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标签: 马步芳

朝鲜战争,美国苦战三年,最后发现中国是多线作战,根本没用全力。一场朝鲜战争,把老

朝鲜战争,美国苦战三年,最后发现中国是多线作战,根本没用全力。一场朝鲜战争,把老

朝鲜战争,美国苦战三年,最后发现中国是多线作战,根本没用全力。一场朝鲜战争,把老美折腾得够呛,可回过头来才发现,原来志愿军根本就没有动用全部力量,而是一直在“多线作战”,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首先要明确一点的是,老美在那场战争中是惨败收场的,心高气傲的美国人一开始并不认为中国敢参战。但是,当志愿军秘密抵达朝鲜,并在第一次战役中给予了美军沉痛一击后,老美才反应过来,原来中国来真的了。可是,麦克阿瑟的思想依旧顽固,在他看来,志愿军参战只不过是“做做样子”,根本不敢长时间与美国硬碰硬。但不好意思,麦克阿瑟又错了,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打了对方一个出其不意,前前后后五次战役,宣告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战后,麦克阿瑟也不得不承认,志愿军“出人意料地强大”,李奇微也表示志愿军是“训练有素、指挥有方、纪律严明”的敌人。更让他们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中国在抗美援朝的同时,内部还在进行着三场“斗争”,第一场是西南大剿匪,第二场是稳固大西北,而第三场则是镇压反革命,那这些斗争的具体过程是什么样的呢?抗美援朝的同时,我们还进行着西南大剿匪,大家都知道,中国西南是一片海拔高,地势十分复杂的区域,交通十分不便,这无形中又增大了管理的难度。国民时期,蒋介石就多次下令西南剿匪,但由于战事频繁,再加上政权不稳,剿匪一事很难推进。解放战争时期,打到最后,老蒋已经无力回天,可他又不想放弃,于是便派出了大批特务前往西南,与当地恶霸展开合作,搞得当地局势十分混乱。1950年,国家终于有时间把目光放在西南,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剿匪行动,而且参与人员众多,正规军有13个军和37个师,还有民兵的协助。有意思的是,这场行动也是从1950年开始,到1953年结束,跟抗美援朝的时间点几乎一样。第二场斗争是稳固大西北,跟西南相比,西北的局势还要更乱一点,解放战争末期,胡宗南、马步芳等人见情况不妙,撤离之前故意把大批残兵和特务留了下来,据说人数足有10万。新中国成立前夕,我们就对西北展开过剿匪行动,可是效果并不好,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点,西北的国民党残兵还与国民党残部有联系,台湾当局会给他们情报和武器支持,这可比普通的土匪难缠多了,第二点,那些特务隐藏地很深,并且善于伪装,还互相串通。1950年3月,也就是朝鲜战争开打前3个月,国家对西北匪患再次实施了清剿行动,这次的兵力投入比西南剿匪还要多几万人。其中比较著名的一场仗,是在1952年打响的,部队出动1个军外加8个团,对青海贵德昂拉地区的项谦股匪实施打击,仅仅1个多星期就结束了战斗,把项谦股匪全部剿灭了。第三场,镇压反革命,这是当时行动的一个总称,这里介绍一下清剿“会道门”的行动,这本来是一个宗教组织,但历史上却干了很多肮脏的事情。比如说,民国时期,这个组织就一直在干反革命的事情,抗战时期,这个组织竟然站在了中国人的对立面,当了日本人的走狗。后来的解放战争,这个组织又拜倒在了国民党脚下,对我党造成了极大伤害,更离谱的是,新中国成立后,这个组织就往邪教层面转变了,导致很多黄花闺女被骗失身,很多家庭的存款全被骗光。因此,在建国后,新账旧账必须一起算,1950年7月,国家对会道门进行了打击,这个组织跟匪患不一样,很好打击,部队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邪教组织。编辑:凡友
1937年,一走散的西路军战士在村里突然遇到两个马家军骑兵。回去,躲闪,都会引起

1937年,一走散的西路军战士在村里突然遇到两个马家军骑兵。回去,躲闪,都会引起

1937年,一走散的西路军战士在村里突然遇到两个马家军骑兵。回去,躲闪,都会引起敌人怀疑。就在他不知所措时,一扭头,看到一头毛驴,顿时计上心来。这名战士名叫李聚奎,别看他现在那么狼狈,他可是我军著名的开国上将,八一勋章的获得者,戎马一生,立下赫赫战功,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党的革命事业,可谓是党最优秀的战士。李聚奎出生于一个农村家庭,家里世代种地,但是好在李聚奎还拥有读书的机会,可以去学堂上学,算是一个小知识分子,接受过教育的李聚奎很快就受到了新式思想的冲击,他的思想也慢慢开始变得开化。1926年的时候,李聚奎参加了国民革命军,负责在唐生智的手底下干活,不过那时候的李聚奎年轻,心气高傲,又肯吃苦,还跟在部队参加了北伐战争,北伐后,李聚奎认识到了当今中国的国情。后来又在彭德怀等人的影响下,参加了平江起义,也正是这时,他第一次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党的革命思想让李聚奎不觉有些动容,他当着不少领导的面,直接表态说:“我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党指哪,我就去哪。”李聚奎的忠诚让彭德怀对他刮目相看,于是直接做主,让李聚奎跟在自己的手下,先后参加了攻打长沙、井冈山会师等多场战役,也正是在井冈山,他见到了毛主席,李聚奎的思想也变得更加先进。从炮火中穿过,李聚奎永远记得党的训诫,无论面前的战争有多激烈,都不能后退一步,李聚奎秉持着这个信念,与敌人作斗争,就连毛主席都不禁对他赞不绝口。1937年时,李聚奎已经担任师长,当时的情况到了最危急的地步,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负责在宁夏建立河西根据地,可要面对的不仅仅有敌人,更有马步青、马步芳所组建的“马家军”。如果想在宁夏附近建立我们的根据地,就必须要将“马家军”消灭,但马家军和其他匪徒不一样,他们是一群训练有素的骑兵,李聚奎参与指挥红九方面军与之对抗,不幸,全军覆灭。战斗一直持续到1937年1月份,西路军全军覆灭,不少同志在这场战斗中丧命,只剩李聚奎一人有幸逃脱,躲藏在祁连山的李聚奎,心中惆怅不已,他好几次想随同志们一起走,但是革命尚未完成,他还有用。在路上,他远远望见几个马家军骑兵,这可把李聚奎吓了一条,赶紧跑到老乡家里,对他说:“老乡,我是西路军的,能不能给您换换衣服,前面那两个马家军的正找我呢!”听到这话的老乡震惊不已,连忙和李聚奎换了衣服。为了掩人耳目,李聚奎还将贴身手枪拆卸散开,将奖章藏在自己身上,恐怕被人发现,之后又看到一头毛驴,那毛驴颇通人意,李聚奎一叫,它就来了,随后李聚奎翻身骑到毛驴身上,假装自己是赶路的,才逃过一劫。为了找到党组织,李聚奎白天就藏起来,晚上开始赶路,一根棍子、一个干粮袋,李聚奎是一路讨饭过来的,谁能想到,运筹帷幄的红军师长,如今居然成了一名蓬头垢面的乞丐。整整两个月的找寻之路,终于让李聚奎回到了根据地,一见到毛主席,他就忍不住痛哭,一边哭一边还说道:“对不起,毛主席,我没有完成任务,我给组织丢脸了。”看到李聚奎这个样子,毛主席拍拍他的肩膀说:“你不是还活着吗?咱们虽败犹荣。”一句虽败犹荣,抚慰了李聚奎的心,之后的他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保障后勤,发展功业,真正做到了他的那句“党指哪,我就去哪。”参考资料:李聚奎:“党指向哪,我就去哪”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传奇将军李聚奎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