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新闻资讯

新气象扑面而来:2024年吉林省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走笔

在世界级历史文化遗产“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领略了“东方金字塔”长寿王陵,见识了壮观的好太王碑… 吉林省独具特色、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穿过数千年,经过新时代吉林人的精心营造和悉心呵护,在2024年鲜活生动地...

缅甸<em>文化</em>瑰宝:德纳卡,迈向世界<em>遗产</em>的征途

缅甸文化瑰宝:德纳卡,迈向世界遗产的征途

为了助力缅甸涂抹德纳卡这一传统文化遗产申请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庆祝第78届缅甸联邦节,缅甸文化保护会于1月22日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介绍会,预热即将于联邦节当日举行的“血脉相连德纳卡节”...

这份<em>文化遗产</em>生生不息,为何说春节是蕴含诗意的节日?

这份文化遗产生生不息,为何说春节是蕴含诗意的节日?

而且,春节让我们在忙碌与喧嚣的生活中暂时停下脚步,通过一系列富有仪式感的活动,强化家族情感,弘扬传统文化,确保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春节起源于何时?许多人可能会好奇,春节是怎么来的?郑艳解释...

春节是全人类共同的<em>文化遗产</em>(国际论坛)

春节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国际论坛)

2024年12月4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九届常会上,委员会一致同意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春节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国际论坛)

2024年12月4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九届常会上,委员会一致同意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非遗”为什么叫“人类非物质<em>文化遗产</em>代表作”

“非遗”为什么叫“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1972年,联合国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提出,则是在31年之后的2003年。春节申遗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巴莫曲布嫫:我们知道在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框架下,有《世界遗产名录》...

城市历史<em>文化遗产</em>保护与现代城市发展的平衡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城市发展的平衡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现代城市发展的平衡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在推动城市发展的同时,保护好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的遗产,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发展...

城市更新中的<em>文化遗产</em>保护:平衡与创新

城市更新中的文化遗产保护:平衡与创新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平衡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化发展的关系,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探讨如何在城市更新中实现文化遗产保护的平衡与创新。一、城市更新的背景与挑战 城市更新,旨在优化城市...

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新春走基层)

近年来,吉林省紧紧围绕“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方针,持续加大保护力度,深入挖掘多重价值,全面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努力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更好承载吉林记忆...

人民日报关注吉林长春: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

近年来,吉林省紧紧围绕“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方针,持续加大保护力度,深入挖掘多重价值,全面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努力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更好承载吉林记忆...

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新春走基层)

近年来,吉林省紧紧围绕“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方针,持续加大保护力度,深入挖掘多重价值,全面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努力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更好承载吉林记忆...

<em>文化遗产</em>保护与城市发展,如何找到平衡点?

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如何找到平衡点?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文化遗产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承载着城市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而城市发展则是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如何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促进城市的可...

新春走基层|守护文化遗产 敦化在行动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高质量开展,抓好文物保护与旅游项目融合工作,推出追溯渤海古韵、红色文化之旅等精品线路,通过拍摄系列文物宣传片,加大文物宣传力度,让公众更加深入了解敦化的历史和文化。...

让<em>文化遗产</em>更有精气神地“火”起来

文化遗产更有精气神地“火”起来

挖掘文化遗产价值,打造文化遗产品牌,是激发文化遗产时代活力的核心策略,旨在将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展示,与旅游开发等多维度内容有机融合,有力推动文化旅游、文创产品开发、沉浸式文化体验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

天津立法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遗产

新华社天津1月17日电(记者刘惟真、黄江林)为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遗产,天津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17日表决通过了《天津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条例》,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

文化传承新路径:非物质<em>文化遗产</em>的民生价值

文化传承新路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生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与情感的结晶,是历史长河中闪耀的瑰宝。它不仅承载着民族的记忆,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在当下社会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民生价值。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究竟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又该如何探索其传承...

福建省检察机关助力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纪实

[福建省检察机关助力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纪实]文物,是岁月的低语,历史的见证,它们静静地躺在时光的河流中,却以无声之姿,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每一件文物,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它们不仅是物质文化的遗存,更是精神世界的...

浙江文化观察:<em>文化遗产</em>如何“火”起来?

浙江文化观察:文化遗产如何“火”起来?

浙江的文化遗产数量丰富,种类繁多,拥有西湖、良渚、大运河等世界遗产,200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如何推动浙江文化遗产从“活”起来向“火”起来转变,成为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我们要...

你知道兰州有哪些非物质<em>文化遗产</em>吗

你知道兰州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说到兰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真的很多。兰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和民俗七大类。目前,我市有4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26个省级项目、55个市级项目、173...

文化遗产活化与文旅市场繁荣 有何“双赢”密码?

省两会期间,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来自广州、佛山文化机构的人大代表,结合他们的工作实践和感受,揭秘文化遗产保护活化与文旅产业繁荣的“双赢”密码。引入社会力量,带动实际收益 2024年11月,《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

世界<em>文化遗产</em>云冈石窟实行实名预约参观

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实行实名预约参观

中新社大同1月1日电(记者胡健)2025年1月1日起,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实行线上实名预约参观,取消现场人工窗口购票服务。据悉,云冈石窟景区每日最大承载量为46250人,瞬时最大承载量为14453人。为保障文物安全、提升游客体验感...

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举办

第十六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近日在绍兴举办。本届博览会以“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为主题,包括“八方荟萃—各地方展区”“草本仁心—传统医药展区”“盛世问茶—茶文化展区”“琳琅玉食—传统美食展区”“十里红妆...

科技赋能<em>文化遗产</em>,泰山机器狗二次测试完成

科技赋能文化遗产,泰山机器狗二次测试完成

自首次合作以来,泰山文旅集团与宇树科技紧密协作,不断优化机器狗B2的功能与表现,致力于为环境保护、景区管理等多场景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推动了现代科技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

贺云翱:<em>文化遗产</em>保护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贺云翱:文化遗产保护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12月28日,“让长江文化遗产活在生活中”思享会在新华日报社举行。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进行了主题为《保护长江遗产传承长江文脉》的演讲,在他看来,我们目光所见、双脚所行、一日...

全球首个茶类农业文化遗产联盟在福州成立

农业农村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先德表示,茶类农业文化遗产联盟的成立,为全球茶类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政府和茶企、茶农以及茶类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交流平台,有助于共同促进茶类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

茶类农业文化遗产如何保护

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下,看似传统的茶类农业文化遗产能发挥怎样的作用?“重申报,轻管理”的现状,如何打破?怎样打响农业文化遗产品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12月27日,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主任委员闵庆文在榕提出的三...

加强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监督制度,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兰州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

专家学者武当山共话世界<em>文化遗产</em>保护利用

专家学者武当山共话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中新网湖北武当山12月27日电(张倩龙)“所有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都不能忘记服务于人。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数字遗产专委会主任贺艳26日在湖北武当山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座谈交流时表示。当天,武当山古建筑群建成...

南平市出台新机制规范文化遗产保护离任交接

闽北日报讯(记者林梦琳通讯员李莉)为加强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落实领导干部挂包责任制度,规范文化遗产保护离任交接,使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由相关部门唱“独角戏”向全员“大合唱”转变,近日,我市出台《南平市文化遗产...

黄河之滨 石室藏珍:游览炳灵寺石窟(世界文化遗产)

2014年6月22日,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一部分,炳灵寺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我还没进景区,放眼黄河对岸,便被壮观的丹霞地貌震撼了!石林如削,万笏朝天,仿佛置身于秘境之中...

在越地 非物质<em>文化遗产</em>向新而行

在越地 非物质文化遗产向新而行

一年来,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亮点纷呈精彩频现,助推了绍兴从非遗大市向非遗强市迈进。非遗大市向强市的跃升 包罗万象的非遗...

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正式成立

12月17日,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以下简称“省非遗协会”)成立大会在沈阳举行,标志着辽宁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开启了非遗保护工作的新篇章。辽宁省非遗协会是在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和...

大方县多举措加强<em>文化遗产</em>保护

大方县多举措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日前,记者从大方县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截至目前,大方县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13处,全县备案博物馆1家,文物藏品2775件套。通过高位推动,成立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双组长的领导机制,制定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成员...

北京推动构建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

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日前举办的发布会上,《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规划(2023年—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规划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北京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