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元宵节,哈工大预科班学生孙家栋发现食堂有红烧肉,一时嘴馋的他,决定吃了
1950年元宵节,哈工大预科班学生孙家栋发现食堂有红烧肉,一时嘴馋的他,决定吃了红烧肉再回家,而这碗红烧肉改变了他的一生。孙家栋1929年4月8日出生在辽宁瓦房店,家里条件普通,小时候也没啥特别的光环。那会儿东北战乱不断...
【孙家栋】新闻资讯
1950年元宵节,哈工大预科班学生孙家栋发现食堂有红烧肉,一时嘴馋的他,决定吃了红烧肉再回家,而这碗红烧肉改变了他的一生。孙家栋1929年4月8日出生在辽宁瓦房店,家里条件普通,小时候也没啥特别的光环。那会儿东北战乱不断...
1950年的元宵节,准备回家的孙家栋,发现食堂竟然有红烧肉,便决定吃碗红烧肉再走,却没想到因一碗红烧肉改变了人生。1929年东北大连老孙家添了个男娃娃,孩子出生第二年正赶上家族分家产。按照老孙家祖上传下来的规矩,分家按...
1950年,准备回家的孙家栋,发现食堂竟然有红烧肉,便决定吃了再走,却没想到,因这碗红烧肉改变了人生。孙家栋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家庭,通过自己的努力考进了哈工大。这一年的元宵节,食堂里一排热气腾腾的红烧肉,这在物资匮乏...
1950年哈工大学生孙家栋,决定吃了食堂红烧肉再回家,没想到却改变了自己的一生。身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孙家栋的成就被许多人看在眼里,但谁也没想到,让他有机会走上这样一条路的,竟然只是一碗红烧肉。孙家栋出生于...
1950年的元宵节,孙家栋在准备回家的途中,意外发现食堂竟有红烧肉,一时贪嘴的他,便决定去食堂享用这顿美食,却未曾想到这碗红烧肉竟成为他人生转折点。夜幕低垂,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食堂里灯火通明,孙家栋的脚步在红烧肉的...
1950年的元宵节,准备回家的孙家栋,发现食堂今天竟然有红烧肉。一时馋嘴的他,便决定去食堂吃碗红烧肉再回家,却没想到这碗红烧肉竟改变了他的一生。孙家栋被学校因左撇子身份劝退后,他自学改用右手,仅一年时间便精通。1949...
“东方红卫星”超重,孙家栋坚持拆掉毛主席像章,然而周总理却说道“你看我们人民大会堂,哪儿也没有毛主席的头像。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顺利发射并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后不久,地面站成功接收并转播了《东方红》...
1950年的元宵节,孙家栋原本计划着回家团聚,可食堂里飘来的阵阵肉香,让他改变了主意,这一顿红烧肉,不仅填饱了他的肚子,更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1967年,对中国来说是特殊的一年,这一年,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
1970年,失踪一个月的孙家栋出现在家门口,妻子魏素萍一手叉腰一手拦住他:“一个月不回家,外面有女人了吧。孙家栋无奈:“我出差了,别胡说。魏素萍坚定:“还敢狡辩,全国都听到她的声音。1970年4月初的一天,北京胡同的...
1970年,东方红卫星”超重,孙家栋坚持拆掉毛主席像章,然而周总理却说道:“你看我们人民大会堂,哪儿也没有毛主席的头像。说起“东方红一号”,那可是中国航天史上的头号明星。作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它肩上的担子可不...
昨天是孙家栋院士的96岁生日。七年学习造飞机、九年研制导弹、五十多钻研卫星,人民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去造什么。他领导指挥了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研制工作,并且提拔戚发轫、沈振金等18人,这就是有名的航天卫星...
“东方红卫星”超重,孙家栋坚持拆掉毛主席像章,然而周总理却说道:“你看我们人民大会堂,哪儿也没有毛主席的头像。1970年4月24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夜空被一道耀眼的火光划破,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长征一号"运载火箭...
正是孙家栋 那天,他55岁 除了这个与生日同天的“首次”外 中国航天的许多“第一”也都与他有关: 第一颗人造卫星 第一颗科学实验卫星 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 第一颗静止轨道气象卫星 第一颗资源探测卫星 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 第...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日前发布《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显示我国今年预计实施100次左右发射任务,有望创造新的纪录。其中还提到探月四期工程、嫦娥六号探测器、“新一代商业遥感卫星系统”…
他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故事:孙家栋》的作者,也是一名在航天战线工作了40年的航天科技工作者。他说:“孙家栋经常提醒我,成就中国火箭事业,那是每个航天人共同努力的成果,里面没有I,只有We,是千千万万个I汇集的We...
近日,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新书《“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故事:孙家栋》。本书由孙家栋授权出版,由卫星发射与航天国际合作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王建蒙撰写。这本书讲述了航天“总总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
日前,长篇报告文学《仰望星空:共和国功勋孙家栋》研讨会在京举行。该书是著名报告文学作家黄传会历时四年、采访众多航天领域专家、收集整理众多一手资料打造的最新力作,得到“两弹一星”元勋、“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
热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