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要让塑料吸管回归,美学者:99%美国西海岸海鲜微塑料超标,垃圾或重回人类体内
俄勒冈州立大学渔业、野生动物和保护科学系于2024年12月在美国西海岸地区采集了近200个商业海鲜样本,经检测发现只有2个样本不含微塑料成分,而在99%的样本中发现近2000种不同类型的微塑料成分,含量相当惊人。为了保证取样的...
【微塑料】新闻资讯
俄勒冈州立大学渔业、野生动物和保护科学系于2024年12月在美国西海岸地区采集了近200个商业海鲜样本,经检测发现只有2个样本不含微塑料成分,而在99%的样本中发现近2000种不同类型的微塑料成分,含量相当惊人。为了保证取样的...
人类大脑中的微塑料不断增加,或与痴呆症相关 最新研究发现,人类大脑中微塑料的含量正在快速增加,这一趋势可能与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由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健康科学中心主导的研究表明,微塑料和纳米塑料(MNP)在大脑组织中的...
英国《自然-医学》杂志发表的最新研究证实,人体大脑等器官中的微塑料和纳米塑料正越来越多。本次研究关注的“微塑料和纳米塑料(MNP)”,是指直径从1纳米到500微米不等的聚合物颗粒。尽管已有研究表明它们可能与心血管疾病等...
美国新墨西哥大学阿尔伯克基分校药学教授马修·坎彭指出,2024年人脑中的微塑料含量比2016年高出50%,在尸检脑样本中所检测出的微塑料含量比肾脏和肝脏中多出7-30倍。坎彭解释说,他的最新数据来源于一批年纪约在45-50岁之间的...
来自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结合热解气相色谱-质谱法、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对不同器官的微塑料颗粒水平进行了深入分析,这些方法可以让科学家捕获体积更小的微塑料颗粒,更准确地揭示微塑料的分布区域。研究结果表明,大脑...
近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BeidouXi团队运用高深度成像技术对动物大脑中的微塑料进行了轨迹跟踪,真实看到了微塑料的种种“劣迹”。该团队发现,血液中游走的微塑料可以被宿主细胞吞噬,这些“吃撑了”的细胞能将大脑皮层的毛细...
金融界2025年1月21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南通同欧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海水表层微塑料收集装置”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118958243B,申请日期为2024年10月。天眼查资料显示,南通同欧智能装备科技...
前不久,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国家骨科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在《创新医学》上发表了最新研究结果:在人体的骨骼和骨骼肌中,发现了微塑料。近年来,微塑料对人体的...
尽管目前尚无法准确追踪微塑料的具体来源,但生态转型署推测,农业生产过程可能是土壤中部分微塑料的来源。微塑料通常来源于垃圾填埋场或是自然环境中塑料的分解。此次研究被认为是法国农用土壤微塑料污染的首次系统性评估。...
新华社巴黎12月26日电(记者罗毓)法国环境与能源管理署26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从法国本土获取的土壤样本中有76%被检测出微塑料,在提取出的微塑料中一半以上是聚乙烯。报告介绍说,这项研究基于从法国国家农业食品与...
新华社巴黎12月26日电(记者罗毓)法国环境与能源管理署26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从法国本土获取的土壤样本中有76%被检测出微塑料,在提取出的微塑料中一半以上是聚乙烯。报告介绍说,这项研究基于从法国国家农业食品与...
微塑料,顾名思义,指的是极小的塑料颗粒,通常来源于塑料制品的降解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碎片。它们可以来自于塑料瓶、塑料袋、泡沫以及渔网,也可以来自于日常使用中难以避免的塑料微纤维,甚至包括牙膏和化妆品中添加的塑料...
最新研究揭示,微塑料已经悄无声息地渗透进我们的骨骼,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正文深入: 一、骨骼之痛:微塑料的隐藏踪迹 在我们的认知中,骨骼是坚硬的支撑,是生命的框架。然而,当微塑料被发现在骨骼中沉积,这一发现无疑...
早些时候人们仅认为微塑料颗粒对海洋生物构成威胁,但随着在人类唾液、粪便甚至胎盘中发现了微塑料颗粒的迹象。人们这才意识到,原来微塑料颗粒对人类健康也构成了威胁。具体而言,微塑料颗粒进入人体之后会诱发炎症、促进氧化...
整理资料时发现一组数据,着实让人心惊:珠江广州市区的微塑料含量竟然 高达19860个/立方米!微塑料这东西,真是无孔不入,就连 极地冰层 都难逃它的魔掌。微塑料如此难缠,中国、加拿大和印度,谁的去除效率更高?答案可能会...
金融界2024年12月7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厦门海荭兴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基于人工智能的微塑料智能识别定位和尺寸计算系统”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118351113B,申请日期为2024年6月。本文源自:金融界
结果显示,该材料在灌溉水、湖水、海水、池塘水四种水体中的5次循环去除微塑料率均高于95%。相关成果于近日发表于国际期刊《科学进展》。微塑料一般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广泛存在于海洋、淡水、饮用水和空气中,对人类...
该校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邓红兵教授团队和华中科技大学周雪教授团队研制了一种可重复使用、可生物降解的新型全生物质纤维海绵,其首次使用时可吸附水中99.8%的微塑料,为清除水中微塑料提供了新策略。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
新华社武汉12月2日电记者从武汉大学获悉,该校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邓红兵教授团队和华中科技大学周雪教授团队研制了一种可重复使用、可生物降解的新型全生物质纤维海绵,其首次使用时可吸附水中99.8%的微塑料,为清除水中微塑料...
新华社武汉12月2日电记者从武汉大学获悉,该校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邓红兵教授团队和华中科技大学周雪教授团队研制了一种可重复使用、可生物降解的新型全生物质纤维海绵,其首次使用时可吸附水中99.8%的微塑料,为清除水中微塑料...
研究表明,微塑料与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甚至各种癌症的发生都存在关联,虽然对微塑料对人体有多大影响还没明确,但普遍看法是,体内微塑料越少越安全。那么,这些微塑料究竟从何而来?清洁海绵,几乎是...
然而,近年来科学家发现,轮虫在摄入被微塑料污染的藻类后,会将这些微塑料分解成更小的纳米塑料颗粒,并通过排泄物或体表脱落进入水环境中。在鄱阳湖,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观察到,轮虫在摄入微塑料后,其消化道中会出现大量不同...
生物质泡沫在有机溶剂中的良好回收能力有助于降低成本并防止微塑料在自然降解过程中重新进入环境,其在从复杂水体中提取微塑料方面具有很大潜力,研究的设计原则将有助于未来开发基于生物质泡沫治理微塑料污染的可持续策略。...
通过解决一个关键的环境问题,这种塑料具有显著减少微塑料污染的潜力,微塑料污染积聚在海洋、土壤中,并最终进入食物链。该团队的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传统塑料是不可生物降解的,对环境有害...
经过对三个子样本的量化(补充图1e),发现大于5µm的微塑料平均每100mL样品中有25.67±8.33个,1-5µm的微塑料平均每100mL样品中有204.53±73.06个,这与其他研究中发现的微塑料丰度随粒径减小而增加的趋势一致,凸显了提高水...
但是很多网友说塑料在老化或受到阳光、温度等外界因素作用时,可能会释放出微小的塑料颗粒,即“微塑料”。这些微塑料不仅可能污染土壤,还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健康造成潜在威胁。泡沫箱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含有一些添加剂...
微塑料(MP)是由塑料商品(通常是环境)降解产生的微小塑料碎片()。它们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鉴于其颗粒尺寸小,很容易被摄入并同化到人类和其他动物的组织中。越来越多的证据强调了微塑料对公共卫生的负面影响,将这些颗粒...
鄱阳湖里有一种小虫子,专门“吃塑料”!近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纳米技术》发布了一项关于轮虫摄入微塑料的研究,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研究结果显示:海水和淡水中的轮虫可以摄取和分解微塑料,然后生成纳米塑料颗粒...
近年来,国际上关于微塑料的研究报道有很多,虽然目前还没有充分证据表明这类塑料会直接引发人类疾病,但鉴于其在海洋、饮用水及人体中的发现日益增多,还是引起了科学家及公众的关注。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更...
近年来,国际上关于微塑料的研究报道有很多,虽然目前还没有充分证据表明这类塑料会直接引发人类疾病,但鉴于其在海洋、饮用水及人体中的发现日益增多,还是引起了科学家及公众的关注。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更...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英国《每日邮报》8日报道,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塑料瓶装水中存在远超预期的大量微塑料,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不容忽视。研究结果刊发于近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报道称,研究人员采用尖端技术测试...
热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