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新闻资讯

汪曾祺:人生一定要爱点什么,以热爱对抗无趣

汪曾祺曾说:“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生活太琐碎繁杂,若没有一点热爱作为支撑,很容易就会被无趣的日常所淹没。热爱是平淡生活里的光,它可以是一本好书,一场电影,一次旅行,或是一门新的技艺。当我们...

芦蒿炒豆干,汪曾祺笔下的清香,到底有多美味?

这大概就是汪曾祺笔下芦蒿那“食时如坐在河边闻到新涨的春水的气味。芦蒿清香宜人,外脆里嫩,味道鲜美,炒肉炒豆干都美味,过年期间吃腻了大鱼大肉,正好用它来调理调理肠胃,好好感受这份来自春天的馈赠。食材 芦蒿、豆干、...

晚潮|也说<em>汪曾祺</em>

晚潮|也说汪曾祺

总有人说,汪曾祺是我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初识汪曾祺,是因为他的小说《受戒》,好像被选载在《小说选刊》上。那是篇非常小说的小说。不矫情,没功利,有的只是行云流水般的随意和散淡。那憨憨的小和尚明子,那泼辣的村姑英子,...

<em>汪曾祺</em>:守岁·过年

汪曾祺:守岁·过年

文:汪曾祺 守岁烛的黑烟摇摇的,像一条小水蛇游进黑暗里。烛泪漓漓淋淋地流满了锡烛台的周身,发散着一种淡淡的气味,烛焰忽大忽小,四壁的光影也便静静地变化着。说是守岁烛,其实也只是一只普通的赭红土烛而已,光秃秃的,...

解读<em>汪曾祺</em>,怀念高邮驿

解读汪曾祺,怀念高邮驿

知道高邮这个古来曾经的驿站,是因为读当代作家、散文家汪曾祺短篇小说开始的,原因汪老就是高邮人。汪曾祺写了两篇小说,其一为《受戒》,其二为就是《大淖记事》。《受戒》发表在《北京文学》一九八0年第十期上,记得在图书...

<em>汪曾祺</em>:《寻常茶话》

汪曾祺:《寻常茶话》

袁鹰编《清风集》约稿。我对茶实在是个外行。茶是喝的,而且喝得很勤,一天换三次叶子。每天起来第一件事,便是坐水,沏茶。但是毫不讲究。对茶叶不挑剔。青茶、绿茶、花茶、红茶、沱茶、乌龙茶,但有便喝。...

钱报读书会预告丨周五晚,共赴<em>汪曾祺</em>的有情人间

钱报读书会预告丨周五晚,共赴汪曾祺的有情人间

11月29日19:00,“瓢儿菜、扁豆花与汪曾祺的有情人间—《“文人”汪曾祺研究》分享会X钱报读书会”在晓风·明远BOOK(杭州市西湖区体育场路533号弥陀寺公园)举行。翟业军将与香港浸会大学教授、评论家黄子平,作家、评论家、...

花地|王干:<em>汪曾祺</em>的儿子也是美食家

花地|王干:汪曾祺的儿子也是美食家

汪朗是汪曾祺先生的长子,汪曾祺以一手淡泊五彩的文字描绘精彩绚烂的美食美文。《六味集》收录了汪朗前前后后写的一些关于饮食文化的文字,比之老头儿(汪家对汪先生的昵称)的美食文字,汪朗更多了一些知识性和历史感:比如,...

一周文化讲座|为什么大家越来越爱<em>汪曾祺</em>?

一周文化讲座|为什么大家越来越爱汪曾祺?

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翟业军所著《“文人”汪曾祺》一书,从作家、书画家、戏曲家、美食家等多个视角,展现一个浑成的、不可割裂“文人”汪曾祺形象。或许,汪曾祺的本真面貌只有在这一整体性视野中才能得以浮现。11月15日晚,...

<em>汪曾祺</em>住过的棕树营,竟藏了那么多故事…

汪曾祺住过的棕树营,竟藏了那么多故事…

若要简述棕树营街道,不过寥寥数语:“棕树营,昆明城西之村落,因古时棕树...(《白马庙》·汪曾祺)”那时的汪曾祺正沉浸在《庄子》里,这种简单而纯朴的快乐深深打动了他。他直言:“在这样的环境中读《庄子》真是太合适了。