与过人民大会堂的木工建设,是著名的实干家。他在天津的工作可圈可点,很快获得提拔,后来担任天津市委书记,1989年进京任职,增选为常委,官至正国级,担任了两届全国政协主席。邓小平没有看错。
1958年总参谋长粟裕大将受到错误批判,此后历经毛主席、华国锋和邓小平等三位军委

1958年总参谋长粟裕大将受到错误批判,此后历经毛主席、华国锋和邓小平等三位军委

1958年总参谋长粟裕大将受到错误批判,此后历经毛主席、华国锋和邓小平等三位军委主席,粟裕始终没能平反。一直到1994年,当时江同志担任军委主席,由两位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和张震联合署名,发表文章:1958年,粟裕同志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受到错误的批判,这是历史上的一个失误。这个看法,也是中央军委的意见。粟裕才最终被平反。
1974年,彭德怀去世时,临终想见朱德,他一次一次地向看守请求,可谁也不告诉朱德

1974年,彭德怀去世时,临终想见朱德,他一次一次地向看守请求,可谁也不告诉朱德

1974年,彭德怀去世时,临终想见朱德,他一次一次地向看守请求,可谁也不告诉朱德。后来朱德知道后大声痛哭:“你们为啥子不让我去看彭老总!”彭德怀和朱德,这两位中国革命的大人物,情谊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彭德怀1898年出生,湖南湘潭人,家里穷得叮当响,脾气硬,啥都敢说。朱德1886年出生,四川仪陇人,也是苦出身,性格稳重,大家都服他。两人在井冈山碰头后,一起扛过长征,打过抗日和解放战争,几十年的交情不是盖的。彭德怀靠着过硬的军事本事,成了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百团大战、西北解放,他打得漂亮,为新中国立了大功。朱德呢,当过解放军总司令,平型关大捷那些仗都少不了他的指挥。两人一个冲锋陷阵,一个坐镇全局,配合得天衣无缝,私下里也互相照应,跟亲兄弟似的。可到了1959年,庐山会议让彭德怀摔了个大跟头。他看不惯“大跃进”瞎折腾,直言不讳,结果被扣上“右倾机会主义”的帽子,从此被审查、软禁。朱德虽然没公开吱声,但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个老伙计,私下老打听他的情况。时间一晃到了1974年,彭德怀病得不行了,住进北京301医院。他知道自己日子不多了,最想的就是见朱德一面。彭德怀在医院里拖着病体,反复跟看守说想见朱德,可看守压根不搭理,也没人把这话传出去。他撑到11月29日,没等到朱德,就这么走了。消息传到朱德那儿,已经晚了。朱德88岁了,身体也不好,听说彭德怀临终想见他却没见着,气得不行,大声责问身边人为啥不让他去探望。他心里难受得要命,可事情已经没法挽回。彭德怀走后,朱德心里一直放不下来。他年纪大了,腿脚不利索,还老问彭德怀的遗物咋处理的,埋哪儿了。1975年,他还撑着主持了全国人大会议,可身体明显不行了。1976年初,周恩来去世,朱德去医院告别,拄着拐杖慢慢走过去,站那儿敬了个礼。到了6月,他感冒引发一堆毛病,住进医院,7月6日也走了,90岁。1978年,彭德怀的事儿终于有了说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他平反,开了追悼会,邓小平亲自讲话,肯定他的功绩。会场很隆重,来的人不少。后来,他的骨灰按遗愿埋在湖南湘潭乌石峰下。朱德的骨灰放北京八宝山。两人虽然没能再见上,可他们的故事和精神一直在历史里留着。这段往事得从头捋捋。彭德怀和朱德的交情,从井冈山到新中国,那是真打真拼出来的。彭德怀倒下那会儿,正赶上特殊年代,看守不传话,可能有上面的意思,也可能是怕担责任。朱德晚年知道真相,气愤又无奈,说明他对这份情谊有多看重。换句话说,这不光是两个人的事儿,还反映了那时候的政治气候。再说深点儿,彭德怀临终想见朱德,不光是私交,可能还想聊聊过去的事儿,解解心里的疙瘩。朱德呢,骂人那一下,透着他对老战友的愧疚和对现实的失望。两位老人,一辈子为国为民,到头来却被这么个事儿隔开,谁听了不觉得堵得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