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南极的第一个科研基地是长城站,坐落在乔治王岛,虽不在南极圈内,但却是我们南极科考的起点,我国在南极大陆设立中山站,这标志着我国南极科考正式迈入了大陆阶段。我国在持续优化南极科研设施方面,接连建成了泰山站和...
1984年,中国考察队踏上了前往南极的伟大征途,队员们乘坐着“向阳红10号”科考船,穿越南大洋,历经艰难险阻,终于抵达南极,次年,中国第一座南极科考站—长城站,在南极乔治王岛落成。建设过程充满挑战,呼啸的寒风如锋利的...
南极是地球上气候极端的区域,是至今没有人类定居的大陆,中美日三国在南极建造的科考站数量,可能代表对南极的科考重视程度,也一定意义上代表一个国家科考综合实力,美国在南极建造了6座科考站,日本建造了4座,中国的建设...
在全球科研的舞台上,南极研究始终是一颗璀璨的明星,吸引着众多科学家的目光。前不久,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在南极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一成果如同一道耀眼的光芒,照亮了南极研究的前行之路 南极,这片坐落于...
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南极西部冰盖,以了解它对变暖的反应,并预测未来海平面上升。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包括宾厄姆顿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的教员,正着手一项雄心勃勃的任务,从南极西部冰盖收集重要的地质记录。莫莉·帕特森副教授...
位于南极洲西部的思韦茨冰川,被称为“末日冰川”,其面积接近18万平方公里,厚度达4000米,横跨约120公里.近年来,该冰川正以惊人速度融化,引发全球关注. 思韦茨冰川坐落在海平面以下很深且朝冰盖内部向下倾斜的岩床上,随着...
生物海洋,就是围绕南极企鹅种类与分布特征、南极鱼类主要特征和南极磷虾种类组成与分布、南极底栖生物种类组成与分布特征等重要科学问题;地质海洋,就是围绕南极沉积物中记录的气候变化历史信息、如何采集南极深海柱状沉积物...
11月1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从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出征,奔赴南极。今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本次考察重点开展三项工作。首先,南极考察队将开展南极秦岭站配套设施设备建设任务。完成秦岭站主体建筑...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编者的话:今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1984年11月,中国第一支南极考察队出发,前往南极进行科考活动。1985年,中国在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上建立了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这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
北京时间29日,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驶离新西兰利特尔顿港,前往罗斯海。“雪龙2”号综合队队长房吉闯介绍,此次靠港期间,中国南极考察队时隔近10年后再次在利特尔顿港举行公众开放日活动,约400名当地...
记者17日从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获悉,南极罗斯海新站主楼主体结构已实现封顶,84个功能模块全部安装完毕。目前新站建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预计将于2月初完成建设。2023年12月8日,考察队在搭建大型临时建筑(无人机照片)。图...
“雪龙2”号上,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进入繁忙的科考时间。忙碌是从艉甲板开始的。“雪龙2”号抵达作业站位。依次检查完安全帽、救生衣和对讲机后,队员刘阳深吸一口气,打开水密门。寒风裹着冰碴迅即灌进舱里,顺着袖口、领口...
罗斯海新站位于南极罗斯海海域的恩克斯堡岛,是我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设计面积5244平方米,主体设计为“南十字星”造型,建成后预计可容纳80名考察人员开展大气环境、海洋基础环境、生物生态等多圈层、多学科的观监测和科学...
央广网北京12月17日消息(记者王逸群)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中国在南极的第5个考察站—罗斯海新站的建设正在全面展开。当地近日迎来降雪天气,新站建设队员积极应对,细化方案,有序开展物资...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执行我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与“天惠”轮昨天(12月7日)抵达罗斯海开始卸货作业,罗斯海新站的建设同步展开。罗斯海区域是南极地区典型自然地理单元集中相互作用的区域,是全球变化的...
每经AI快讯,今天(11月22日),执行我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在新西兰靠港进行中途补给,随后将继续启程,前往南极罗斯海区域。我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任务首次由3船保障,“雪龙”和“雪龙2”号船主要执行科学...
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正日夜兼程踩波踏浪奔赴南极,本次考察最突出的亮点是建设罗斯海新站。这将是我国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的第三个常年考察站,也是我国在南极的第五个考察站。罗斯海新站位于罗斯海恩克斯堡岛,建筑面积...
新华社上海11月4日电(记者张建松)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正日夜兼程踩波踏浪奔赴南极,本次考察最突出的亮点是建设罗斯海新站。这将是我国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的第三个常年考察站,也是我国在南极的第五个考察站。罗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